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密謀

阿史那雲昨夜也未睡好,在李恪這邊喝了碗粥,吃了些糕點,便回去歇息了。

阿史那雲走後,李恪便讓丹兒把蘇定方和王玄策請到了大帳之中。

“王先生和蘇將軍與康蘇密可熟識?”兩人剛剛坐定,李恪便開門見山地問道。

李恪方甦醒時間不久,便連忙詔文武心腹相見,毫無疑問爲的必是昨夜的事情,王玄策聽得李恪這麼問,頓時就明白了過來,問道:“殿下以爲昨夜之事是康蘇密在背後謀劃?”

李恪道:“雖非康蘇密本人,但背後謀劃的卻是他的獨子康阿姆,也相去不遠了。”

自打李恪爲質北上,康蘇密也一直針對李恪,康蘇密會對付李恪王玄策倒是不覺得奇怪,可沒想到,這一次險些要了李恪性命的竟是康阿姆。

蘇定方道:“康蘇密其人末將倒是知道一些,康蘇密本非突厥人,而是來自西域康國的粟特人,因家道中落才流落草原,投靠了頡利。康蘇密初爲頡利手下小吏,但其頗有才幹,又極善於奉迎,故而得了頡利的青眼,一路提拔,到了如今俟斤的位置。”

李恪聞言,道:“如此說來這康蘇密倒是有些手段,官職晉升竟這般快。”

康蘇密從一個落魄流人,到如此官位比擬大唐上州大都督的俟斤,前後竟然只用了區區數年,能與他比擬的只有趙德言了,由此可見康蘇密在突厥官場上的官路也是順風順水了。

王玄策笑道:“康蘇密能有今日,也與頡利的性子分不開。頡利雖爲突厥可汗,但他卻喜用外人,藉此以壓制突厥各部,康蘇密、趙德言之流正好投其所好,纔能有今日。”

李恪輕輕哼了一聲,道:“本王哪管他是西域人還是突厥人,他康家父子既想要本王的性命,那豈能豈能坐以待斃?”

“殿下的意思是?”王玄策聽了李恪的話,對李恪問道。

李恪眼神一冷,臉上掛起了一種與年齡全然不負的殺意,緩緩道:“本王要他死!”

康阿姆年少狠辣,李恪也絕非什麼善男信女,李恪爲質北上,無時無刻不是小心翼翼,他覺不允許自己的身旁隨時埋伏這樣的危險,他一定要將危險連根拔起。

李恪的話全然不像是自一個八歲少年的口中說出,但王玄策聽着李恪的話,心中卻有難掩的激動。

王玄策一身所學,盡在縱橫之道和陰謀之術,李恪若是滿口堂皇的仁人君子,王玄策反倒處處掣肘,無從施展,而李恪若是野心狠辣之輩,他反倒能夠一展所長。

王玄策道:“康阿姆所作所爲,想必頡利可汗也都知道,但若想光憑此一事要了康蘇密的性命,怕是不易。”

昨夜的事情,不止是康阿姆,就連阿史那雲也身陷其中,儘管主謀是康阿姆,但若是要究責,首當其衝的便是將李恪誑上山的阿史那雲。

竊用可汗令牌,險些要了大唐質子的性命,這些事情若是全部擺清楚,就算阿史那雲是頡利的女兒也吃不消,所以頡利爲了迴護阿史那雲絕不會深究此事。

而李恪爲了避免與頡利和阿史那雲徹底撕破臉,也着實不便深究,而且就算李恪深究了,也絕對討不來便宜,要不了康阿姆的命,反倒會惹惱了頡利。

李恪道:“打蛇打七寸,今日之事就算鬧大了,也要不了康阿姆的性命,本王或可將此書暫且按下,只裝作不願與頡利撕破臉,不予追究,待來日另覓良機,將康家父子一招按死!”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康家父子如蛇,險詐狡猾,要打,便要將他們一次打死,不給他們回手和防備的機會,否則只會自己吃虧。這一點,李恪很清楚。

————————

李恪的大帳中,李恪衆人正在商討着如何對付康家父子,與此同時,在康蘇密的大帳中,康家父子也未曾閒着。

“你行事也太不利落了,怎的就讓李恪活着走出了山谷!”康蘇密拍着桌案,對康阿姆怒道。

康阿姆道:“那山谷中偏僻地很,而且俱是野狼,就算是成人進去也難活着出來,可誰能想到執失思力恰巧路過了,救了李恪。”

康蘇密道:“傷虎不成反被咬,你今日暗算李恪,未能要了李恪的性命,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康阿姆聞言,不屑道:“虎?一個自幼養尊處優的八歲皇子阿塔居然管他叫虎?在我眼中,他與待宰的羔羊無異。”

李恪年僅八歲,比起康阿姆還要年幼上一些,而且康阿姆一直妒忌李恪,在康阿姆的心中,他自然就會主觀地把李恪與那些庸碌無爲的貴族子弟看成一類。

康蘇密聽康阿姆的話,卻對康阿姆的自負深覺不妥。。

康阿姆未曾與李恪打過太多的交道,但康蘇密也對李恪還算熟悉。論年紀,李恪自然還是個孩童,但心智,康蘇密卻不敢輕視李恪分毫。

他還記得那日在大宴上,當着頡利可汗的面,面對突厥各部首領,李恪一步步反擊他的場景,那哪是一個八歲少年該有的心智。

在幾番與李恪暗自交鋒失利後,在康蘇密看來,李恪身在大唐皇室,自幼便拜了大唐最好的老師,接受着大唐最好的教育,自然不是常人可以比擬,否則他也不會自請爲質,而且在面對頡利可汗也能泰然自若。

不過這些話康蘇密卻不會對康阿姆講,因爲他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性,他若是這樣講了,只會叫康阿姆更加偏激,行事更加地魯莽,反倒會落入李恪的圈套中,這絕不是康蘇密想要看到的。

康蘇密對康阿姆道:“李恪雖然年少,但他身旁的王玄策卻有些本事,我們切莫不可輕敵。而且昨夜之事,可汗雖然沒有明說,但一定知道了此事的因果,我們切不可因爲此事失了可汗的信任。”

康蘇密這麼說,康阿姆倒是聽了進去,他可以不在乎李恪的態度和手段,但他卻不能不在乎頡利對他的看法,若是頡利對他生了厭,那他包括求娶阿史那雲在內的所有計劃就全部落空了。

康阿姆問道:“阿塔說的是,我們該怎麼做?”

康蘇密拍了拍康阿姆的肩膀,緩緩道“要想化解可汗的不滿,保住你我父子的地位,恐怕你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六章 拜府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十章 馬周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十三章 盛會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章 和親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九章 奪河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四章 陰山下第六章 岑長倩第四章 面聖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五十章 相爭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
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六章 拜府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十章 馬周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十三章 盛會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章 和親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九章 奪河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四章 陰山下第六章 岑長倩第四章 面聖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五十章 相爭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