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

事在內宮,但卻決於朝堂,長孫皇后病危對朝堂而言本就影響極大,更何況長孫皇后還拋出了要立楚王爲嫡子的話來。

立政殿中,區區半日的功夫,對朝堂的影響卻堪比十年,不知不覺,朝堂上的風變了。

長孫無忌和長孫衝一個是長孫皇后的兄長,一個是長孫皇后的女婿,長孫皇后病危,他們自當入宮探望,而後便一齊出宮了。

出宮的甬道之上,長孫無忌和長孫衝並肩而行,長孫無忌走在長孫衝的身邊,看着身邊的愛子,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長孫衝回京四個月,短短的四個月間長孫無忌卻覺出了長孫衝比起以往太多的變化,行事果決,沉穩善思,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雖然純孝,但卻文懦優柔的少年郎。

長孫無忌也不禁感慨,長孫衝跟着自己這麼些年,自己沒有教會他的,李恪和漠北的戰場在短短三年間就教給了他,而且教地很好,長孫衝也學的很好。

“衝兒,爲父和楚王相交不深,不知楚王府的情況,楚王妃的身孕可足日了?”長孫無忌開口對長孫衝問道。

長孫無忌和李恪不和,而長孫衝卻和李恪走地極近,父子兩還因此吵鬧過幾次,故而長孫無忌和長孫衝在一起時常會刻意迴避與李恪相關的話題,但今日長孫無忌卻主動提起,長孫衝也覺着有些意外。

長孫衝如實回道:“兒初入禮部,忙得厲害,近幾日也沒去王府拜見,但兒前日剛見過秦大將軍家的秦懷道,聽他的意思王妃生子只怕就在這幾日了。”

長孫無忌道:“楚王妃生子是大事,你曾爲楚王門下,雖然公務繁忙,但有時還是需多走動走動的,莫叫楚王覺着生分,見怪了。”

長孫衝道:“這倒不至於,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大都督便是如此,大都督知曉兒近日忙於部務,豈會見怪。”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道:“話雖這麼說,但楚王府添嫡長是大事,不可怠慢,你近日還是抽個閒暇,去一趟纔好。”

長孫衝聞言,不解地問道:“阿爹向來不喜兒與大都督走的太近,今日爲何突出此言。”

長孫無忌緩緩地停下了腳步,看着天邊已經漸漸昏黃的天色,嘆了口氣,對長孫衝道:“皇后病危,這天怕是要變了,今日仔細想來,有些事情爲父做的也未必是對的。”

長孫衝接着道:“阿爹所指可是大都督立嫡之事?”

長孫無忌道:“天下事,絕非一成不變的,爲父爲保太子東宮之位,壓了楚王十載,但終究還是壓不住。今日之後,此消彼長間,楚王之勢已成,再難擋住啦。”

以往李恪沒有嫡子的名份,尚且壓了李承乾一頭,如今李恪有了嫡子的名分,那李承乾還是李恪的對手嗎?

長孫衝道:“所以阿爹要兒親近大都督,借大都督之勢庇佑整個長孫家。”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不是整個長孫家,是你,和你將來的孩子。”

長孫衝不解地問道:“阿爹何處此言?”

長孫無忌回道:“爲父和楚王爲敵多年,相恨入骨,將來若太子登基,必容不得楚王,可將來若楚王登基,也必容不得太子和爲父。到時朝局傾軋,屠刀再起,你在楚王門下,咱們長孫家總也不會就此沒落了。”

若是擱在從前,長孫無忌和李恪爲敵,若是將來李恪登基稱帝,爲了朝局穩固,李恪絕不會放過長孫無忌和長孫家。

但如今卻不同了,長孫衝在李恪麾下爲臣三載,和李恪還有門下衆人都積累了不錯的人脈和關係,只要長孫衝能夠維持這種關係,就算將來李恪登基,要對長孫家下手,也一定會對長孫衝一脈網開一面,不會爲難。

長孫衝道:“楚王寬厚,斷不會如此,阿爹若此時能放下身段去同楚王交好,有兒和公主的面子在,楚王日後必不會爲難阿爹。”

長孫無忌果斷地搖了搖頭,眼睛裡還帶着一絲偏執,對長孫衝道:“不,我還沒輸,長孫家也還沒輸,皇后雖然給了李恪嫡子的身份,但這也不過是一個交易而已,我們的贏面還在,皇后並未徹底放棄太子和魏王,否則皇后不會單獨見楚王。”

正如長孫無忌所言,長孫皇后並未徹底放棄太子,她若是徹底放棄了太子,又何需私下去同李恪說些什麼,立李恪做什麼嫡子,直接建議李世民廢黜李承乾,改立李恪便是。

長孫皇后給了李恪嫡子的身份,李恪要想成爲太子,一切的一切都需先廢黜太子,使李承乾失位才行,否則一切都是虛妄。

長孫衝道:“眼下局勢已然如此,阿爹又何必如此堅持,非要同大都督爲難呢。”

長孫無忌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笑道:“我乃當朝司空,開國元宿,和陛下一齊打下的江山,他李恪算什麼,也配叫我伏低認小嗎?”

長孫無忌是隻老狐狸,在朝堂之上行事也頗爲圓滑,但這隻老狐狸卻也有他自己的驕傲和尊嚴,外圓但內方纔是他。就像歷史上的他在二十年後寧死也不會向武媚娘低頭一般,現在的長孫無忌也絕不會向李恪低頭。

長孫衝擔憂道:“太子不是寬厚仁德之人,阿爹縱容我和楚王交好,不聞不問,太子那邊不會不知道,恐會使太子不滿,太子又如何容得下阿爹。到時阿爹既開罪了楚王,又沒交好太子,處境豈非艱難。”

長孫無忌擺了擺手道:“以太子的手段和本事,只憑他自己絕難和李恪抗衡,他務必要藉助長孫家的勢力,太子是容得下我得容,容不下我也得容,哪怕就算他將來登基稱帝,也是如此。”

長孫衝聽着長孫無忌的話,頓時沉默了,身爲人子,他知道長孫無忌的脾氣,既是他已經認定了的事情,他再怎麼勸,也都無濟於事了。

長孫衝道:“既是阿爹已經選好的路,兒爲人子也不便多問,阿爹凡事謹慎些便是,切莫把自己深陷了進去。”

長孫無忌看着身旁的長孫衝,道:“自打陛下稱帝,皇后封后,太子入主東宮之後,咱們長孫家的興衰榮辱已經和太子捆綁在了一處。只有太子登基,我長孫家才能走向極盛,成爲七宗五姓那般的天下巨閥。天下凡事沒有不冒險的,爲了長孫家,這個陷我必須冒,也不得不冒。”

第四章 取義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七章 朝議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八章 逼反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章 取義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十章 落雕弓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十四章 恩蔭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二十章 回京第十三章 南下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五章 引薦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
第四章 取義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七章 朝議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八章 逼反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章 取義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十章 落雕弓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十四章 恩蔭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二十章 回京第十三章 南下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五章 引薦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