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入宮

第163章 入宮

冬季,約農曆十二月後,北方運河便冰凍,尤以山東段嚴重,漕船皆停航,朝廷有規定“霜降後封閘,清明前開閘”。

李顯穆一行人一過淮河向北,便棄船改馬,卻依舊趕上了茫茫大雪,按理說改稍等幾日,這等時日出行頗有幾分危險,可使團衆人皆急着回京,希望能在上元節前回去,年節已然錯過,若再錯過上元節,下次團圓便是中秋了,也想盡快將身上擔子卸下去。

一行人奔馳於茫茫蒼白之間,自淮河以北一直連綿到大片華北平原上,俱是蒼茫之景,浩浩荒涼之色,真是千山孤寂,飛鳥盡絕,萬徑人滅。

甚至過山東的村莊時,能看到頗多殘破之相,夜間一行人歇腳飲着暖身酒時,說起白日見聞,便當作閒談,聊起來。

“往江南去的時候,是坐船而過,還不曾深入,如今再看,雖然有冬季蕭瑟之因,但山東還是能看出頗爲殘破,尤其是從江南迴來後,簡直天壤之別。”

“實屬正常,山東從元末時就是紅巾軍和蒙古人的主戰場,頗爲殘破,洪武時就頗多流民,朝廷難以安置,靖難時又打的北方有些殘破,直隸乃是順民在陛下登基後多有善政,可山東卻沒有這樣的待遇了。”

李顯穆聞言已經深深皺起眉頭。

又有人道:“我本家兄弟在山東爲縣令,這些年山東的天災頗爲嚴重,前些年濟南府的蝗災和疫病,據說有上百萬畝田地荒蕪。”

這下李顯穆再也坐不住,震聲道:“上百萬畝田地荒蕪,那該有多少災民受難,怎麼此事內閣……”

說到半路李顯穆突然住了嘴,因爲他突然想起那時他還在守孝,沒有入內閣。

山東的政治地位在大明的政治版圖中不算高,因爲在靖難過程中,山東抵抗非常激烈,而濟南則是抵抗燕軍的橋頭堡,甚至可以說險些斷絕了朱棣的王者之路。

衆人見狀都住了嘴,他們都知道李顯穆是天子近臣,別看只有四品,但實際上的權力很大,那些江南二三品的大員對他都頗爲恭敬。

李顯穆沉沉皺起了眉頭,而後突然開口問方纔說山東蝗災之人道:“你本家兄弟可曾說過山東百姓喜好信教嗎?”

“回撫臺話,自然是喜歡的,山東當初是紅巾軍的根基之地,劉福通早在至正十七年就佔據山東,明教在民間傳播很廣,這……”

他說着便停住了,衆人皆駭然望向李顯穆,再蠢的人也知道李顯穆在說什麼了,明教和白蓮教是脫不開干係的,大明的建立雖然和明教干係甚大,但正因如此,才更斥白蓮教和明教爲邪教。

山東殘破,百姓生活困苦,再加上早有這等信教的思維,那豈不是妖人作亂的上佳之地,一個不好可能就會有奸人作亂。

見衆人頗爲緊張,之前最嚴肅的李顯穆反而放鬆下來,“諸位不必如此緊張,事情還沒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既然知道了山東暗藏的危難,此番回京後只需要向陛下稟告即可。

只要山東百姓的日子比現在好起來,妖人就沒法煽動,明日若是個大晴天,我等便再多行百里,儘快回京去。”

“是!撫臺!”

衆人齊聲道,在漆黑的夜空中迴盪,夜漸漸深了,除了看火堆的人外,其餘人皆裹着厚衣沉沉睡去。

……

正月十三。

巡撫江南一行人迎着漫天大雪,緊趕慢趕,終於還是在上元節前回到了京城。

守門的士卒遠遠就瞧見了李顯穆一行人以及高掛的江南巡撫的旗幟,自然不敢攔着。

一行人身上毛茸茸之處皆裹着白雪,放眼望去京城中也是素白一片,唯有城門洞中尚有幾分乾燥之處。

回了京城,衆人臉上頓時露出笑意,互相拱手笑道:“這些時日多虧諸位照料,也算是功行圓滿,當然,最感謝的還是撫臺,若非撫臺此番也不會有這等大功。”

這卻不是單純的恭維,這一次朝廷向每一個省都派去了巡撫,其中只有江南巡撫是巡撫三省。

任誰都知道皇帝對李顯穆寄予厚望,一旦立功便是一筆履歷,日後升遷勝過別人半分。

他們能跟着李顯穆去江南,背後都有人使力。

而李顯穆的功績則遠遠超過他們預料,這次回京後,個個都要記一筆功,此時這番感謝,皆是誠心實意,毫不虛僞。

李顯穆自然心知肚明,裡面有幾人甚至是英國公讓他帶着來的,這都是人之常情。

況且前往江南不是無風險的鍍金,正如他在江南時說的,若是失敗,他最差的結果無非是灰溜溜回京城做清貴之官,而這些跟着他去江南的人,就沒這麼容易脫身了。

願意冒險的人,得到回報也是應該的。

“當不起諸位如此盛讚,此番回京後,我等各自回衙門交接職責,便不再有上下級之分,我也不再是巡撫,當不起一句撫臺之稱。”

此行巡撫衙門衆官佐,本都是差遣,回京後就要去各自本職衙門交了此番的差遣,李顯穆則要向皇帝遞交此番巡撫的節牌,交接完畢後就不再是撫臺了。 “撫臺過謙了,您日後必將鵬程萬里,區區撫臺之任,又如何能配得上您呢?”

此番隨李顯穆去江南,縱然有皇權襄助,可李顯穆能威壓江南,讓所有人言聽計從,既辦成了事,還落下好名聲,這等翻雲覆雨的手段,讓衆人對他是心服口服,恨不得立刻拜在麾下。

衆人又寒暄了幾句,便各自告辭,往衙門去交接身上的差遣。

按照慣例,他們這等外派的官佐,回京交接後,可以得到幾日臨時的休沐,以緩解路途的疲累,免得耗空了身子,算是一種人性化的福利。

李顯穆望着歡欣離開的衆人,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頓足了片刻,才往皇宮中而去。

因着下大雪,皇帝免了羣臣上朝之事,李顯穆擡眼看去,宮門上顫巍巍的白雪撲簌簌往下落。

驗明身份進了皇宮後,於宮道中遠眺。

越過道道宮門,視線的盡頭是高高的宮殿。

往日的金琉璃瓦上皆覆蓋着一層素白的雪,硃紅色的宮牆依舊。

白牆紅雪。

似永不變。

滿目皆是耀眼的白,其後似壓着沉沉的黑。

李顯穆心中依舊沒有幾分歡喜,他還是更喜歡在江南時,威懾衆生,至尊無上,沒有人膽敢忤逆他!

他要讓江南變成何等模樣,他想,而後便會實現。

而在這座宮城中,他卻微不足道,不止一人凌駕於他之上。

“大丈夫,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豈能久居人下呢?”

茫茫多堪稱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在李顯穆腦海中亂竄,他緩緩吐出一口氣,往華蓋殿而去。

……

進宮之事早已事先通稟,李顯穆一入殿前廣場,遠遠便見到了一道胖胖的身影在殿前徘徊,他一眼就認出了那是朱高熾,連忙提着下襬狂奔而去。

朱高熾也見到了李顯穆,興奮的招手。

李顯穆狂奔着上了臺階,擡眼便見到朱高熾臉上凍得有些紅,心中頓時一暖,方纔那“不甘於久居人下”的些許想法頓時飛到了爪哇國外。

明君賢臣也沒什麼不好,篡位是不可能篡位的,只是希望能恢復漢唐時期的宰相制度。

“太子你怎麼在殿外等着,天寒地凍。”

朱高熾咧嘴一笑,拉着李顯穆就往偏殿中走,一進殿中,地龍蒸騰的熱氣頓時涌來,溫度頗適宜,兩邊守門的太監等二人走進後,連忙將殿門關住,隔絕風雪和冷意。

“就出來一小會兒,聽說明達你回來了,我高興,這些時日京中發生之事你要小心,另外爲兄是想提醒你一句,小心漢王,如今他將你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在你去江南時,便曾經在父皇面前進過讒言。”

李顯穆神色一凜,不用太子多說,他也知道是太子爲自己遮掩過去,低聲道:“多謝殿下爲我在陛下前面美言。”

“你我二人不必客氣,你今日回京時機恰好,父皇召我兄弟三人議事,谷王在京中不法,讓父皇心憂,這等宗家內的事,也只能和我們商議了。”

聽到谷王二字,李顯穆微微皺了皺眉頭,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初在建文朝被廢的幾人,也只有周王真切變了賢王,甚至因爲過於賢,讓朱棣都有些不安,時不時敲打幾番。

可其餘幾人,依舊我行我素,甚至愈發變本加厲,打定主意認爲朱棣不會對他們如何,畢竟朱棣以靖難起家,難道能走上建文帝廢藩王的老路嗎?

李顯穆沒應話,這些親王大多都是他的舅舅,他一個小輩,身份相對來說又低微,在這方面搭不上什麼話。

況且他可不認爲皇帝會放任這些藩王囂張,沒有人可以侵犯皇帝的威嚴!

朱高熾也只是因爲頗爲頭疼,才和李顯穆抱怨兩句,李顯穆隨聲附和着。

繞過屏風,豁然開朗。

(本章完)

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63章 聖朝以孝第68章 廢帝而立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6月底病中隨筆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49章 國有名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86章 奪嫡之爭第51章 但行好事第63章 聖朝以孝第45章 燕王世子第57章 艱難困苦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31章 尊位大成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65章 燕王何意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0章 皇帝后悔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59章 飲馬長江第52章 殿中抗辯第89章 立地成聖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54章 痛斥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51章 但行好事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35章 統合!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
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63章 聖朝以孝第68章 廢帝而立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6月底病中隨筆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49章 國有名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86章 奪嫡之爭第51章 但行好事第63章 聖朝以孝第45章 燕王世子第57章 艱難困苦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31章 尊位大成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65章 燕王何意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0章 皇帝后悔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59章 飲馬長江第52章 殿中抗辯第89章 立地成聖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54章 痛斥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51章 但行好事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35章 統合!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