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雙劍合璧
“漢…王…”
殿中衆人皆深深垂着頭,幾乎每個人都能聽出皇帝喉間道出這兩個字時的沉重,如金鐵磨磋之聲,讓人寒毛直豎。
殿中幾乎瞬間冰冷徹骨,無邊的寒意籠罩在衆人身上。
恍若殿中供熱的地龍突然撤掉,殿外的寒風颳近了殿中。
垂着頭的李顯穆、楊士奇、楊榮三人並未有絲毫的眼神交接,可當李顯穆發動攻擊時,楊榮適時的補上了一刀,方纔那番話只有他能說。
因爲李顯穆已然多次被懷疑是太子黨,他直接攻訐漢王,會被懷疑用心。
可楊榮自入內閣後,多年以來足智多謀,爲皇帝所倚重,關鍵他不偏不倚,絲毫不參與朱高熾和朱高煦的儲位之爭,背景極其乾淨,這樣的老實人說出來的話纔有殺傷力。
只一句話便幾乎將漢王打入谷底,可這還不夠!
楊士奇心中躁動,這麼多年來,他留在皇帝的身邊,從不爲太子說話,因爲他一直在等待着一個一擊必殺的機會,因爲他知道真正的劍客,只有一次出劍的機會。
作爲深藏的太子黨人,雖然李顯穆一直都在避嫌,可他知道李顯穆一定是太子黨,所以他一直觀察着李顯穆,作爲曾經半個政敵,他最清楚李顯穆有多聰明。
而現在李顯穆向漢王發動了進攻,說明李顯穆認爲機會已經到了。
在李顯穆說到半路,提起死魏徵時,楊士奇就知道了李顯穆要做什麼!
漢王常自比於唐太宗李世民,同樣作爲次子,同樣有煊赫的軍功,同樣想要奪嫡,可漢王忘記了問他父親朱棣願不願意擔任李淵的角色!
朱棣不願意就這樣懷疑自己最疼愛的兒子,他再次將目光投向自己信任的諸位大臣,問道:“漢王的僚屬說出這樣的話,讓朕很是失望。
朕聽聞漢王也有很多行爲不法,現在看來不是空穴來風,你們都知道那些事情嗎?”
李顯穆從容道:“陛下,臣不知道幾個僚屬的言論竟然會讓陛下波及到漢王,無論如何,臣以爲臣都應該避嫌,不對漢王做評價。”
朱棣一愣,而後回過身來點頭認可了李顯穆的說法。
楊士奇心中劇震,李顯穆沒說話卻讓他更加激動,因爲現在李顯穆不說話纔是最正確的,今日對漢王的攻勢本就是因爲他“無意”一句話而發起,若他再參與後續的圍攻,那便過猶不及了。
現在表面上少了一個人攻擊漢王,可實際上卻是讓後面人說話的分量愈發重了,他微微偏頭,便見到李顯穆亦偏頭過來,兩人對視一閃而過,但他卻見到了李顯穆眼中的鼓勵和堅決。
就在今日!
就在今日將漢王打入無邊地獄!
徹底了結漢王的奪嫡之心!
朱棣從李顯穆身上收回視線,又將目光投向列在第二位的楊士奇。
“楊士奇,你聽說過嗎?”
楊士奇強壓住心中的激動,從容回道:“若陛下問具體事宜,臣並不清楚,可朝野所共知的不妥之事倒是有。
漢王兩次拒絕就藩,一定要留在京城,這已經不符合朝廷的法度,在京城時,以親王之身交結勳貴,恰如當初太子在南京見朝臣,這很不妥,臣希望陛下能詳細考慮一下漢王的用意。”
這話一出,其餘幾人便同時身體一抖,臉上都緊緊繃着,心中則暗道,太可怕了,堪稱對漢王一劍封喉!
楊士奇這番話表面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先有李顯穆鋪墊“死魏徵”,說起漢王對他的惡意,而後又有楊榮“無意”中失言說出“漢王自比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現在楊士奇點出了“漢王不肯就藩”、“交結勳貴”這兩點,幾乎瞬間就讓皇帝心中泛起“玄武門之變”這件事,讓他心中生出緊迫甚至威脅之感,對漢王朱高煦的忌憚之心,在瞬間升到了頂。
楊士奇最後用太子在南京私自見朝臣類比,則是削弱自己太子黨的身份,顯得愈發不偏不倚,加強說服力。
至於效果,自然是極強!
皇帝眼中的驚怒幾乎快要掩飾不住。
從現實來看,若漢王真有奮力一搏的想法,還真有一成機會,因爲他手裡是真的有刀把子,若是能出其不意搞死皇帝,然後真有機會控制京城。
當然後續必然是天下大亂,各地的藩王會笑出聲。
而太子,半成機會都沒有,他只能等着正統之位落在他身上,而後依靠體制本身的力量來驅使所有人。
李顯穆心中很滿意,不枉他搭了這個臺子,無論是楊榮,還是楊士奇發揮的都很完美,三人配合,漢王今天必然失勢。
“逆子!”
朱棣終究還是沒忍住,他猛然間發現自己竟然留了一隻隨時有能力噬人的猛獸在身邊。
伴隨着這一聲,殿中頓時嘩啦啦跪下了一片,所有人都深深垂着頭,不敢擡頭看皇帝。
沉默,是現在的華蓋殿,針落可聞,唯有皇帝粗重的喘氣聲,良久,才聽到一道冰冷中夾雜着漠然的聲音響起,“你們先下去吧。”
衆人行禮後紛紛走出華蓋殿,一走出殿門便是刺骨的寒風吹來,又因天上陰寒,半絲陽光也不曾見,更顯陰冷。 殿內殿外恍然兩個世界,可無論李顯穆,亦或其他人,卻心中滿是興奮,根本不絕寒冷,只有無盡的火熱。
因還在殿前,擔心隔牆有耳,衆人只是互相對視幾眼,沒說話,而後匆匆往宮外走去,那輕快的腳步,無不揭示着此時幾人心中的欣然。
一直走到了前後廣闊的廣場中央,楊榮才壓低聲音讚歎道:“明達壯哉。”
李顯穆也低聲道:“子榮多智之功,士奇臨陣不亂,纔有今日。”
今日之事就彷彿李顯穆鑄造了兩把神劍,並且洞悉了漢王的弱點,並且創出了一套針對性的劍法。
然後楊榮和楊士奇則是劍術天賦超羣的俠客,學會了這套劍法,又得到了神劍,最終雙劍合璧,將大反派漢王斬於劍下
楊士奇和楊榮眼底皆是興奮之色,今日可謂二人於太子奪嫡之路上最值得書寫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憑藉今日的功勞,日後太子登基,至少一部尚書、半個宰相是跑不了的。
幾人在興奮中往宮外而去,天上陰雲正飛速散去。
“太陽出來了。”
李顯穆出了宮門,只覺有道光照在眼中,衆人擡頭一看,但見濃重的雲彩中間,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有金光璀璨的光柱照下,恰好落在紫禁城中,而後光柱猛然擴大,那陰雲被撕開的口子越來越大,幾乎在幾個呼吸之間,就遍及了整座京城。
陽光暖意落在幾人身上,驅除了一些寒意,讓人的心情也愈發好起來。
“天公作美,大概是蒼天也知道此事有利於天下,所以有此慶賀吧。”
衆人齊聲稱是,毫不掩飾的笑意出現在幾乎所有人臉上,明媚爽朗如同天上熾日。
……
朱棣的速度又急又快,讓漢王立刻離開京城前往封地就藩,正如李顯穆曾經和太子說過的那番話——“作爲臣子並不可能改變一個意志堅如鋼鐵的皇帝的意志。
但陛下實際上並不知道自己喜歡誰,是喜歡漢王嗎?
我看不見得。
陛下也不知道自己忌憚誰,是太子殿下嗎?
我看也不見得。
我們要做的只是將陛下真正忌憚的人讓他自己想清楚,沒有人可以引導皇帝,但可以幫助皇帝看清內心。”
現在朱棣真正看清了內心,知道了自己真正忌憚的是誰。
自然是那個有能力造反的人,也有意願造反的人。
當初他懷疑太子的時候,每次都給太子辯駁的機會,從心理學潛意識方面來說,這其實就是皇帝不相信太子會有大逆的心思,希望太子能夠解釋清楚。
可現在他一旦對漢王升起懷疑之心,根本不給他一點辯駁的機會,立刻就派人讓他距離北直隸較近的山東就藩,這纔是真正的懷疑和忌憚!
就連就藩都要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
漢王和趙王正欣喜於京中對李顯穆的謠言,準備找機會把這個太子黨第一大將搞下去,在漢王府中謀劃着接下來的計劃,可萬萬沒想到,隨之而來的竟然是聖旨。
直接把金豆子打蒙了,他甚至就連聖旨都沒接,就直接衝着宣旨的太監怒吼道:“你這狗東西竟然敢矯詔,本王不相信這是皇帝的聖旨,本王這就進宮!”
宣旨的太監自然不敢得罪漢王,只能陪着笑道:“殿下,當今天下誰敢矯詔呢?陛下還說了,不許您進宮,錦衣衛就在外面,大太監洪保公公也親自盯着這件事,要求立刻護送您去封地,不得延誤。”
錦衣衛?
五大太監之一的洪保?
方纔還張狂的要往宮中而去的漢王,一瞬間愣住了,這可是皇帝真正的心腹啊。
這竟然真的是皇帝的旨意?
而且一點辯駁的機會都不給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爲什麼皇帝突然改變這麼大?
漢王徹底懵了。
趙王也戰慄着,他自然也看出來了,他們兄弟二人在這次的奪嫡之爭中,已經徹底敗下陣來。
那以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