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太子尊位

第90章 太子尊位

李祺掙扎着從榻上走下,而後徑直跪在朱棣面前,他面容蒼白卻飽含着無比認真的神色,“請陛下爲大明江山未來,立大皇子朱高熾爲太子!”

縱然朱棣和徐妙雲如何聰明絕頂,也猜不到李祺竟然是說這件事,畢竟自古以來哪裡有幾個臣子敢主動和皇帝說這件事的,怪不得李祺要讓朱高熾離開這裡。

朱棣神色微冷,“李祺,你可知你在說什麼,君上不問,而擅自參與立儲之事,這不是你會做出來的!”

他說完後,看到李祺蒼白的臉色又心軟了下來,“朕並不是太過於責怪你,朕的這個大兒子不簡單吶,竟然連你李景和都願意爲他說話,不知道他許給了你什麼好處,朕都能給你,你都還給他。”

這就有些算是誅心之言了。

但徐妙雲則從中竟然聽到了一絲彆扭,皇帝這是在和自己的兒子爭奪臣子?

李祺慘然道:“臣已然命不久矣,還有什麼所求的呢?正如陛下所說,殿下有什麼東西是陛下不能給的呢?

縱然以親緣關係而論,臣的妻子是您的親妹妹,兒子是您的親外甥,關係都比三位殿下更親近。

陛下春秋鼎盛,還有很長很長的歲月,臣更不必要現在就開始爲下一代做準備。”

李祺依舊如同往日,總是說這些大實話,這些讓人感覺無比真誠的言語,這是朱棣最欣賞他的一點。

“朕並沒有真的怪你。”

朱棣想要緩和一下氣氛。

李祺卻說出了一句讓朱棣和皇后都沒繃住的話,“如果陛下是嫡長子繼位的,臣不會說今日這番話,也不會諫言大皇子爲太子。”

“李景和!你……”

朱棣簡直鼻子都氣歪了,如果不是因爲他現在皇位來的很正,他真的殺人的心都有了。

“陛下,習慣就是規矩,而規矩是種可怕的力量,大明朝可以有一個不是順位繼承的皇帝,可卻絕不能連續兩個都不是順位繼承,這會讓宗室人心變亂,而人心一變,遺禍之大,是後續補救多少都難以擺脫的!”

李祺根本就不提朱高熾個人能力品德如何,而是從制度方面勸諫。

“大皇子只要沒有大的缺陷,那就一定要他來繼承纔是最正確的。”

朱棣果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不得不承認李祺說的是對的。

須知他靖難後,亦是找機會把寧王和遼王等內遷到了關內,不就是擔心他們效仿他靖難之舉。

“陛下,妾身以爲景和說的很有道理,老大是個好孩子,又是嫡長,就讓他做太子吧。”

身爲徐達的長女,徐妙雲是個很有智慧能力的女人,堪稱女中豪傑,她和朱棣青梅竹馬,又一起經歷了這麼多,說話很是隨意。

朱棣嘆了一口氣,望向李祺道:“李景和,朕有時候真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

江浦悟道時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爲何會養成如今這種性格,朕有時候都懷疑,你到底是不是一個人。”

“臣不僅是人,還是個比常人身體更差的人,這微末的智慧,全拼燃燒生命才換來,遠不如陛下神姿天縱。”

“你呀。”

朱棣見李祺到了生死之時竟然還能開玩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天色不早了,朕讓人用輦擡着你回公主府吧,以免路上顛簸,身體搞得更壞了。”

“那臣就多謝陛下了,這輩子沒想到還能在宮中乘輦。”

徐妙雲靜靜含笑聽着君臣互相打趣,心中大定,她太瞭解朱棣了,他這麼說話,便是已然同意立朱高熾爲太子了。

一羣太監走進殿中將李祺攙扶起來向外走去,殿門前朱高熾回身望過,見李祺走出,連忙上前搭手。

“姑父,務必要保重身體。”

李祺望向他,而後嘴角微微露出笑意,人多眼雜,他沒有說話,但這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朱高熾只覺耳邊有陣陣天雷轟鳴作響,他往日本就因爲臃腫而有些蹣跚的腿,此刻竟軟綿綿的有些飄了起來,而後他感覺自己扶着李祺的手上,搭上了一隻更溫暖的手。

是李祺。

他覆蓋着朱高熾的手,輕聲道:“各自珍重。”

說罷便由着一衆宦官將他送上車輦,轟隆着往宮外而去,朱高熾就這般看着車輦漸行漸遠,遠到夕陽也追不上李祺的身影,只剩下一顆小小的黑點,他返身回到了殿中,他知道父皇和母后都在等着他。

朱高熾垂首進了殿中,皇帝和皇后一左一右坐着,他跪下行禮後,二人都不說話,殿中安靜若素,只有三人的呼吸聲,怕是連一枚銀針落下都能清晰的聽到。

“心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朕的大兒子真是不凡,竟然有如此之心境,往日是朕不曾關注了。”

皇帝的聲音淡淡的,聽不出是讚揚還是諷刺。

朱高熾心中很是緊張,但他知道自己身上揹負着許多人的希望,尤其是李祺,他必須要爲這些人負責纔是,悄悄吸了一口氣後,他沉聲開口道:“兒子在父親和母親面前,又有什麼需要緊張的呢?雖然兒子已經不是小時候能被父親和母親抱在懷中的稚童,但這一顆孺慕之心,卻永遠也不會變。”

你說君臣,我說父子。

朱棣眼中的神色發生了微微改變,徐皇后眼中已經帶上了笑意,衝着朱棣不出聲的笑着。

“你知道方纔李祺和我說了什麼嗎?” 聽到皇帝不再自稱朕,朱高熾終於緩緩鬆了口氣。

“兒子不知道,但想來是和兒子有關,或許是儲君之位。”

“李祺向我舉薦你做太子,你怎麼看?”

“父皇是兒臣的君,父親是兒子的父,大明是父皇的大明,江山是父皇的江山,家業是父親打下來的,父親要給誰就給誰,臣子、兒子,唯有奉上以求賞、唯有敬上而得親,如何敢有多餘之妄!”

朱高熾說完這段話,僅僅遲疑了一瞬間,便又堅定地擡起頭,進殿以後他第一次和君父對視,“姑父是舉世公認的聖人,聖人不得已而言之,說明兒子不差,父親沒有直接拒絕,說明兒子確實不差,兒子若能有幸得父親信重,繼承家業,定戰戰兢兢以作恢弘,兢兢業業以衛社稷,不敢有尺寸懈怠。”

朱棣又仔仔細細的望向朱高熾,突然放聲大笑,“朕的大兒子原來不是隻會說些仁義,是老子的種!

太子之位……”

朱棣和徐皇后站起身來往殿外走去,只留下一句話,“是你的了!”

朱高熾依舊跪在原地,身軀在微微顫抖,他擡頭望向雕龍畫鳳的廊柱,望向那充斥着金紅之色的穹頂,金碧輝煌的宮殿,在夕陽的餘暉之下,顯出別樣的意境。

方纔那蒼茫哀傷的夕陽,只剩下最後一躍,便要沉入歸墟之中。

朱高熾從殿中走出,負着手晃晃悠悠,遙望太陽落山之處,“夕陽真是無限好啊。”

……

李祺被皇宮的車輦送回公主府,快到宵禁之時,這一路之上已經沒有許多人,先前就已經快馬到公主府將李祺乘坐車輦而回的消息帶來,到了公主府前,臨安公主就等在府前,見到虛弱的李祺從車輦上下來,頓時紅了眼眶。

但她沒有當即發作,而是給宮人賜了賞錢,攙扶着李祺進了府中,眼淚才撲簌撲簌的落了下來,她也不問什麼,只是在那裡暗暗垂淚。

李祺微微嘆口氣,正要說話,臨安公主已經搶先哀聲道:“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你既然不說,一定有你的道理,我只是很難過傷心罷了,如果你真的走了,我該怎麼辦呢?”

李祺穿越過來十一年,這十一年夫妻二人的感情深厚了極多。

“你要好好生活,看着穆兒結婚生子,幫我看着李氏恢復榮耀。”

人心中總要有個念想才能勇敢的面對生活。

臨安公主依舊暗自垂淚,李祺想了想溫聲道:“今日我向陛下舉薦了大皇子爲太子。”

這一句話立刻讓臨安公主震驚的忘記了哭,她甚至覺得自己聽錯了。

“陛下…陛下同意了?”

若是不同意的話,李祺不可能說出來吧。

“陛下同意了,翌日立太子的聖旨大概就會出來了。”

臨安公主當然明白這其中的意義,若是有朝一日朱高熾真能登臨九五,這就是一份足以受用終生的擁立之功!

“可高陽郡王不會善罷甘休,縱然立了太子也是如此,我們家會捲到奪嫡之爭中。”

臨安公主這些年成長了太多,立刻就意識到了什麼。

“所以你更要好好活着,以你的身份和輩分,足夠庇護很多人,尤其是我們的三個兒子,至少能保住他們的命。”

李祺穿越以來最大的倚仗是什麼?

系統?

瞭解未來?

都不是!

是臨安公主。

因爲有臨安公主,所以他在洪武朝和那些大臣斗的時候,先天就立於不死之地。

因爲有臨安公主,所以他纔敢在建文朝,那麼懟建文帝。

直到永樂朝,臨安公主的作用才真正的下降,但他已經不需要了,可未來他的兒子們還需要臨安公主的庇佑。

“我明白了。”

臨安公主的眼中滿是悲傷,但還是接下了李祺的囑咐。

李祺往窗外看去,晚霞曾映滿了天,而此刻只剩下一圈紅,依舊有勝火之姿,甚是絢爛。

“夕陽無限好。”

李祺輕聲道:“只是近黃昏。”

(本章完)

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6章 奪嫡之爭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9章 榮耀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26章 聖君無過第64章 當問何罪第39章 勢在必行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68章 日本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32章 七星寶刀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35章 統合!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84章 大風起兮6月底病中隨筆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2章 皇帝所託第32章 七星寶刀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43章 前奏之曲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43章 前奏之曲第23章 格物大道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2章 永樂天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
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6章 奪嫡之爭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9章 榮耀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26章 聖君無過第64章 當問何罪第39章 勢在必行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68章 日本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32章 七星寶刀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35章 統合!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84章 大風起兮6月底病中隨筆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2章 皇帝所託第32章 七星寶刀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43章 前奏之曲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43章 前奏之曲第23章 格物大道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2章 永樂天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