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

拔灼自汗庭領軍出征,一路急赴浚稽山而來,不過四日的功夫,便到了浚稽山的山口。

在拔灼的認知中,哪怕到現在爲止,達布河也還是在薛延陀手中的,達布河既然還在薛延陀手中,浚稽山自然就還在薛延陀手中,浚稽山中也不會有唐軍的伏兵。

因是如此,拔灼又急着趕路,要去奪那退敵之功,故而也不曾命人多探,便直奔入山的山谷而來,孰不知,現正在山谷中等着他的卻是久候多時的大唐伏兵。

“葉護,過了這處山口,便是浚稽山,快馬加鞭,再有一日多的功夫便可到達布河了。”山谷口外,拔灼的副將速律指着不遠處的谷口,對拔灼道。

拔灼聞言,緩緩地點了點頭道:“好,傳令下去,快馬加鞭,速過了此地,明日晚前,務必要趕到達布河。”

速律先是應了一聲,而後又接着問道:“葉護駕臨浚稽山,可要先行通知曳莽,着其接駕。”

拔灼官封葉護,在薛延陀很是尊崇,僅此於夷男的可汗,而曳莽雖官拜特勤,在薛延陀也位分頗高,但卻遠遜於拔灼的葉護,速律故有此言。

速律是拔灼的人,跟隨拔灼也有些年頭了,一向知道拔灼與曳莽不和,此番拔灼奉可汗之命赴浚稽山增援,若依往例,自然是要爲難一番曳莽的。

若是以往,速律這麼說自然是無甚不妥,但今日卻不同了,今日的拔灼有了其他的心思。

此次應對唐軍北伐,拔灼的對手不是曳莽,而是即將東來的突利失,在這個節骨眼上和曳莽鬧地不悅,顯然有礙大局。

拔灼搖了搖頭道:“不必了,此行以建功爲先,其他的暫可不論,還是速速行軍的好。”

速律也知道拔灼的意思,忙應道:“葉護說的是,是我短見了。”

速律說完,揮了揮手,示意麾下衆人加速行軍,進了山谷。

山谷中,拔灼率着薛延陀軍大部已經進了谷口,而在山谷之上,李恪也正伏在谷上看着下面的拔灼一衆。

李恪看着谷下的衆人,對身旁的曳莽問道:“谷下誰是拔灼?”

曳莽指着那個二十出頭,行於正中的一個年輕男子,對李恪道:“正中那個身着白甲,騎黑馬的便是拔灼。”

李恪點了點頭,問道:“可曾考慮好了?率軍下去,擊潰敵軍,你便是本王門下,便是未來的漠北王。”

拔灼帶着衆人已經漸漸走到了山谷的正中,恐怕再有盞茶的功夫便該走出山谷了,眼下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給曳莽思考,不過好在曳莽早已下了決定,也不必太多地思考。

曳莽回道:“曳莽願爲殿下效力。”

李恪聽着曳莽的話,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把手邊的一把配刀甩給了曳莽,道:“如此本王便看你的了。”

“多謝殿下信任。”曳莽接過李恪遞來的配刀,看着谷下的拔灼,咬了咬牙,應了下來。

曳莽應了李恪的話後,緩緩地站起了身子,看着谷下的薛延陀人緩緩地走到了山谷的正中,鑽進了唐軍設下的埋伏,而全不自知。

一時間,曳莽緊張、害怕、激動,諸多情緒在曳莽的心頭涌過,也不知是何等滋味,畢竟谷下走着的是他的同族,是他的同父兄弟,曳莽的心裡難免有些彷徨。

不過這彷徨也只是暫時的,隨即,當曳莽想到自己的處境,想到了李恪許他的漠北王的位置,心中慢慢地又堅定了下來,因爲他已經別無選擇,眼下的路是他唯一的路。

曳莽盯着谷下,看準了機會,持刀一揮,緊接着當先衝下了山谷。

李恪見狀,擺了擺手,示意麾下衆軍也緊隨其後,自谷上衝殺而下,直奔谷下的薛延陀人而去。

在薛延陀人想來,浚稽山本該是薛延陀屬地,正是因此處是薛延陀人屬地,便絕不會出現唐軍,也沒有做好半分遇到伏擊的準備,薛延陀人突然看到了自谷上衝下的唐軍,頓時亂做了一團。

“葉護,是唐軍!是唐軍!”速律看着谷下衝殺而下,無數身着唐軍衣甲的唐軍士卒,雙目圓瞪,對拔灼驚訝道。

拔灼聽了速律的話,擡眼一看,果然,正如速律所言,山谷兩側竟突然出現了大股唐軍突襲而來。

看着似從天降的唐軍,拔灼已經沒有功夫再去思索唐軍爲何會出現在此地了,因爲來的不只是唐軍,隨着唐軍來的還有唐軍的第一波箭雨。

拔灼領兵往浚稽山而來,是爲固守達布河,故而此行多帶了箭矢之類,軍中大部士卒並無重甲護身,面對唐軍突如其來的一陣箭雨,薛延陀士卒只能持刀格擋,亦或是翻身下馬躲至馬下,而若有反應不及的,便就成了唐軍的箭下亡魂。

箭雨收割着薛延陀人的性命,幾輪箭雨之後,薛延陀士卒已十去其三,剩下的人中近半也受了箭傷,沒了戰力,拔灼身着厚甲,在周遭護衛的拼死迴護之下才保得了周全,可還不等拔灼喘口氣,唐軍的伏兵已經自山上殺了下來。

“不要慌亂,結成方陣,帶着剩下的將士且隨我殺出去,突圍出谷。”拔灼能被夷男委以重任,倒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看着唐軍殺下來,己方已陷入絕險之地,拔灼竟還保有了幾分冷靜,對速律吩咐道。

速律得令,應了下來,當即整軍,帶着身邊的護衛便要隨拔灼衝殺出谷。

可就當拔灼帶着身邊的數百護衛,準備殺出重圍時,卻發現有一人帶兵迎面而來,擋住了他的去路,而來人也不是旁人,正是曳莽。

“曳莽?”拔灼看着曳莽,訝然道。

曳莽身爲浚稽山主帥,此時的他卻和唐軍一同出現在了這裡,這意味這什麼拔灼豈會不知,一時間拔灼也終於明白了過來,爲何唐軍會出現在此地,原來曳莽竟已降了唐軍,浚稽山早已不復爲薛延陀所有。

“曳莽,你竟敢叛我薛延陀。”拔灼指着曳莽,怒喝道。

拔灼會有如此一說也早在曳莽的意料之中,曳莽並未直接回拔灼的話,而是帶着人直接揮刀衝了上去,用自己手中的刀迴應了他。

拔灼見狀,自知已無退路,咬了咬牙,也帶着麾下護衛迎了上去。

若論氣力,拔灼與曳莽倒是相當,但拔灼連日趕路,氣力虛浮,而曳莽守株待兔,早已歇息了多時,相比之下自然是曳莽佔了優,而且拔灼麾下的護衛更不是大唐精銳邊軍的對手,兩相對比之下,高下立現。

起初,拔灼帶着一衆護衛倒還能勉力抵擋,但隨着周遭的唐軍越聚越多,薛延陀人被漸漸殺散,拔灼一衆越發不支了。

曳莽看着拔灼漸漸不支,落馬成擒已是必然之事,曳莽的心中閃過了一絲狠厲。

李恪要用曳莽,是因爲曳莽行事謹慎,又是夷男之子,而拔灼也夷男之子,而且還是嫡子,若是拔灼也落入了李恪的手中,降了李恪,那曳莽就不再是李恪唯一的選擇,李恪還是如此看重他嗎?

左右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又何差再更進一步,曳莽想着這些,心一橫,拿着手中的佩刀,趁着拔灼疲於應付旁人,一時不備,竟重重地把刀刺進了拔灼的腰腹,取了他的性命。

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十三章 拜師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章 回京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六章 佯攻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八章 請旨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章 校場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十章 校場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六章 佯攻第十七章 反常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五章 射花燈
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十三章 拜師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章 回京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六章 佯攻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八章 請旨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章 校場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十章 校場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六章 佯攻第十七章 反常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五章 射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