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於康熙初年
蕭俊想要研製火器,自然是爲了防身保命,若是能將這三眼銃改裝成瞬發手炮,黃家就算是派來高手高手高高手,只要不是偷襲,他也有把握一槍摞倒。不用象當初那般,被人追殺得跟孫子似的。
第二天,心裡充滿着期盼的蕭俊找到了城中的鐵匠張二愣,這張二愣並非是他的原名,而是因他爲人處事大腦有些短路,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個綽號。
蕭俊拿着圖紙,花了二錢銀子將張二愣的徒弟“請”出了院子,這才神秘兮兮的說道:“二愣大哥,俺奉大老爺之命監造一隻火銃,此事事關重大,俺知道你心眼實,此事就交待給你了,銀錢嘛放心,短不了你的,只要你嘴巴嚴些就好,一會兒我們就開始,由我來給你打下手兒。你那徒弟最好也瞞着點兒。”說完掏出十兩銀子客客氣氣的遞了過去。
蕭俊畢竟是個身負功名的有身份之人,張二愣受到如此“禮遇”,臉上立刻露出憨憨的笑容,接過了銀子,用粗黑的大手撓了撓頭說道:“蕭相公太客氣了,既然是大老爺交待的,此事俺一定辦好。蕭相公放心,這事兒決不會讓別人知曉。”
輕易的取得了張二愣的信任之後,蕭俊立刻和他一起忙碌了起來。其實明人還是十分有智慧的,那部明史上就有一幅改良後的三眼銃的圖樣,這種三眼銃頂端帶有瞄準的照門,尾部有一個可旋轉的圓環,上邊有一個簡易的扳機,扣動扳機,前邊的連動杆上夾着的火繩,就可以依次壓到火門的藥捻之上,這種設計大大提高了射擊精度,已經接近於火繩槍,但缺陷也是極明顯的,不易攜帶,因爲扳機外露,十分容易碰壞。所以雖然簡易,卻未被推廣。
蕭俊照着這個思路,先是在三個銃口做出三個照門,然後按照銃身的直徑,量身打製了兩個特製的“管箍”,加熱之後,將第一個管箍套在銃身火門的位置附近,由於熱脹冷縮的原理,這管箍冷卻後便牢牢的卡在銃身之上,這管箍打製的時候,就預留出了三個“山洞”,做爲引火池,和火門小孔相連。
之後蕭俊將第二個管箍卡在銃尾之上,管箍上邊有三個小小的鐵柱,蕭俊將三根小小的弓弦繃緊,掛在這三根鐵柱之上,又做了六個長條形的特製擊錘,尾部掛在弓弦之上,錘身卡在“山洞”之內,將其滑道固定,每根弓弦各掛兩個擊錘,又做了一個可繞柄旋轉帶豁口的扳機,扣動扳機的時候,豁口會恰好卡在弓弦之上,將其向上推到鐵柱頂部之外,擊錘迅速被弓弦“射出”,卡在擊錘頂部的燧石擊在引火池內的鐵砧之上,噴射出火星,將引火藥引燃。
由於燧發存在啞火率的問題,因此蕭俊做了雙擊錘燧發,這樣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可以將啞火率降到百之一二的樣子,第二個好處就是燧石引火,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有時候引火延遲會很高,雙擊發可以儘量避免引火延遲。
之後又針對引火池做了一些特殊的設計,雖然工藝過於複雜了些,保養起來十分耗神,攜帶起來也有些特殊要求,但蕭俊試了幾次感覺還不錯,可以連續三次擊發,最後蕭俊又找木匠做了一個彎手柄,周軍精銳的三眼銃用的都是福建鐵,質量相當好(相對於這個時代的鑄造技術),估計在報廢之前每根銃管使用個一百多次不成問題,只是不知道在被自己得到之前使用了多少次。
當然任何創新都不可能一次成功,經過數次改動和修正之後,蕭俊終於將這燧發三眼銃改動到令自己十分滿意的程度。只不過這種滿意是指燧發擊射,這三眼銃的精度實在太差了些,沒改裝之前,超過十步之外,即使是靜止射擊,想擊中目標也得靠些運氣,改裝之後,雖然可以雙手持銃瞄準,加了照門,但超過十五步,想擊中目標仍然得靠運氣。
………………
如今已經是康熙十三年的四月,目前戰況的發展在對清廷十分不利,康熙在去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便派順承郡王勒爾錦率軍三萬,直奔荊州,扼守長江北岸,截斷吳三桂北上的通道,勒爾錦於十三年正月初十啓程,此時吳三桂尚未佔據湖南,勒爾錦畏敵如虎,在路上磨磨蹭蹭的走了兩個月,三月中旬才抵達荊州,之後這位在“福窩”里長大的“官二代”忙着收取督撫提督總兵們的賄賂,根本無意攻打周軍,而吳三桂在三月初攻下了長江南岸的嶽州之後,也止步不前,和康熙劃江而治,兩隻縮頭烏龜隔江對恃,雖有些小的軍事摩擦,但暫時還沒有大仗。
而在東方,平南王耿精忠於十三年三月才起兵造反,攻勢卻極猛烈,已經攻入江西和浙江,與清軍激戰正酣。吳三桂也出兵夾擊江西的清軍,以圖與耿精忠的控制區域連成一片,而清軍則寸土必爭,雙方你進我退,你退我進,膠着在一起,一進僵持不下。
府衙之內,蕭俊正琢磨着邸報,於公忽然走了進來:“子玄,爲師剛剛接到朝廷的公文,前方軍情緊急,命爲師前往咸寧蒲圻造橋,以渡王師,你收拾一下,隨爲師速速立刻啓程。”
蕭俊聞聽此言,立刻放下邸報,應道:“學生這就去準備一下。”隨即簡單的收拾了一下,與朝卿一起,隨着於公向咸寧縣和蒲圻縣迅速趕去。
………
蕭俊前腳剛剛離開,圖謀他的黃家之人隨後便得到了消息。
幾乎在蕭俊剛剛離開府衙的同時,當初算計他的那黃臉漢子便一溜小跑的跑進了黃仲達所在的院子,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五爺,剛纔從衙門內的線報獲知,那小子已經出城,隨於成龍去前往蒲圻和咸寧造橋,接引大軍渡河。”
黃仲達聞聽此言,眉毛微微挑了挑,並沒有急着做出什麼決斷,而是雙目露出深思之色,在他面前的桌案之上,堆放着許多書冊,這些書冊上記載的都是最近彙集來的,關於武昌府內的各種消息,在書冊的旁邊,則是放置着一張簡易的武昌府地圖,良久良久之後,黃仲達將目光極緩慢了停留在了地圖之上蒲圻北部的位置,又思量了一下,這才淡淡道:“看來倒是個不錯的機會,我們不妨使一個借刀殺人之計,爾等切記,行事一定要隱秘,不要露出絲毫破綻,即便是失敗了也不要讓此子察覺到我等的存在,這次我們將帶來的四個護院高手全部押上,你三人俯耳過來…………”
良久之後,幾個人才計議完畢,趙四臉上露出一絲陰險的笑容說道:“五爺的計策高明啊,我就不信,這小子在幾千人的圍攻下,還能安然逃脫。”
五爺則是面無表情的淡淡道:“這計策算不上高明,但勝在實用,我們現在就出發。”
………………
對這一切毫無所察的蕭俊第二日便隨着於公趕到了咸寧,此時的的咸寧河釁,已經堆積了大量的材料,撫臺衙門支援過來的二百工匠也已經趕到,于成龍來到工地之後,先是視神色凝重的視察了一下河況。但見波濤洶涌、河流湍急,雖然此處的水流不深,下樁卻有些困難,更要命的是如今已是四月初,正是雨季,山洪隨時都有可能從上游襲捲而下,皺着眉頭凝望着河流好一陣子之後,於公這纔回過身來,將領頭的幾個工匠叫了過來,幾個人圍成一圈。開始詢問了起來:“諸位師傅,這橋大約多久能造好?”
“回大老爺,我等俱是工匠,若是能找來百餘名民壯做些粗淺的活計,大約五日左右便能造好。”一位鬍鬚花白的老者恭敬的答道。
于成龍又和工匠們交談了一陣,將造橋的諸般事宜一一詢問清楚之後,這纔對着旁邊剛剛趕到的咸寧知縣吩咐道:
“王知縣,麻煩你調來二百衙役輔助建橋,戰事緊急,速度越快越好,”
“卑職這就去辦。”王知縣應聲領命,雖然剛剛趕到,卻又匆匆離去。
不久之後,百餘衙役個個滿臉不情願的陸續趕到了工地,不過見知府大老爺諾大一把年紀卻仍然和工匠們一起勞作的時候,倒也全都本分了下來。
人多力量大,僅五日的功夫,一座木橋終於架設完畢。望着建好的木橋,於公臉上非但沒有欣喜之色,反而憂色更濃了:“天公真是不作美,已經連續下了三天大雨了。莫要有山洪纔好。”望着空中不停落下的大雨。于成龍喃喃的自語道。河水已經暴漲了許多,蕭俊也不禁有心擔心了起來。
入夜,衆人剛剛睡下,忽然有人大喊道:“不好啦,山洪下來啦。”
於公聞聽此言,立刻披上衣服從帳蓬中鑽了出來,向河邊望去,只見不遠處一條高高的水浪,夾雜着大量的樹枝和泥沙,如怒龍般奔涌了下來,瞬間便撞擊在了木橋之上,木橋在一陣吱吱嗄嗄的聲音過後,立刻變得搖搖欲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