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

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巍巍長江,起雪域而終東海,終日不息,年月不絕。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往來船隻交織,自北而南者、自南而北者,絡繹不絕,行貨的商人、苦行的僧侶、趕路的旅人、赴京的官宦,撐着船櫓的船伕在船尾以應天之鄉音高唱着臨江仙,不時引來行人以各地鄉音應和。

“一壺濁酒喜相逢。”

李顯穆和王艮居於一艘大船之上,在船上二樓飲酒,聽着船上的慷慨之聲,一時激盪,同船上其餘衆人遙相敬之。

“小公子鍾靈毓秀,貴氣天成,怕是哪家貴戚之子,老朽能得公子之敬,實乃三生有幸。”

船客中陡然響起一道高聲,“你卻孤陋寡聞了,此乃先李忠文公之子,我永樂朝第一科的狀元郎李顯穆公子!”

船上一時寂靜,而後瞬間沸反盈天,那老者暢聲大笑,“真是三生有幸了!”

李顯穆又向衆人致意,而後坐回船上,感慨道:“短短三年,已然有這麼多人不記得我了。”

須知三年前,在應天府,沒人不認識李顯穆。

王艮沉默了一瞬,而後笑慰道:“顯穆不必多慮,三年時間你外貌變化甚大,鄉人對你相見不識,亦是正理,方纔有人認出你,而後俱做喧囂,這便是依舊有名聲在此。”

“這卻都要拜師兄以及諸公之功勞了。”

這些年解縉和王艮都是宣傳心學的主力軍,從翰林院、國子監繼而影響士林,對李祺身後地位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王艮灑然笑道:“我知老師生前爲李氏子孫留下七大恨,其餘之事我不便置喙,可這第二恨,卻亦是我所願!

程朱之學雖不是欺世盜名,但既然已然有老師爲之推陳出新,任由其大行其道,豈不是置天下於不顧,我輩讀書人正要爲此而振作,顯穆卻不必與我客氣。”

李顯穆知道他這師兄乃是赤誠君子,一向光明磊落,亦不再多復言這些事,只是方纔王艮又提到了七大恨,他卻有些怔愣。

這七大恨與其說是他父親的七個遺憾,不如說是他父親給李氏後人留下的七個目標,這七個目標幾乎層層遞進,每一個都比前面一個更加艱難許多。

前三個想要實現便已然要李氏奮鬥終生,甚至可能會折戟中途。

第四恨和第五恨,唯有古來最鼎盛的盛世,才能短暫實現十幾年,可父親說的明顯是一直維持,這幾乎不可能。

而第六恨和第七恨,萬世太平之道和遨遊天上宮闕,簡直就像是夢幻中的囈語,李顯穆想破腦袋都不知道怎麼實現。

那蒼茫之天上宮闕,真是凡人所能登上的嗎?

若凡人真能登上去,難道便能見到偷靈藥的嫦娥嗎?

王艮看出李顯穆陷入了沉思之中,亦不再說話,只是靜靜的飲酒,亦在思考李顯穆回京後的遷都之事,思索他到底有什麼倚仗。

待船靠了岸,待衆人皆肅清後,李顯穆和王艮才下了船,公主府的馬車已然等在了碼頭上,李顯穆一人便見到前來接他的乃是小時候帶他的管事姑姑紫鵑。

從李氏最艱難的時候就一直跟着,在整個李氏和公主府中,都是體面人,縱然是諸管事都要尊稱一聲紫鵑姑姑。

“小公子,公主心急着見你,這一日來已多次盼望。”

“顯穆,你且先回府,師母這三年來,時時記掛着你,吏部之事,我這邊先去幫你跑一下,這點面子爲兄還是有的。”

“那就多謝師兄了。”

自古慈母愛幼兒。

從李顯穆出生後,臨安公主就將大部分關注都傾注到了他身上,三年不見,真是要了她半條命,此時再也忍不了,竟然直接讓紫鵑在這裡截他。

李顯穆心中也有些發酸,他只想着母親身邊有大哥和二哥相伴,卻忘記了母親最是疼愛自己。

再不多言,李顯穆登上了回公主府的馬車,一路往京中而去,待入了京城後,他掀簾望着外間。

牆根上依舊盤着青苔,只是愈多,纏滿了磚瓦的縫隙,穿行於街巷時,有微塵而起,過鬧市時,百姓在菜攤前講價,那間肉鋪依舊未換,只是屠夫鬢間多了幾絲微不可察的白髮,麪館的小姑娘長大了,黑了些、瘦了些,三年時間如同抽條般,李顯穆記得她和他同歲,及笄的年歲,下次再見怕是已然嫁爲婦人,就如同大明朝千千萬萬的普通婦人般。

有的人家搬走了,但新搬來的人穿着一樣的衣裳,做着大致相同的事情,一切又好似沒有改變,應天府的衙役依舊耀武揚威,京中的紈絝依舊浪蕩,外出採買的婦人好像多了些,大概是因爲程朱理學在京城愈發不受歡迎?

京城好像有些改變,但又好似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是那座巍峨的神城,遠勝大明其餘諸地,依舊是上百萬的普通百姓,維持着這座城池的一切運轉。

“那是哪家貴人?”

“好像是臨安公主府,我曾經給府中送過青菜,那人便是公主府的。”

馬車轟隆自城中而過,自然引來京中百姓的議論紛紛,公主府雖然低調,但畢竟是顯赫的人家,在京中還有些名聲。

“臨安公主府,自李忠文公過世後,感覺有好多年沒聽過了。”

“這幾年臨安公主府的李家三子一直都在守孝,於京中無甚聲音,京城不一直便是如此,任你曾多麼煊赫的門庭,一旦能挑大樑的家主過世,立刻便寂然無聲。”

“兄臺竟然有如此遠見,想必亦是出身不凡了。”

“唉,正是心有所想纔出此言,大伯父曾位居吏部侍郎,那時家門中亦是門庭若市,一朝獲罪貶遷,家門就此衰敗,今朝赴京正是欲要科舉重振家門,可惜未得中榜,未能重振我家門之威。” “竟還是位舉人老爺,當真失敬!”

這可不是嘲諷之語,洪武年間朱元璋錄取的進士,差不多已經被他殺光了,如今的大明相當於只剩下了建文二年、永樂三年這兩批進士,再加上永樂六年這一批,進士也不多,舉人如果願意接受外授的話,擔任縣裡面的佐貳官還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對於這個考生而言,他的家族曾經是吏部侍郎這等堂部高官,若想要復興這等榮光,那舉人就遠遠不夠,至少也得是二甲進士的前十,前途才比較光明。

“公主府今日這般大張旗鼓的出行,不知可是有什麼大事。”

“聽說是李氏府上的那位狀元郎小公子守喪三年結束,從北京行在返回應天了。”

“今科狀元郎方纔出爐,這前科的狀元郎本才學驚世,有大好前途,可三年過去,官場之上向來人走茶涼,也不知道還能有幾分前景,一步慢、步步慢啊。”

馬車匆匆而過,這些言語輕輕落在車中人的耳中,李顯穆神色不變,紫鵑卻已然是色變。

“小公子莫要聽這些言語,公主府的家勢不是這等微末人家所能相比的,李氏依舊有聖眷在,起復不過是旦夕之間而已。”

聽到紫鵑姑姑說侍郎家是微末人家,李顯穆一時竟然有些恍惚,好似回到了李氏依舊是煊赫公府的時候。

紅樓夢中賈母說寧榮二府是中等人家,並不是謙虛之語,縱然是公府到了三代已然敗落,也說不上是煊赫豪門了。

類似於這舉人的家勢,僅僅只有一代侍郎,若是侍郎尚且在位,還稱得上下等人家,如今被貶職,且沒有恩蔭傳承,便是連下等人家也算不上了。

對於世家而言,最低的標準便是連續三代都有三品以上的高官出仕,在大明朝,那便是連續三代都有侍郎級別的高官,按照京官高一級的標準,京中正三品的侍郎比諸省從二品的布政使還要顯貴,至少也要是連續三代布政使。

在大明朝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是以明朝文官無世家並不是空話。

李顯穆又想起了父親對於恢復公府榮耀似乎有一絲執念,難道這便是原因嗎?

“這舉人的話雖然帶着揣測,他們這等純粹依靠科舉而顯貴的人家,並不理解我們這等姻婭帝室人家的真正底氣。

可說的卻並非全無道理,自父親去世後,我李氏的確是聲勢敗落。”

李顯穆認真道,“大哥和二哥如今掛着三品和四品的職位,可這已然是承父輩的恩澤,再往上升亦不過是皇室大賞諸家,於家勢的提振已然沒有多大用處。

三年前,李氏一身皆繫於父親,他老人家顯貴於君前,而持滿朝之柄,於是便有李氏顯耀。

三年後,我李氏一身則繫於母親,維持着與皇室間的體面親情,這三年間母親想念我,卻時時守在京中,便是爲了家勢門楣。

姑姑隨在母親身邊掌家,所見風霜寒雪,應當最是清楚。”

紫鵑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隨着李三姑娘身邊的普通婢女,她是公主府的大管家,一直以來操持着偌大的公主府,每日接觸的皆是人情冷暖,所見盡是牛鬼蛇神,如何能不知道這三年間,公主府的聲勢敗落到何等程度。

有天子和太子的照拂,公主府自然不至於被刻意刁難,但當初駙馬在時那種事事通達的順暢,早就不見了,須知當初駙馬在時,李氏的商鋪一次都沒有被應天府尹盤查過,而現在則要和其他人一起接受盤查。

這雖然是應有之意,但諸事匯聚,便不是小事,人勢之變,已然在其間隱隱而見。

“小公子天縱之姿,駙馬在時,便多次言公子能超越祖宗,今日府中之困,不過是有眼無珠之輩的短視,翌日小公子凌駕於九霄之日,輝煌榮耀必然重臨。”

李顯穆從紫鵑的口中竟然聽出了無比充足的信心,這種自信甚至比他自己都足。

還不等他發問,紫鵑便已然自己道出其中緣由,她眼中帶着無盡的光,“小公子年小,不知當年之事,當初公府敗落,駙馬和公主被流放到江浦,三姑娘自縊後,我去江浦尋駙馬,那時的公府是何等模樣,駙馬尚且自身難保,只能給予我一些錢財安葬三姑娘。

可短短不過幾個月駙馬便攜家小回到了京城,而後一步步除去了仇敵,以至於有後來的煊赫,如今公主府不過是遭遇了些人情冷暖,甚至還有聖眷在身,實在說不上是敗落。

駙馬既然說小公子能有大作爲,那便絕不會錯,我從未見過比駙馬還更能目光長遠而有通天智慧之人!”

李顯穆目中流露出恍然之色,原來紫鵑姑姑並不是真的看透了世事,她只是單純的和自己一樣,以父親爲天,而完全的相信,所以父親說李氏必然將在自己手中顯耀,紫鵑姑姑便全然相信,是以這三年來所遭遇的這些人情雜勢,她並不在意,這和當初公府敗落的場景相比,遠不值得一提。

李顯穆心中突然現出幾道哂笑之音,有時候他這等智者或許還真不如愚者,萬事尋求萬全之策,而試圖掌控全局,簡直如同癡人說夢一般。

他所憂慮的不過是三年已矣,當初父親所造就的情勢必然大變,此番遷都之議被耽擱便是其中明證。

江南文人失去了父親的壓制,自然便又開始蠢蠢欲動,他便是憂慮於這件事。

可這難道不是早在北京行在時,便已然知道的事嗎?

父親臨終前自然也想到了這件事,否則他不會和自己說,日後若有事,便去找黃淮,亦不會把先帝留下的聖旨留到現在,須知當初先帝留下聖旨,本就是爲了制衡江南!

“當初父親能短暫壓住江南,如今我當接替父親之任,又有何懼哉?”

一念至此,李顯穆只覺念頭通達,先前那些多加的思慮瞬間被拋之腦後。

“吱呀。”

伴隨着一陣陣車輪扭矩的響動,馬車停在了熟悉的巷道中,那三年中並沒有任何變化的公主府,便在這裡。

(本章完)

第56章 愛子情深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9章 哀榮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24章 諫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38章 胥吏潘三第23章 格物大道第27章 深藏功名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90章 五年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36章 閱卷若何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90章 太子尊位第35章 秋闈之事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3章 前奏之曲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9章 宗族社稷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54章 痛斥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18章 斬九卿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63章 入宮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9章 宗族社稷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34章 東宮相邀
第56章 愛子情深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9章 哀榮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24章 諫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38章 胥吏潘三第23章 格物大道第27章 深藏功名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90章 五年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36章 閱卷若何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90章 太子尊位第35章 秋闈之事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3章 前奏之曲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9章 宗族社稷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54章 痛斥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18章 斬九卿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63章 入宮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9章 宗族社稷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34章 東宮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