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對馬島

時跟在黃來福身旁的,除了一干親衛外,還有麻貴,陳,劉,朝鮮都元帥權慄等將領,此外今日小西行長也被從戰俘營提來,跟在黃來福身旁。他神情有些憔悴,不過精神還好。前兩天,黃來福也賞了他一些冬衣衣酒食。

看見小西行長,一路上,權慄都用會吃人的眼光看着他,兩次日軍入寇朝鮮,小西行長的軍團都是主力先鋒,死在他手下的朝鮮人不計其數,自然是讓權慄痛恨了。

不過小西行長臉色平靜,對這些朝鮮恨之入骨的目光視而不見,剛纔朝鮮人毆打自己的士兵們,小西行長自然看得很清楚,不過對於這種情形,小西行長也沒說什麼,兵敗被俘,受些虐待,在這個時代是很正常的,以前日軍在朝鮮各倭城中,經常會有被抓來的朝鮮人,他們過的那種日子纔算是地獄。

眼下明軍對自己的部下己經算是很不錯了,除了捱打幹活外,每天能吃飽,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小西行長己經很滿足了,唐人提督黃來福,也算是說到做到,保證了當日對自己的承諾。當他震驚的是眼前港內的情形,如此多的物質,如此多的兵船,難道唐人在朝鮮上戰勝後還不滿足,還要攻伐入日本?

“如果唐人真的攻入日本,面對唐人與高麗人滿腔的怒火,日本怕是要迎來一場大災難了!”

剛纔朝鮮人毆打日軍戰俘,權慄等一干朝將都是看得解氣快意,陳,劉等人只是裂開嘴看好戲,對於倭人,這些大明將領們,當然也沒有什麼好感。

看着下面一團糟地情形,黃來福皺了皺眉,道:“下面生什麼了事情,快下去看看,我天朝乃是仁義之師,豈可虐待戰俘?”

很快,幾個親衛下去喝斥了幾句,那些朝鮮民夫見是幾個大官前來,忙唯唯諾諾地散去了,那幾個被打的日本戰俘嘴角滿是血污,不過他們沒說什麼,遠遠的對黃來福等人躬身行禮後,又開始幹活了,港口這邊又恢復了平靜。

小西行長向黃來福行禮道:“天朝真是仁義之師,多謝提督大人仁慈!”

黃來福微微點頭,權慄冷笑一聲道:“你們這些倭賊,在我朝鮮不知道犯下了多少罪行,要不是提督大人寬厚,他們立時會被我朝鮮憤怒的百姓們撕得碎片!”

他身後地一干朝將們也是用要吃人地眼光看着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不理他們。卻是對黃來福道:“提督大人。這麼多兵船在此。這……難道天朝還要攻伐日本?”

釜山城外連綿數十里地軍營。眼前如雲般地兵船。如山般堆集地物質。還有明朝大軍勝利地那股傲氣與銳氣。讓小西行長是看得心驚膽戰。如此兵威。到時日本怎麼抵擋?而今日黃來福破例地帶他來港口外。也是向他示威地意思。

黃來福笑道:“小西君就是聰明!”

小西行長喃喃道:“這。我軍己經盡數撤出高麗……兵兇戰危。兩國應該和談。不應再戰纔是……”

權慄指着他大罵道:“倭賊。你們幾次三番入寇我朝鮮。犯下無數罪行。難道以爲逃回日本。就所有地事都沒了嗎?將來攻入日本。你們在我朝鮮怎麼做地。我們將十倍還之!”

小西行長臉色蒼白地看着黃來福,黃來福微笑道:“小西君,將來戰爭是否能結束,兩國是否能和平,介時也要小西君地斡旋啊!”

……

正月初三日,釜山城提督府。

這天,黃來福例行招各將議事,這些時間內,軍中的各樣情報早己源源不斷傳來。自決定東征日本開始,軍中早己派出大批的密探,前往日本各收集情報。種種彙集上來地情報,經由隨軍贊畫處理後,放在了黃來的案頭,也影響着黃來福隨後的決策。

在黃來福的戰略計劃中,當然沒有攻佔日本全部土地地打算,只是決定以重兵壓迫,然後迫其割地賠款罷了。所以重中之重是攻佔日本對馬,石見,名護屋三個地方,而這場戰爭中,大明的水師則是重中之重,作爲主力使用。

黃來福的山西軍可以在陸戰上無敵,不過這渡海作戰中,還是多要靠陳磷的水軍。陳這個人,性貪又傲,初到朝鮮時,曾對黃來福很是不服,特別是此次徵日之戰要靠他水軍爲主力,就更是傲氣。

不過黃來福吸取了李舜臣對陳的經驗,這些時間內,兩人倒是打得一片,南海大捷後,黃來福對陳大大誇獎了一番,在捷報上對他不吝美言之辭,這讓陳一下子對黃來福極有好感起來。而且他研究了黃來福的戰史後,也找出了黃來福許多讓自己敬佩地理由。

最重要的是,黃來福對陳施展了一個殺手鐗,略略透露了一下自己將來在日本地佈局,特別是佔領石見銀山後的美好前景,而且承諾將來每年會給陳私人十萬兩地紅利,這個巨大的糖衣

一下子擊中了好財地陳總兵,爲了將來的好處,這些陳己是對黃來福無不應從。

不可否認的,陳在軍事上的才能,特別是在水師指揮上的能力。

此時他指着地圖上的對馬島道:“提督大人,此戰重中之重,仍是攻取倭人的對馬島與名護屋之地!”

他道:“對馬與朝鮮日本皆是隔海相望,身處兩國半中,東西三十里,南北近兩百里,土地廣大,完全可以作爲我水師駐守與補給之地,甚至我陸兵也可以駐守數萬人之多。有了對馬,我大明與朝鮮水師,便可以虎視整個倭人之,到時我兵船便可以隨意而攻,任取倭人任意一地!”

“至於名護屋之地,仍是倭人入寇朝鮮時地集中出之地,碼頭城池軍營都很完善,我軍取之後,便可以源源不斷地登上倭地,介時是要取京都,或是大板,都是任由我軍主動!只要補給跟得上,大軍雲集倭地,倭人必然喪膽,只好與我軍簽訂城下之盟。”

黃來福點了點頭,道:“對馬島這個地方,我大明必定取之,以後此地成爲我大明之土後,在此大建兵船與港口,倭人再有異動,我師便可以雷霆之勢撲滅之!”

說到這裡黃來福笑道:“陳總兵,如徵倭第一戰成功,本提督大人自當向皇上言明,這其中的大功,陳總兵是跑不了的!”

陳大喜,滿臉笑容道:“多謝提督大人栽培擡舉,下官一定對大人盡心戮力,以報答大人知遇之恩。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黃來福點了點頭,又與衆將商議了幾句,這時一個家丁進來稟報,說是倭地對馬島上又派使前來和談了。

黃來福笑了笑,心想:“是時候接待這些和談的日本人了!”

……

明朝大軍要攻日本,日本國上下,自然是心急如焚,沒想到此次侵略朝鮮,卻是引火燒身了,雖說很多日本人叫囂決一死戰,讓那些唐人如歷史上的“元寇”一樣死無葬身之地。

不過只要是腦子清醒的,都知道此次對唐作戰,肯定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勝算地,七年的萬曆朝鮮之戰,朝鮮國餓野,日本國也是損失極大,不但國內的百戰精兵損失過半,就是國內的經濟也是一片蕭條,百姓騷動,各地大明更是蠢蠢欲動,當權的豐臣家己經是沒有任何能力對抗大明的雷霆一擊了。

因此在得到大明確定要攻入日本地消息後,不計其數的日本使便前來遊說議和。

而大明要攻打日本,當其衝的便是對馬海岬上地對馬島宗義氏,從去年十二月初時,宗義氏己經不知道派了多少使前來釜山,希望能見黃來福一面,不過黃來福一概不見,讓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眼下對馬島當家人是宗義氏的宗義智,這宗義智是宗家第二十代家督,萬曆十五年其父宗義調隱居後,便繼承了家督的位子,當年豐臣秀吉地“九州征伐”之戰中,曾率軍一千人援助,所以被豐臣秀吉封爲對馬守,壹岐守。

萬曆二十年元旦豐臣秀吉下達“朝鮮征伐令”後,宗義智出於對馬同朝鮮的貿易關係緊密而極力反對,但是秀吉置之不理,反而恐嚇要沒收宗家的領地。故宗義智被迫於同年12日率軍兩千餘人跟隨小西行長出徵。

第一次朝鮮戰爭後,宗義智跟隨小西行長鎮守南原,此時原有的二千人僅存十分之一。第二次朝鮮戰爭的南海之戰後,宗義智選擇了從濟州島向西南行駛進入大明海域後再折回對馬島的路線,從而避開了大明水軍和朝鮮水軍地攻擊。

不過就算如此,幾年的朝鮮之戰後,宗義氏損失極大,原有地島內三萬餘人口,現在不到兩萬人,而且經濟是一片凋零,對馬島一向是以靠與朝鮮和日本本土的貿易興旺地,作爲兩地貨物進出口的中轉站與關卡,不過幾年戰爭中,大明與朝鮮都是對日本進行經濟封鎖,包含對馬島在內,沒有了這些收入,島民們窮苦不己,很多人紛紛逃亡。

對於這些損失,宗義智除了唉聲嘆氣外,也沒有別地方法,不過好歹他是一島之主,飯還有得吃。只是啦聞明朝大軍要攻佔日本後,卻知道是大禍臨頭了。

日本雖是海島,但此時卻是出名的戰船矮小無用,南海之戰後,更是近乎水軍全軍覆沒,在這片海地上,己經是大明與朝鮮水軍的天下,對馬島孤懸海外,不要想有任何日本水師來援助他們。而幾年殘酷的戰爭後,日軍陸軍損失極重,特別是豐臣家的嫡系,更是損失十有,餘大名也是蠢蠢欲動。

本地的豐臣家己經沒有任何對他們援助的可能,滅亡之禍,就在眼前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乞求大明方面的和談。

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32章 豎儒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68章 迎接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82章 血腥鎮壓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84章 蒼涼第56章 收稅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章 家人溫馨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13章 發糧餉第186章 商路第209章 冗濫第35章 顧家第119章 平叛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34章 城破第83章 破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7章 大幹第132章 跋扈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72章 大災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1章 成親(2)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68章 迎接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56章 收稅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63章 勾結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25章 朝會第113章 發糧餉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86章 商路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34章 城破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78章 大移民第38章 衛學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57章 新戰陣第22章 過節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10章 申明亭前
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32章 豎儒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68章 迎接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82章 血腥鎮壓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84章 蒼涼第56章 收稅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章 家人溫馨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13章 發糧餉第186章 商路第209章 冗濫第35章 顧家第119章 平叛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34章 城破第83章 破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7章 大幹第132章 跋扈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72章 大災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1章 成親(2)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68章 迎接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56章 收稅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63章 勾結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25章 朝會第113章 發糧餉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86章 商路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34章 城破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78章 大移民第38章 衛學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57章 新戰陣第22章 過節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10章 申明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