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東宮相邀

李祺能看得出每一個朝臣臉上皆帶着茫然,都被今日的皇帝震的不輕。

直到回到公主府中,李祺依舊沉于思緒之中,甚至吃飯時,依舊心不在焉。

李顯穆見狀好奇發問,李祺便將今日朝堂上的事講給妻子和三個兒子聽,講到最後朝臣出殿後,臉上的茫然,講到他心緒的複雜,最後嘆道:“爲父心中有些說不出道不明的想法,卻沒有頭緒。”

臨安公主眼中升起氤氳之氣,爲父皇的英雄氣概而動容,李芳和李茂眼中有些低落,按照陛下所言,他們的祖父李善長也是從英雄墮落的狗賊了。

唯有才兩歲的李顯穆眼中亮晶晶的,舉手高聲道:“孩兒知道父親心中所想的答案。”

李祺四人聞言皆將目光落在李顯穆臉上,眉宇間滿是奪盡天下靈氣的靈動之色,縱然知道李顯穆的天資,李祺依舊不相信李顯穆能在兩歲就勘破此事。

半聖之姿,是未來學習的上限高,早慧是懂事早、學習快,又不是生而知之的天人!

李顯穆見李祺不信他,皺皺鼻頭,奶聲奶氣道:“從前羣臣心中對皇外祖父只有畏,今日卻多了敬!

這便是父親所說的,正氣在身,天下賓服,人持正道而行,縱然敵人也會敬重,這都是父親教給孩兒的道理,怎麼今日自己卻忘了。”

噹啷。

李祺手中的湯匙直接跌落在桌上,雷霆般的轟鳴在李祺耳中炸開,他滿是震驚的望着自己的兒子,心中只剩下一個聲音響徹——我這兒子,到底是個什麼妖孽?

只是一件半聖之姿就能強到這種地步嗎?

他才兩歲啊!

李祺強壓下心中震驚的情緒,他意識到他要重新評估自己的兒子了,這個半聖之姿不對勁啊。

“我的大儒傳承直接爲我灌頂了古往今來所有大儒的知識,這麼想來,同級別的半聖之姿,不可能僅僅侷限於普通大儒宗師,是我之前的眼界太狹隘了,被穆兒六維天賦的數值限制了想象力。”

想到這裡,李祺溫聲對李顯穆道:“穆兒真是天縱之才,從明日起,除上值外,你便時時跟在爲父身邊學習吧,若是能讓你成爲超邁古今的大才,爲父這一生便算是值了。”

李顯穆清脆應聲,李芳、李茂滿眼都是羨慕,但他們二人都知道,三弟的天資是無與倫比的,而他們只不過是中人之材,正如父親曾經說過的,有事聽三弟的就可以了。

……

皇宮中的朝會之事流傳出去後,民間對藍玉案的輿論有了明顯的變化,皇帝陛下第一次在他掀起的大案中站到了道德的至高點上。

在藍玉案的風聲漸漸過去後,最吸引人注意的事情便是即將召開的鄉試,秋闈。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直隸省主考官,乃是臨安公主的駙馬、東閣大學士、北方士人領袖、一代儒宗李祺李景和。

民間稱其爲“江浦居士”。

概因普天之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李祺乃是於江浦悟道,在艱難困苦中,頓悟了“成聖之道”。

這一任命一經宣佈,直隸省考生幾乎齊齊痛苦哀嚎起來,需知鄉試的題目,主要便是由主考官出,同考官作爲輔助,李祺一向對江南士人不滿,這下做了考官,豈不是要故意爲難一衆學子?

尤其是策問卷,很多時候分不出高低上下,全看是否合主考官心意,李祺完全可以黜落那些不合他心意的試卷,這是主考官的權力。

坊間更是傳聞,李祺之所以會成爲直隸省的主考官,是因爲陛下有意用他做明年春闈會試的主考官,爲他儒宗的身份再添磚加瓦。

這是純猜測,但不得不說猜對了,因爲太過於合理,這下一衆江南大儒坐不住了,若僅僅是鄉試,還不算是什麼,但會試就太過於重要。

會試雖然是分省定額,但卻有排名先後!

殿試的排名皇帝只看前十,後面一般來說不會太過於大的變動,但對於考生來說,二甲的進士出身和三甲的同進士出身,那未來的仕途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若是李祺在這上面故意針對江南士子,那可真不是一件小事!

這下南方士林的大儒都坐不住了,但他們和李祺的關係又不好直接相邀,黃子澄這個大聰明想到了通過皇太孫相邀,而朱允炆不愧能和三傻混在一起,竟然同意了。

是以,當李祺收到來自東宮的邀請時,整個人都是懵的,完全不知道朱允炆爲什麼突然邀請自己,但他自然不會拒絕未來皇帝的邀請,無端爲自己樹敵。

等到東宮侍者將他迎入東宮後,他一看朱允炆身後的三個人,頓時便明白了些什麼。

這三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建文三傻,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其中齊泰不算是特別傻,黃子澄是傻的厲害,方孝孺則是純粹的文人沒什麼用處。

一想到這三個人竟然是後來朱允炆的肱股之臣,李祺就覺得腦仁疼,他這個便宜皇帝侄子,真是死的不冤吶。

按照歷史方孝孺本來還在養望,是建文帝登基之後才被召回來的,但是現在李祺橫空出世,要搶奪儒林大旗。

江南士子只能把方孝孺提前拉回京中,入東宮之中教導皇太孫。

畢竟方孝孺身份不凡,他不僅自己是天下讀書人的表率,他的老師宋濂,是上一代的天下儒宗,孝康皇帝朱標的老師。

李祺的目光不自覺的落到了方孝孺身上,與他而言,齊泰和黃子澄不過是路邊一條,全無用處,但他對方孝孺是有所謀劃的。

或者說,李祺是對方孝孺早已死去多年的老師宋濂有謀劃,那件事便是李祺先前曾猶豫是否要打出來重創江南文人的底牌。

方孝孺只覺這位名動朝野的駙馬的目光讓他有些不適,他只以爲是道爭之事,絕想不到李祺已經惦記上了他的十族。

“姑父,容小侄爲你介紹一番。”

“殿下折煞臣了,三位鴻學大儒,名滿四海,天下何人不識君呢?”

朱允炆見李祺態度很好,臉上的笑容更是誠摯了幾分,將李祺迎入席中,笑道:“今日請姑父前來東宮,是聽聞姑父要出任直隸省主考官,爲姑父祝賀,歷代儒宗皆有此職。”

李祺道謝後,望向齊泰三人,笑容玩味。

第31章 尊位大成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63章 入宮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62章 面見朱棣第37章 李祺收徒第24章 喪鐘已鳴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30章 分省定額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86章 奪嫡之爭第81章 直入宮中第65章 燕王何意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90章 五年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61章 朱允炆死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54章 痛斥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43章 前奏之曲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33章 英雄狗賊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69章 何爲忠臣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50章 說諸官生
第31章 尊位大成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63章 入宮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62章 面見朱棣第37章 李祺收徒第24章 喪鐘已鳴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30章 分省定額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86章 奪嫡之爭第81章 直入宮中第65章 燕王何意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90章 五年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61章 朱允炆死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54章 痛斥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43章 前奏之曲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33章 英雄狗賊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69章 何爲忠臣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50章 說諸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