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最後一夜

臨安公主府距皇城不算遠,他回到家後,剛坐下不久還不等吃飯,便有人敲響了府門。

須知大明朝的宵禁時間是晚上八點開始,在宵禁開始前不久街上就幾乎沒有人了。

是以這個時間前來登門的必有大事,果不其然一開門竟然是宮中來使,陛下相召大臣們進宮,其他各路宮使已然向着別處而去。

李祺與臨安公主一對視,立刻便知道宮中有大事發生,皇帝怕是撐不住了。

臨安公主熱淚下落,但還是哽咽爲李祺披上衣冠,“父皇……駙馬,早日平安回來。”

李祺知道自己沒法共情臨安,他此刻心中最雀躍的情緒是興奮,而不是悲傷,好似頭頂的一座大山被搬開了。

李祺進宮時,恰好駙馬梅殷也進了宮,二人並肩而行。

此刻已然入夜了,宮中爲了替皇帝祈福到處都點着燈籠,今夜尤其之多,宮中到處人影重重,太監宮女不時穿行而過。

宮苑各處的殿宇屋檐下都點着一盞盞燈籠,外罩着喜慶的紅色,在遠處望去黏連成了一片片紅,那一片片紅中透出蠟燭的光,天空是黑漆漆的,不見星月,天地間好似只能看到那些黏連在一起的紅。

天上是黑色的,中間是微光中好似在空中浮沉的殿宇,下方是燈籠的大紅,幾乎每一個望到這一幕人,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明明是春夏之日,溫暖的和煦風中,卻透着陰詭森寒之意。

一個個當朝重臣走進乾清宮中,靜靜的站在經幡之下,相熟的同黨之人相互間眼神交流着,但幾乎每個人的心都飛到了一門之隔的內殿中。

這是種堪稱度日如年的煎熬,李祺甚至開始數着自己的呼吸頻率爲幾個剎那一次,太孫朱允炆自內殿中走出,輕聲道:“諸位卿家,皇爺爺讓你們進去。”

衆人皆是一震,輕聲跟在太孫身後走進殿中,殿中點着燭火,照的亮堂堂的,李祺眼珠一瞥見到衆人眼眶中都已然蓄滿了淚水,他也垂着頭讓自己淚水盈眶。

“聖上萬歲!萬安!”

衆人皆跪在地上,垂着頭不敢看病榻上的皇帝。

那道許久不曾聽到的聲音響徹於衆人耳邊,“今夜喚諸卿進宮,所爲何事,你們都是我大明朝最聰明的,想必能夠猜到,咱這次是真的不行了,翌日便將魂歸天府,不再視復人間!”

他話音剛落,李祺以及衆臣已然重重叩首下去,殿中響起一陣啜泣之聲,“聖上天佑,定能轉危爲安。”

朱元璋可不相信他的死能讓這些大臣,尤其是文臣傷心,只是已然到了此時,他也不再戳穿,嘶啞着聲音道:“幸得上天垂佑,讓咱臨終前,沒有渾渾噩噩,今日還能見諸卿一面。

咱的遺詔已然擬好了,你們都是國朝重臣,今日先在你們面前宣讀,翌日咱賓天后,再於羣臣面前宣讀。

李祺,你來宣旨。”

李祺是武英殿大學士,由他宣旨,正合事宜。

李祺起身從大太監手中取過遺詔,心中極是複雜,他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能夠親身參與朱元璋第一次傳位之事,等到朱棣靖難成功,他甚至還能參加洪武三十五年的第二次傳位。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遺詔宣讀完畢,衆臣口稱萬歲。

朱元璋又坐起一些,他的聲音並不高卻帶着難以言喻的威嚴,“朕知道你們中有人一直盼着朕死,朕也知道天下不知多少官員認爲朕嚴苛,現在朕給你們選了一位仁德之主,允炆仁孝愛民,親近士人,必能興盛世道,重建貞觀開元之治。”

衆臣又是叩首,這等誅心之言,又有誰敢接話呢?

朱元璋又道:“咱這一生殺了無數的貪官污吏,殺了無數驕狂難制的悍將,而你們都留到了最後,這是咱對你們的信任。

郭英、耿炳文,都是開國的老將,一向忠謹清白,事奉咱四十多年,小心謹慎,從未有過,咱恩寵他們,他們就更加謙虛,所以李善長、藍玉身死,而郭英、耿炳文成爲顧命。

陳英,任官以來清清白白,從來都不曾有過貪墨,處事公正,所以楊靖等人身死,而他能夠執掌刑部七年之久。

李祺,咱的女婿不少,可像是他這樣誠懇謹慎的卻不多,他每月都會向咱奉上近日見聞,反省己身之事,人可以僞裝一日、兩日,卻難以持之以恆矇蔽聖聰,所以咱信任他勝過其他人。

咱將你們都留給太孫,萬望你們君臣一心,使大明興盛,以傳萬世。”

郭英、耿炳文、陳英、李祺等一衆被朱元璋點名讚揚的人已然叩首在地上深深的啜泣謝恩。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當李祺從乾清宮中走出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這句話,而後便被他甩在腦後。

若那是從一位深宮中成長起來的皇帝所說,他真的會相信。

可躺在病榻上的是朱元璋,是從一個乞丐一步步殺上了至尊之位的朱元璋!

他的王座之下滿是鮮血骸骨。

他的心智之堅韌,遠超任何人的想象,區區死亡怎麼可能動搖他的心智,今夜之事,依舊不過是收攏臣子之心的帝王之術而已。

只是,再偉大的人物,也不能逃脫生死。

今夜是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九日。

這是他的最後一個夜晚。

明天的太陽落山之前,這世間,再無洪武大帝!

————

昔宋政不綱,遼元乘運,擾亂中夏,神人共憤。惟我太祖,奮起草野,攘除奸兇,光復舊物,十有二年,遂定大業,禹域清明,污滌羶絕。蓋中夏見制於邊境小夷數矣,其驅除光復之勳,未有能及太祖之偉碩者也。——《謁明太祖陵文》

————

朱元璋是個複雜的人,他英明而殘暴,睿智而自私,總有人會刁鑽的批評他那些顯而易見的缺點,但從沒人能夠忽視他的蓋世功績,他恢復了漢人的江山,使天下重新恢復了平靜祥和,所有的批評是因爲人們對他有更高的期望,可他曾經只是一介乞丐、流民,他以天授的資質,從腥風血雨的戰火中走來,而後君臨天下,獨治帝國三十一載,歷史不會忘記他。

淮右布衣朱元璋!——《大明五百年》

第124章 諫言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37章 李祺收徒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2章 永樂天下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72章 永樂天下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36章 閱卷若何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50章 慨然赴死第67章 建文有罪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86章 奪嫡之爭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59章 榮耀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2章 七星寶刀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2章 殿中抗辯
第124章 諫言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37章 李祺收徒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2章 永樂天下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72章 永樂天下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36章 閱卷若何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50章 慨然赴死第67章 建文有罪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86章 奪嫡之爭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59章 榮耀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2章 七星寶刀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2章 殿中抗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