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

每一道綠光都是一匹餓極了的野狼,而眼前的十數道綠光便是十數匹野狼,就在這一刻,李恪才知道,原來剛剛被他刺死的野狼不過是個打頭陣的而已。

一匹野狼已經險些要了他的命,若是這十幾匹一齊撲上,李恪縱有三頭六臂也必死無疑。而且就算他們不上前,他們只需將李恪圍困在正中,不出一個時辰便可將李恪活活凍死。

李恪看着漸漸靠近自己的綠光,心中滿是絕望。

他能從一匹野狼口中活命已是萬幸,如今一次來了十多匹,他哪還有半分抵抗的餘地。

就在看見這些野狼的一瞬間,李恪的心中閃過了無數道念頭:恐懼、後悔、懊惱還有思念。

他若是不來這突厥,現在恐怕已經躺在長安宜秋宮溫暖的軟塌上香甜入寢了吧,而現在,他卻被困在這冰天雪地之中,即將丟掉自己的性命。

野心,爲了自己的野心,他竟是要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待他死後,待這個消息傳到長安,也不知阿孃和愔弟該是哪般模樣了。

自己死後,恐怕一切又該恢復原樣,他之前爲之努力的一切都將付諸東流。

阿孃仍將孤苦終老,無所依靠,愔弟還會鬱郁不得志,在高宗朝被誣陷貶爲庶民,流死外地,而史書上對他的記載也只能是流離塞外,少年早夭,甚至更有不如。

這是他曾經爲之魂牽夢縈,無比嚮往的大唐啊,他不甘心,不甘心短暫的一生就這樣走完,如流星劃過,除了短暫的一瞬亮光,竟沒有留下半分華彩。

“嗷嗚、嗷嗚、嗷嗚...”

李恪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感嘆,因爲狼羣已經等不及,向他圍了上來。

李恪環視着四周,手中握着本能地握着匕首,彷彿看到了片刻之後,自己將被撕作碎片的樣子。

“我命休矣。”李恪看着已經撲上來的羣狼,一聲長嘆,伸手擋住了自己的眼睛。

“嗷嗚!”

又是一陣淒厲狼嚎,只不過這一次,淒厲中卻夾雜了痛苦的味道在裡面,與之前圍住李恪時的聲音截然不同,而李恪也沒有感到絲毫預料中該有的疼痛。

緊接着,“咻、咻、咻...”一陣銳利的破空之聲在李恪的耳畔響起,李恪睜開了自己的眼睛,只見雪地之上,正倒插着十餘根弓箭,這些弓箭就在李恪的腳邊。

這些箭尾還在不住地顫抖,“嗡嗡”作響,而原本圍在他身旁的狼羣已經被三三兩兩地射殺,倒在了地上,奄奄一息,只能無力地哀嚎了。

李恪仔細望去,這些箭並非大唐禁軍制式的箭羽,而是突厥樣式,顯然,剛纔從狼口中將他救下的是突厥人。

李恪擡頭一看,果然,在山谷的谷坡上,一隊數十人的突厥騎兵正自坡上策馬而下,往李恪的身邊趕來。

很快,他們便到了李恪的眼前,李恪看着趕來的領頭之人很是眼生,似乎從未見過,但顯然來人卻是識得李恪的,來人一到李恪的身旁,便翻身下馬拜道:“突厥執失部執失思力拜見三皇子。”

“執失思力?你便是執失思力。”李恪看着拜於自己身前的突厥男子,輕聲問道。

對於執失思力這個名字,李恪自不陌生。

唐史之上,自貞觀四年唐大敗突厥,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等諸多突厥名將投入大唐效力,但名氣最大的卻莫過執失思力。

執失思力自然是對頡利可汗忠心耿耿,但在突厥也算是親唐一派,李恪本也有意與他親近,只是沒想到他們竟是在這種場合,以這種方式見面了。

執失思力拜在李恪身前,見李恪詢問,於是回道:“末將在自渭水歸途中曾與三皇子有過一面之緣,想不到三皇子竟還記得末將。”

李恪自北上突厥以來,不知新見了多少人,在這些人中執失思力無論是樣貌還是官職都談不上出衆,李恪哪裡能記得如此清晰,不過執失思力既然已經誤會了,李恪倒也樂得將錯就錯。

李恪道:“本王曾聽帳內的突厥侍者提起過,如今突厥將領雖多,但年輕一代中卻已執失將軍最爲出衆,故而記在了心中。”

李恪的話,自然是恭維之語,卻也是事實,突厥少壯將領中如執失思力這邊年少卻用兵沉穩的,着實沒有幾人。

從大唐皇子口中聽到讚譽之詞,執失思力心中難免也有幾分喜悅,執失思力道:“三皇子過譽了,突厥善戰者甚多,末將算不得什麼。倒是三皇子好生了得,竟能近身刺死一匹野狼。”

李恪能殺了之前那匹野狼還是運氣佔了大半,哪能算得是他身手了得,不過經執失思力這麼一說,他這才意識自己手臂上的傷口。

李恪的傷口被抓的極深,之前被狼羣圍困,因生死當頭故而忘記了疼痛,現在經執失思力這麼一說又疼了起來,也不知是因爲過度疼痛,還是失血太多,低頭一看,竟一下子昏了過去,一頭栽倒。

————————

李恪在雪谷中歷經生死,與此同時,蘇定方正在頡利的准許下,帶着突厥士卒循着原路搜尋李恪的蹤影。

“我明明就是將李恪丟在這條道上的,怎麼不見了人影?”阿史那雲也跟着蘇定方一同上山來尋李恪,可已經尋了許久,卻始終不見李恪的蹤影,心裡也越發地着急了。

阿史那雲本就不是狠毒之人,相反的,她表面上雖然任性,但骨子裡卻很是良善,就連她的小馬病了她都是自己親自照看,更何況是人?

阿史那雲見李恪因爲自己的原因,竟消失在了山上,眼下生死未卜,心中已經自責了起來。

蘇定方看着漫山的積雪,聽着阿史那雲的話,道:“殿下此前從未來過此處,回程時恐怕迷了路,這樣找下去不是辦法,立刻將人全部散開,漫山搜尋,殿下絕不會走出太遠。”

金山雖大,渺無邊際,但李恪兩條腿又能走多遠,就算李恪一路不停,自午後到現在也不會走出太遠,故而蘇定方有此一言。

身後的奉命而來的突厥將士聞言,當即應聲分開,四散着尋起了李恪。

果然,正如蘇定方所猜測的那般,在衆人散開後,很快就傳來了李恪也不知是好是壞的消息:“三皇子重賞昏倒,生死未卜,已經被路過的執失思力將軍救回,送至山下救治了。”

第二章 將行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四章 面聖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八章 逼反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十二章 夜襲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七章 命格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三章 歸寧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八章 山路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章 將行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十八章 山路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九章 獻馬
第二章 將行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四章 面聖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八章 逼反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十二章 夜襲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七章 命格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三章 歸寧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八章 山路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章 將行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十八章 山路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九章 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