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生隙

“什麼?殿下將金山劃於了我?”阿史那社爾此前從無這樣的心理準備,突然聽到王玄策所言,才得知此事,訝然問道。

王玄策看着阿史那社爾的反應,臉上也故意露出了不解之色,反問道:“此事殿下已去信於大度設,言明此事,此乃殿下據圖親自劃定,難道將軍竟不知嗎?”

王玄策的神情不似作僞,倒也確像是篤定此事的模樣,阿史那社爾的心裡也不禁泛起了嘀咕。

阿史那社爾問道:“不知殿下是如何劃分我與大度設之間的?”

王玄策不假思索地回道:“殿下有令,准將軍據金山,得突厥故土,而大度設需擊夷男,而後得其地,據唐麓嶺及謙河一帶。”

阿史那社爾聞言,猛地一拍大腿,這樣的劃分何其耳熟,這不就是跟大度設的疆域劃分完全調轉了過來嗎?金山給了阿史那社爾,而唐麓嶺和謙河則給了大度設,若是這樣的劃分阿史那社爾自然是千萬個願意,方纔也不會是愁眉苦臉的模樣了。

其實王玄策所言不過是胡謅罷了,李恪是遣人前往傳令大度設,命他攻伐夷男,卻未曾提及漠北各處劃分之事,此乃是王玄策離間之計。

這雖是計,但人總是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在一切尚未定論前總是會願意去相信那個對自己有利的結果,而且這似乎也像是大度設的作風,如此一來阿史那社爾更是多信了幾分。

不過阿史那社爾能在西域屹立不倒這麼些年,倒底也不是蠢人,他雖然無形中已經信了王玄策的話,但心裡到底還是存了些疑慮,不至被王玄策所言徹底衝昏了頭腦,而直接去與大度設爲敵。

阿史那社爾問道:“末將自問與殿下並無交情,殿下爲了會如此偏幫於我,將金山這塊肥肉從大度設手中劃給我呢?”

阿史那社爾的顧慮也不無道理,眼下的金山明明是大度設的地盤,而李恪和阿史那社爾又交情不深,李恪爲何願意偏幫阿史那社爾,自大度設的手中奪走金山,轉而交給阿史那社爾,說不得其中便有利用阿史那社爾對付大度設的意思。

阿史那社爾的擔憂早在王玄策意料之中,王玄策笑道:“將軍未免有些自作多情了,殿下和將軍不過泛泛之交罷了,怎會大度到將金山給你。”

阿史那社爾聽着王玄策的話,越發地不解了,阿史那社爾對王玄策問道:“那殿下是何意,還望先生相告。”

王玄策並未回阿史那社爾的話,而是眼睛瞟向了身旁阿史那雲的方向,這一下阿史那社爾便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李恪劃金山給他,不是給他的面子,而是因爲阿史那雲。

阿史那社爾問道:“莫不是因爲公主?”

王玄策笑道:“金山乃漠北沃土,若只以你和殿下的交情是萬萬及不上的,殿下把金山劃給突厥是給了定襄公主面子。定襄公主曾向殿下請求,欲將頡利可汗骨灰葬回金山汗庭,歸於故里,受突厥子民世代供奉,故纔有此一事。”

有了王玄策這句話,阿史那社爾纔算是徹底明白了過來,也打消了心中的顧慮。

李恪和阿史那雲間的事情阿史那社爾多多少少也是有些知曉的,若說李恪偏幫阿史那社爾不可能,但是利用職權之便,偏幫阿史那雲,一切就都在情理之中了。只是李恪好大的手筆,爲了送出這份人情,討得美人歡心,竟送出了一座金山。

事情本就合乎情理,又有阿史那雲在,阿史那社爾也不再多疑,對王玄策所言篤信非常。

阿史那社爾這才道:“既然殿下如此擡愛,那末將也有一事要同先生講明,還望先生勿怪末將此前隱瞞之事。”

王玄策笑了笑,道:“不知何事,將軍但講無妨。”

阿史那社爾道:“不敢欺瞞先生,其實末將剛自大度設帳中回營。”

王玄策聞言:“哦?可是商討征伐夷男之事?殿下雖已將金山劃於將軍,將唐麓嶺劃於了大度設,但攻伐夷男之事將軍仍舊不可懈怠,否則若是戰事不利,殿下會不高興的。”

阿史那社爾忙解釋道:“殿下下令攻伐夷男,末將自當是不遺餘力,萬死不辭,只是其中還另有緣由,還需先生知曉。”

王玄策問道:“何事?”

阿史那社爾回道:“方纔大度設要我去他帳中議事,也提及殿下下令北伐之事,只是關於漠北疆域劃分卻與先生方纔殿下所言不同。”

王玄策驚訝地問道:“哦?不知有何不同?”

阿史那社爾回道:“恰與先生所言相反,大度設欲獨佔金山,而命末將主攻夷男,奪取唐麓嶺並謙河一代自居。”

“大膽!”王玄策聽得阿史那社爾的話,一聲怒喝。

王玄策道:“他大度設好大的膽子,竟敢假傳殿下的意思,私自佔據金山,如此作爲置殿下之命於何處?”

阿史那社爾也應道:“也是今日之事末將方知大度設竟是這等人,不止強據金山,竟還膽敢欺瞞殿下。”

王玄策道:“大度設所爲乃尋死之道,我自當將此事回稟殿下,不過眼下夷男未除,大敵當前,將軍在此還需謹慎,莫要叫大度設覺出端倪來,平添事端。”

阿史那社爾一口應道:“那是自然,請殿下和先生放心,末將自當以大局爲先,先助殿下破了夷男,不叫大度設覺出不妥。”

王玄策笑道:“如此便好,將軍但請放心,待破了夷男,拿下大度設後,便是將軍率部族重歸金山故土之時,殿下一言九鼎,也希望將軍勿要叫殿下失望。”

王玄策此前關於大度設之言,確是在誆騙挑撥阿史那社爾,但關於金山所屬之事,卻是實情,大度設信不過李恪,李恪更信不過大度設,在李恪想來,大度設必定是要除去的,至於金山的歸屬,李恪反倒不是那麼在意了。

左右李恪不會常駐於此,只要阿史那社爾能爲他所用,又有阿史那雲的關係在,縱是是將金山劃給了阿史那社爾也無不可。

阿史那社爾拜道:“多謝殿下信重,煩請先生幫末將帶話於殿下,末將定以殿下之命是從,萬死不辭。”

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六章 佯攻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二章 夷男第五章 引薦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章 隨行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九章 狼谷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十七章 安置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五章 拒婚第六章 佯攻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十四章 藥箱第九章 拒親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章 初定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十一章 奉茶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五十章 相爭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八章 釋懷
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六章 佯攻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二章 夷男第五章 引薦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章 隨行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九章 狼谷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十七章 安置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五章 拒婚第六章 佯攻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十四章 藥箱第九章 拒親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章 初定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十一章 奉茶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五十章 相爭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八章 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