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胥吏潘三

“景和,此番陛下召見羣臣,怕是因胥吏潘三之事,據說陛下發下了雷霆大怒。”

皇城宮道上,李祺、陳英二人結伴同行,快步向着奉天殿走去,陳英臉上有明顯的焦急,在洪武朝,刑部尚書的壓力實在是大,稍有不慎,便是死。

李祺低聲道:“此事之離奇狂悖,陛下不怒纔怪!”

陳英滿臉苦色。

李祺面上裝作沉重,心中卻很是放鬆,這件事終於發生了,他能夠藉着這件事去達成一些目的了。

這潘三之事,如今可謂名徹應天府。

潘三本是應天府溧陽縣中的胥吏,溧陽縣知縣和這些胥吏勾結同謀害民,巧立名目,大肆盤剝,最終當地百姓忍無可忍,到京城中告御狀。

朱元璋親自接待了上京告御狀的百姓,而後雷霆大怒,下旨嚴查,知縣已經打入詔獄,等待他的只有死,可離奇的事情來了,胥吏潘三竟然抓不到!

皇帝的旨意下達之後,潘三就開始了逃亡之路,溧陽縣本地的十幾戶人家一起暗中將潘三送到廣德縣,而後潘三又流竄到建平縣,追捕的衙役到了建平,當地百姓王海三又把潘三送回了溧陽。

潘三就這麼帶着追捕的衙役在應天府的八個縣裡面玩捉迷藏,每個縣裡面都有人庇護潘三,甚至還有寺廟裡面的和尚。

在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皇帝親自下旨要抓一個區區胥吏,竟然抓不到,這能怪皇帝生氣發怒嗎?

說話間,二人已經步入奉天殿,這等御前之議,自然是有臺閣重臣才能參與,而李祺則是大學士,品階自然不夠,不過大學士有“備爲顧問”的職責,所以能參加此事。

臣子們全部到了後,朱元璋便面無表情的坐在了皇位上,羣臣見禮後,大太監先將潘三後事道出。

潘三自然不可能真的逃走,先前衙役抓不住他,朱元璋直接派出了錦衣衛將其抓捕歸案。

但抓潘三,已經是件小事了。

朱元璋冷聲道:“一個卑賤的胥吏,在天子腳下,在應天府的八個縣中流竄,數百戶人包庇他,甚至爲此不惜對抗咱的旨意,甚至打死了前來抓捕的衙役,咱很費解啊,這是爲何,諸卿可能給咱一個答案嗎?”

朱元璋是真的不明白,他可是皇帝,爲什麼這些百姓竟然願意爲了一個胥吏而對抗自己呢?

見衆人不說話,朱元璋開始點名,但這件事離奇就離奇在,不符合常理,這些高居廟堂之上的大佬們,要麼是故意不說,要麼是真的不知道。

翻來覆去無非就是“百姓無知”、“狂悖不法”、“心懷奸刻”這種老生常談的批評。

根本給不了朱元璋滿意的答案。

“李祺,你來說。”

李祺端正行禮,而後斬釘截鐵道:“父皇,這乃是前朝之弊,落於本朝,依舊是蒙元之弊,除之未盡!”

這番話倒是與先前衆人所說都不同,皇帝頓時來了精神,“繼續說。”

李祺慨然道:“蒙元時期,法網疏漏,徵稅無端,江南地區的富民,以豪奢作爲時尚,雲肩金絲之衣,足穿嵌金之靴,而宮室用度,更無制度,富戶雄踞一鄉,鄉里小民都服從他們,稱呼爲野皇帝,這些人的墳墓,現在還被叫做‘某某王之墳’。

這就是父皇您曾經說過的,‘元以寬失天下’!”

這裡的寬不是寬容,而是放縱。

對百姓來說,“寬”代表着對於朝廷的依附性弱,但權力是不會真空的,既然朝廷不願意管,民間組織就會進入其中,在古代便是以豪族爲中心。

李祺對此事自然是深惡痛絕!

“此番幫助潘三脫逃的人中,有儒士,有私鹽販子,兒臣認爲不能以普通的百姓來稱呼他們,這些人都是曾經的野皇帝,而胥吏潘三,能夠和這些人結交乃至於得到庇護,他必然也是這等人,所以溧陽知縣纔會聽從潘三一個胥吏的話。

此乃元朝寬縱之禍,而大明糾之不及!”

李祺話音剛剛落下,朱元璋的雷霆怒聲便如同真正的雷霆般落下,“狂妄!”

震的整座奉天殿彷彿都在戰慄!

李祺話中的意思很明顯了,在元代的“寬政”下,小民已經不是隻能仰皇帝鼻息生存的小民,他們有另外一個“皇帝”。

這自然極大的刺痛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經!

每一個王朝建立後,都會針對前朝亡國的教訓而做彌補,所以明清才能夠達到如此的集權,制度完備。

而朱元璋從元朝走來,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朝廷絕對不能放鬆對民間的管制。

某種程度上,朱元璋對“元失於寬”已經到了執念深重、矯枉過正的地步,甚至不惜讓整個大明,進入一種完全靜止的社會形態中。

結果現在李祺說,元朝的寬縱,依舊在禍害大明江山。

他如今真是又驚又怒!

卻又恍然大悟。

“陛下!”

奉天殿中,一衆大臣齊刷刷的跪了下去,每個人都戰戰兢兢,面對着盛怒的皇帝,根本不敢去勸。

朱元璋雖然憤怒,但頭腦依舊清醒,李祺這番話說完後,這就已經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官吏勾結欺壓良善百姓的案件。

而是一件可能會動搖大明統治的政治事件!

朱元璋深吸兩口氣,強行讓自己平靜下來,“李祺你說的好,使咱有豁然開朗之感,發現問題不可怕,亡羊補牢,爲時不晚,最怕的就是不知道爲什麼。

這些野皇帝絕不能存留,窩藏潘三的一百三十二戶人家全部梟首示衆,抄沒家產。

這還不夠,要徹徹底底的清除掉這些生於蒙元,而長在我大明之上的附骨之疽!”

朱元璋眉心緊皺,在殿中不斷踱步,他找不到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去分辨哪些是“野皇帝”,哪些僅僅是正常的大戶,他總不能對天下宣戰。

李祺則在心中盤算着,無論如何,這次一定又有一大批江南大族要遭重。

江南士林的力量會再次被削弱。

只是還不夠。

元朝放縱百年,底層百姓過的水深火熱,但江南文人的力量,卻強到了極點。

明朝用南北榜制度打壓了將近三百年,結果一直到明朝滅亡,江南還是遠勝於其他地區。

任重而道遠啊。

李祺心中暗歎。

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23章 北征!北征!6月底病中隨筆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64章 當問何罪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68章 日本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71章 賜汝王冠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34章 東宮相邀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1章 三十一年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24章 諫言第58章 道衍和尚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90章 五年第154章 痛斥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40章 李祺教子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44章 最後一夜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26章 聖君無過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68章 日本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
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23章 北征!北征!6月底病中隨筆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64章 當問何罪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68章 日本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71章 賜汝王冠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34章 東宮相邀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1章 三十一年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24章 諫言第58章 道衍和尚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90章 五年第154章 痛斥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40章 李祺教子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44章 最後一夜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26章 聖君無過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68章 日本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