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分省定額

靖寧侯葉昇之事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傳的到處都是,其中明顯有皇帝的影子。

李祺回到公主府後,用涼水激了下臉。

“葉昇之事,是駙馬所爲嗎?”

李祺手一頓,“是。”

“那三妹妹能安息了。”

臨安公主將絲絹上的水擰乾,而後仔仔細細的爲李祺擦拭着鬢角的水珠。

“父皇若是要藉機誅除涼國公一黨,那未來一段時日,朝堂之之上怕是血雨腥風。”

“很快就會過去的。”

寥寥幾句,輕描淡寫。

夫妻間安靜了一瞬,臨安公主柔聲道:“穆兒嚷嚷着要學習舉業,舉業艱難,典籍浩如煙海,熬人的很。

他年紀還太小,常言道,慧極必傷,妾身實在擔憂。”

李顯穆如今只有一歲半,但心智已然是十歲以上,至於智商更是讓他兩個哥哥望塵莫及,每次見到這個三弟,李芳和李茂都要陷入自我懷疑之中,懷疑他們不是一個爹媽生的。

臨安既是欣喜兒子的聰慧,又怕他太過聰慧,如曹衝、李賀、王勃那等少年英才一般,糟了天妒,折了壽命。

“父親、母親。”

李祺還不曾說話,屋外響起了李顯穆的聲音,而後一個小小的人從外間跑了進來。

李顯穆生的鐘靈毓秀,眉宇間纏繞一股靈氣,望去只覺透尺清靈至極,一看便是極聰慧的孩子。

李祺將李顯穆一手抱了起來,“方纔你母親所說的話,你都聽到了?”

“孩兒都聽到了。”

“你怎麼想?”

“母親對孩兒一片慈愛之心,但孩兒生來不凡,與常人有異,又豈能刻舟求劍、因噎廢食呢?

孩兒雖小卻也知道家勢不振,豈能白白浪費天賦而全自己的童稚之心呢?”

臨安公主摸了摸李顯穆圓滾滾的腦袋,長嘆一聲,再說不出話來。

“既然如此,從今日起就由爲父親自教導你,唯一的治國平天下之道!”

明朝歷史上最年輕的舉人是楊廷和,十二歲就中了舉,最年輕的進士則是王臣,十六歲就中了進士。

但李祺相信,從李顯穆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起,這些榮譽將會全部屬於他的兒子。

而他要教授給李顯穆的則不僅僅是儒家學問,還有經世致用的後世智慧。

整潔書房中,李祺端坐太師椅上,李顯穆肅立於前。

“從今日起,爲父便不僅僅是你的父親,還是你的老師,入我門下,先誦總綱,橫渠先生四句,你可知曉?”

李顯穆小小的臉上卻顯出認真來,操着稚嫩之聲,朗聲道:“父親,孩兒知曉。

乃‘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四句。”

李祺正聲道:“這四句乃是我門下訓誡總綱,爲父不要求你每做一事,都以此反省,那樣世道或許不容你。

但一定要將其放在心中,如火如炬,如日在上,守得心中一片光明,此心光明,萬事不墮。”

說這番話時,李祺想到了張居正,他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其中一段話——“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一個叫理想。”

當李祺話音落下時,他看到了李顯穆眼中隱隱有金光透出,他怔了一瞬,而後恍然想起,李顯穆身上的五大特性中,有一條叫做“正道”,而效果——此心如鐵,萬事不墮。

李顯穆生來永遠不會迷失本心!

同樣使用了地階道具的李祺對此也不禁沉默了一瞬。

“聖賢之道,竟觸手可得。”

……

【靖寧侯葉昇死,成就值+50。】

葉昇死在了李祺面前,鮮血四濺,死無全屍,而李祺則是葉昇的監斬官。

這大概算是朱元璋送給李祺的一個禮物,畢竟這世上還有什麼比親眼看着仇人死在面前,更快樂的事情呢?

更別提仇人的死還能爆出成就值,堪稱雙倍的快樂。

李祺愉快的心情一直延續到奉天殿前,他來此覆命監斬之事,以及有件大事要上奏。

君臣二人三言兩語將葉昇之死過掉後,朱元璋便笑吟吟道:“李祺,咱準備讓你擔任今年應天府鄉試的主考官,你以爲呢?”

讓李祺這個北方文人領袖,來做應天府這個南方士子大本營之一的主考官,只能說朱元璋是會玩的。

但李祺卻知道,做應天府的主考官只不過是幌子,朱元璋這是想要他做明年會試的主考官!

自古以來的鴻學大儒,哪裡有不擔任至少一屆會試主考官的。

這可是增長聲望的大好事!

朱元璋年歲漸長,一定會盡快安排李祺,那洪武二十七年的主考官就必然是他了。

李祺毫不猶豫應下,而後拱手正聲道:“兒臣有些關於科考之事的不成熟想法,想要上秉父皇決斷。”

“你且說來。”

“如今天下儒學,以應天、浙江、江西最爲昌盛,所以每科舉榜皆是這三地進士最多,北人稀少,這皆是因爲三地從蒙元時期就學風昌盛,而北方代代離亂,儒學衰微所致。

雖然事出有因,但兒臣以爲此乃取亂之道也!

若是朝堂之上的官員,大多出於江南,那出自北方以及偏遠邊疆的官員便難以立足。

大明疆域,遠邁前宋,足達四海,是以朝堂之上的官員應當來自五湖四海,而非江南一域!”

朱元璋聽罷先是閉眼而後又猛然睜開,有些事一旦上了秤,千斤都打不住。

就像是前世若沒有南北榜案,可能一直都不會分榜考試,但出現了,就說明問題大了。

“既然提出此事,想必已有辦法,一併道出。”

“按省分人,譬如今次要選中三百考生,不及審閱,便先定下各省名額,而後按名額分配,必能均衡天下考生。”

李祺話音落罷,朱元璋眼中便迸出光來,他一聽就知道此法之妙。

此法若是實行,只有浙江、直隸、江西不滿意,其餘諸省都是滿意的。

既能夠平衡朝堂上的士人,又幾乎沒有什麼代價。

“妙極!”

朱元璋先是讚歎,而後又瞥向李祺,“你這個北方士人領袖真是盡忠職守,此策一出,江南三省外的士人,皆要奉你爲儒宗,對你感恩戴德了!”

李祺幾乎立刻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刻跪伏在地上,“父皇謬讚,歷數賢臣,必有君王信任,才得盡展。

兒臣罪孽之子,本該歸宿於黃泉孽土,放蕩於忘川之水,信賴天恩而活,乃至委以學士。

兒臣文辭之人,上不能統軍以衛國家,下不能執政佐邦定國,唯戰戰兢兢以奉上,誠誠懇懇以侍君,剖心肝膽方不負父皇之惠!”

罪孽之子、正五品大學士,這是李祺側面點出了自己的出身和些微的權力。

既不能統兵,又不能執政這是在說他根本沒有造反的能力,他只是個區區文人罷了。

朱元璋疑慮盡散。

“明日將臨安和穆兒送進宮來,咱有幾日不曾見他們母子了。”

“是,父皇。”

望着李祺離開的背影,朱元璋緩緩沉吟,“文人沒有兵權,造反三年不成,廢除宰相後,更失去了統御朝臣之首,所以文人當國最是安穩,兵權要始終握在皇帝手中,就不能讓勳貴有功勞,那勳貴……”

寒意微徹。

————

源遠流長的科舉制度在明朝煥發了極大的生機,以至於綿延至今,筆者歷數了明朝科舉史上的重大革新,其中有八次制度性的變革,影響深遠,第一次便是由李祺提出的“分省定額”制度,自此而後,科舉從全國性的競爭考試,大致轉爲省內競爭考試,甚至進一步促成了明朝後續的“諸司改省、改土歸流”政策。——《文化史》

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34章 東宮相邀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9章 宗族社稷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49章 國有名王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3章 英雄狗賊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32章 七星寶刀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60章 皇帝后悔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8章 日本第192章 二官殺一
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34章 東宮相邀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9章 宗族社稷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49章 國有名王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3章 英雄狗賊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32章 七星寶刀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60章 皇帝后悔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8章 日本第192章 二官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