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官逼民反

翌日。

巡撫衙門正堂,李顯穆當堂而正坐,身後高懸着青天大日之像,上書“大日乾坤”四字,面前是桌案,上有各種令箭。

在堂下,左右各自列在兩行交椅,皆有十幾把,錦衣衛和東廠番子列在左右,眼中精光湛湛,有凜凜之氣。

山東省中四五品以及以上的官員,戰戰兢兢走進,被身後那些凶神惡煞的錦衣衛盯着,甚至不敢在椅子上坐滿。

擡頭望向山東巡撫李顯穆,卻見這位制定下二官殺一之法的修羅,依舊是一張冷麪,漠然如泥塑。

李顯穆俯視着衆人。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山東大亂固然讓山東成了一片人間煉獄,可亂中卻也多了些暗中出手的機會。

正如有人想趁亂對李顯穆出手。

巧了,李顯穆也是這樣想的。

山東曲阜,衍聖公之所在,李顯穆控制不住的暢想,若是能引亂兵到曲阜去,將衍聖公府屠殺一次,那便再好不過。

雖然不可能就此斷絕衍聖公傳承,但勢必能大大打擊衍聖公制度,爲日後李氏取代衍聖公創造一點先決條件。

況且,即便從個人情感方面,李顯穆也對衍聖公府相當不滿,這個腐朽而腥臭的家族,是整個儒門甚至漢人的恥辱,早就該從這世上消失了。

伴隨着山東左參政最後走進正堂,李顯穆收回思緒,環視着衆人,開門見山道:“本官來時,長輩們對本官說要對爾等恩威並施,才能驅策爾等做事,儘快了結山東之亂。

可你們這些畜生不配本官施恩。

在本官這裡,只有威。

願意的便努力做事求活,不願意的現在就說出來,本官賞你一個滿門處死。”

李顯穆舊事重提,讓堂中氣氛頓時凝滯起來,彷彿就連空氣都要凝固了。

幾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眉宇間閃過慌張,濟南城外駐紮着軍隊,城中的欽差行轅、巡撫衙門則被錦衣衛、禁軍裡三層、外三層的保護着,尋常人靠近,第一次警告驅逐,第二次就直接射殺。

這等嚴密的防護,任誰都看得出來,李顯穆這是在防着他們山東官吏狗急跳牆。

這說明什麼?

說明李顯穆是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都沒有,如果排名在後面一半的話,他是真的會殺人!

他們欺凌別人的時候自然快意,可鍘刀落在自己頭上時,便膽戰心驚的畏懼不已了。

李顯穆等待了幾息,便淡淡道:“既然諸位都不說話,那想必昨日本官所言諸位都認可,且都願意求活。

很好。

能否活着便看諸位所立的功夠不夠大。

今日便是第一日正式記錄。

本官現在要了解一下山東各府州下轄的縣中情況,越清楚、越準確,功勞便越大,從濟南知府開始講。”

瞭解山東情況?

衆人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望着了那些錦衣衛和東廠番子,他們絕不相信李顯穆這種聰明到極點的人,會對山東情況一點都不瞭解,而來問他們。

這一定又是個陷阱!

李顯穆定然早就查過山東大致的情況,若是誰在這裡有什麼虛言,立刻便是刀下鬼魂。

這般想着,濟南知府已然是冷汗津津,只覺得李顯穆身前,步步殺機,處處陷阱。

這些官員的確有幾分才智,可惜只猜對一半。事實上李顯穆固然在給他們設下陷阱,可也並非完全相信錦衣衛和東廠番子。

亦有藉助這些山東官員之手,時時給錦衣衛和東廠番子緊一緊的想法。

無論何時,做事最忌諱偏聽偏信,總是要多方聽取意見才正確。

“撫臺,此番濟南府因爲準備較爲充足,所以遭受的災害尚可,本來是可以庇佑百姓的,只是因爲造反的匪徒大致在泰山附近作亂,爲了維護社稷安穩,不得不抽調百姓服軍役,所以濟南府中才有亂象。”

濟南知府說話的聲音有些低,帶着一絲心虛,“如今在濟南府中,主要有四股勢力比較大的反賊,都聚集在泰山附近,前任都指揮使剿匪不力,遺留到如今。”

知府僅僅是民政官,按理說造反的反賊這種事不歸他管,甩鍋給都指揮使很正常。

再加上泰山歷來就是反賊盤踞的地方,其中三國時期的泰山賊相當有名,最後還組成了青州兵,成爲了曹操麾下最大的軍事勢力之一。

一直到曹丕時期才結束割據狀況,徹底收回青徐二州兵權。

這番話算是將他的責任基本上都摘出去了,濟南知府正要鬆口氣,下一瞬便見到有什麼東西向着自己飛過來,下一瞬只覺額頭一疼,而後“噹啷”一聲,便見一塊手掌大小的木牌落在地上,上面還沾染着絲絲血跡。

他有些愣神的擡頭向額頭上一摸,愣神的望着手中刺眼的血色,呆愣了幾秒才意識到他的頭被砸破流出了血,剛想驚聲尖叫便被眼疾手快的錦衣衛上前,直接捂住了他的嘴,只能發出嗚嗚之聲,待他回過神來不再掙扎,錦衣衛才緩緩鬆開。

濟南知府望着坐在上首李顯穆冰冷至極的眼神,竟然不敢問一句爲什麼打他。

而後在衆人震驚的目光中,完全不該出現在這裡的醫師竟然突然出現,並且上前爲濟南知府敷藥包紮,就好像……

就好像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幕一樣。

被打的濟南知府不敢說話,其餘人更是不敢說話,生怕下一個被打的人就是自己,氣氛愈發壓抑,空氣已經徹底凝結在一起,就連呼吸都有些困難起來。

良久,李顯穆微微閉上了眼睛,淡淡問道:“知道本官爲什麼打你嗎?”

濟南知府囁喏着道:“回撫臺話,下官…下官不知。”

“你說這些百姓爲什麼要造反?不做朝廷的順民,而要做反賊?”

濟南知府很自然的說出了幾千年來的定義:“自然是因爲不曾讀過聖賢書,不明白什麼叫做禮義廉恥,於是便做下這等無恥之事。”

在大明朝有句很有名的話,叫做“不做安安餓殍,尤效奮臂螳螂”,這句話讀書人到底說過沒有,不清楚,但他們心中一定是這麼想的。

在理學中還有一句更著名的話,叫做“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句話自然是對女人說過,但卻能從中體會出理學對節義的概念。

所以李顯穆並不意外濟南知府會說出這番話,他只是又淡淡的問了一句,“那你覺得當初先帝爲什麼要造反呢?那你覺得當今聖上又爲何不在燕地安然等着建庶人殺呢?”

濟南知府瞬間卡住了殼,臉色幾乎轉眼蒼白起來,汗滴落下來,流在眼中卻不敢擡手去擦拭。

有些話過去能說,可唯獨不能在現在的大明朝說。

因爲大明朝開國皇帝是從乞丐走到皇帝,是從洶涌的元末義軍中崛起,在李忠文公活着的時候,就對大明的建立有了明確的定義。

當今聖上以靖難起家,以誅獨夫爲名登上皇帝位。

“自古以來能從布衣走到天下之主的,唯有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和漢高帝劉邦,若是能好好活着,誰又會選擇造反這條不歸路呢?”

李顯穆依舊平靜的說着,可誰都能聽到他聲音底的慍怒之色,“本官相信民間必然有白蓮教這種一直想要造反的禍亂之賊。

可更多的普通百姓,難道不是因爲你們這些貪官污吏,而不得不——”

李顯穆的聲音陡然從平靜轉爲厲色,“官逼民反的嗎?”

官!逼!民!反!

四個字震的滿堂寂靜,鴉雀無聲!

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61章 朱允炆死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68章 日本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45章 燕王世子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50章 慨然赴死第99章 哀榮第55章 李祺之爲
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61章 朱允炆死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68章 日本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45章 燕王世子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50章 慨然赴死第99章 哀榮第55章 李祺之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