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奪嫡之爭
李祺進宮見到皇帝后,朱棣第一句話便是笑道:“景和威勢盛隆,使諸士子深深服膺。”
李祺心中一沉,明白朱雀大街上的事,皇帝已經知道了。
他一邊上前恭謹行禮,一邊誠摯回道:“臣叩謝陛下信重,使祺這等卑賤下臣,竟能得朝野鄉民之敬重。”
朱棣一聽頓時哈哈大笑起來,他最欣賞李祺的,就是時刻謹記威權乃主上賜予,他揮手昂然道:“朕沒有怪罪你的意思,朕所信重的大臣,自然就該得到臣民敬重纔是,否則豈不是朕的威勢不足震懾於天下乎?”
說罷又道,“且上前來,元史之事,已然快了結了吧。”
李祺心知自己時日無多,朱棣是不會太過在意自己逾越權柄之事的,當即道:“啓稟陛下,東明精舍一脈已然全數扣押,沾染了這等之事,方孝孺一脈已然是斷絕五分了。”
朱棣心中頗爲滿意,當初二人商議要踐踏方孝孺之事,今日終於算是快結束了,“還有五分呢?”
“此番浙東其他學派亦是風聲鶴唳,當此之時,應當徹查其中和東明學術有牽扯之處,在朝廷還沒有查清楚其中干係前,不得讓片言隻語的浙東學派之說進入朝廷。”
理由也非常正當,沾染了歪理邪說,動搖了大明的統治根基。
朱棣明白了,李祺這是要借勢打壓其餘浙東學派,他眯了眯眼睛輕聲問道:“景和這是要讓浙東諸學派主動切割,甚至打壓東明精舍?”
李祺直接點頭,而後平靜道:“浙東鄉土之中儒學氛圍極其濃厚,若是不管的話,東明的學說復興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唯有讓浙東鄉土中的其他學派親自盯着,才能保證無人復興其學說。”
“果真如此,可稱得上萬無一失了!”
朱棣笑道:“景和果然睿智聰明,常人所不能及也。”
“臣以爲,現在是應該使浙東諸學派皆有一心的時候了。”
“使諸學派一心?”
朱棣皺了皺眉遲疑道:“朕自然是希望如此的,可根本不可能做到吧,朕縱然不是鴻儒,也知道人有千面,道有萬千,想要統一是不可能的,總是此興彼落。”
讓學派統一就像是讓朝廷中的官員都忠君愛國一樣,朱棣雖然想,但知道不可能。
李祺笑道:“陛下誤解臣意思了,讓天下人同思同欲,縱然是孔聖復生也做不到,臣的意思是藉着元史之事,讓諸學派所研究的學問,皆有一個核心所想,譬如以大明爲尊!”
朱棣頓時振奮起來,他在殿中不時踱步,這些儒生的確是好用,但對於一個王朝而言,他們似乎更關注儒家道統,若是能夠讓王朝凌駕於儒家道統之上,那可是一件大好事。
“景和,你是當世大儒,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不,朕還要給你加官,讓你徹底成聖!”
李祺眼中一亮,終於來了,他做這麼多,可不是全無私心的,他如今在民間的聲望已經很足,待讓浙東學派亦跪服後,若是能再得到官方認可,那就徹底站穩了腳跟,足以留在儒門青史之上。
“景和你先去做,朕再好好思量一下。”
朱棣想了一下有些猶豫,只能先讓李祺離開。
李祺離開殿後也在思考朱棣能給他什麼官方認可,死了之後若是能夠配享文廟,那自然是最好的。
但活着的時候呢?
李至剛已經是前禮部尚書,這是名義上的六部之首、九卿之首,但這個官職不可能給李祺,先不說從正五品的武英殿大學士一躍爲正二品的禮部尚書不合規矩。
禮部尚書是真的管一部之事,而朱棣只希望李祺能顧問身側,李祺自己也不想要禮部尚書的虛名,而失去大學士這內相之實。
“那就是三公三孤了。”
李祺立刻否決了這種可能,歷史上是永樂二十年才恢復這些職位,但一直都未給實授,只給專人授予,況且驟然凌駕於六部尚書之上,豈不更是兒戲?
甩去這些思緒後,李祺又開始琢磨方纔在殿中他的提議,此番建議是他深感當今天下儒家已然疲憊,而試圖做出的改變。
這就不得不提,以前的儒家士大夫是有強烈家國天下觀念的。
這種觀念在東漢時期到達了頂峰,東漢時期的士大夫被皇帝迫害的那麼嚴重,但諸如王允等典型的士大夫,還是以漢室爲己任。
曹操花費了那麼多年,屠殺了多少次朝堂,才終於將忠於漢室的士大夫殺光,最終取代了漢室。
漢儒崩潰以來,伴隨着五胡亂華、政權頻繁更迭,唐朝儒家低谷,而後到宋儒開始宣揚儒家道統,儒家就逐漸走向了一種有家無國之路。
有家無國!
從現代民族國家穿越而來的李祺,一聽到這個詞,都感覺一陣陣的惡寒和噁心。
李祺要在大明逐漸建立民族國家,改變大明的立國之本只是一個開始,還要深切改變所有士人的思想。
把百姓、國家、民族徹底綁定起來,讓所有人都爲大明鞠躬盡瘁。
不過到了那個時候……
無論是洪武朝還是永樂朝,李祺給皇帝提的建議,都是當時聽起來非常好,但越往後就問題越大的那種。
這次的建議也不例外。
等士大夫、百姓都在爲大明朝變得更好而奮鬥時,他們就會發現,貌似有一個巨大的阻礙,橫亙在那裡。
“姑父!”
李祺正往宮外而去的時候,突然聽到了朱高熾的聲音,他回身一看,便見到狄胖胖正往這邊走來,臉上帶着些愁緒。
“殿下。”
朱高熾走到李祺身邊,笑道:“小侄正要出宮去,姑父可願與小侄同行。”
說完臉上便升起了些緊張。
李祺知道爲何,如今大事皆定,皇位穩固,最近朝中已然生出了立儲以安天下人心的議論,朱高煦靖難之時出生入死,功勞遠比朱高熾大,是以朝野之中尤其是勳貴之中,皆有立朱高煦爲太子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朱棣寵愛朱高煦!
“自然無不可。”
李祺笑着應着,朱高熾臉上閃過驚喜之色,如釋重負,二人結伴同行,李祺突然說道:“殿下其實有時不必太過於擔憂。”
朱高熾陡然一驚。
李祺突然重重咳嗽起來,而後不着痕跡的將袖口朝向朱高熾,朱高熾駭然發現李祺袖口竟然有血跡斑斑,當即驚聲道:“姑父,你……”
李祺低聲道:“還望殿下保密,此事陛下知、你知、我知。” 朱高熾有些反應不過來了,但還是沉重點了點頭,而後沒忍住問道:“可曾喚太醫…”
話沒說話就沒再說,太醫院人多眼雜,怎麼可能瞞得住。
“此乃心神耗費所致,藥石無救,臣這一身本事便是以命數求來!”
朱高熾臉上滿是肅然敬佩之色,“姑父真乃古之君子賢人是也,這等求道縱死之心,讓人唯有敬佩。”
“莫要說這些事了,殿下,其實你不必太過於擔憂,以損傷身體。”
知曉了李祺身體狀況後,再聽這話,朱高熾的感受已經全然不一樣,他有些消沉道:“父皇有立二弟的心思……”
李祺低聲道:“殿下一定會被立爲太子的,立嫡以長,陛下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而且我等大臣都會推舉殿下,這乃是正道,尤其陛下本就不是順位繼承,會更在乎此事。”
朱高熾沒想到李祺竟然這麼直接就說會推舉自己,再一想到他油盡燈枯的身體,一時之間竟然有熱淚在眼眶中涌動。
“姑父,我實在是不知該如何感謝你。”
“殿下未來一定是個仁君,能爲殿下成爲太子盡一份力,這是我李祺的榮幸,何必需要殿下感謝呢?”
朱高熾現在有點理解爲什麼先帝和當今陛下都喜歡李祺了,因爲李祺說話實在是太好聽,但是又不給人諂媚之感,而完全是實話,若非李祺身體怕是扛不到他那時,他都想要繼續信重李祺。
“殿下真正需要擔心的反而是立儲君後,高陽郡王怕是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繼續奪嫡。”
朱高熾立刻就意識到了什麼,低聲道:“您是說建成唐宗之事?”
李祺搖搖頭道:“高陽郡王哪裡有唐太宗的手段,若真有那等手段,怕是陛下也坐立難安了。
唐太宗文武雙全,沒有絲毫的短板,建文之事乃是註定,而高陽郡王不過是一介有勇無謀的武夫罷了。
殿下睿智天縱,臣是不擔心能夠應付的。”
聽到李祺對弟弟的評價,朱高熾很是贊同,單純玩腦子,他能吊起來打朱高煦。
擔憂也不過是擔憂父皇的想法罷了。
“臣真正擔心的是殿下的身體,陛下春秋鼎盛,身體又一向康健,能夠做很多很多年的皇帝,而殿下的身體卻不太好。
若是有孝康之禍,那該怎麼辦?
大明纔剛剛經歷了一次,難保陛下不會有其他的心思,畢竟有些事太像了,對於親歷者來說,總歸是有陰影。
所以殿下最該做的是保重身體,一定要熬住!
所以臣才說殿下不要憂慮。
憂慮傷身!
每日活動一下,冬日多穿衣,夏日不要正午出來以防中暑,平日處理政務不要太過於耗費心神,一直要讓身體時時刻刻保證健康。”
朱高熾這種明確記載的皇帝,壽數比起歷史上只會少不會多,所以萬一活不過歷史上的壽數,那可就全完蛋了。
孝康之禍!
朱高熾一驚,大感李祺說的極對,他是嫡長子,剛剛經歷了皇位變動的大明朝,再也不想再來一個嫡次子繼位了。
所以太子之位有這些大臣支持,應該是非常穩妥的。
但若是像孝康皇帝那樣直接死在皇帝前面,那可就不好辦了。
所以保重身體好好活着纔是最關鍵的事情!
朱高熾正色道:“今日幸得姑父指點,否則小侄險些就要在無端之事上焦慮蹉跎了。”
見到朱高熾將話聽了進去,李祺很是高興,這朱高熾可是個厚道人,現在留下一份香火情,在臨死前把他推上太子之位,日後他定然要回報。
歷史上朱高熾登基之後,先給魏國公恢復了爵位,而後又給當初幫助他穩固太子之位的衆臣各個都升了官,楊榮等人苦盡甘來。
李祺預計今天的這份香火情,甚至可能價值一個世襲爵位,等恢復魏國公爵位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李善長的後人,這爵位不就來了。
即便是沒有爵位,那至少也是要給李善長再追封一下的,仁宣二宗時期,是李氏徹底給李善長平反的好時機。
二人結伴出宮,這一幕自然是被有心人看到了,怕是很快朱高煦就會知道這件事。
李祺回公主府後,恰好李芳、李茂兄弟二人都在,這兄弟二人都已經成了親,都是李祺給選的好親事。
“芳兒。”
李祺伸手將李芳召過來,在李芳有些懵的情況下摸了摸他的頭,笑眯眯道:“爲父今日給你結了一份善緣,日後怕是有一樁好事落在你頭上。”
若是李氏真的復爵,那爵位自然是落在李祺嫡長子李芳頭上。
李芳更懵了。
李茂也湊過來,問道:“父親,那可有什麼好事落在兒子頭上。”
李祺立刻板起臉道:“有一頓板子你可要?”
李茂連忙告罪,李芳忍不住笑出聲來。
待臨安公主帶着李顯穆走出來,便見到李茂在牆根底罰站,李芳則侍奉李祺喝茶。
“三弟,快些隨哥哥走,你大嫂給你做了最愛吃的桂花糕。”
李茂眼巴巴的看着李祺,李祺揮揮手道:“你也去吧。”
李茂頓時欣喜將頂在頭上的書輕輕放在書架上,而後溜走了,臨安公主沒好氣道:“成了親的人,還不如顯穆一個孩子穩重。”
李祺望着三個打打鬧鬧的兒子,欣喜中又帶着一絲憂愁,臨安公主敏銳的察覺到,便問起,李祺將方纔和朱高熾的對話講了一下。
“朱高熾是一定能當皇帝的,可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卻不一定能等到他登基啊。
我很擔心芳兒他們會被牽連到其中,萬劫不復。”
歷史上解縉便是死在這裡面,還有很多親近朱高熾的大臣都被下獄,甚至死去。
臨安公主也有些沉默。
奪嫡之爭,向來殘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