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燕王何意

第65章 燕王何意

秋意本多蕭瑟、枯零敗落之景,應天城中卻似是燃着一股夏日灼灼的浮華熾熱之風,概因人心浮動焦躁而致。

城內城外皆屯駐着燕王大軍,城中處處皆能看到全副武裝的士卒,而在城外龍鳴驛之所在,裡裡外外防備甚嚴,各營士卒井然有序,遠眺而去,燕王大纛王旗正迎風而展,帶起烈烈秋風,甚是颯爽。

自北軍破城、皇帝自焚,北軍全權掌管應天以來,燕王大駕、王旗大纛便立在城外,整座京城都能看到那高高揚起的“燕”字,可燕王卻未曾再入城中一步!

日間夜幕之間,皆有官員伏身入營而拜,以求晉身之階,卻沒人見到燕王當面。

何其反常!

朝廷最後的野戰軍團在靈璧被擊潰,現在還有誰能阻擋他的腳步,九五之位就在眼前,燕王竟能忍住不進宮登基爲帝?

直到三日之後,在外勤王的齊泰、黃子澄皆被押回應天,燕王大纛終於開始從龍鳴驛開始移動,衆人才知道燕王所說的天機是何物。

燕王以“清君側、靖國難”爲名起兵,而他要清的奸臣便是齊泰、黃子澄,如今定是要斬殺這二人,才願意進宮登基。

可稍後所傳燕王之命,又讓應天諸官吏迷茫了。

燕王並沒有直接處死齊泰、黃子澄,而是下令三日後,京城中九品以上官員、應天府中耆老、官員皆要入宮,燕王要問罪天下!

問罪天下?

燕王莫不是糊塗了,有罪者何人?

難道不正是燕王自己嗎?

早日登基爲帝纔是正道,偏偏還要爲自己粉飾一番,光天化日之下,豈不是要成爲一場笑話?

世道並不以他們的意志爲轉移。

秋風颯爽,萬里無雲,三日前燕王殿下了令,京城中一切如洪武舊日,叫賣吃食的商販、青樓楚館的姑娘們、連年大戰而蕭條的諸行各業,因着燕王之令,升起了一片熱鬧的歌舞昇平。

秦淮河畔的胭脂香順着花船撲入了秋風之中,街道上好似恢復了往日熱鬧,燕王殿下並不是如朝廷所言的殘暴,這京城換了個主人也沒什麼,總還是朱家的天下。

朱棣這幾日靜靜的望着京城百姓情緒的變化,天下大部分的人對他登上皇位,似乎並不排斥,這是個讓他心中大定的事實。

他站在京城,卻好似看到了整座天下的人心。

這便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問罪之日天微微亮,風揚而起的燕王大纛往皇宮而去,僅僅數日,燕軍諸將便只覺燕王殿下大爲不同,身上多了幾分從容不迫。

皇宮自然早已被燕軍所控制,對宮妃、宮人等俘虜而言,進城的是燕王,這大概是不幸中的萬幸,雖是相當於亡國的下場,卻到底是血脈至親,便是身陷囹圄,總歸會留下一份體面,不至於被士卒侮辱。

朱棣、李祺等一行人於宮中乘馬而入,望着往昔煊赫的奉天殿已然是灰燼廢墟,前日的一場秋雨掃盡了黑灰餘燼,光禿禿一片白地。

朱棣沒說話,正要策馬再往三大殿內裡而去,便聽有奔馬之聲呼嘯而至,高陽郡王朱高煦策馬而來,臉上帶着興奮之色,人未至,聲先到,“父王,看兒子尋到了何物?”

衆人齊齊聞聲看過,只見朱高煦手中持着一刀,金玉鑲就,於天光之下流光溢彩,鞘上銘刻七星,恍若星辰,華貴至極,朱棣瞳孔一縮,他如何不識得此物?

竟是父皇視之如寶的七星寶刀! 朱棣接過此刀,心中已然有幾分激然,雙手把持緩緩抽出,但見刀刃明堂,印照天光,宛如剪出一片秋水瀲灩,“好寶刀,合當英雄配!”

“那普天之下,舍殿下之外,又有何人呢?總不能是成灰做土的建文?”

諸將皆提着繮繩轟然大笑,盡顯肆意之色。

朱棣亦是爽朗一笑,不作別言,不曾臨於天下至尊位時,寶刀攝人,可現在走到了天下的巔峰,寶刀便僅是作配之物了。

他將寶刀回鞘,而後掛在腰間,繮繩輕提,馬蹄輕躍,沿着臺階而上,往華蓋殿而去,盡顯從容之色。

李祺等人引衆隨行,不多時便已然落在了原華蓋殿與謹身殿間的空地上,而那處已然有持着儀仗的燕軍士卒,以及呂太后、一干親王等建文系的皇室宗親等候,俱是臉上有惶然驚恐之色。

馬蹄聲落,唯有擡頭仰視,才能見燕王當面。

望着這一干老幼婦孺,朱棣下了戰馬,按住腰間寶刀,上前復行幾步,走到呂太后之前,並無盛氣凌人之色,只感慨一句,“皇嫂,別來無恙乎?”

不稱太后,呂氏心中凜然,卻又無可奈何。

朱棣不待呂太后迴應,便又轉向諸王言道:“爾等小子,宗家親長在此,何不前來拜見?”

諸王年歲尚小,這些年又聽多了燕王狂悖之詞,自是懼怕不已,卻不得不上前,戰戰兢兢,伏而拜之,這等噤若寒蟬之態,讓朱棣微微皺眉,呂太后見到這一幕,心中只覺痛然,“殿下,本宮知道你對皇帝心中怨懟,可這些孩子不過是稚童,殿下何必與他們計較,平白失了親長的慈愛,沒了宗家的情誼。”

朱棣本還算溫和的臉色瞬間便冷了下來,扶刀面向呂氏昂然道:“皇嫂,本王知道你心亂如麻,是以對你有幾分寬容,可還是要慎言纔是。

今日見一見你們,不過是知會你們一聲,建文其人雖禍亂天下,迫害宗家,但本王還不至於和你們這些無知婦孺計較,你們是本王的親眷,日後莫要做出這一副畏畏縮縮之態,平白辱沒了我朱氏皇族的風骨。”

呂太后聽到禍亂天下四字,已然是面色慘白,搖搖欲墜,燕王所求,燕王所問之罪,竟已然不止於清君側!

又聽到朱棣後面所言,纔算是止住了顫抖,心中竟然生出一股悲慼的欣喜,至少燕王暫時不會對他們動手。

朱棣不曾在意呂氏或驚、或喜,不過是個深宮婦人罷了,轉身上了馬,居高臨下與衆人道:“今日本王要在奉天殿舊址之上,問罪天下,皇嫂便帶着宗家諸小子,列於高臺左側,聽聽本王的一番肺腑之言,誠摯之語。”

推薦一本朋友的書,《這個洪荒不正經!》

書如其名,是不正經文,看了有點癲癲的感覺,像克總髮糖一樣,詼諧輕鬆,畫風清奇。

(本章完)

第99章 哀榮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68章 日本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6月底病中隨筆第33章 英雄狗賊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31章 尊位大成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68章 日本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24章 喪鐘已鳴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55章 李祺之爲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48章 元宵之夜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35章 秋闈之事第39章 勢在必行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23章 格物大道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33章 英雄狗賊第99章 哀榮第75章 請重修史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0章 李祺教子6月底病中隨筆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69章 何爲忠臣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21章 學府諸生第69章 何爲忠臣第46章 當廷爭辯第86章 奪嫡之爭
第99章 哀榮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68章 日本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6月底病中隨筆第33章 英雄狗賊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31章 尊位大成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68章 日本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24章 喪鐘已鳴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55章 李祺之爲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48章 元宵之夜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35章 秋闈之事第39章 勢在必行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23章 格物大道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33章 英雄狗賊第99章 哀榮第75章 請重修史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0章 李祺教子6月底病中隨筆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69章 何爲忠臣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21章 學府諸生第69章 何爲忠臣第46章 當廷爭辯第86章 奪嫡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