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功名去罷
【系統版本更新結束,當前版本2.0.1(永樂天下),請接收。】
李祺打開了在他剛更新完成的2.0.1版本系統,打開了更新信息界面,開始瀏覽。
【當前2.0.1版本主要更新內容如下:
1.針對永樂時期明朝統治階層權勢,對家族等級進行了詳細的劃分。
2.增加了主角家族在當前等級的權勢程度。】
李祺望着這兩條,大概知道爲何系統先更新這兩條了,因爲明朝是個家族地位波動巨大的社會,而李氏恰好處於極快的上升期中。
新更新的家族系統非常詳細,由低到高分爲三等九級:
最低一等:
賤籍(社會地位最低,世代相傳,不得改變,不得參加科舉,不能做官,不許購置土地產業,不能和普通民衆通婚,永世不得翻身。)
罪族(出身不清白,幾乎喪失上升渠道)
庶族(無知識傳承,三代以內不曾出過讀書人的家族)
中間一等:
寒門(家境貧寒、普通,但能接觸到並供養起至少一個讀書人,且有能力考中秀才級別,能以授課等知識爲生)
豪強(家境富裕,在縣、鄉級別社會上頗有勢力的家族,家族中缺乏科舉官更進一步)
士紳(府、縣級別社會上頗有勢力的家族,至少出現過一位進士或舉人,且享受特權)
上層一等:
世家(連續三代出現封疆大吏、六部堂官等三品及以上高官,所謂世代簪纓之族。)
貴族(擁有世襲爵位保證階層不大幅下滑,天然靠近皇權保證權勢不徹底消失,擁有大量僅次於皇室的特權,並享有除謀反外的大部分司法豁免權,家族中有世襲一品、以及一品之上的超品存在,所謂鐘鳴鼎食之家。)
皇族(秩序、規則、法律的創造者、解釋者、修改者、裁決者並凌駕於它之上而不接受任何審判)
李祺看完後暗忖道:“按照這三等九級來判斷的話,即便是同一等級內部,差異也很大,怪不得需要權勢等級來判斷。”
比如同爲賤籍,乞丐、伴當、世僕和奴隸差不多,樂戶是娼妓,但胥吏社會地位就高的多,甚至很多都是當地豪強。
再比如同爲罪族,有的人在海南挖野菜,在遼東啃冰雪,可李祺能高居廟堂之上,和皇帝坐而論道,在罪族裡面,李祺的含權量絕對是100%。
時間拉長來看,世家和貴族誰高誰低,還真說不準,不過在永樂年間,貴族明顯勝過世家,系統的排名倒也沒錯。
【族長:李顯穆(正四品文官,內閣大學士含權量較高。)
家族等級:貴族(臨時)(受益於臨安長公主而得以躋身皇親國戚一列,但家族本身沒有世襲爵位,外戚身份會伴隨着臨安公主和李顯穆的逝去而跌落)
家族權勢含量:70(在當前明朝衆多皇族藩王、公侯伯、外戚等一衆貴族中,排名中等偏上)】
從李祺穿越到現在差不多二十年,憑藉着臨安公主的身份,攀上了大明朝外戚最後的餘暉,李氏在權勢上發展的速度可以說飛速。
但家族威望方面……
李祺看了一眼,才52。
從一個家族角度看來,現在的李氏依舊純粹依附於皇權和大明體制,甚至包括家主李顯穆,依舊依賴於皇帝信任,並完全沒有制衡皇帝的能力,和魏晉隋唐那種世家門閥是完全不能比擬的。
況且,一個家族的威望,最需要的是時間,累世高門的關鍵在於累世,五姓七望的聲望也是數百年才建立起來的。
“任重而道遠啊。”李祺感慨着,“朱祁鎮和朱見深都是幼主繼位,恰好這兩代皇帝和顯穆權勢巔峰期重合,希望能爲家族撐起登神之路!”
說罷,他轉而重新將目光投向正沸騰如岩漿流火的江南。
……
江南,沸騰如火!
在法不責衆以及有心人的煽動之下,許多人都懷着僥倖之心選擇了觀望,想要看看李顯穆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如此之多的生員出手嗎?
抗稅抗糧之音,不絕於耳,響徹江南。
江南巡撫衙門。
氣氛頗爲凝滯,諸官吏不安肅立,不時微微瞧向上首的撫臺。
李顯穆正翻閱着此番江南抗糧稅之事,語氣聽不出什麼態度,“自宋朝以來,便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流傳,我朝亦仰給江南,果然這抗糧之事,也以蘇州府、常州府最爲積極,這應當就是心虛了。
聖人曾言,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再發一次告示,下月初一之前,這些欠朝廷糧稅的,都要補齊,若是膽敢有所推諉,必不饒之。”
聽李顯穆之言,衙門中氣氛頓時一鬆,而後又頗爲疑惑的望向李顯穆,心中打起了鼓,撫臺爲何沒有直接抓人呢?
即便是又給一次機會,那些人也不會交糧,何必多此一舉呢?
李顯穆則嘴角含着冷笑。
唐朝的時候,李世民也能直接把李建成拿下,爲何還要一讓再讓。
在握有絕對主動權的情況下,咄咄逼人有時候反而不如略微向後退一步更有用。
江南三省人口稠密,可地域不算大,李顯穆的命令自南京而出,很快就發往各府縣之中。
士紳們看到李顯穆竟然退卻,將交糧的最後期限延後,頓時大喜過望。
“果然色厲內荏!”有人斷言李顯穆只敢言語。
更多的鼓譟之聲,甚囂塵上。
人羣的集體意志是一種可怖的力量,當這股力量凝結在一起後,便足以震動一切,身處其中的人會受到它的鼓舞,繼而失去畏懼和恐懼。
李顯穆的退讓幾乎點燃了江南豪紳的熱情,他們好似找到了應對李顯穆的辦法,積極的四處奔走聯絡。
沉醉於自己幻想中的世界已然不可自拔。
可他們卻沒看到隨行而來的軍士、錦衣衛開始頻繁出行於江南諸衛所,鎮守江南的勳貴也多番進出巡撫衙門。
真正能接觸到巡撫衙門的江南高層文武早已如同鵪鶉躲了起來,只剩下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蛙,還在狺狺狂吠。
從新時代而來的李祺,見過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崇高、最神聖的人民子弟兵,所以他很厭惡大明如同土匪一樣的兵丁,李顯穆承接李祺的思想,也不喜歡兵丁。
但該用還是要用,惡人還需惡人磨。
單憑各府、縣衙門的衙役,抓不了上萬名有功名的生員,必然要衛所配合才行。
當東方拂曉的晨光掙脫黎明的黑暗,萬千金影躍然而至衆人眼中。
伴隨着萬千金影而至的,是腰挎着繡春刀,身着黑雲衣的錦衣衛,其後則是衛所的士卒,個個凶神惡煞。 強撐鎮定的士紳,實際早已兩股戰戰,洪武的時代方纔遠去不久,那血腥的一幕幕,好似從記憶深處歸來。
只在一瞬間,便不知有多少人後悔。
“你們……”
方說半句話,士卒便已然上前將其擒住,布團往嘴裡一塞,於衆人當前徑直帶走。
這一幕發生在南直隸的各處。
李顯穆的確不可能把十萬生員都抓起來,可抓那些最具有聲望的、欠糧最多的卻沒有問題。
得益於江南官員的投效,他手中有一部分名冊,雖然不完整,但足夠用,細細挑選後,抓了這三百多人。
其中大多是縣中的豪紳,無一例外,身上皆有功名,在大明朝,縱然是商人,想要坐大,也都通過各種辦法弄來功名,何況這些地主豪紳。
“撫臺可是準備將這些人皆殺掉嗎?”幕僚下屬皺眉愁道:“若是全部殺掉,怕是……”
李顯穆擺擺手道:“拖欠糧食而已,還不至於把人殺了。
況且江南十萬生員都拖欠,殺了這些人,其他人難不成都殺了嗎?
哪裡能那麼做。
縱然陛下給了我處置四品官員以下的權力,可也不能真的在江南大開殺戒,若真如此,否則隨便派個錦衣衛過來就行了,哪裡還用得着我。
陛下登基後連建文舊臣都沒有清算,素來在意仁義之名,他知道我有分寸,才讓我來,我自然不能把差事辦砸了。”
李祺聞言微微點頭,李顯穆還是很有分寸的,僅僅拖欠糧稅這個理由,真不至於殺人,就連一向被認爲嗜殺的滿清,對欠稅的也僅僅是革除功名而已。
而且滿清對江南的壓制,更多的是因爲針對江南士紳勾連鄭成功意圖反清復明的政治報復,要打擊懷念明朝的江南文人,這和朱元璋、李祺打擊懷念元朝的江南文人是同樣的道理。
李顯穆又寒聲笑道:“可若是他們真的犯了殺頭的大罪,那就怪不得我了,總不能徇私枉法,而放任國法不存吧。”
這一句話,讓巡撫衙門中衆人皆面面相覷起來,方纔那口還沒來得及松下去的氣,又提了起來。
撫臺想要做什麼?
巡撫衙門中被抓的三百餘人以爲會見到江南巡撫李顯穆,可沒想到來見他的只是一個記書吏,並且帶來了一個堪稱晴天霹靂的消息,“撫臺下令,着爾等諸人,於南京西市堂中,各打四十大板,剝奪功名,再限期不交糧,流放交趾,恰好朝廷大軍將要前往,能捎帶上你們。”
剝奪功名!
幾乎所有人都只聽到了這句話,這簡直和殺了他們沒什麼區別了,在這個吃人的世道中,沒了功名不就是任人宰割的賤民!
“李顯穆有什麼資格剝奪我們的功名!我們的功名都是朝廷欽賜的。”
“我是進士,我是天子門生,李顯穆他還沒有資格剝奪我的功名!”
本來就對被抓深感不滿的一衆人再次鼓譟起來,甚至就連押送的士卒都有些按不住,一時監牢中頗有些糟亂起來。
記書吏沒回應,只是冷冷道:“諸士卒聽命,撫臺有令,敢有異動者,先打一頓,不死即可!”
自然有人不信區區胥吏和士卒敢動自己,然後就被身側的錦衣衛舉起繡春刀的刀鞘狠狠砸在背上和腿上,一見這些丘八真的敢動手,衆士紳立刻秉持着好漢不吃眼前虧,安靜下來。
“既然諸位知道安靜,撫臺有一句話送給諸位。”
說着,記書吏盡力模仿着李顯穆的聲音,厲聲道:“陛下賜我尚方劍,四品以下先斬後奏,江南三千萬人,縱然死上個把人,又能如何?
爾等敬酒不吃吃罰酒,已然不可饒恕,若還要造作生事,可是要試試我寶劍,是否鋒利嗎?”
話音落罷,記書吏恢復了本來的神情,帶着一絲報復的快感,畢竟這些人,往日都是他得罪不起的,而今日卻落在自己手上。
巡撫衙門一行人匆匆而來,又匆匆離開。
“等這些人交了糧,就會放他們離開嗎?”
“你覺得呢?”
“我覺得不會,撫臺費了這麼大的力氣,怎麼可能這麼輕易放過這些人,就連我這個記書吏都知道,除惡務盡的道理,撫臺又怎會不知道呢?”
“那便是了,聽說他們交了糧,功名也拿不回來了。”
那記書吏聞言頓時一驚,“當真?”
“自然當真,不僅僅是這些人,若之後還有人不交,全部都要剝奪功名,撫臺說不殺人,儘量不見血,可此舉同殺人無異啊,這下江南要變天了。”
“你從哪裡聽到的消息,這等大事可不是你能知曉的。”
“也不算多機密,撫臺有意泄露出去,以做震懾。”
二人漸行漸遠。
南直隸省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的三百餘士紳,且皆是有進士、舉人功名在身的士紳,全部被巡撫衙門帶走的消息如同輕風般轉瞬傳遍了整座江南。
僅過不久,巡撫衙門再次傳出消息,江南巡撫李顯穆以聖意所賦予的權力,革去這些士紳的全部功名,讓他們淪爲白身。
還不等衆人驚懼迴應,又有小道消息傳來,江南巡撫李顯穆正在考慮將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所有欠糧者,不問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數多寡,在籍紳衿按名黜革,秀才、舉人、進士,凡錢糧未完者,皆革去功名出身!
若是現任官,四品以下當即革職,四品以上報朝廷降三級調走,不能再留在江南。
此消息一出,四府頓時惶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