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雙劍合璧

第167章 雙劍合璧

“漢…王…”

殿中衆人皆深深垂着頭,幾乎每個人都能聽出皇帝喉間道出這兩個字時的沉重,如金鐵磨磋之聲,讓人寒毛直豎。

殿中幾乎瞬間冰冷徹骨,無邊的寒意籠罩在衆人身上。

恍若殿中供熱的地龍突然撤掉,殿外的寒風颳近了殿中。

垂着頭的李顯穆、楊士奇、楊榮三人並未有絲毫的眼神交接,可當李顯穆發動攻擊時,楊榮適時的補上了一刀,方纔那番話只有他能說。

因爲李顯穆已然多次被懷疑是太子黨,他直接攻訐漢王,會被懷疑用心。

可楊榮自入內閣後,多年以來足智多謀,爲皇帝所倚重,關鍵他不偏不倚,絲毫不參與朱高熾和朱高煦的儲位之爭,背景極其乾淨,這樣的老實人說出來的話纔有殺傷力。

只一句話便幾乎將漢王打入谷底,可這還不夠!

楊士奇心中躁動,這麼多年來,他留在皇帝的身邊,從不爲太子說話,因爲他一直在等待着一個一擊必殺的機會,因爲他知道真正的劍客,只有一次出劍的機會。

作爲深藏的太子黨人,雖然李顯穆一直都在避嫌,可他知道李顯穆一定是太子黨,所以他一直觀察着李顯穆,作爲曾經半個政敵,他最清楚李顯穆有多聰明。

而現在李顯穆向漢王發動了進攻,說明李顯穆認爲機會已經到了。

在李顯穆說到半路,提起死魏徵時,楊士奇就知道了李顯穆要做什麼!

漢王常自比於唐太宗李世民,同樣作爲次子,同樣有煊赫的軍功,同樣想要奪嫡,可漢王忘記了問他父親朱棣願不願意擔任李淵的角色!

朱棣不願意就這樣懷疑自己最疼愛的兒子,他再次將目光投向自己信任的諸位大臣,問道:“漢王的僚屬說出這樣的話,讓朕很是失望。

朕聽聞漢王也有很多行爲不法,現在看來不是空穴來風,你們都知道那些事情嗎?”

李顯穆從容道:“陛下,臣不知道幾個僚屬的言論竟然會讓陛下波及到漢王,無論如何,臣以爲臣都應該避嫌,不對漢王做評價。”

朱棣一愣,而後回過身來點頭認可了李顯穆的說法。

楊士奇心中劇震,李顯穆沒說話卻讓他更加激動,因爲現在李顯穆不說話纔是最正確的,今日對漢王的攻勢本就是因爲他“無意”一句話而發起,若他再參與後續的圍攻,那便過猶不及了。

現在表面上少了一個人攻擊漢王,可實際上卻是讓後面人說話的分量愈發重了,他微微偏頭,便見到李顯穆亦偏頭過來,兩人對視一閃而過,但他卻見到了李顯穆眼中的鼓勵和堅決。

就在今日!

就在今日將漢王打入無邊地獄!

徹底了結漢王的奪嫡之心!

朱棣從李顯穆身上收回視線,又將目光投向列在第二位的楊士奇。

“楊士奇,你聽說過嗎?”

楊士奇強壓住心中的激動,從容回道:“若陛下問具體事宜,臣並不清楚,可朝野所共知的不妥之事倒是有。

漢王兩次拒絕就藩,一定要留在京城,這已經不符合朝廷的法度,在京城時,以親王之身交結勳貴,恰如當初太子在南京見朝臣,這很不妥,臣希望陛下能詳細考慮一下漢王的用意。”

這話一出,其餘幾人便同時身體一抖,臉上都緊緊繃着,心中則暗道,太可怕了,堪稱對漢王一劍封喉!

楊士奇這番話表面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先有李顯穆鋪墊“死魏徵”,說起漢王對他的惡意,而後又有楊榮“無意”中失言說出“漢王自比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現在楊士奇點出了“漢王不肯就藩”、“交結勳貴”這兩點,幾乎瞬間就讓皇帝心中泛起“玄武門之變”這件事,讓他心中生出緊迫甚至威脅之感,對漢王朱高煦的忌憚之心,在瞬間升到了頂。

楊士奇最後用太子在南京私自見朝臣類比,則是削弱自己太子黨的身份,顯得愈發不偏不倚,加強說服力。

至於效果,自然是極強!

皇帝眼中的驚怒幾乎快要掩飾不住。

從現實來看,若漢王真有奮力一搏的想法,還真有一成機會,因爲他手裡是真的有刀把子,若是能出其不意搞死皇帝,然後真有機會控制京城。

當然後續必然是天下大亂,各地的藩王會笑出聲。

而太子,半成機會都沒有,他只能等着正統之位落在他身上,而後依靠體制本身的力量來驅使所有人。

李顯穆心中很滿意,不枉他搭了這個臺子,無論是楊榮,還是楊士奇發揮的都很完美,三人配合,漢王今天必然失勢。

“逆子!”

朱棣終究還是沒忍住,他猛然間發現自己竟然留了一隻隨時有能力噬人的猛獸在身邊。

伴隨着這一聲,殿中頓時嘩啦啦跪下了一片,所有人都深深垂着頭,不敢擡頭看皇帝。

沉默,是現在的華蓋殿,針落可聞,唯有皇帝粗重的喘氣聲,良久,才聽到一道冰冷中夾雜着漠然的聲音響起,“你們先下去吧。”

衆人行禮後紛紛走出華蓋殿,一走出殿門便是刺骨的寒風吹來,又因天上陰寒,半絲陽光也不曾見,更顯陰冷。 殿內殿外恍然兩個世界,可無論李顯穆,亦或其他人,卻心中滿是興奮,根本不絕寒冷,只有無盡的火熱。

因還在殿前,擔心隔牆有耳,衆人只是互相對視幾眼,沒說話,而後匆匆往宮外走去,那輕快的腳步,無不揭示着此時幾人心中的欣然。

一直走到了前後廣闊的廣場中央,楊榮才壓低聲音讚歎道:“明達壯哉。”

李顯穆也低聲道:“子榮多智之功,士奇臨陣不亂,纔有今日。”

今日之事就彷彿李顯穆鑄造了兩把神劍,並且洞悉了漢王的弱點,並且創出了一套針對性的劍法。

然後楊榮和楊士奇則是劍術天賦超羣的俠客,學會了這套劍法,又得到了神劍,最終雙劍合璧,將大反派漢王斬於劍下

楊士奇和楊榮眼底皆是興奮之色,今日可謂二人於太子奪嫡之路上最值得書寫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憑藉今日的功勞,日後太子登基,至少一部尚書、半個宰相是跑不了的。

幾人在興奮中往宮外而去,天上陰雲正飛速散去。

“太陽出來了。”

李顯穆出了宮門,只覺有道光照在眼中,衆人擡頭一看,但見濃重的雲彩中間,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有金光璀璨的光柱照下,恰好落在紫禁城中,而後光柱猛然擴大,那陰雲被撕開的口子越來越大,幾乎在幾個呼吸之間,就遍及了整座京城。

陽光暖意落在幾人身上,驅除了一些寒意,讓人的心情也愈發好起來。

“天公作美,大概是蒼天也知道此事有利於天下,所以有此慶賀吧。”

衆人齊聲稱是,毫不掩飾的笑意出現在幾乎所有人臉上,明媚爽朗如同天上熾日。

……

朱棣的速度又急又快,讓漢王立刻離開京城前往封地就藩,正如李顯穆曾經和太子說過的那番話——“作爲臣子並不可能改變一個意志堅如鋼鐵的皇帝的意志。

但陛下實際上並不知道自己喜歡誰,是喜歡漢王嗎?

我看不見得。

陛下也不知道自己忌憚誰,是太子殿下嗎?

我看也不見得。

我們要做的只是將陛下真正忌憚的人讓他自己想清楚,沒有人可以引導皇帝,但可以幫助皇帝看清內心。”

現在朱棣真正看清了內心,知道了自己真正忌憚的是誰。

自然是那個有能力造反的人,也有意願造反的人。

當初他懷疑太子的時候,每次都給太子辯駁的機會,從心理學潛意識方面來說,這其實就是皇帝不相信太子會有大逆的心思,希望太子能夠解釋清楚。

可現在他一旦對漢王升起懷疑之心,根本不給他一點辯駁的機會,立刻就派人讓他距離北直隸較近的山東就藩,這纔是真正的懷疑和忌憚!

就連就藩都要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

漢王和趙王正欣喜於京中對李顯穆的謠言,準備找機會把這個太子黨第一大將搞下去,在漢王府中謀劃着接下來的計劃,可萬萬沒想到,隨之而來的竟然是聖旨。

直接把金豆子打蒙了,他甚至就連聖旨都沒接,就直接衝着宣旨的太監怒吼道:“你這狗東西竟然敢矯詔,本王不相信這是皇帝的聖旨,本王這就進宮!”

宣旨的太監自然不敢得罪漢王,只能陪着笑道:“殿下,當今天下誰敢矯詔呢?陛下還說了,不許您進宮,錦衣衛就在外面,大太監洪保公公也親自盯着這件事,要求立刻護送您去封地,不得延誤。”

錦衣衛?

五大太監之一的洪保?

方纔還張狂的要往宮中而去的漢王,一瞬間愣住了,這可是皇帝真正的心腹啊。

這竟然真的是皇帝的旨意?

而且一點辯駁的機會都不給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爲什麼皇帝突然改變這麼大?

漢王徹底懵了。

趙王也戰慄着,他自然也看出來了,他們兄弟二人在這次的奪嫡之爭中,已經徹底敗下陣來。

那以後……

(本章完)

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6章 閱卷若何第43章 前奏之曲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63章 入宮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21章 學府諸生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62章 面見朱棣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61章 滾滾長江6月底病中隨筆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24章 諫言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90章 五年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53章 掛冠而去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59章 飲馬長江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72章 永樂天下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
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6章 閱卷若何第43章 前奏之曲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63章 入宮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21章 學府諸生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62章 面見朱棣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61章 滾滾長江6月底病中隨筆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24章 諫言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90章 五年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53章 掛冠而去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59章 飲馬長江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72章 永樂天下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