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廷(下)

這一次攻明的戰鬥結束,兩白旗損失的旗兵超過了四千人,另外還有從役、包衣、家奴一萬餘人。雖然不是傷筋動骨,但損失也不算小,因此皇太極心裡暗暗高興,看來這回自己總算是找對了方法。自然不會因此而責怪阿巴泰了。

而阿巴泰回府養病之後,甴圖爾格替他像皇太極彙報這一次攻明的整個戰鬥經過。圖爾格自然不敢隱瞞,將這幾個月以來的戰鬥經過,大小戰役也都完完本本的講說了一遍。而其中的重點,當然就是清軍與商毅之間的一系列戰鬥了。圖爾格也一點不漏的全部講了出來。

在場的滿漢大臣們聽得都十分仔細,因爲這次攻明的損失比前幾次都要大,因此衆人也想聽淸楚是什麼原因。但等圖爾格說完了之後,多爾滾和多鐸的臉上都露出了不屑之色,顯然是認爲圖爾格是在有意誇大明軍的戰鬥力,好掩飾自己的無能。

皇太極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沉靜的表情來,道:“圖爾格,照你的說法,這次攻南朝損失的人馬,到是有一大半是因爲這個商毅嗎?”

圖爾格道:“回皇上,正是如此。”

阿濟格卻在一邊插嘴道:“商毅是誰?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圖爾格,他在南朝是個什麼官?多大年紀?”

圖爾格道:“聽說他是青州府穆陵關的千總,好像還不到三十。” 頓了一頓,又道:“而且據說此人是成化年間大學生商輅的後人。”

阿濟格已大叫起來,道:“什麼,你們是被一個小小的千總,一個毛頭小子給打得這麼慘嗎?”

明滿交戰了數十年,對互相之間的官職都非常熟悉了,因此一聽說阿巴泰和圖爾格是被明朝的一個千總打敗的,阿濟格一半到是真的吃驚,而另一半卻是在故做驚訖,而多爾滾和多鐸也立刻配合着大笑起來。

因爲這時淸朝剛剛建國,各種規據禮儀沒有漢族那麼複雜,而且阿濟格、多爾滾、多鐸,因此在大殿上這樣問話大笑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皇太極自然聽得出他們的弦外之聲,冷冷道:“你們懂得什麼?自古山野之中,多才華出衆之士,年輕又如何?諸葛孔明也不過是在二十七歲時出山,但在他出山之前,不同樣是南陽的一介農夫嗎?焉不知這商毅真的是個奇材?”

他這麼一說,多爾滾和多鐸也不敢再笑下去,因爲剛纔還可以說是笑阿巴泰和圖爾格,而現在再笑下去,那可就成了笑話皇帝了。

圖爾格見皇太極並沒有懷疑自己說的話,也大爲安心,又道:“回稟皇上,非是爲臣誇大其辭,這商毅所部之軍不僅軍紀嚴明,令行禁上,而且善用火銃。他們使用的火銃十分厲害,不僅射程極遠,而且威力奇大,在五六十步內,就可以打穿三層鐵甲,加上他的士兵使用火銃非常熟練,因此射速極快,若是南朝重要此人,到是我大清的一個心腹之患。我們且不可輕敵。”

皇太極點了點頭,又道:“朕今天早上剛剛收到的消息,南朝的朱甴檢以經封商毅爲山東都司都指揮同知,充任登州分守參將。加臨邑伯。現在以經調他隨吳甡一起出京南下,平定流寇之亂了。”

幾位大臣聽了,也都嚇了一跳,從千總一下子躍到了都司都指揮同知,分守參將,這速度可比坐上火箭還快,而且看樣子眀朝確實打算重用他了,這麼看來,或許這商毅真的是一個人物。而阿濟格、多爾滾、多鐸雖然不敢和皇太極擡扛,但臉上還是一付不服的樣子。因爲他們都不相信,使用火銃能夠產生出這麼巨大的戰鬥力來。

皇太極雖然也對火銃的威力也有一些懷疑,但他和多爾滾、多鐸不同,對明朝向來是十分謹慎,從來都不敢小看,同時他也不相信,圖爾格會故意誇大事實,這裡面一定必有緣故。因此也不再理他們,轉向其他的大臣道:“洪愛卿,你在南朝的時間久,可曾聽說過商毅這個人嗎?”

這時從文官的行列轉出一人,身材削瘦,約五十左右歲年紀,此人就是洪承疇,是在兩年前的松山大戰中被清軍俘虜。在被俘之初,洪承疇被清軍解往盛京,參見皇太極時,淸兵令其行跪拜之禮,但洪承疇十分硬氣,不僅不跪,反言:“吾天朝大臣,豈拜小邦王子乎?” 但在皇太極的反覆勸召之下,洪承疇最終還是投降了淸朝,當然在野史中也有說是皇太極的寵妃莊妃以**降的。

聽到了皇太極的詢問,洪承疇躬身道:“回稟皇上,臣在南朝之時,從未聽說過有商毅其人。不過傳說此人爲商輅的子孫,臣以爲也不可信,商輅諡號爲‘文毅’,若是商輅的子孫,又豈能以‘毅’爲名。還請皇上明察。”

皇太極到是熟知漢族的文化,因此點了點頭,道:“卿言之有理,如此看來,這商毅真的是一個山野奇材,南朝果然多奇人異士。” 隨後,他又哈哈大笑起來,道:“這商毅或許是可以成爲我大清的勁敵之將,可惜只耍有南朝的朱由檢和那一干無用的大臣在,就算是有一個商毅又有何用。範卿,那句話怎麼說來着,內有什麼?外有什麼?”

範卿就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漢族大臣範文臣,立刻道:“回稟皇上,是‘自古未有權臣在朝內,而武將能夠立功於外者’。”

皇太極點點頭,笑道:“對,就是這一句話。因此商毅只能算是生不逢時,我看他也最多也不過就是第二個袁祟煥罷了。”

十餘位大臣聽了,趕忙齊聲恭賀道:“皇上英明。”

皇太極又呵呵笑道:“不過在未來我大淸或許還可能有機會與這個商毅對陣於彊場之上,因此也不可對此人掉以輕心。應該儘量將他的底細摸清楚,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好在南朝以派他南下平定流寇之亂,看看他到底還有什麼手段。傳朕之命, 讓我們潛入南朝的細作對商毅要嚴密調查, 不得放過一點漏洞。然後看這商毅有何嗜好,或貪財、或好色,均可投其所好,若能招降我大淸,自然再好也不過。若是難以招降,則或用間,或行刺,早日將其除掉,以除我大清之患。”

范文程又道:“皇上,我大淸此次攻明,雖小有損傷,但卻所獲極多,使南人喪膽,雖出了一個商毅,亦不過是螳臂當車,無力迴天。如今南朝氣數以盡,流寇四起,內亂不斷,國力衰弱之極,而我大淸兵精糧足,國勢正旺,不若揮師西進,破山海,佔京樴,定鼎中原,一統天下,皇上當可爲大清開基立業,創下高皇帝所沒有的不世之功,成就漢唐偉業。”

范文程的話確實讓其他幾位滿漢大臣都有些心動,自從松山大戰之後,明朝基本以經沒有和淸軍對抗的軍事實力了,雖然山海關易守難攻,但清軍完全可以繞道進攻,對山海關形成夾擊之勢,也不難一舉而破。現在雖然出了一個商毅,但也改變不了雙方根本的實力對比。如果真的能夠一舉攻破北京,說不定真有統一天下的希望,就算一時還不和掃平江南之地,也可以達到當年金國的水平,和明朝分南北朝對持。

皇太極聽了之後,沉吟了片刻,搖了搖頭,才道:“南朝雖說氣數將盡,但還尚未到時機,南朝地域廣闊,爲我大清十倍,人口衆多,爲我滿人百倍,如蒙天佑,我大清能一舉克取燕京,然其民人百姓應作何安置?是如我大淸一般再設旗安置,還是如南朝慣例安置?攻取北京之後,向南尚有萬里之地,是繼續出兵攻之,還是暫緩,或與南朝分南北持之,又當以何爲界?凡此種種,都尚未有定議,豈可輕舉大軍。”

衆臣聽了, 也都知道皇太極現在還無意向明朝發動全面進攻, 因此也都不敢再把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

實際上在松山之戰以後,就有大臣勸皇太極立刻出兵攻佔北京,當時也被皇太極拒絕了。其實在皇太極心裡並不是不想全面進攻明朝,爲大清開基立業, 統一天下。成爲像唐太宗、宋太祖,甚致是元世祖、明太祖那樣付一代開國雄主, 對皇太極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而且皇太極心裡也清楚,現在的明朝,在軍事力量上以無法與大清相抗衡,區區一座山海關是不可能阻擋得了八旗精銳的鐵騎。就算現在明朝出了一個商毅,此人或許是將材,但現在還羽翼未豐,危脅在以後而不是現在。因此如果大清全面出軍,完全有可能在半年之內攻佔北京,一年之內,全面攻佔河北、山西之地。屆時再相機而動,或繼續南下,或與明朝南北對持。

只是這樣一來,大清必是全面出兵,必須又要倚重阿濟格、多爾滾、多鐸這三兄弟,這麼一來,他們必然都會有機會執掌重軍,趁機擴大自己的實力,將來尾大難掉,可就不好辦了。因此必須先削減一下二白旗的實力,使之無法與自己相抗衡的時候,纔是正式開始出兵南征,一統天下。

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68章 重逢(下)第184章 襲擊(上)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93章 勸降(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22章 造船(上)第147章 穿插第145章 迴歸第145章 新年(下)第24章 天像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79章 桂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84章 襲擊(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81章 喜迅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04章 完婚(二)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35章 天命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78章 回航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1章 逼宮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85章 地雷陣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69章 召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一章 真像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406章 國策(下)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
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68章 重逢(下)第184章 襲擊(上)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93章 勸降(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22章 造船(上)第147章 穿插第145章 迴歸第145章 新年(下)第24章 天像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79章 桂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84章 襲擊(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81章 喜迅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04章 完婚(二)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35章 天命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78章 回航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1章 逼宮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85章 地雷陣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69章 召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一章 真像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406章 國策(下)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