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

就在李世民婉言回絕祿東贊和親之議的當日,祿東贊便另生心思,提出了以先贊普朗日鬆贊之女東君公主朗日林芝和大唐太子李恪聯姻之事。

未能爲松贊干布迎娶大唐公主固然是憾事,但退而求其次,若是能以吐蕃公主嫁太子李恪,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吐蕃公主的婚事絕不是他能夠定奪的,所以就在祿東贊想到此事後,便當即命塞汝貢敦帶着人立即出發,往邏些向松贊干布稟告此事了。

高原,邏些王城,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裡,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看着對面坐着的塞汝貢敦正眉頭緊鎖,顯然是心情不悅,遇到了什麼極爲惆悵之事。

原本在松贊干布想來,迎娶大唐公主,與大唐和親之事本是十拿九穩的事情,這才命了祿東贊帶上珠寶爲聘禮,去了長安,可沒想到竟在長安城平白冒出了一個李恪,非但把吐蕃的事情查地極爲清楚,還當着祿東讚的面把吐蕃和松贊干布的事情抖了個乾淨,壞了和親之事。

松贊干布得知此事和祿東讚的意圖後,也知道祿東讚的用意,朗日林芝雖頗得松贊干布疼愛,但在求娶大唐公主不成的情況下,面對整個吐蕃的利益,外嫁朗日林芝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松贊干布一面命人去請了東君公主朗日林芝,一面在同塞汝貢敦問話。

松贊干布對塞汝貢敦問道:“祿東贊說咱們吐蕃朝廷內有高官爲大唐細作,與唐廷太子李恪互通消息,你覺得此事可屬實嗎?”

若真如祿東贊所言,吐蕃朝廷內出了大唐的奸細,那可是國中大事,而祿東贊、塞汝貢敦還有桑布扎都是松贊干布的心腹,在松贊干布年少時便被前任贊普選在了松贊干布身邊輔佐,松贊干布對他們極爲信重,故而松贊干布也能和塞汝貢敦商議此事。

塞汝貢敦回道:“回贊普的話,臣以爲東贊大人所言都是實情,唐廷太子對我吐蕃可謂瞭如指掌,甚至連贊普欲徵象雄之事都知道,這可是國中絕密,若是沒有國中高官爲細作,絕無可能。”

松贊干布聽着塞汝貢敦的話,雖然一時間並未答話,但心裡其實已經大半認同了塞汝貢敦的回答。

征伐象雄乃是絕密,包括松贊干布自己在內,整個吐蕃知道的不會超過十人,李恪遠在數千裡之外的長安,他憑什麼能夠知道?

松贊干布頓了片刻後,才又問道:“你以爲會是誰?”

塞汝貢敦想了想,回道:“會不會是蘇毗氏的人?或者是瓊波邦色?當初贊普遷都邏些他們就頗多微辭,如今未嘗沒有勾結唐廷,和贊普作對的可能。娘氏也曾和贊普不和,如今雖然臣服,也未嘗沒有復叛的可能。”

松贊干布聞言,思慮了片刻,對塞汝貢敦道:“此事你且先保密,不要叫旁人知曉,不管是蘇毗、瓊波邦色還是娘氏餘部都在國中頗有勢力,輕易不可動,否則必出亂子。”

塞汝貢敦忙應道:“贊普放心,臣知曉此事的輕重。”

如果真如祿東贊所言,吐蕃高官出了大唐的細作,那其身後多半也是盤枝錯節,一時半會兒恐怕定不清楚,松贊干布少年爲王,歷練至今,早已練出了極深的城府,縱然最後是要大舉清洗王廷,但也不是現在的事情,至少要在和大唐的關係穩定之後才行。

松贊干布和塞汝貢敦正在說着此事,就在此時,松贊干布遣人傳見的東君公主朗日林芝終於到了。

“朗日林芝拜見堅普(兄長)。”朗日林芝一進屋內,便對松贊干布拜道。

松贊干布笑道:“咱們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來了。”

松贊干布說完,先將朗日林芝扶起,而後擺了擺手,示意塞汝貢敦退下。

待塞汝貢敦退下後,朗日林芝看着塞汝貢敦離去的身影,不解地對松贊干布問道:“塞汝貢敦不是爲堅普迎娶大唐公主去了嗎?爲何會出現在邏些?”

松贊干布嘆了口氣,回道:“唐皇不願嫁公主於我吐蕃,已經把祿東贊回絕了。”

朗日林芝驚訝地問道:“什麼?這是爲何?”

在朗日林芝的眼中,松贊干布少而有爲,乃是天下少有的英主,又是吐蕃之王,如此誠懇地求娶大唐公主本該不是難事,爲何卻被唐廷再次拒絕了呢。

松贊干布回道:“唐皇爲人所挑撥,對我敵意頗大,故而回絕了我。”

朗日林芝擔憂道:“那該如何是好?堅普和唐和親,本就是爲了借迎娶公主之事緩和、穩固和唐廷的關係,得到唐廷的支持,以便日後一統高原,可如今唐皇不嫁公主,堅普原本的計劃和準備豈不是都付諸東流了嗎?”

松贊干布道:“不錯,這正是我尋你來此的緣故。”

朗日林芝聽了松贊干布的話,越發地不解了,兩國之事,她又能幫的上什麼忙?

朗日林芝問道:“堅普之事還有林芝能幫得上的地方嗎?”

松贊干布道:“祿東贊命人送來了書信,唐廷雖不嫁公主,但卻沒有否決和親之路,祿東讚的意思是既然咱們吐蕃娶不來大唐公主,便把我們吐蕃的公主嫁出去,也同樣能與唐廷拉近關係,得到唐廷名義上的支持。”

朗日林芝聽着松贊干布的話,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松贊干布無女,吐蕃的公主只她一人,松贊干布說的外嫁公主就只能是她了。

松贊干布道:“不錯,正是他,李恪年紀只比你稍大,也算是個人物,也不至辱沒了我們高原的格桑花。當然了,我也不願強求你,這一切也都只看你的意思,你若願嫁便嫁,不願嫁便罷了。”

朗日林芝低着頭思慮了許久,然後才又擡頭,一雙明月般明亮的雙眸看着松贊干布,堅定道:“堅普爲了吐蕃已經付出了這般多,爲了我們吐蕃的強盛又何惜一個我,只要能幫到堅普,林芝願意嫁入大唐。”

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三十章 事定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三十章 圈套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章 祿東贊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十一章 奉茶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十八章 逼反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二十章 回京第三十章 爭執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二章 端午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二章 夜襲第九章 拒親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
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三十章 事定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三十章 圈套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章 祿東贊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十一章 奉茶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十八章 逼反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二十章 回京第三十章 爭執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二章 端午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二章 夜襲第九章 拒親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