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威壓江南

第149章 威壓江南

江南梅雨初歇,空氣中仍瀰漫着溼漉漉的水汽,混雜着庭院草木的清新。

一衆江南文武簇擁着李顯穆登入閣池。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南京比之杭州,亦不遜色半分。”

水閣臨池而建,四面軒窗洞開,有數分清風徐來、荷香暗送的雅緻。

李顯穆自是端坐主位,席面上鋪陳着珍饈美饌、玉液瓊漿,他瞧了兩眼,僅僅他這一桌已經準備好的菜品,怕是不下五十兩,後續再上菜,怕是不下百兩。

忍不住嘴角微微冷笑,真不愧是江南豪富之地。

皇帝一頓都沒這麼貴!

環視而下,一列坐着南京守備武官,如今魏國公家不曾復爵,還沒有永鎮南京的職守,最興盛者乃是永昌侯。

另一列坐着南京六部,而後便是江南省、府、縣的各級堂官,以及鴻學大儒,滿滿堂堂坐了三百餘人。

如此多人,席中本該頗爲嘈雜,可如今場面卻有些壓抑的躁動,如同暴雨將至前的悶熱。

方纔李顯穆在碼頭上呵斥衆人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沒人知道這位江南巡撫到底是什麼態度。

李顯穆自己則把玩着手中酒杯,心中亦在盤算,妖術之事,是一筆糊塗賬,最多找些人革掉烏紗而已。

他真正的目的是,既讓江南豪族把朝廷南征安南的糧草給掏了,還要維持江南政治經濟局面穩定。

這就需要他對江南政治有極強的把控才能做到。

“巡撫……”

李顯穆手中把玩着青玉酒杯,手腕猛地向下一頓,杯底重重磕在堅實的紫檀木桌面上!

“鐺——!”

一聲清脆、響亮、甚至帶着金石之音的清響驟然炸開,瞬間撕裂了閣內所有的低語和雜音,打破了凝滯的氛圍。

明面上江南地位最高的超品永昌侯頷首笑道:“巡撫大駕江南,實乃我江南幸事,我等…”

話剛說兩句,就被李顯穆舉起的手止住,剩下的言語皆堵回了嗓子眼中。

“永昌侯過譽了。”

李顯穆擡眼環視,細細掃過衆人,有身着補服、正襟危坐的朝廷命官,有錦衣華服、氣度雍容的世襲勳貴,有布衣素袍、鬚髮皆白卻眼神精明的耆老儒宗。

這些人便是江南權貴,掌握着兩三千萬人的生死禍福。

這些人之中,有文武兩派,按地域又分爲江西派、浙江派、南直隸派,浙江中又分爲浙東、浙西,同爲浙東又分爲不同的學派,按學術而言,又各地域夾雜,按姻親來分,就更加複雜。

一個一個大大小小的圈子,互相組合、嵌套,組成了盤根錯節的江南官場,牽一髮而動全身。

“聖意垂於江南,這纔是江南幸事!”

李顯穆的聲音中帶着慨然之色,“爲大明江山賀,請諸位滿飲此杯!”

話音落下,李顯穆舉起手中那杯剛剛磕響桌面的青玉酒杯,身側的侍女將酒斟滿,他大口飲罷,將杯口朝下,滴酒未剩。

滿座衆人雖不知李顯穆深意,可此刻唯有隨之滿飲。

“先帝曾說過一句話。”李顯穆的目光緩緩掃過那些剛剛飲盡杯中酒、喉頭尚在滾動的衆人,聲音平淡得如同深潭寒水,字字砸在心上。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此言一出,滿堂死寂。

席間衆人只覺得一股寒氣直衝天靈,方纔入口的醇香美酒,瞬間化作燒喉的鶴頂紅,掌中精美的酒杯,重逾山嶽!

喝酒誤事!

當真是喝酒誤事!

方纔剛有些緩和的氛圍,被李顯穆一句輕描淡寫的誅心之言,頃刻間毀去。

“今日江南文武齊聚南京,皆是爲聖旨而來,妖術之事,搞得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人心惶惶,可聖上難道心憂的真是虛無縹緲的妖術之事嗎?”

李顯穆凝目掃視而下,銳利的瞳眸如鷹隼般凝注着下方每一張人,似是要看透他們心中所思,“陛下自血火中走來,又豈會真的相信那等荒謬之事!

今日能安坐於此地的,皆是江南地面上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甚至讓江南爲之翻江倒海、翻天覆地也毫不爲過。

我大明龍興之地、江南三省的兩千五百萬生民,大明的浩瀚半壁江山就在諸位手下!

真是……好一幅煊赫之景啊!”

明明是讚譽之詞,卻字字如針,扎得在座衆人坐立難安,脊背發涼,聰明人早已聽出弦外之音——這分明是欲抑先揚,是山雨欲來前那片刻詭異的死寂!

果不其然!

下一瞬,李顯穆便勃然色變,手中的酒杯被他狠狠摜在桌案上,“砰”的一聲刺耳脆響,玉盞應聲而裂,碎片四濺!

身側侍奉的侍女驚得魂飛魄散,手中捧着的銀質酒壺“哐當”一聲跌落在地,潑灑一空,清香的酒氣瞬間瀰漫開來。

她慌不迭的想要收拾,可卻被李顯穆氣勢所攝,不敢動彈。

“如此煊赫,難道矇蔽了你們的敬畏之心嗎?竟然敢在江南之地大搞獨立王國!”李顯穆厲聲呵斥,眼中怒火如實質般噴薄而出,“竟膽敢脫離朝廷遺世而獨立嗎?那你們就想錯了,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這世上只有陛下一個太陽,大明也只有一個朝廷。”

他話音落下的瞬間,席間便響起一片“咚咚咚”的悶響,那是衆人手中的酒杯跌落。

酒液在地上迅速洇開深色的污跡,李顯穆掃視而下,幾乎每一張臉上都寫滿了無法掩飾的惶恐,血色盡褪,慘白如紙。

下一秒,數道身影拍案而起!

“李巡撫!我等敬你攜聖意而來,可那也不是你能夠如此隨意構陷大臣、血口噴人的護身符!”一人鬚髮戟張,怒聲駁斥。

“獨立王國?脫離朝廷?此等誅心之論,我等恕不敢認!也決計擔當不起!”另一人聲音發顫,卻強撐着氣勢。

“李巡撫,言語如刀劍,鋒利太過,傷人傷己啊!”有人試圖以理相勸,但聲音裡也透着驚惶。

“李巡撫……”

反對之聲如潮水般涌起,李顯穆的“極限壓力測試”顯然觸及了江南官員們絕對無法觸碰的底線,畢竟妖術之事,最多不過失察,摘掉烏紗帽。

可有些罪名,沾上就是誅九族的大禍,萬萬認不得! “既然如此!”

李顯穆一聲暴喝,瞬間壓過了所有的嘈雜!

他並未如其他人所預想那般,爭論、爭辯以說服衆人,而是在數百道驚駭目光的注視下,猛地向前一步,雙臂灌注千鈞之力,狠狠將身前的巨大桌案掀翻!

縱然是高列於九天之上的李祺也被自己兒子這一手震驚了!

再一想,李顯穆如今勇武一項已經70,可不是弱不禁風的書生,掀翻實木的桌案,自然不算什麼!

“轟隆——嘩啦——!”

珍饈美味、美酒佳餚、名貴瓷器……所有的一切都隨着沉重的桌案轟然傾覆。

就像是席中失控的秩序!

碎裂聲、潑灑聲、器皿滾落聲混雜成一片刺耳的狼藉!

方纔還羣情激憤、慷慨陳詞的場面,瞬間被這雷霆一擊打得粉碎。

所有江南文武如同被掐住了脖子,聲音戛然而止,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驚疑不定的目光,死死盯着那個傲然站在一片狼藉之上的江南巡撫、李顯穆!

“李顯穆!你總該說些什麼!”

這是無數人眼中所透露出來的意思,在這暴烈的對抗之後,你總該說些什麼來收場吧。

南京六部尚書既是憤然,又是惶然,迎接天使結果卻出了這等事,他們的仕途已然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對於一切的始作俑者李顯穆,他們自然憤怒到了極點。

李顯穆做事想來一步三算,如今做出這等無回頭之路的暴烈之事,自然有話要說,且要一擊致命!

只聽他憤然怒喝道:“妖術之事,江南之地數千官員、三千萬百姓,竟無一人上報於聖上,既然不是獨立王國,又要作何解釋?

難道是三千萬同一心,而和陛下生異嗎?

陛下對江南之懷疑,難道是無中生有嗎?

倒也不怕諸位你們知曉,此番陛下讓本官前來察查妖術之事,便是懷疑爾等江南文武之中,有人心懷奸刻,故意散播妖術流言、動亂百姓民心。

假借妖術之事,在江南之地引起禍亂,而後再以白蓮教等邪教可以平滅妖術,救助苦難爲名,在江南之地起事,欲要顛覆我大明社稷!”

“爾等——”

李顯穆猛地一指那些方纔還振振有詞、此刻卻面無人色的人:

“捫心自問,果真無此等事嗎?!”

“竟還敢在本官面前狺狺狂吠!給我——跪上前來!”

話音落下的剎那,早已按刀侍立兩側、如同雕塑般的錦衣衛,在得到上峰指令的瞬間,從陰影中走出,瞬間扣住方纔帶頭拍案反駁的幾人肩膀、臂膀,押上前來,而後不容分說,狠狠向下一按!

“噗通!”

數聲沉悶的膝蓋撞擊地面的聲音響起,那幾人已被強行摁倒,跪在滿地狼藉的殘羹冷炙、破碎瓷片之中。

跪在李顯穆面前!

官袍污穢,狼狽不堪,臉上只剩下失魂落魄的慘白。

而席間其餘數百官員,卻不敢多出一言,此刻無論是鴻學大儒,亦或六部堂官,皆是面無人色。

幾乎所有人都懵了。

誰都沒想到,皇帝竟然是如此看待妖術之事的!

可轉念一想,這竟然非常符合常理,否則皇帝既然知道妖術之事是子虛烏有,又何必如此大張旗鼓的派出諸省巡撫,察查天下呢?

越是覺得合理,那深入骨髓的寒意便越是刺骨,臉上的血色便褪得越是徹底!

李顯穆目光掃過全場,心中徹底安定,不枉他尋求許久,鎮壓江南文武之法!

他這番話最厲害之處,在於將妖術這件本身不太重要的事情和白蓮教這等足以顛覆社稷之事,勾連在一起。

江南文武瞬間便失去了騰轉挪移的空間。

妖術之事大不了他們就認了,認了這件事,他們就能和李顯穆對抗。

可白蓮教妖術卻萬萬不能認!

而有沒有勾連白蓮教這件事,是難以自證的!

發源於江南的妖術和白蓮教有沒有關係?沒有!江南官員都能保證這件事。

可江南有沒有白蓮教?有!江南官員也敢保證這件事!

那在清查妖術的時候,會不會把白蓮教查出來?很有可能!

那這個時候妖術和白蓮教有沒有關係呢?他們也不知道了。

說它有它就有,說它沒有它就沒有。

這就叫倒果爲因!

這就叫觀測者效應!

當皇帝開始懷疑的時候,並且開始往這方面查的時候,結果就已經註定了。

而想要擺脫這種懷疑……

無數道目光投到了李顯穆身上,破局之道,便在這位江南巡撫身上!

此刻宴席之中,李顯穆怒氣勃然站在最上首,左手已然按在了劍柄上,面前是掀翻散落的桌案,沉重的桌身傾覆在地,砸出一片狼藉,他一腳踩在翹起的桌腿上,環視衆人。

身側的侍女花容失色,俏臉煞白如紙,一人纖手死死捂住嘴,才勉強抑制住驚恐的嗚咽;另一人則如同受驚的鵪鶉,深深向後蜷縮着身體,幾乎要將自己單薄的身子嵌進冰冷的廊柱陰影裡。

兩側的六部尚書以及幾位勳貴重臣,此刻不得不強撐着起身,臉上勉強堆砌着比哭還難看的僵硬笑容。

最刺目的,自然是被錦衣衛牢牢按在地上的十數人,方纔還慷慨激昂,如今卻如喪考妣!

本是接風洗塵的宴席,卻化作這等堪稱劍拔弩張的場景!

————

永樂八年,顯穆巡撫江南,威勢甚重,而凌於諸生之上,友人勸曰:“君才冠絕,可知千古興亡之事?”

“願聞其詳也。”

“以和爲貴,和者,和光同塵也!”

顯穆笑曰:“稼軒舊詩曾言:‘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我雖不才,亦勝孫權,奉皇命坐斷江南,曹劉何在?舉目望之,未逢敵手,焉可與犬才之輩和光同塵爾!”——《明史·李顯穆傳》

(本章完)

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22章 心、理之學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33章 英雄狗賊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43章 前奏之曲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81章 直入宮中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49章 國有名王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6月底病中隨筆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42章 皇帝所託第43章 前奏之曲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36章 閱卷若何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9章 飲馬長江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35章 統合!第64章 當問何罪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
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22章 心、理之學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33章 英雄狗賊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43章 前奏之曲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81章 直入宮中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49章 國有名王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6月底病中隨筆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42章 皇帝所託第43章 前奏之曲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36章 閱卷若何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9章 飲馬長江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35章 統合!第64章 當問何罪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