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農禮與大雪

扶蘇轉回身,走向不遠處的車駕與護送隊伍,一邊道:“東出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怎麼能停止呢。”

田安低聲道:“公子所言在理。”

其實田安根本不懂治理國家的那些事。

扶蘇來到馬車旁,吩咐道:“回去吧。”

李由頷首點頭,招呼着兵馬掉頭,回咸陽。

田安坐在車駕上,爲公子扶蘇趕着車。

寒冬還未過去,天氣依舊寒冷,回到咸陽之後,扶蘇沒有在外久留,一路徑直回了高泉宮中。

扶蘇打掃着自己的魚池,將魚池底部的水藻全部擦去,整個魚池還要晾曬一天。

今天的陽光很好,忙完之後,扶蘇做了幾個烤包子。

田安把木炭放在食盒的底部,用陶碗蓋住,而後在上方放好烤包子,這樣一來烤包子放在食盒內也能一直被炙烤着,這是他想出來的一個保溫小妙招。

扶蘇清洗好魚池對這裡的人吩咐道:“找一些魚苗養起來吧。”

聞言,衆人紛紛行禮。

公子親自清理魚池這本就這裡的宮人們足夠惶恐了。

扶蘇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裳,披上了大氅就走到了殿外。

殿外的兩棵梅樹依舊沒有開花,這兩棵看着頗爲另類的梅樹還十分自傲地立在寒風之中。

田安每每看到它心頭都有一種想要將它們劈了的衝動。

扶蘇提着食盒道:“來年多種一些竹子吧。”

田安道:“那就在高泉宮種出一片竹林,說不定以後還能夠吃筍。”

“好,就這麼安排。”

扶蘇當即答應了。

田安又忍住了將這兩棵梅花樹砍了的衝動,繼續讓它們立在高泉宮前。

在咸陽宮的後方有一條河從皇宮中穿過,這條河並不深,水位大概也只是到膝蓋的高度。

始皇帝就坐在這裡。

扶蘇帶着食盒走來,也在此地看到了每日裡的冬日景色,在小河邊有十五頭大小不一的鹿,這些鹿十分漂亮,尤其是在潔白的雪地上昂首走着的模樣。

嬴政道:“回來了?”

扶蘇打開食盒,端出一盤烤包子,還有一碗豆花。

豆花是豆漿的產物,雖說還未做成豆腐,但這也是一樣很好的吃食。

嬴政吃了一口豆花,目光依舊看着鹿,低聲道:“渭南如何了?”

扶蘇接過父皇遞來的空碗,又往陶鍋中舀出豆花,再一次給父皇盛滿,回道:“一切順利,章邯此人行事的確幹練。”

章邯的確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就像是在山上種蘿蔔,就是種得有些太多了。

至於敬業縣的其他事,其實自己不用多說,父皇也都知道,這些都不用瞞着,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嬴政吃下一個烤包子,又喝完了豆花,目光依舊看着這些鹿。

扶蘇也在觀察着它們,它們應該是一直養在宮裡的,因這些鹿不會避人,還會主動迎上前。

還有一頭鹿,剛產下了小鹿不久,正疲憊地臥在地上,而它的身邊正有一頭嗷嗷待哺的小鹿。

嬴政道:“先農禮時,你與朕同行。”

扶蘇道:“兒臣領命。”

今年的關中冬季是很漫長的,當西北足夠冷,那麼關中就一定會下雪,而當秦嶺以南出現溫暖的氣候時,關中還是會下雪。

當初大爺爺說秦禮是不復雜的,其實說來也是。

在法家看來,周禮的繁複違背了法家對高效生產力的追求,因此秦人的節慶以祭祀與宴飲爲主,少有歌舞娛樂。

因此秦人的冬季,比起奉行周禮的列國相比,節日也少了很多。

臘日祭祀之後,就是來年,始皇帝要在來年的正月進行先農禮。

時間過去了一個月,天地間依舊嚴寒,秦歷新年的二月,始皇帝親自進行祭祀,而各個郡縣由縣官主持祭祀。

秦一直在加強以農爲本的國策,維繫着這個農業文明的穩定,在耕種之前,人們需要祠先農。

隨後,始皇帝的車駕離開了咸陽。

扶蘇坐在後方的車駕內,隨行還有朝中三公九卿與衆多臣子。

寒風依舊在這片關中平原呼嘯,長長隊伍一路朝着上林苑而去。

扶蘇坐在車駕內,看着手中的竹簡,道:“今年有多少人家成婚了?”

李由回道:“光是渭南就有六十餘戶,來年開春之後會有更多。”

扶蘇端着手中的竹簡看着,在如今的大秦婚姻是要向官府稟報登冊的,而男女兩家在何地方,成婚都要建立新的戶籍冊,並且還要在官府的監督之下,載明聘財,證人,如發生糾紛,由官府裁定。

其意思是男女嫁娶,嫁禮多少,聘妻的錢財多少,都要先在官府登冊造案。

不得鋪張,也不得興奢靡之風,不得互相攀比,官府有職責地方的人們在嫁娶之時秉持樸素之風。

這是從當年商鞅變法中吸取的教訓,那時候的商鞅爲了扼殺奢靡慶賀之風,因此幾乎得罪了整個秦國的貴族。

正是有了那一次的血淚教訓,即便是商鞅死了之後,秦法依舊行當年商鞅之法,堅持遏制奢靡與鋪張之風,提倡儉樸之風。

按照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律,秦律是禁奢的。

在秦律墾令中有明文,“民不得修酒食”。

因此秦人的婚事中,不能鋪張興奢靡之風,還要因此禁酒。

在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律,秦人宴請賓客多數是沒有鐘鳴鼎食的場面的。

而在秦人的尋常婚禮中,多數都是男子帶着布帛,而女方所贈的是鞋履。

而渭南在今年的冬天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婚事,是因官府是能夠干預與鼓勵婚配的。

秦律一直都是以法家的底色爲主,爲了國家的生產效率,秦律對婚事的細節規定,也都是爲了提高生產效率。

在這方面,秦禮與周禮有着明顯的區分。

與秦律相比,周禮則繁雜許多。

扶蘇想到了王翦讓人送來的三駕車,人們只知道三駕沒有牲口的車,卻不知道那是金車,

從一些角度上來說,王翦鑽了秦律的漏洞,若有人追究,他老人家多半更高興了,因王家的功實在是太高了。

渭南縣需要人口,章邯在這一個月間都在主持各種婚配,他讓三十歲到四十歲的寡婦不論有孩子還是沒有孩子,都可再一次嫁娶。

扶蘇甚至可以想象到,章邯是不是主持了一場相親匯?

但這也是有好處的,一個郡縣的出生人口越多,代表這個地方的人丁越發興旺。

思量間,已到了上林苑,在進入上林苑之前,始皇帝走到祭臺前開始祭祀,牛、羊、豬三牲爲祭,行太牢禮祭祀。

這場祭祀持續了一個多時辰,之後就有一隊隊的官吏離開。

皇帝命他們去祭拜天下山川。

隨後始皇帝與羣臣走向了上林苑。

第一天衆人可以在這裡休息一晚。

第二天,當朝陽東昇。

天氣依舊寒冷,始皇帝父子牽着一頭牛,給一片田地翻土。

田安與往常一樣,給始皇帝與公子扶蘇準備着飯食。面還未煮好,扶蘇吃着一塊黍米糕墊着肚子。

李斯拿着一卷書而來,他走到公子扶蘇面前,行禮道:“公子,這是王翦老將軍的書信。”

扶蘇拿過書信,打開竹簡看着其中內容,而後交給一旁的父皇。

嬴政拿過書信,看罷忽然一笑。

扶蘇先接過田安端來的一碗麪,先將這碗麪端到了父皇的面前,而後自己再接過田安端來的第二碗麪。

等父皇動了碗筷子,扶蘇纔拿起擱在碗上的筷子吃了起來。

王翦的書信就放在案上,他老人家來信的目的是希望公子扶蘇儘快成婚。

婚事在即,扶蘇能夠想到王賁大抵上,多數夜裡應該是徹夜難眠的。

先農禮爲期九天,每天早晨,扶蘇就會跟着父皇一起牽牛耕地,餘下的兩天,將糧食種到地裡。

父皇正躺在一旁的竹椅上午休。

扶蘇坐在田埂邊,打算休息片刻再去地裡播種,今天的天氣很好,難得沒有什麼風可以坐在田埂上曬着太陽。

其實冬季的寒冷還未過去,這場溫暖的暖風過去之後,關中多半又要下雪了。

李由護衛在一旁,他走動時還有皮甲甲冑的摩擦聲。

扶蘇道:“你能不能別在邊上走來走去的。”

聞言,李由忽然停下幾步。

扶蘇道:“嗯,你像一根蠟燭一樣,立在邊上就好了。”

李由上前道:“公子,近來有一件趣事。”

扶蘇道:“什麼事?”

李由壓低嗓音道:“家父被罵了。”

“什麼人,敢罵我老師?”

“是在潼關的毛亨。”

一說起毛亨,扶蘇就不驚訝了。

毛亨是老師的同窗,都是荀子門下的弟子,而且是同輩人,這件事我這個公子扶蘇沒有干係,那是他們的同門恩怨。

李由解釋道:“家父對毛亨說,他可以向公子舉薦毛亨,在公子的婚事上唱詩。”

“毛亨答應了?”

“呵呵呵……”李由道:“毛亨把家父痛罵了一頓,而且還說起了當年的韓非,家父被罵得灰頭土臉地回了咸陽。”

扶蘇感慨一嘆。

李由道:“知道這件事的人極少,我也是從家僕口中得知的。”

扶蘇小聲道:“丞相被人罵了,你怎還這般有興致?”

“公子所言在理,我說不定還要去拜謝毛亨。”

扶蘇神色略帶痛苦地扶着額頭,丞相的兒子還是另類呀。

無論毛亨罵李斯罵得有多麼惡毒,李斯都不會去傷害毛亨的,若要殺毛亨,李斯也不會留他到現在。

事關當年韓非,韓非死因至今不明,毛亨就拿着這件事罵李斯。

李斯甚至都不會還嘴。

若換作別人,敢這麼與李斯講話,說不定其人的屍骨都已被丟入渭河,餵了魚。

見躺在躺椅上的父皇似乎已醒了,眼看就要坐起來。

李由嚇得頓時站得筆直。

不過好在始皇帝只是翻了一個身,扶蘇拿起一袋豆子,繼續將這些豆子播入田地中。

翌日,這五畝地種罷,父皇就領着大隊兵馬回了咸陽。

而扶蘇則留了下來,要看管着這些作物,等它們抽芽之後,纔算是完成了先農禮,也才能夠回咸陽。

也不知道田安從哪裡找來了茶葉,茶葉的成色並不算好,但能夠在寒冬天燉一些茶葉蛋。

始皇帝與丞相李斯不在,作爲護衛公子扶蘇的將領,他李由也鬆快了不少,他與公子扶蘇一起燉着茶葉蛋吃。

當公子揭開陶鍋的蓋子,茶葉的香味撲鼻而來,湯水在鍋中翻滾,還有雞蛋在湯水中起伏。

扶蘇撈起一顆蛋放入李由的碗中。

李由看着碗中的茶葉蛋很是好奇,之後學着公子的模樣,將蛋放在案上,一手壓着蛋在平整的案上滾了滾,蛋殼裂開之後,就能輕易剝開。

李由咬下一口蛋,蛋黃與蛋白還在冒着熱氣,他一邊嚼着道:“原來茶葉還有這等妙用。”

扶蘇道:“這茶葉的成色不好,用來燉蛋正合適。”

李由接連吃了三顆,就覺得異常飽腹。

見公子也不再吃茶葉蛋了,田安將餘下的茶葉蛋都分給了護衛在上林苑的將士們。

今年先農禮時,天氣還很冷,煮了茶葉蛋的當晚,關中又下了一場大雪。

門外傳來了馬匹不耐煩的響鼻聲,還有凌亂的腳步聲,那是田安與將士們牽着戰馬進入馬廄,讓馬兒在馬廄中避雪。

甲士們也都進入了上林苑避雪,這裡的屋子並不多。

好在,這裡有三個巨大的糧倉與一個大馬廄。

能夠容下護衛的一千甲士。

今年的豆子種得太早,扶蘇擔心豆子發不了芽,那就要等到天氣暖和一些,再重新播種。

清閒下來的時候,扶蘇繼續畫着關中的地圖,這一次所畫的不僅是隴西郡各地的模樣,還有河西走廊的地形。

屋門被打開,田安領着李由走入屋內。

李由稟報道:“公子,都安頓好了。”

屋外的大風捲着大雪而下,這大雪被風捲着,像是層層疊疊而來。

扶蘇讓田安給李由倒了一碗熱水。

“公子,西戎人的河谷當真如此富饒?”

李由看到了牆上的地圖。

扶蘇解釋道:“你不覺得這個地方像一個走廊嗎?”

李由看着圖,頷首:“像!”

……

注:近代考古記錄中求證,睡虎地秦簡有記載,婚姻需向官府申報,登記於傅籍(戶籍冊),否則視爲非法。

雙方需訂立“券書”(婚約),載明聘財、證人,如發生糾紛,官府憑券裁決。

去虛存實:秦朝摒棄周代繁瑣的“六禮”(納采、問名等),僅保留核心步驟。

秦律禁奢《商君書·墾令》限“民不得修酒食”,故婚宴僅備黍飯、肉羹,禁酒。

財產:秦簡載“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媵臣妾、衣器”,妻子可保有個人財產。

離:雙方均可提出“棄妻”“去夫”,但需官府批准(“棄妻必書”)。

第123章 冷流雪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0章 渠中骨第99章 頻陽公第38章 渠與田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7章 棗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7章 貧民入關第43章 挖通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1章 一定還清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3章 老秦軍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2章 婁敬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0章 臘日之前第86章 羣鹿第42章 劍拔弩張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81章 相會第57章 兩年南征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23章 老秦軍第123章 冷流雪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6章 戍邊第87章 田與棗第112章 權與利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14章 韓舊地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3章 挖通第62章 婁敬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9章 軍報第39章 民夫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98章 又聞第39章 民夫第65章 選誰都好第72章 佩劍第47章 貧民入關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6章 戍邊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5章 選誰都好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7章 田與棗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3章 老秦軍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4章 選擇第93章 認真的人第99章 頻陽公第81章 相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65章 選誰都好第33章 橋建成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6章 戍邊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4章 蜀中消息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44章 回憶與雨天
第123章 冷流雪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0章 渠中骨第99章 頻陽公第38章 渠與田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7章 棗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7章 貧民入關第43章 挖通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1章 一定還清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3章 老秦軍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2章 婁敬第41章 上架感言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0章 臘日之前第86章 羣鹿第42章 劍拔弩張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81章 相會第57章 兩年南征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23章 老秦軍第123章 冷流雪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6章 戍邊第87章 田與棗第112章 權與利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14章 韓舊地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3章 挖通第62章 婁敬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9章 軍報第39章 民夫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98章 又聞第39章 民夫第65章 選誰都好第72章 佩劍第47章 貧民入關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6章 戍邊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5章 選誰都好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7章 田與棗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3章 老秦軍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4章 選擇第93章 認真的人第99章 頻陽公第81章 相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65章 選誰都好第33章 橋建成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6章 戍邊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4章 蜀中消息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44章 回憶與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