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南人異動

第116章 南人異動

“孔成林言稱,衍聖公在曲阜無法無天,國法天道蕩然不存,是非曲直,黑白之分,早已全無。”

朱高熾喟然嘆道:“奏章中稱,衍聖公將朝廷授予的官職明碼標價出售,獲利頗豐。”

李顯穆靜靜聽着,衍聖公府纔是真正的世家大族,有諸多特權。

孔廟可不僅僅是衍聖公一人,而是有一系列官員,最低的從九品,最高的三品。

其人數高達三十,這套孔廟的架構單純從數量上,都比得上皇室的宗人府了。

這些孔廟官員按照朝廷的意思,是從孔氏子孫內部挑選那些人品端方的君子,由衍聖公報給朝廷,然後朝廷批准。

但實際上只是走個過程,即便是朱元璋時期,也從來都沒有駁回過衍聖公的上報。

朱高熾不是傻子,只略微一想,就知道曲阜知縣在這件事上怕是沒說謊。

見李顯穆沒發表評論,朱高熾便繼續說奏章中所報之事,買賣官爵只是其中之一。

其中最過分的莫過於不遵守朝廷律令,在曲阜縣中任何攤牌雜役,甚至逼令良家子弟爲奴,以至於家家戶戶怨聲載道,其名下有數萬口,還每年都逼迫百姓,實在非人。

朱高熾最後嘆息道:“孔成林在奏章中說,若是有絲毫的虛假,他甘願反坐!”

這句話就相當的有分量了,這是完全要和衍聖公魚死網破。

但李顯穆聽到後,只是輕聲反問了朱高熾一句,“太子殿下覺得,即便這些都是真的,朝廷會改變尊孔的國策嗎?”

朱高熾立刻斬釘截鐵道:“自然不會!”

儒家學說和孔聖的地位,經過歷朝歷代的崇拜和強化,早已是根深蒂固、無可撼動,這是朝廷合情合理得到天下儒門士子效忠的根據之一。

若孔老夫子的地位有了動搖,那天下儒門子弟何去何從?

那些以儒門學說爲基礎所構建的綱常倫理又當何去何從?

即便衍聖公做的這些都是真的,也不會改變朝廷尊儒尊孔的國策,也不會改變朝廷的衍聖公制度,換句話說,一切都不會改變。

朱高熾說完之後立刻就反應過來,又回想起當然皇帝的臉色,頓時有些明白過來。

“當初父皇將此事重新交給了鄭賜處理,我諫言了陳英一起,父皇同意了,明達,你現在要出宮去大理寺嗎?”

李顯穆點點頭,這件事非同小可,他得去大理寺和陳英商議一下,才能放心。

臨走前,朱高熾突然問了一句,“明達,你覺得衍聖公最後會如何。”

李顯穆沉默了一瞬後,認真問道:“諸王當初所做的比衍聖公還要過分百倍,請問先帝和陛下是如何處置的?

太子殿下又何必非要問此事呢。

最終不過是讓自己念頭不通達罷了。”

朱高熾被這一言凝滯在原地,而後苦笑,是啊,諸王當初比衍聖公還過分,也不過是小懲大誡。

幾次三番的在封地鬧事,才被朱棣廢爲庶人。

衍聖公比諸王的地位還要穩固,諸王尚且無事,衍聖公又怎麼會有事呢?

“明達言語,總是一陣見血,讓孤無話可說。”

“只是因爲太子殿下乃是君子罷了。”

說罷,李顯穆向朱高熾告辭,離宮往大理寺而去。

……

“孔公鑑是孔子如今唯一的嫡系後代,既然朝廷將他和綱常、儒門綁定在了一起,那他就不能在這件事中有失,他的地位也不能動搖,一切的處理方法,都要在這個框架下,才能達成!”

大理寺中,李顯穆沉聲對陳英說着自己的看法。

陳英沉默了一瞬後,才緩緩道:“我以爲顯穆你會和你父親一樣,並不喜歡衍聖公家呢,沒想到竟然如此維護。”

“陳伯父誤會了,小侄亦不喜歡衍聖公家,只是既然不可能多做什麼,那便不必多想徒增煩惱。”

李顯穆少見的顯露出幾絲森森惡意,“正如當初先父也想懲治諸王,可做不到那便只能不去看不去想。

衍聖公府至少如今看來是不可撼動的,那就必須讓它存在,畢竟我父親的神位也在文廟之中配享孔聖。”

李氏是真正的利益相關方,畢竟如今文廟配享孔子的後世聖賢中,只有李祺一個人是有直系後人的。

如今文廟這個體系,除了孔氏拿到了最大的好處,就只有李氏拿到了切實好處,起碼增加了20點家族聲望。 至於衍聖公府?

李顯穆可沒忘記父親有一次哂笑着、卻異常認真的對他說,“有朝一日,李氏後人,定要打倒孔家廟,救出孔夫子,不要再讓一羣蛀蟲螞蟥,趴在一位聖人的身上吸血了。”

父親的意志就是李顯穆前進的方向,就是李氏前進的方向,總有一天,李氏會把衍聖公府順手收拾了!

陳英哂笑一番後再次問道:“陛下將此事交予我和鄭賜,你覺得該怎麼處理?”

“只能維護衍聖公,而且要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若是讓我來做,那便以曲阜知縣在被彈劾後,纔出面參劾上司,這等控訴按照大明律屬於無效。

至於衍聖公到底有沒有那麼事,大概是有的,只能讓陛下下旨申飭,如同諸王坐法一樣。”

說起對衍聖公的處理意見時,李顯穆亦有些憋屈和無奈,這大明天下,能讓他有這種情緒的,只有皇家親王和衍聖公府了。

陳英在刑部和大理寺浸淫二十多年,很快就找到了這條大明律,臉上露出輕鬆之色,“沒想到顯穆你對大明律亦是如此精通,竟然這麼快就能找到破綻,應對此事,果真是天縱奇才。”

皇帝交待的事情有了首尾後,陳英又問道:“不過顯穆,你的性子我還是頗有幾分瞭解。

僅僅爲了景和在文廟上的神位,還不值得你這般大動干戈,甚至主動出面替孔門來做遮掩。

其中想必還有其他更爲重要之事吧?”

李顯穆微微頷首,笑道:“陳伯父所猜不錯,這其中的確是有其他更重要的首尾。

我懷疑這起孔門互訐案的背後,有南宗孔氏的影子,而南宗孔氏的背後……”

陳英聞言臉色也漸漸嚴肅起來,“你是說這背後有南方文人的影子?”

南宗孔氏的故事就說來話長了。

在北宋末年,金人即將攻克曲阜時,第四十八代衍聖公孔端友不願意落入夷狄之手,於是隨宋高宗南渡,在浙江衢州重新建立了孔氏家族。

從此就有了南北兩支衍聖公家族,按照正統來看,南宗反而是大宗嫡系。

等到元朝後,本來忽必烈想要讓南宗回曲阜擔任衍聖公,但這時候發生了讓爵之事,於是衍聖公便繼續由北宗擔任。

於是北宗便擔任了此後元明清三朝的衍聖公。

北宗愈發顯赫,而南宗則寂寂無聲,甚至到了明朝時愈發破壞,連家廟都修葺不了。

李顯穆沉聲道:“小侄記得,前年,即永樂四年時,禮部尚書胡公途經衢州,囑咐同知蕭顯拓建南宗家廟,然因封爵未復,祭田仍納官糧,無力自行修葺,這兩年又逐年損毀。”

陳英目光微動,李顯穆的聲音幽幽響徹,“當初南宗因爲北宗守護墳塋有功,高風亮節讓出了衍聖公之位,可百年時間過去了,雙方處境如此之大,南宗難道就不後悔嗎?

同樣是孔子的子孫,甚至南宗還是真正的大宗嫡系,難道南宗真的就全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就不想從孔子的祭祀中,分一杯羹嗎?”

李顯穆的聲音如同黑暗之中蠱惑人的蛇妖。

陳英感慨道:“怎麼會不想呢?士大夫雖然恥於談利,可人生在世上,沒有錢卻是寸步難行啊。

更何況連家廟都修葺不了,真可謂是恥辱至極,難以生於世上了。”

李顯穆悠然道:“浙江可是天下僅次於南直隸的富裕之地,浙江的大士族稍微從指尖縫中漏出一點,就足夠孔氏南宗改善生活了,甚至有錢能夠修葺家廟,讓南宗的招牌更響亮一些。”

陳英接話道:“所以他們和南方文人聯合在一起,用攻訐孔子北宗,繼而攻訐整個北方士人,讓北方士人顏面無光,便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

二人將話說開到這個地步,這猜測大致已然是八九不離十。

“想要驗證這份猜測,那就要看看之後的公論了。”

李顯穆若有所思道:“待陳伯父你將此事上報後,陛下大概不會直接下旨,而是會讓公卿以及內閣再商議一次。

而這次商議就不會簡單了,若是我能上會那就好了,可以直面諸公卿大臣,看看其中到底是誰操辦了這次的事。

是隻有浙江,還是整個南方士人都有參與其中。”

說到這裡,李顯穆有些無奈,他身份地位官職太低,根本就難以參與這些國朝大事。

陳英沉吟一瞬後,認真道:“你未必不能上會,但是需要太子殿下出力。

若是將今日之猜測,使陛下知曉,陛下想必會同意你入會商討,至少能讓你列席旁聽。”

(本章完)

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54章 痛斥第67章 建文有罪6月底病中隨筆第190章 五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54章 痛斥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5章 請重修史第46章 當廷爭辯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90章 五年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54章 痛斥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99章 哀榮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8章 斬九卿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20章 千里孤墳第24章 喪鐘已鳴第72章 永樂天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54章 痛斥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25章 儲君之位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4章 痛斥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
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54章 痛斥第67章 建文有罪6月底病中隨筆第190章 五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54章 痛斥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5章 請重修史第46章 當廷爭辯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90章 五年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54章 痛斥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99章 哀榮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8章 斬九卿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20章 千里孤墳第24章 喪鐘已鳴第72章 永樂天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54章 痛斥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25章 儲君之位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4章 痛斥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