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公子的反省

第11章 公子的反省

這個秋天,華西秋雨下得沒完沒了,商顏山上或山下依舊沒有建設公子的宅邸,那條正在開挖的豎井邊,死了兩個人之後,此地顯得更加安靜了。

衆人只顧低頭幹活,甚至沒有人敢大聲講話。

商顏山修了一個不是很大涼亭,公子時常來這裡,就如今天下秋雨,這雨下了一整天,公子看着朦朧的雨景一整天。

李由穿着蓑衣帶着斗笠而來,他行禮道:“公子,家父書信。”

扶蘇將熱茶放在一旁,接過竹簡仔細看着。

李由神色有些爲難,低聲道:“家父說,若公子不喜這些囚犯,就送去修燕地的長城。”

老師在書信中所寫的也的確只有這一件事。

扶蘇道:“坐會兒吧。”

見公子沒有當即回話,李由聞言又當即坐下,道:“公子是有心事?”

一旁的陶壺還放在泥爐上,水煮開了,還能聽到壺內開水翻滾的聲音。

扶蘇從一個布袋子中拿出一些茶葉,倒入一個陶碗中。

田安當即拿起水壺倒上一碗開水,扶蘇又道:“放涼一會兒,再喝。”

李由道:“謝公子賜。”

秦人多以飲酒爲主,烹茶大概是齊魯之地文人名仕纔會做的事。

李由沒有出過關中,但大抵也是聽說過的。

扶蘇解釋道:“這是巴蜀各地進獻的。”

田安解釋道:“是公子讓老奴去尋,以前有聽說,今年又正好有人進獻,這纔給了公子。”

等茶水涼了一些,李由便一口飲下,還長出一口氣。

扶蘇又道:“其實章邯打死了那爲首的兩個逃犯,也挺好的,你看看現在這些人辦事比以往更勤快了,若放了這兩個逃犯會讓這片剛建設的商山鄉出亂子,而殺了他們之後,會讓這裡更加有秩序。”

“人要死得要有價值,他們既然要逃,不如死了,對開挖河渠的進度來說更有價值,不是嗎?”

李由頷首道:“公子所言極是。”

不遠處,有了一些爭執大概是一些人要拜謁公子,卻被護衛阻擋在外,田安見公子還在與李由談話,便過去詢問。

涼亭內,淅淅瀝瀝的秋雨會有些許飄進這個涼亭內。

扶蘇道:“章邯終究是軍中出身,章邯治人就像是治軍,沒有規矩就會亂,他要立規矩,就算是在軍中逃跑的人會擾亂軍心,是要殺了定軍心的。”

李由再次點頭。

章邯這個人很簡單,他的行爲與言語也是十分樸素的,什麼人該殺,什麼人該賞他一清二楚。

因此整個商顏山就像是在軍中,生活起居都有嚴格的規矩。

涼亭一里外,這裡是上山的小道,小道是用碎石鋪成的,田安見到來人是朝中的博士淳于越,便行禮道:“諸位博士可是來見公子的?”

“我等自然是來拜謁公子的。”

田安回頭看了看涼亭,再面對幾人,道:“公子正在自省,今天不見客。”

淳于越有些不甘心地看了眼涼亭,便離開了。

涼亭內,扶蘇道:“告訴老師,這裡一切都好。”

李由頷首行禮。

扶蘇的確是在反省,覺得該好好認識一下這個時代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此地又安靜了下來,也沒人知道公子此刻在想什麼,只是公子目光看着遠處,沒有言語。

商顏山的挖掘依舊,三千家僕是最忠心的,這三千家僕分爲一個個隊正,管着那兩千人的囚犯。

軍中是什麼樣,這裡大概也是如此,甚至比軍中還有過之。

秋雨又下了三天,這場華西秋雨下得越久,西北的冷風就更大,天氣也更冷了。

扶蘇比平日裡穿得厚實了一些,親自檢查着修建後的河渠。

少府卿王賁這些天很忙,因這場華西秋雨造成了山洪,河東淹了幾處,南郡還起了一些動亂,派出了秦軍鎮壓。

因此,朝中與軍中很忙。

並不能說王賁這個少府不稱職,而是他也分身乏術。

因爲這場秋雨,關中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了災害,商顏山下的家僕很緊張,他們日夜安排人手守着糧倉,手中提着棍子守着每個路口。

站在路口的老秦人目光不友善地盯着每個在路上經過的行人。

會這麼緊張,也是因這場秋雨,秋雨澆灌了關中大地,帶來了水,也帶來了不好的事。

戰爭才結束了半年,人們剛從戰亂中走出來,人們用以往的經驗判斷當下的情形。

不論是戰爭前後,還是發生災害時,都是盜匪與山賊最多的時候。

每到這個時候,各家首先想到的都是保護糧食以及保護自己的家人。

當正值用飯的時辰,扶蘇走過家僕所居住的地方,看着這些家僕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吃着糧食。

他們的住處與囚犯們的住處不是一起的。

而這些家僕絕大多數都已成家了,應該是呂不韋還在的時候,他們家代代人都是如此,現在這些人也是一樣。

看着這些家僕時,扶蘇至少可以在這個冰冷的時代中找到一些溫暖。

一場秋雨就讓如此多地方遭了災,這對進行集權統治的始皇帝來說,是一件壞得不能再壞的事。

扶蘇甚至可以想象到,父皇因爲這件事說不定在章臺宮指着三公九卿形成的新班底,破口大罵的模樣。

這個時代還是以農業爲主,每當災害發生的時候,糧食就是最珍貴。

而這個時代的農業極其脆弱,只是一場過於漫長的秋雨,就會造成各地或大或小的災害。

這個時代農業水平,在災害面前顯得十分的脆弱。

這個大秦也不是這麼美好。

扶蘇見到了一車車的糧食被運出了咸陽城,一隊隊的人馬離開關中。

朝中忙得不可開交,秦軍和官吏紛紛離開關中,奔赴各地。

李由被調去了河東,王賁也許久不見了。

而這個商顏山,短暫地被他們遺忘了。

兩個月後,深秋時節,就要入冬了,早晨時分地上還結着霜。

扶蘇吃着早食,路口那些手拿着棍棒,把守家門口的老漢都不在了,這才覺得秋雨的災害過去了。

近來朝中的奏報中所言的,大概就是哪裡哪裡死了一些人,在何地平叛平亂殺了哪些人,以及那些舊六國的勢力興風作浪,又被秦軍鎮壓了。

章邯見到公子喜吃芹菜,他也拿起一些芹菜放入陶鍋中煮了煮,而後撈起來吃,嘴裡嚼着。

章邯心中暗暗有了想法,往後在山上要種滿芹菜。 寒風吹過的時候,扶蘇喝下一口熱茶,吐出一口熱氣,在冷空氣中化作一團霧。

雖說冬季倒不用爲了糧食發愁,可現在商顏山的人們都在控制飲食,他們只要不餓着就不會多吃,因眼前僅有的糧食是要吃到來年秋天的。

田安見到案上的一堆卷宗,再看公子惆悵的神情,他心中想要罵人。

再看章邯正在狼吞虎嚥嚼着餅,吃着芹菜,田安心中躍躍欲試,章邯這個憨貨只會吃,都不知道爲公子分憂,他很想大聲地臭罵章邯一頓。

因爲這片地是公子的私產,從土地到人口,再盤算糧食。

如果這些事都要公子親力親爲,那麼公子就會一天到晚爲這些事忙碌,而不能分心。

公子已有些時日沒有看書了。

在以往,公子最喜安靜地看書,現在呢,每天都在爲了這些事苦惱。

再看,公子竟然對這些事頗爲熱衷,孜孜不倦的算着兩千人每天要吃多少糧食,每天的建設進度如何。

這些事本就不該讓公子去辦。

扶蘇覺得,人總是需要學習的,從治理自己的地界開始慢慢梳理如何解決兩千人衣食住行,扶蘇覺得這個過程很有意思。

要讓兩千人不凍死,並且讓兩千人不餓死,還要保證生產秩序。

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大秦,誰家有兩千家僕?

且在這個冬天沒有人餓死,沒有凍死。

那麼足以說明,那戶人家的治理能力很好。

至少到現在,商顏山沒有人被餓死,也沒有凍死。

半月後,當關中下起了第一場雪,商顏山依舊沒什麼變化,這裡的房屋還是老樣子,這裡的山上或山下還是一樣。

只是龍首渠依舊在開鑿,並且每隔三裡地都會多一口豎井,並且這條龍首渠已完成了五分之一。

扶蘇耗費了一個秋天,學習了怎麼編排人手,以及對這兩千人進行重新分工,劃分出工種人手與班組,以更有效的開挖龍首渠。

並且繼續讓章邯用軍中的方式來看管這些囚犯。

扶蘇每天午時會來這裡,每天到了傍晚時分纔會回咸陽城。

今天與往常一樣,而田安領着一個人,來到了山腳下。

這個人正是一個秋天沒見的李由。

扶蘇見他還穿着黑色的官服,鞋履上還有不少泥濘後留下了泥斑,臉色蠟黃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扶蘇蹙眉道:“這一趟去河東,怎麼瘦成這樣了?”

瘦脫相的李由盤腿坐下,接過田安遞來的水,也不說話,拿起水壺就往口中灌。

扶蘇聽着對方咕咚咕咚地吞嚥聲,將邊上的一盆餅端了上來,再遞上一碗醬菜,與一些生芹菜。

李由面容消瘦,大口吃着食物。

田安將一個暖爐提來,就放在桌邊。

醬菜是公子所做的,是用豆醬製成,將其塗在餅上味道更好。

田安正想提醒,這個醬菜很鹹,一次不能吃太多。

但李由拿着陶碗,吞嚥了一大口。

注意到,這人只是被鹹得眉頭微微一皺,便嚥下了,田安便不再多言。

不過田安心裡也有些不舒服,李由吃得太多了,這商顏山上的食物都是定量的,存糧本就不多,多吃一口就少一口。

因此商山鄉居民,從不歡迎外客,甚至會將人趕出去,扼殺所有想要蹭糧食吃的人。

在保護糧食的立場上,這裡的三千家僕與兩千囚犯都有着共同的底線。

公子的家底並不多,除了幾百頃土地,就剩下了這些人。

李由吃飽後,十分痛快地打了一個飽嗝。

扶蘇手捧着一卷竹簡,正在看着。

先是看了看四下,李由見沒東西吃了,纔開口道:“公子,許久不見了。”

扶蘇道:“去了一趟河東,你怎麼成這樣了?”

李由回道:“河東鬧了水災山洪。”

“嗯,聽說了。”

“山洪水災之後,那裡鬧了疫病,死了很多很多人。”

聞言,扶蘇這才擱下手中的竹簡,往來文書上對各地情況都有記錄,但都是一些冰冷的文字,死了多少人,用了多少糧,以及多少兵馬。

李由是真的親自奔赴災害之地。

李由的話語還在繼續,那是一個活人不想活,死人沒處埋的地方。

在災害面前,人力十分渺小。

李由甚至親自埋人,他說死人很重,真的很重,根本擡不動。

想要埋了,需要兩個人拖着才能將其丟入坑中。

而親眼見到一個沒事的人從健康的狀態,一直到發病,再到病入膏肓,直到死去,也僅僅只是半個多月的時間,有的人甚至活得天日更短。

不管怎麼樣,在那裡時,李由睡不好,更不要說吃了。

扶蘇覺得李由甚至能活着回來都是一個奇蹟。

如果李由也染病了,他也會被殺了的。

其實李由早就可以回來了,他在河東留了半個月,確認沒有得病,那些將士才放行,又奔波了一個月,纔回到關中。

李由神態渾渾噩噩地低聲道:“死人真的很沉,搬不動。”

扶蘇道:“準備些熱水,讓他好好洗洗。”

田安點頭,吩咐幾個家僕去安排。

李由洗乾淨之後,穿上了厚實的衣裳,這才道:“在南郡平亂的王賁比我好不到哪兒去,呵呵……他在殺人,我是在救人。”

一個秋天不見,李由的眼神更堅定了許多。

扶蘇道:“人真的很渺小。”

李由痛苦地捂着臉,言道:“公子,我這輩子都不想再搬死人了。”

很快,丞相的人就來到了山下,帶走了有些魂不附體的李由。

扶蘇道:“其實,李由還是一個很不錯的人。”

田安道:“丞相的兒子,自然是不一般的。”

(本章完)

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9章 善意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0章 渠中骨第39章 民夫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3章 刀與火第18章 叔孫通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2章 婁敬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98章 又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20章 登山第47章 貧民入關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4章 韓舊地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章 立夏的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9章 將來的郡第68章 金車第72章 佩劍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3章 老秦軍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0章 老秦人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7章 徐福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1章 秦人古都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81章 相會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87章 田與棗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7章 棗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7章 徐福第47章 貧民入關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6章 戍邊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7章 棗第114章 韓舊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章 立夏的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1章 相會第108章 再發上郡
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9章 善意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0章 渠中骨第39章 民夫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3章 刀與火第18章 叔孫通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2章 婁敬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98章 又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20章 登山第47章 貧民入關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4章 韓舊地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章 立夏的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9章 將來的郡第68章 金車第72章 佩劍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3章 老秦軍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0章 老秦人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7章 徐福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1章 秦人古都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81章 相會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87章 田與棗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7章 棗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7章 徐福第47章 貧民入關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6章 戍邊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7章 棗第114章 韓舊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章 立夏的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1章 相會第108章 再發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