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

?聽了黃來福的話,各個商賈們放下心來。雖然黃來福開徵商稅,讓他們有些肉疼,但依五寨堡現在的發展趨勢,商稅30取一,或是更低的百分之一點五,他們一年下來的利潤還是很豐厚的。?

至於以後五寨堡的商人的管理和商稅的徵收,這就是何副千戶等人的事了。不過黃來福現在卻是要說起另一件事,也就是今天他招商人們來的主要的事。?

他和何副千戶等人低聲說了幾句,道:“我五寨堡現在越來越興旺,這都仰仗各位掌櫃的功勞,不過我五寨堡原來只是一個小軍堡,街容和道路等,都跟不上發展的需要,爲了進一步改善五寨堡的狀況,我決定將五寨堡內的街道路面修葺一番。”?

“不過現今堡內財力困難,資金缺口尚大,五寨堡是大家的,這就需要各位掌櫃的幫忙了。爲此,我向各位發出倡議,用你們的關愛之手和援助之手,關心支持五寨堡的發展,爲五寨堡的建設捐資,我們將對個人捐資十兩以上者給予刻碑留念。”?

五寨堡內的主街道是通往千戶宅和官署的大東街,是用青石鋪成,其它的,都是一些土路,連大東街旁的娘娘廟街也一樣。每到雨天,或是天睛的時候,這些街道是泥漿滿地,或是塵土飛揚,確實是跟不上五寨堡的發展需要了。而要修路,就要用到黃來福的水泥,修好了路,又爲自己的水泥打了廣告。這確實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下面的各個商人互視一眼,除了渠源銳外,個個都是臉色難看,原來今天來,是千戶大人向他們打秋風啊。黃來福旁邊的何副千戶。江百戶等人則是互視一眼,都是臉含笑意,千戶大人就是千戶大人,連向各個商人攤派,打秋風,都可以說得這麼的冠冕堂皇。?

還是渠源銳先開口說道:“修橋鋪路,造福一方,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地好事,源銳不才,願獎率紳民,聽候驅策,以爲五寨堡軍民謀福。”?

渠源銳現在和黃來福緊緊地捆在一起,自然是和黃來福同聲出氣了,再說五寨堡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如果將街面道路修葺一番,對五寨堡內的商人經營也是有好處的。?

黃來福道:“渠掌櫃樂善好施,戮力付出,恩澤桑梓,真是令人欽佩。”他的目光掃向其它的商人,說道:“各位,你們的意思呢?”?

德潤布莊的杜茂真掌櫃首先應和渠源銳,對他來說,踊躍地捐資助款,一是可以在千戶大人心中留下好印象。二是改變五寨堡的街容街貌,有利於五寨堡以後地發展,五寨堡發展了,他的生意也就更好了,他是個精明的商人,這點算盤還是會打的。?

其它商人見狀,也是紛紛出聲,願意慷慨解囊。積極投身到五寨堡的建設事業中來。向商人集資攤派,這是大明各處的普遍現象,倒也不單是五寨堡一家。下面的商賈們,雖然很多家族中都是實力雄厚。但都不願意在這點小事上讓黃來福不高興,再說將五寨堡內地街道路面修葺一番,這對商賈們也是有好處的。當時各人紛紛盤算自己要出多少。?

黃來福聽了很是高興,他道:“好,各位鄉賢慷慨捐資,以行善舉,這種利堡利民的美德。將永遠被五寨堡的軍民所銘記。”?

他沉吟了一陣。道:“本官爲了五寨堡的發展,一直兢兢業業。竭思殆慮,早在幾個月前,本人就意料到了這一天,因此就創建了大五寨堡水泥廠,研製出了水泥之物,此物仍是修橋鋪路的利器,比之鋪路的大青石,更是價廉物美,爲了五寨堡的發展,本官決定忍痛割愛,以低價售出,用於五寨堡的道路修葺之用。”?

按照後世的鄉村水泥公路,平均每公里建設資金大概需要2萬元,合大明地銀兩約四百兩,不過事實上,就算建水泥路,按這時的標準也是更低,畢竟不用跑後世的大卡車,平均每公里建設資金大概二、三百兩就夠了。而五寨堡內,需要修葺的所有街道路面加上來,不足2公里,加用料,加人工,修葺費用,總共不足白銀千兩。剛好這幾個月,自己的水泥廠研製出水泥二千噸,正好全部用上了。後世的水泥一噸是300到400塊左右,自己也不要多,一噸水泥就賣五錢銀好了。?

聽了黃來福的話,下面的商賈們恍然大悟,原來千戶大人今天招他們來,主要是爲了他地水泥啊,他們也知道黃來福建建有一個水泥廠,不過卻不知道水泥的用處,所以以前大家只是觀望,卻沒有人買。今天才知道此物原來是用來修橋鋪路的,不過效果如何,等街道修葺了後再說,如果好的話,也未必不是又一條財路。?

最後就是各人地捐資了,渠源銳捐了二百兩銀子,德潤布莊的杜茂真掌櫃捐了五十兩銀子,其它的各人,分別捐了五十兩到一百兩不等,很快,便籌措資金一千多兩,足夠五寨堡街道路面的修葺了。?

事實上,在這些商賈們沒來的時候,黃來福已經和何副千戶等人商定成立一個城市管理局,專管五寨堡的各種建設等事,局長就是何朝勳何副千戶。?

而此時在大廳上,更是當場成立了一個修路委員會,屬於城市管理局下的一個分部,目前由楊安章楊百戶監督和主理,由渠源銳等商人配合,委員會這些天先勘測五寨堡地街道情況,再採購原料之物,等齊備之後,便開始修整街道。?

就在千戶宅內黃來福與各個商人們商議修葺街道地同時,在五寨堡外的路上,岢嵐州鎮西衛指揮使劉景春大人地心腹孫師爺在幾名家丁的陪同下,卻是不可相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這……這還是自己印象中那個窮苦的五寨堡嗎??

一路行來,路旁地麥田連綿,連綿的麥田中,圍繞着一座座的農場莊園。如形成了一個個熱鬧的村鎮般,從農場內走出的屯丁,男男女女們,一個個穿着新衣裳,個個臉上紅潤,帶着滿足的笑,而一些小孩們,則是在莊園附近歡快地玩鬧着。這些情景。比起岢嵐州附近流民遍地,死氣沉沉,真是如兩個世界一般。?

事實上,孫師爺就看到許多來自岢嵐州的流民,大家扶老攜幼,帶着自己簡單的行李,正源源不斷地往五寨堡而去。各人臉上都帶着希望,似乎到了五寨堡內,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一樣。?

在農場旁地田地中,孫師爺看到屯丁們正在將麥秸稈切碎燃燒還田,那粗大的麥秸稈,顯示出這些田地中所獲得的大豐收。還有麥田中那一個個灌井,特別是清漣河邊,那一輪輪林立的大水車,更是顯現出五寨堡不同於別處的地方。?

而經過幾個月的建設,眼下孫師爺等人看到的這些農場們。已經形成一個個類似小軍堡地地方,有圍牆,堡門,堡牆上的垛口,高起的望樓等,遇到什麼賊人來犯時,堡門一關,由監管帶領屯丁們上堡牆。等閒千餘人的賊兵,不要想能攻入這些農場內。?

而每個農場內,現在都有了黃來福手壓機井,決對是水源充足。沒有問題,每個農場內,現在還紛紛仿效五寨堡,在農場內建起廟宇和戲臺等生活設施,供堡內的屯丁和家屬們娛樂。雖然這些農場內的建築還相對粗陋,但比起許多民堡,山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五寨堡各個農場中。每個農場一般都有屯丁們數百,特別是五寨堡第一農場。更是有屯丁五百,除了原先五寨堡的軍戶們外,許多還是堡外的民戶和流民屯丁們。?

這些屯丁們,由於現在豐足的月糧,已經足以養家餬口,這些人不約而同的,紛紛將家人接來,一起住入了農場內,使每個農場地人口,都超過一、二千,在大明朝時,這足以有一個個鄉鎮的人口規模。?

當然,現在這們原民戶屯丁們及家人們,全都擁有了五寨堡的軍戶戶籍,享受五寨堡的全部待遇,從民戶渴望到軍戶身份,這種心理轉變,在其它州縣是不可思議的。?

擁有一個個鄉鎮人口規模的各個農場們,現在也除了五寨堡外,成爲了商賈們第二個選擇的對象,一些在五寨堡內竟爭不過大商賈的商人們,也紛紛退而求其次,將生意地對象,對準了這些屯丁們。每隔一些天,在農場外的路口上,就自發形成一個個集市,到了這天,各種經營棉花、食鹽、布匹、煤炭、茶葉、麴酒的商人們,紛紛在這裡擺開攤子,開攤做生意。?

還有各種雜燴麪攤,羊肉骨頭攤,水果攤,也紛紛到這裡佔位子,一些附近的鄉民們,也是擔着自己地青菜、大蒜、蔥、韭菜等土特產,來這裡吆喝買賣着。形成一個雜亂,但又充滿生氣的情形。?

今天或許就是各個農場的約定集日,每個農場的路口,都是擠滿了攤販和逛街的人,孫師爺等人,就是目瞪口呆地通過一個個農場路口,到了五寨堡的堡門?

離五寨堡不遠,就見堡外車馬來往,絡繹於道,到處是遠糧遠貨的商賈,顯示出堡內地商業地繁華,進入堡內後,就見一些五寨堡旗軍們在堡牆上,在堡門上虎視眈眈地看着衆人。?

奇怪的是,進入五寨堡,並不需要路引,也不需要入堡稅,但一個個守堡地旗軍都是身強力壯,絲毫沒有衛所軍中普遍存在的老弱現象。這些五寨堡旗軍們,個個穿着嶄新的鴛鴦戰襖,手上拿着雪亮的兵器,這種逼人的精神氣,但人一點也不敢對五寨堡起什麼窺測之心。?

孫師爺發現,就是指揮使大人的幾千兵馬,相要和五寨堡的千餘旗軍對陣,怕也根本討不了好去,什麼時候,五寨堡變得這麼強悍了?孫師爺心想。?

進入五寨堡內後,只見裡面更是熱鬧無比,街上,好似擠滿了人,到處是林立的商店,到處是各地口音的商人,將一個小小的五寨堡擠得如同罐頭裡的沙丁魚一般。?

而街上,除了一些衣衫襤褸,滿懷希望的流民外,只要是堡內的本地軍戶們,一看就是精神氣壯,悠然自得的樣子。和幾年前孫師爺見過的,堡內軍戶們那種瘦骨嶙峋,對生活充滿了麻木絕望的神情,簡直是判若兩人。孫師爺發現,自己的岢嵐州雖然建築比五寨堡高大寬廣,但這種軍戶們的精神氣,卻是一點也不如。?

進入大東街後,孫師爺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只見這條街上,擠滿了糧行和米鋪,白花花的米麪,擺滿了一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還滿是布莊,茶店,油糖店鋪等。?

各個米商從鋪內來來往往,一些背米的流民苦力們,則是氣喘吁吁地揹着沉重的米袋子,跟在他們的身邊,人來人往,將一條街擠得滿滿的。還有一車車的車馬,裝滿糧後,便往堡外方向而去,形成一股奇異忙碌的情形。?

而耳聽到遠處傳來鞭炮聲,怕又是哪家店鋪開門營業了,孫師爺最後嘆了口氣,對身旁的家丁們道:“這真是五寨堡嗎?我們會不會走錯地方了。

第134章 慘烈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41章 感嘆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28章 入朝第75章 大過年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71章 毛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26章 踊躍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42章 毆打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31章 蔚山第17章 大幹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57章 新戰陣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72章 大災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41章 徵日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12章 老營堡第19章 行商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42章 毆打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65章 規劃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94章 歡聚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56章 收稅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78章 大移民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章 軍與兵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27章 探獄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7章 變化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84章 蒼涼第238章 援軍第267章 播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46章 談判第209章 冗濫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18章 劉二妞
第134章 慘烈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41章 感嘆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28章 入朝第75章 大過年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71章 毛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26章 踊躍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42章 毆打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31章 蔚山第17章 大幹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57章 新戰陣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72章 大災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41章 徵日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12章 老營堡第19章 行商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42章 毆打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65章 規劃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94章 歡聚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56章 收稅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78章 大移民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章 軍與兵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27章 探獄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7章 變化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84章 蒼涼第238章 援軍第267章 播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46章 談判第209章 冗濫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18章 劉二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