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

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自李顯穆扶棺北上,時間如流水東去,已然三年矣。

順天府春去秋來,枯榮數度,如今寒冬又去,春意重臨。

永樂六年春,順天府。

埋葬李祺的墳塋上已然青草蔓延,任風吹雨打這些草卻甚是堅韌,墳塋之側種着些樹,卻還不曾長成參天之森。

墳塋不遠處,搭着間草廬,木質鑄就,上臥着茅草,黃泥籬笆鑄成的院牆,瞧着甚是簡陋,李顯穆扛着鋤頭在院中挖地,揮汗如雨。

十五歲的年紀已然身體很是健壯,裸露在外的臂膀上全是肌肉,明顯不是尋常那些文弱書生。

待放了些水澆灌後,李顯穆回到了屋中,屋中書籍自然是不少,但更多的是信件,有來自南京的,有來自北京的,其中大多數是他的師兄王艮,還有許多是母親以及兩個兄長的問候。

“顯穆!”

李顯穆展開新的信件後,瞧了許久,將信件放下後,走到茅屋門前,望着那齊整的院落,而後換了身乾淨的衣服出門,來到李祺的墳塋前,先磕了四個頭,而後低聲道:“父親,師兄來信,說京中不平,守喪期滿,吏部也在來信催促,兒子這次是真的要回京了。”

自李祺去世後,李顯穆扶棺北上後,他就效仿古代的孝子結廬而居,他認爲父親乃是不遜色於古代聖人的大賢,那自然該有一個完美的兒子,是以他堅持了整整三年。

李祺看到這一幕,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把李顯穆教的太過於正直甚至到了迂腐的地步,不過看到李顯穆處理不涉及李祺事情時的果決,又放下了心。

“該回去了,第二代的李氏家主,我一生的心血!”

【族長:李顯穆(二代)

成型六維天賦:內政:85;權變:87;軍略:72;統率:51;勇武:69;學術:95。

嫡系子弟:0。

族長聲望:60

家族聲望:50

香火值:30

成就值:1900】

李祺召開了系統,將李氏家族新的數據再次看了一遍,李顯穆的天賦自然是極高,不過還沒有全部兌現,待經歷後還能再成長。

他沒有孩子,自然也就沒有嫡系子弟。

族長聲望本來連60也沒有的,守孝這三年給李顯穆增長了不少聲望,這屬於水滴石穿的水磨功夫。

家族聲望李祺死後自然是一落千丈。

香火值開啓則是應有之理,畢竟李祺現在已經變成了祖宗牌位,李顯穆這些年給他上香祭拜,都是有香火值的。

“穆兒,這大明朝任你馳騁,爲父已經給你打了一個基礎,你能有何等輝煌的未來呢?”

在李顯穆離開草廬後,李祺最後看了他一眼,便再次陷入了沉睡中。

李顯穆性格是相當果決的,在決定回京後,僅僅一日就將東西全部收拾好,而後坐上了迴應天的馬車。

在馬車上前來接他的人中,則有他的師兄王艮!

“師兄入內閣後,可覺得天下之事有何不同?”

王艮果然仕途順暢,在翰林院跟着解縉修了將近三年的史書後,在永樂五年的十二月,被朱棣調入文淵閣中,胡廣則被踢了出去。

“一入內閣,便知當初老師爲何如此看重。”

王艮神情凝重,當初李祺很多次都說過內閣之重,若是以後有的選,哪怕不做六部堂官,也要居於內閣之中。

“這內閣雖然表面上只是爲陛下上傳下達,可實際上卻不僅僅如此,據我入值文淵閣這數月來的經驗來看,陛下有大約四成的事務會直接通過詢問閣臣而下旨,閣臣建議被採納的可能性,比六部堂官都要更高。

如果不是地位太過於低微,且只有建議沒有執行權力的話,這內閣根本就是如同唐朝政事堂一樣的存在!”

政事堂裡面可都是宰相!

“父親曾經說過君權和相權之分,宰相的存在是必然之事,我朝雖然罷相,但必然有類似於的存在會漸漸出現,閣臣權勢愈隆是必然之事,待我歸朝後,短時間內怕是入不了閣,還需師兄幫襯。”

“合當如此。”

王艮欣然應道,而後又疑惑問道:“顯穆,你離開京城前曾說若朝中有議論遷都之事,便要爲兄關注,若陛下爲羣臣所阻,則去信來之,這又是何意?”

“此番我爲父親守孝三年,雖是出於孝心,可於世道之中,亦是彰顯,如今士林之中,我應當是已然有些許聲望。”

李顯穆沉聲道:“若是現在回到京中,那必然就要先在翰林院蹉跎三年,雖說即便那時,也才十八歲,算得上年少得志,可永樂的世道卻已然要九年了。” 永樂九年,那時世道必然大變。

“人只有在最合適的時機出現,才能成爲最關鍵的那個人,譬如諸葛武侯在漢昭烈帝最關鍵的時候出現,於是一躍而居關張之上。”

王艮是一向知道自己的師弟年紀雖然小,但心中之韜略無人能及,可此時依舊爲李顯穆心中所想而感到震驚。

“師弟你要做什麼?難道是和遷都之事有關?”

縱然知道師弟腹有韜略,可這世道是講究時勢的,李顯穆太過於年輕,就註定不可能匯聚人勢。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深深刻在每個人心間,即便是李祺,也是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匯聚時勢的速度才陡然加快。

這三年心學雖然大有發展,可正因如此,其學派之內,有解縉、陳英這等早在洪武朝就成名的大才,又有王艮這等新貴,李顯穆縱然是心學開創者的親兒子,那也爭不過的。

“師兄想必是想要說,我太過於年輕,匯聚時勢幾乎不可能對吧。”

李顯穆一言戳破王艮心中所想,王艮凝重的點點頭,李顯穆灑然道:“正是如此,我太過於年輕,所以自身是沒有勢在身上的。”

勢之一字,說來很是玄妙,好像只不過是虛妄的東西,但實際上卻並不是如此。

勢就是官場上的人心!

有的人掌握了所有理論上的大權,可卻被一個在野之人扳倒,這就是在野之人匯聚了大勢。

正如王安石在詩中所說——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捲土來?

天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秤,會判斷局勢的好壞,而大多數人都會去順從這股勢。

最常見的便是一個人一直贏,那在他還不曾做一件事時,其他人就已經先天認爲他依舊贏,有這種大勢存在,這人自然就越做越順,最終一勝再勝。

所以那些權臣的身上,亦或是重臣的身上,便有勢。

李祺的身上勢便極重,後來甚至到了羣臣皆不與之爭辯,因爲所有人都覺得必敗,這便是一次次的勝利而鑄就出來的威勢。

李顯穆太過於年輕,既沒有威望匯聚,又沒有功績匯聚,當初在國子監中橫壓諸生積攢的那些東西,在這三年間亦消磨了很久,若他從此泯然衆人,那些東西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王艮見李顯穆依舊很是清醒,且半分不改態度,便知道李顯穆定然是有辦法的。

“顯穆,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說說你的想法,遷都之事,事關重大,朝中七成官員的老家都在南邊,他們自然是不願意千里迢迢的去北邊。

而且這其中涉及到了堪稱龐大的利益,一旦遷都成功,甚至他們的家族就會衰落下去。

這等艱難之事,縱然是老師在世,他們也肯定是要鬥上一鬥的。

陛下現在被他們搞得很是惱火,若非顧惜名聲,不願意開殺戮的頭,怕是已然要將鬧事的人處死了。”

李祺對朱棣的影響是真的深,當初進應天的時候沒殺人,朱棣也就不至於破罐子破碎,是以到了現在還能剋制。

李顯穆望着車窗外的春情綠意,只覺有龍入大海之感,昂然道:“天下大勢就在那裡,既然我自己沒有勢,那就只能借勢!

可借勢亦有說法,我的機會只有一次,若一次不能名躁天下,短時間內就不會再獲得第二次機會,就要重新走上那一條緩慢進階之路。”

王艮聞言立刻明白了李顯穆要做什麼,駭然道:“顯穆你是想要立下大功,而後攜立功之大勢,直接受陛下重用,以功累勢?”

不怪王艮這般駭然,須知勢位的積攢,必然是個漫長的過程,伴隨着年歲緩緩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做事,而後聲望便越來越高。

所謂兩朝老臣、三朝老臣、四朝老臣,便是如此而出現的,這些老臣的勢位之高,甚至能夠讓新皇都爲之棘手,這便是時間的偉大力量。

可這世上亦有一種臣子!

那便是以絕對讓人無話可說的功績,而冠絕於衆人之上,這等人便能夠跨越時間的界限,在不該獲得威勢的年紀,而威冠於諸人。

這類人中的佼佼者,漢朝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是一個。

大唐秦王、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大行臺、雍州牧、涼州總管、上柱國、十二衛大將軍、天策上將李世民又是一個。

“是以,我必須要選一個必勝之事,來作爲我的開端!”

李顯穆昂然利聲道:“遷都之事,蒙先父之底蘊,我必勝之!”

聲震四野,草木皆伏!

(本章完)

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9章 耆老進京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18章 斬九卿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60章 皇帝后悔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68章 日本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96章 世修降表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49章 國有名王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59章 飲馬長江第49章 國有名王第68章 廢帝而立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8章 元宵之夜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27章 深藏功名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15章 陰謀之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
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9章 耆老進京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18章 斬九卿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60章 皇帝后悔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68章 日本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96章 世修降表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49章 國有名王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59章 飲馬長江第49章 國有名王第68章 廢帝而立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8章 元宵之夜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27章 深藏功名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15章 陰謀之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