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身世

燕氏連忙迎了出來,臉上泛起一絲矜持的笑容說道:“原來是孫先生啊,可有什麼事情?”

孫子遠此時手中拿着兩個精緻的盒子,臉上的表情卻十分的古怪,嚅嚅了半晌,這才鼓起勇氣小聲說道:“子遠仰慕嫂子已久,此番中了秀才,想求嫂子和子遠成就百年好合。”

燕氏聞聽此言,先是一呆,隨即臉“騰”的一下紅了,她比孫子遠只大上三歲,平日裡由於孫子遠時常的教導蕭俊學問,心中感激,便對他多有照拂,時常的幫他打掃房間,清洗外衣,以及做些吃食。孫子遠對她的傾慕之情,她自然是感覺得到的。

燕氏畢竟早已不是雲英未嫁的少女,瞬間便恢復了常態,嘆了口氣,輕移蓮步,走到孫子遠的面前,如慈母般輕撫着他的面龐,溫聲道:“你對嫂子的情意,嫂子心領了,這麼多年以來,你悉心教導俊兒成才,嫂子一直將你當親弟弟一般看待,可是嫂子有自己的苦衷,是不能夠嫁人的。你現在是秀才,身份高貴,這縣城裡好人家的女兒,排着隊等着你挑,又何必偏偏在嫂子這一顆樹上吊死。”

孫秀才眼中現出極度失望之色,不過見燕氏如此溫言寬慰自己,似乎並不討厭自己的模樣,心中好受了不少,他自幼跟隨朱縣令,朱縣令的遭遇令他對富戶家的小姐有一種天生的排斥,他原本是一個孤兒,燕氏對他如母如姐般的照拂,讓他真正的感受到了女性的那種特有的溫柔細膩,而且燕氏那種遠勝普通婦人的風儀,也令他心折不已,他早已暗暗發誓此生非燕氏不娶。

“好了,別胡思亂想了,以後嫂子依然和以前一樣待你,你也不小了,尋一個合適的便娶了?”燕氏畢竟是過來人,擺出一付慈姐的面孔,笑着勸慰道。

孫子遠看着燕氏如花的笑靨,木然的點了點頭,一付失魂落魄的模樣,轉身便要離去。

蕭俊見到眼前這情形卻忽然心中一動,說道:“且慢。”

孫子遠有些疑惑的轉過身來,無精打彩的問道:“俊哥兒還有什麼事情麼?”

蕭俊將目光轉向母親詢問道:“孫叔也不是外人,兒子如今已經考中了秀才,算是長大成人了,母親可否將孩兒的身世說出來?省得兒子天天莫名其妙的被人追殺,還被矇在鼓裡,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燕氏望着兒子期盼的目光,思慮了半晌之後才道:“本打算等你十六歲成人時再告訴你的,你既然想現在知道,說出來也無妨,我們進屋聊,孫先生若是想聽,也不妨進來。說不定還可給我們母子出出主意。”

說完帶着蕭俊轉身進了堂屋,孫子遠猶豫了一下,也跟了進去。

堂屋之內,燕氏講述了一個極老套,卻又在大家族中時常上演的故事。

江南有諸多世家豪族,在江蘇松江府有一個蕭氏大族,這蕭氏大族傳承到了清代,族內文風不盛,極少有考中秀才和舉人的,但是族下的產業卻經營得十分紅火,家族銀錢十分充足。

蕭氏大族雖然家族內部時有些小矛盾,但並不影響家族的繁榮和發展,不過當江寧府的名門望族黃氏家族將自己族內的一個嫡出女兒嫁過來之後,這一切卻都發生了變化,雖然同爲大族,蕭家遠比黃家弱小,黃家文風極盛,有多人在朝廷之內做官,甚至有位居三品的按察史,黃家在清兵入關之時,曾經大力資助過清軍,算是有大功的,但也因此造成了銀錢的緊張,加上這一代人沒有幾個善於理財的,卻有不少擅長揮霍錢財的,家族管理混亂,族下產業收益也不甚理想,因此便產生了控制甚至吞沒別的大族產業的想法,蕭家生意做得十分紅火,又曾經資助過南明,落下了把柄,因此便成了黃家下手的目標。

黃家自然是不敢明目張膽的下手,畢竟這個世界還是有秩序、有王法的,而且蕭家也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黃家先是將自己一個十分精明幹練的嫡出女兒嫁給了蕭家長房的四公子。大族之間聯姻十分正常,黃家又缺銀錢,因此蕭家倒也沒懷疑什麼,只道是黃家希望藉此在生意上能多條商路。

結果這位嫡出女兒黃氏嫁過來之後,每隔一段時間,蕭家長房能夠繼承家產的嫡子嫡孫們便會離奇的死掉一個,死因都極其自然,絲毫看不出謀殺的跡象,或是突然得了急病而死,經郎中和仵座檢驗絲毫看不出異常和被下毒的跡象,或是走在路上忽然被驚馬撞到,或是騎馬突然從馬上摔了下來,或是在青樓尋歡時突然得了馬上風,或是嬰兒嗆奶而死,總之是死法離奇古怪,隨着長房嫡子嫡孫們接二連三的死去,蕭家終於發現了異常,不過蕭家隨即卻發現四房嫡子雖然過世了,但兒媳黃氏生下的兩個嫡孫卻是安然無恙,居然成了蕭家長房一脈除家主之外唯一的嫡孫,雖然沒有證據,但蕭家也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這黃家如此做,顯然是仗着勢,向蕭家表明態度,必須將家產傳給黃氏生的兒子。

蕭家雖然驚怒異常,但黃家多人做官,在官場頗有些關係,實在是惹不起黃家,又苦無證據,就算是有了證據,這官官相護,相互勾結,也未必就能夠有板倒黃家的把握,蕭家只好眼睜睜的看着諾大家產要被黃家吞併,而且這種大家族之間的內鬥,爲了控制傳承到家產的嫡子,不少嫡子都是與外人通姦所生,但蕭家同樣找不到證據,黃氏一共誕下兩子,蕭家懷疑長子是與人私通所生,幼子纔是蕭家骨血。

面對空前嚴峻的危機,蕭家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族長蕭伯乾已經年近七旬,一旦身死,黃家肯定會仗勢將產業掛在黃氏的嫡子名下,蕭伯乾當機立斷,與幾個旁支的族中長輩密議之後,擇日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儀式,在祖宗面前,將自己一個極其精明幹練的庶子,過繼到了正妻名下,立爲嫡子,此人名叫蕭達通,蕭伯乾立下嫡子後,集全族之力嚴加防範,以免黃家對蕭達通下手,而自己這些年心力交瘁,加上已是風燭殘年,沒過多久便死去了,將諾大家業傳給了蕭達通,這樣一來黃氏便成了距離長房最近的旁支,黃氏大鬧了一場,甚至鬧到了官府,但蕭家有遺囑在手,又出動全族的長輩,在祖宗面前確立了蕭達通的家主地位,官府縱然想幫着黃氏,也找不到什麼藉口。

蕭達通就任家主後,最頭疼的就是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子女,一旦這些女子死光了,自己再有個好歹,這家產還是得落到黃氏手中。可是手中的力量又不太夠。後來黃家果然鑽了空子,害死了他最喜愛的一個嫡子,他的正妻本就身子不好,悲憤憂傷之餘,得了一場大病也過世了。

蕭達通葬了愛妻幼子,將悲傷深深的埋在心裡,重新擔起了蕭家的重擔,思前想後,蕭達通決得還是多有幾個子女比較好些,於是花了巨量銀錢,娶了八個士紳的小家碧玉做妾,算準時間,日夜播種,讓這八個女子全部懷上孩子,這個時代庶出不能傳承家產,但嫡出可以,而這八個小家碧玉都有能扶正的資格。

蕭達通將她們嚴密看護在蕭家後院之內,連平時飲食用水都要嚴加檢查,一年多之後,八名小妾陸續生產,也許上天見蕭家受不公,特意給了些補償,這八名小妾居然有六人生的全部都是男孩兒,而且有一人還是雙胞胎,這防得了一時,可防不了一世,黃家見蕭家如此,立刻將矛頭對準了這七個男孩,見蕭家防護嚴密,顧不得留下隱患,竟然破釜沉舟直接買通了綠林大盜,夜襲蕭家,黃家利用在官場的勢力,控制了守城的官兵,讓他們故意晚到了一會兒,結果蕭家後院遭到盜匪們猛烈的攻打,蕭達通見支撐不住,當機立斷,命令護院們分成八路,護送着自己和男孩兒們逃離蕭家,當時這七名男孩兒,最大的纔不到六個月,最小的纔剛剛滿月,各自由母親抱着逃出了蕭家。

燕氏被四名武藝高強的護院護着,乘着馬車抱着蕭俊從城西殺了出來。路上有兩名護院爲了護衛燕氏將追兵引開,生死不名,而燕氏則隨着另兩名護衛,倉皇逃竄兩千餘里,來到臨湘,那兩名護衛本就有傷在身,一路上又數次與盜匪交手,更是傷上加傷,最後遭遇了一夥悍匪,二人勉力將悍匪截住,讓燕氏趕車先行逃走,燕氏無人護衛,不敢行得太遠,在逃到距離最近的臨湘縣的時候,便利用身上的幾樣憑據,辦理了保甲,定居了下來,而那兩個護衛卻是生死不知,這麼多年以來,蕭家從未找過燕氏,在燕氏在當初倉促逃離的時候,因情況萬分危急,未來得及帶出銀兩,只是來到臨湘後將身上臨時帶出來的幾樣首飾便賣了百餘兩。買了一棟小院,還餘下幾十兩,倒也勉強能夠生活,燕氏知道若是暴露身份,怕是要有殺身之禍,因此便安心的在此地隱居了下來。燕氏生得貌美,數次被縣內的潑皮惦記,燕氏憑着保甲上豪族的身份,情況危急時便鬧到官府,每次這些潑皮均被嚴懲,甚至有一次一個本縣最有名的潑皮破落戶被直接站枷而死,從那以後,便沒有人敢打燕氏的主意了。

當初蕭達通娶她們做妾時,便已經付足了銀錢,並且將蕭家的實際情況告訴了她們,要求她們無論如何也要保全蕭家的骨血,若是有所閃失,必定會去尋她們孃家的麻煩,相對於這些小妾所出身的士紳家族,蕭家的勢力同樣是他們所惹不起的。這些女子也都是明事理之人,也紛紛答應了。

雖然臨湘縣衙留有燕氏屬於蕭家的證據,但古代通訊不發達,交通更加不便利,黃家就算勢力再大,也不可能大到能夠插手到每一個縣衙,去查看保甲戶藉。

燕氏一個人帶着蕭俊,雖然十分辛苦,但她這些年精打細算,不時的出去幫工,倒也勉強將這個家支撐了下來,不至於落到和杜氏同樣的下場。

事情的經過大體就是這樣,蕭俊和孫子遠聽完這一段內幕之後,蕭俊倒沒什麼,後世比這還狗血的劇情他都見過不少,不過大家族之間的內鬥真的是爾虞我詐、陰險毒辣、血流成河啊,從未接觸過大族的孫子遠卻被這種內幕給驚呆了,以這個時代人對這些大家族秘聞的孤陃寡聞,這種種手段簡直駭人聽聞之極。簡直就是視天理國法於無物。

第148章 誅連第45章 烏合第105章 花魁第51章 對陣第17章 驚變第147章 深謀第149章 名聲第87章 襲擾五十五章 戰後第26章 身世第162章 見聞第24章 秀才第45章 烏合第26章 身世第79章 棚寇第130章 設伏第50章 迎敵五十五章 戰後第36章 逃亡第53章 對壘第58章 分贓第157章 羣毆第137章 弟子第73章 戰象第86章 心病第80章 交戰第22章 科考第96章 售曲第7章 拜師第124章 暗流第121章 鄉勇第44章 敵蹤第109章 密謀第65章 強攻第139章 土着第156章 廟會第126章 奪寨第33章 藩亂第76章 刺客第45章 烏合第44章 敵蹤第143章 戰前第33章 藩亂第121章 鄉勇第95章 曲子第93章 營救(二)第17章 驚變第116章 策論第13章 讀史第22章 科考第102章 別院第88章 騎匪第95章 曲子第18章 拷問第12章 習文第40章 滅敵第133章 殲敵第85章 秋月第130章 設伏第111章 作畫第152章 馬匪第67章 攻臺第37章 脫險第110章 會試第114章 放榜第144章 對恃第34章 陷井第28章 求活第95章 曲子第85章 秋月第54章 陣斬第137章 弟子第120章 蘭州第39章 精銳第150章 孤弱第99章 算計第87章 襲擾第67章 攻臺第62章 賣甲第43章 造橋第119章 離別第39章 精銳一百三十五章 主薄第19章 陰謀第35章 搏殺第77章 押運第33章 藩亂第93章 營救(二)第93章 營救(二)第134章 收益第148章 誅連第1章 月娘第142章 入甕第64章 炮擊第57章 屠寨第86章 心病第125章 夜襲第47章 革職第84章 曲譜第91章 遇襲
第148章 誅連第45章 烏合第105章 花魁第51章 對陣第17章 驚變第147章 深謀第149章 名聲第87章 襲擾五十五章 戰後第26章 身世第162章 見聞第24章 秀才第45章 烏合第26章 身世第79章 棚寇第130章 設伏第50章 迎敵五十五章 戰後第36章 逃亡第53章 對壘第58章 分贓第157章 羣毆第137章 弟子第73章 戰象第86章 心病第80章 交戰第22章 科考第96章 售曲第7章 拜師第124章 暗流第121章 鄉勇第44章 敵蹤第109章 密謀第65章 強攻第139章 土着第156章 廟會第126章 奪寨第33章 藩亂第76章 刺客第45章 烏合第44章 敵蹤第143章 戰前第33章 藩亂第121章 鄉勇第95章 曲子第93章 營救(二)第17章 驚變第116章 策論第13章 讀史第22章 科考第102章 別院第88章 騎匪第95章 曲子第18章 拷問第12章 習文第40章 滅敵第133章 殲敵第85章 秋月第130章 設伏第111章 作畫第152章 馬匪第67章 攻臺第37章 脫險第110章 會試第114章 放榜第144章 對恃第34章 陷井第28章 求活第95章 曲子第85章 秋月第54章 陣斬第137章 弟子第120章 蘭州第39章 精銳第150章 孤弱第99章 算計第87章 襲擾第67章 攻臺第62章 賣甲第43章 造橋第119章 離別第39章 精銳一百三十五章 主薄第19章 陰謀第35章 搏殺第77章 押運第33章 藩亂第93章 營救(二)第93章 營救(二)第134章 收益第148章 誅連第1章 月娘第142章 入甕第64章 炮擊第57章 屠寨第86章 心病第125章 夜襲第47章 革職第84章 曲譜第91章 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