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喪鐘已鳴

地處長江南岸的應天府,竟在洪武二十五年初的冬日中,落下了薄薄一層白雪。

李祺、刑部尚書陳英幾人圍着銅爐而坐,笑談着國子監中,李祺揚名、羣儒噤聲之盛事。

“南人強勢,自詡正統,對北人多有貶意,今日駙馬狠狠挫其傲氣,當浮一大白。

縉紳,此言不是針對你。”

縉紳便是解縉,除了李祺外,大概任誰都想不到,他竟然會向李祺遞上拜帖,想要結交。

李祺知道在歷史上,解縉曾在洪武二十四年上書朱元璋,爲李善長鳴冤,又因爲解縉實在是明初少見的大才子,他有心讓解縉做李顯穆的老師之一。

最重要的是,李祺雖然現在是北方士林領袖,但他並不想激烈搞地域黨爭。

日後打趴下江南士林,他還是要接納南方士子的,所以對解縉的示好,他欣然接受。

解縉無所謂的擺擺手,“縉也對南人浮華訥訥風氣多有不滿,況且縉祖籍山西,倒也算是北人,景和挫敗諸儒,自此士林將要一變了。”

李祺將溫熱的酒灌下,搖搖頭,“說起來容易,可又哪有那麼簡單,今日南人羣儒噤聲,正是其老謀深算之所在,他們知道爭不過我,所以不下場論道,既然不曾論道,又何談勝敗呢?”

陳英、解縉幾人一對視,皆微微皺起了眉頭。

“朝堂、士林,名爲兩分,實則一體,自古以來想要壓制異端學說……”

陳英緩緩道:“皆用強權,如焚書坑儒,焚其書卷,滅其肉身,繼而踐踏其道。”

解縉等文人不禁打了個寒戰。

李祺緩緩舉杯,“懷城所言,正是真相。”

學術之爭,便是權力之爭,向來是你死我活的,正如李祺所言,今天雖然大顯威風,李祺聲名鵲起,成就大儒之位。

但南人是絕對不甘心將士林中的權力讓渡給李祺的,日後定然還有一番番的龍爭虎鬥。

戰爭纔剛剛開始。

南人廣佈朝堂,掌控士林,一旦形成合力,其力量之強,絕不是區區李祺一人所能抵擋。

若非李祺背後有皇權支撐,怕是論道剛剛開始,他就已經死在權力之下了。

“景和可有應對之策?”

李祺沉吟,他手中有一張致命的底牌,在合適的時機,足以掀起不遜色於洪武四大案的滔天血案。

但他覺得不是現在。

因爲如今已經是洪武二十五年,馬上朱標就會病逝,而後是藍玉案,立皇太孫等一系列大事。

這個底牌在這些涉及天下的大事面前,很可能會泯然衆人矣。

這張牌若是留到建文四年,朱棣靖難殺進應天府後,將會有奇效。

想到這裡,李祺將心中所思按下,澹澹道:“他們若是與我辯論,尚且有幾分勝機。

若是想要動用其他的手段,我有聖意垂青,在北人沒有佔據上風前,我們無往而不利。”

解縉、陳英二人一滯,對視一眼,李祺所言已經是明顯,聖上對南人把持朝堂不滿,所以要扶持北人,而李祺便是立在士林中的標杆。

只要李祺不犯根本性的錯誤,聖上就會一直保他。

“莫要停著,此肉正值柔嫩。”

李祺一言衝散了凝滯的氣氛。

“當浮一大白!”

“景和倒酒!”

暖屋中有白氣蒸騰而起。

外間的雪竟也漸大,落了地上一層白,折着月色,泛着銀絲若流盈。

……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太子朱標自洛陽歸來,向皇帝獻上了西安、洛陽兩地的考察奏章,他認爲綜合各方考慮,應當遷都洛陽。

但天有不測風雲。

朱標回京第二夜便直接病倒,太醫診斷是心神耗費過大導致身體內虛,再加上舟車勞頓,洛陽與應天府氣候差異大,導致邪風入體。

一直到這時,衆人還以爲只要好生休養即可,但很快宮中朝中就發現,一碗碗藥喂下去,太子的身體卻絲毫不見好,還每況愈下。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勢之一字,摸不着、看不到,卻真實存在,太子如今便頗有大勢難回之相。

朝野內外上下一時萬衆失聲,唯有奉天殿上的陰雲在不斷匯聚,沒人知道上天之怒,將會降落何方!

……

李祺和臨安公主靜悄悄的走在東宮中,每個宮人皆是謹小慎微,生怕鬧出些不妥當的聲音,打擾了病中的太子。

太子寢殿的外殿中,李祺夫婦二人見到了太子妃呂氏和諸位皇孫,呂氏瞧着很是憔悴,身子單薄、清減了許多。

濃重的藥味瀰漫在殿中。

臨安公主上前握住呂氏的手,神色焦急,“皇嫂,皇兄身體如何了?”

呂氏慘白着臉搖搖頭,“殿下身子每況愈下,不見好轉。”

裡間突然傳來一道虛弱的聲音,“是臨安和景和嗎?”

聽到朱標的聲音,呂氏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淚水,帶着李祺夫婦進入內殿中。

殿中燭火飄搖明暗,好似在預示着朱標風雨飄搖的生命。

李祺一眼望去,當初那個英武的皇太子,已經病入膏肓,甚至臉上顯出死氣。

呂氏和皇孫們滿臉悲慼。

李祺心中很是複雜,臨安公主已經控制不住心中悲痛,快步走到朱標病榻前,泣淚道:“太子哥哥,怎麼會走到如今的地步呢?”

朱標勉強笑道:“這大概就是天命如此吧。”

他話中充斥着濃濃的不甘,又有一股無可奈何的灰敗之意,生老病死,生人所註定要經歷之事。

臨安公主、呂氏以及皇孫們聞言又是一陣垂淚。

“景和。”

“咳咳。”

“臣在。”

朱標望向李祺,臉上滿是遺憾,“我本想招納你入東宮,日後還能爲韓國公府平反,你有驚世的才華,不該因爲家族的罪責而埋沒。

如今看來,卻是沒希望了,不知父皇又會如何安排你的未來。”

李祺面上動容,若是朱標真的即位,大概真的會因爲自己,而爲韓國公府平反。

只是……

天意便是如此。

李祺哀聲悲道:“太子兄長仁慈,自有天相護佑,臣……

臣還等着做您的臣子,如何能倒在這裡呢?

性命只在神中,太子兄長定要振作精神,自愈之日,亦不遠矣。”

……

離開東宮時,臨安公主哭成了淚人,甚至幾番悲痛的要昏厥過去。

她哽咽的揪着李祺的袖子,含糊不清的問道:“駙馬,你說皇兄還能……

還能……”

她已然說不出話來,唯有淚水涕下。

李祺環擁着她回了公主府,多餘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但凡是來看過朱標的人,心中都已經有了答案。

甚至就連朱標自己都已經沒了求生的意志。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

歷史上的那個日子,東宮敲響了喪鐘。

嗚咽沉悶,如嘔啞沸沸。

爲太子朱標而鳴。

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59章 榮耀第99章 哀榮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24章 喪鐘已鳴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28章 意滅靖寧第64章 當問何罪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41章 三十一年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89章 立地成聖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24章 諫言第19章 宗族社稷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67章 建文有罪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67章 建文有罪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33章 英雄狗賊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18章 斬九卿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39章 勢在必行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9章 勢在必行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24章 喪鐘已鳴6月底病中隨筆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
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59章 榮耀第99章 哀榮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24章 喪鐘已鳴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28章 意滅靖寧第64章 當問何罪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41章 三十一年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89章 立地成聖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24章 諫言第19章 宗族社稷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67章 建文有罪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67章 建文有罪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33章 英雄狗賊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18章 斬九卿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39章 勢在必行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9章 勢在必行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24章 喪鐘已鳴6月底病中隨筆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