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

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

繞過屏風。

映入眼簾先是尊座,雖是偏殿,可亦是頗高大,尊座兩側大柱的背後,放置着幾個香爐,裊裊炊煙蒸騰。

“父皇還在正殿訓斥谷王,稍後便會到這裡來,我們稍等一下。”

在正殿訓斥谷王,在偏殿見自己,李顯穆猜到皇帝是要說些不好光明正大說的話,此事正合他意,山東之事恰好進言。

和太子朱高熾低聲聊着此番江南之行,便聽到腳步聲往此處來,二人停下交談,皇帝臉上帶着明顯不虞的鐵青之色,身後漢王和趙王臉上則滿是憤然。

“微臣李顯穆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顯穆快些起來,自己找地方坐。”

見到風塵僕僕的李顯穆,一直鐵青着臉的皇帝終於露出了幾絲笑意,“今日雪大,本不必這般着急進宮的,待雪化掉再進宮也不遲。”

“陛下委託微臣要事,微臣不敢懈怠,先公後私,這是先父的教導。”

“朕知道,你一向是個好孩子,僅僅朕知道的那些事,你在江南做的就很不錯了,你在長江之畔立碑、以及與江南文武宣誓之事,朕也知道了,你做的很好!

若是大明的臣子都向你這樣,朕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谷王…真是讓朕憤然!”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谷王這種人越多,李祺和李顯穆這種能爲君分憂的就越顯的難能可貴。

朱棣很興奮,“尤其是長江立碑之事,這是我朝教化的大功啊,朕果然沒看錯你,先帝也沒看錯你,你果然興盛我大明的麒麟子,你和你的父親,建庶人不能用,而朕用之,於是建庶人失國,而朕締造盛世。”

這般形容,幾乎將李顯穆捧到天上去了,李顯穆連連謙虛表示不敢和先父同列,但卻沒否認自己興盛大明。

趙王微不可察的撇撇嘴,漢王則深深望了李顯穆一眼,此番李顯穆從江南滿載功績而歸,又討得了皇帝歡心,更得信任,已然是奪嫡之路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奏章中說不清楚,便將你在江南所發生的重要之事先大致說一遍,而後便出宮去吧,你母親也想你了,待上元節後,你再進宮將諸事,事無鉅細說一遍。”

李顯穆應聲後便挑選着幾件大事給皇帝講述了一番,聽着算頗爲順利,可朱棣卻知道這其中有幾次很不簡單,稍有不慎就是羣起而聲討。

尤其是文廟之事,當真是危險。

若真到了那一步,縱然利用他給予的權力強壓下去,可必然把江南和朝廷敵對起來,對施政是一定不利的。

聽完李顯穆的講述後,朱棣朗聲笑道:“此番巡撫江南,你做的很好,可以說,已經不能再好了,你想要朕怎麼賞你?”

見皇帝開懷大笑,朱高熾臉上滿是笑意,漢王則有些難看。

李顯穆躬身下拜,肅然道:“微臣不敢討賞,陛下賞什麼,臣都甘之如飴。

不過返回京城之時,臣發覺了一件可能會動搖社稷的大事。”

動搖社稷?

朱棣知道李顯穆從不誇大其詞,立刻收起笑意,沉聲道:“顯穆,何事,你速速道來。”

李顯穆便將山東殘破之事向皇帝彙報一番。

他話音剛落,還不等皇帝說話,漢王已然憤然道:“李顯穆,你休要危言聳聽,山東安定乃是事實,怎麼可能危及社稷。”

李顯穆心中一凝,立刻反應過來,此番巡撫山東的官員,是漢王的人,山東巡撫在他之前就回了京,怕是已然和皇帝彙報過山東的情況,很明顯,山東巡撫所言,和他說的不同。

若是皇帝採信李顯穆所說,山東巡撫此番山東一行,不僅無功,反而有罪,怪不得漢王生氣。

在漢王看來,這就是李顯穆故意爲之,是藉着此事打擊漢王黨,別說漢王,就連朱高熾都覺得李顯穆如此,心中又是感動,又是擔憂。

朱棣聽罷,有些遲疑,山東的情況有那麼危急嗎?

趙王看出了皇帝遲疑的態度,眼珠一轉,立刻陰惻惻道:“山東之地皆是逆民,靖難之時若非山東的逆民阻攔,早已功成。

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所以直隸河南可以減免賦稅,山東則沒有減免,這豈不是天威難測之理嗎?

若有逆民不知道悔改,朝廷大軍則移之,自然江山穩固、社稷穩固!”

這番話說到了皇帝心坎上,朱棣本質上就是心眼很小,對自己家人很好,但當初他兩次險些死在山東,不恨是不可能的,不在山東苛以重稅,已經是他的寬容了,讓山東享受和河南直隸一樣的待遇,那不可能。

趙王朱高燧的話,讓李顯穆差點沒繃住直接噴他。

這是什麼畜生髮言?

“趙王殿下所言太荒謬了!”

李顯穆語氣頗爲平靜,“陛下,山東之地,干係着漕運最關鍵的一段,往海上看去,膠州出海便能截斷海運。

往京城走一路之上平坦沒有山川,往南走可以直接踏破長江北岸,威脅南京。 若是山東出現任何意外,其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這麼重要的地方,用再審慎的態度對待都不爲過,怎麼能因爲一些個人意氣而放任他動亂呢?

太荒謬!

太荒謬了!”

李顯穆連說兩個太荒謬,讓皇帝、太子、漢王和趙王都看出他的不敢置信。

趙王頓時不滿道:“這豈不是危言聳聽,哪裡就……”

“趙王殿下!”

李顯穆再也保持不住平靜,怒喝道:“不要說萬一,就算是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只要它有危險都不能用大明的社稷去賭。

況且真的是危言聳聽嗎?

百姓活不下去,就一定會造反,就連先帝祖籍鳳陽的百姓都會造反,山東的百姓難道會默默等死嗎?

趙王說他們都是逆民,既然是逆民,那想必更難以忍受了!

如果朝廷平定不了…不,若朝廷拖兩年時間,南方的糧食運不來京城,殿下知道會有多少人餓死嗎?”

一字字一句句堵的朱高燧根本說不出話來,見李顯穆終於停下,正要反擊,又被李顯穆打斷,“況且,殿下雖繼承不了大統,可日後總要就藩一國,王者和凡人是不同的,當有包容天下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就連敵人都能包容,現在趙王殿下竟然連一些當初身不由己的普通百姓都不能包容,竟然以市井小民的心態去賞罰,臣深以爲恥!”

“你……”

朱高燧沒想到李顯穆竟然敢當着皇帝的面,指着他鼻子罵,正要發作,便被皇帝一道怒喝打斷,“夠了,還沒丟夠人嗎?”

“父皇…是李顯穆他狂悖…”

“什麼李顯穆!”

朱棣再次怒斥道:“那是你表弟的真心誠言,枉你虛長那麼多年,真是活到狗肚子裡去了,老子怎麼就生了你們三個,加起來都不如一個顯穆。”

朱高熾和朱高煦頓時一愣,有些委屈,不知道這怒火怎麼就蔓延到他們身上了。

李顯穆一聽就知道朱棣把話聽進去了,他雖然是在說趙王朱高燧,其實是說給朱棣的。

王者要有包容天下臣民之心,你在山東搞高壓統治,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將來老百姓是一定會起來反抗你的。

“顯穆,你說的朕會考慮,待上元節後你入趟宮,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今日時間不早了,你且先回府去吧,你母親大概很是想你了。”

李顯穆行禮後便往殿外而去,重新裹上了厚厚的錦裘,天地間自然依舊一片雪白,凜冽刺面的寒風如同剌刀般割在臉上,生生刺痛。

他回憶着殿中漢王和趙王的眼神,心中凜然,知道自己已然徹底得罪了二人。

“漢王,此番我從江南歸來,”

俗話說,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既然如此,便要找機會將漢王一擊必殺。

……

“咚咚!”

李顯穆重重用門環敲擊着公主府緊閉的朱門。

公主府門房從中探出頭來,正要問找誰,下一瞬便見到小公子立在雪中,身後是宮中的馬車,還以爲是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嗷的驚叫了一聲,門內傳來一聲怒罵,“瞎叫什麼?”

另一人也探出頭來,一看頓時也嗷了一聲,“小…小公子!”

李顯穆笑道:“快些開門,外間有些冷。”

兩人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連忙合力將大門推開,李顯穆攏起身上厚厚的大氅,徑直入了府中,兩個門房也跟在身後,高聲喊着,“小公子回來了!”

“小公子走慢了,積雪雖除,可腳下滑,莫要摔了。”

雖然在北方沒有天然的小橋流水,可臨安公主喜歡江南之景,所以公主府也造了假景,如今落了滿園的雪,亭臺樓閣上俱是顫巍巍的,那些早已落盡了樹葉的枝幹上亦滿是白雪,頗有幾分意趣。

唯有寒梅盛放,爲枯寂的冬日增添了幾分清香之色,點綴着府中生機。

兩個門房的大喊驚動了府中衆人,兩側廂房中的丫鬟等人都紛紛探出頭來望着。

“真是小公子!真是小公子!”

“小公子回來了!”

“公主一定高興壞了。”

(本章完)

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31章 尊位大成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66章 陛前問罪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36章 閱卷若何第60章 皇帝后悔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63章 入宮第36章 閱卷若何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62章 面見朱棣第20章 千里孤墳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81章 直入宮中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48章 元宵之夜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55章 李祺之爲第72章 永樂天下
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31章 尊位大成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66章 陛前問罪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36章 閱卷若何第60章 皇帝后悔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63章 入宮第36章 閱卷若何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62章 面見朱棣第20章 千里孤墳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81章 直入宮中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48章 元宵之夜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55章 李祺之爲第72章 永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