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

駐守遼東的清軍,也可以說是清廷最後一支精銳人馬,現在支清軍部隊中,除了還有四千左右的八旗精銳之外,還保留着一支六千多的新軍部隊,全軍一共有火槍一萬餘支,火炮六十三門,其中有三十七門是紅衣大炮,重量在二千斤到三千斤不等。另外還有三千多騎軍部隊。

因此反從人員構成和裝配上來看,這支清軍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視。而且由於這支清軍一直都駐守在遼東,並沒有參加中原大戰,與中華軍交戰過的士兵並不多,雖然也知道中華軍的威名,但並沒有其他清軍對中華軍的那種恐懼感,還不至於未戰先怯。

海城離遼陽大約有一百二十多裡,清軍的人馬到達海城之後,也知道中華軍己經佔領了遼陽,因此想要回到盛京去,就必須突破中華軍在遼陽佈下的防線。布克沙和賴塔也立刻下令,馬上向遼陽發動進攻。

駐守遼陽的第二師中,有不少士兵都參加過五年以前的那一次跨海突襲遼東的戰鬥,這也是他們第二次登上遼東半島作戰。而且這一次可不再是打砸燒之後拍屁股走人,而是永久的佔領遼東半島。另外自從跨過鴨綠江之後,己經過去了半個月,雖然中華軍在遼東一路順風順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僅僅只是在鎮江堡一戰中才小試牛刀,打了一仗,而隨後的十餘天時間裡,基本都沒有仗打,沿路的清軍不是棄城而逃,就是開城投降,有不少士兵競連一槍都沒有開過,有一些士兵在私下都笑稱,這仗要是在這麼打下去,可就要手生了,別以後連開槍都不會了。

而現在總算是等到了清軍的主力部隊,還箅是一支精銳的人馬,也終於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仗了。因爲前面基本沒怎麼打仗,彈藥也沒有多少消耗,十分充足。因此第二師的官兵們也都十分興奮。

布克沙是清軍中少有的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的清將,不過現在他也明白,中華軍佈置的這種戰壕防線的作用,當然也不敢輕視中華軍。但現在清軍急着趕回盛京去,也同樣是求戰心切,因此布克沙只是簡單的觀察了一下中華軍佈置的防線,就派出三千士兵,向中華軍的防線發動進攻。

等戰鬥開始之後,布克沙也才真正體會到,中華軍的火力之猛烈,還有這種戰壕防線的真正威力。由於清軍的火炮不多,無法給士兵提供足夠的遠程火力支援,因此只能靠士兵硬衝,但在中華軍近乎於變態的火力面前,清軍的進攻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僅僅只堅持了三十多分鐘的時間,就退了下來,兵力損失了八百多人,而連中華軍防線的三十步都突進不了。

但等清軍都退下去了之後,周少桓卻在戰壕裡大罵士兵們,剛纔的那一陣阻擊,實在是太浪費子彈了,清軍不過就出動了三千多人,致於打得這麼兇嗎?而且清軍都已經衝過了火炮的射程,還有不少火炮還在轟擊,要知道現在是在清軍的地盤上作戰,後勤補給要比以前困難得多,一定要悠着一點打。

其實不少士兵都是因爲好久沒有打仗了,一時興奮,結果也確實有一些忘其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槍就是一陣亂髮亂射。因此聽了周少桓的罵語之後,也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在清軍陣中,布克沙和賴塔可沒有周少桓這種打得狠了也是錯的甜蜜煩惱,雖然剛纔那一次進攻,帶有幾分試探性質,但中華軍的火力猛烈,確實是有坐出乎想像,以前都只是聽說,並沒有親眼所見,因此多少都還有一些半信半疑,但現在終於親身在戰場上體會到中華軍的可怕之處了,看着眼前遍及戰場的屍體,空氣中還彌散着嗆人的硫璜氣味,兩人這時才完全明白,爲什麼在中華軍崛起之後,以前一直都是縱橫無敵的八旗鐵騎終於遇到了剋星,結果每況愈下,一直到現在的局面。這樣猛烈的火力,確實沒有那一支軍隊能夠抵抗得住。

但現在清軍面臨的問題是,必須要打通返回盛京的道路,否則盛京失守,這個罪名誰也擔不起,因此明知中華軍的火力厲害,但布克沙也不得不硬着頭皮下令,調動了三個五千人隊,對中華軍的防線進行滾動式的輪流進攻,希望利用人數的優勢,來衝擊中華軍的防線。好在是這支淸軍對中華軍到沒有太多的心理負擔,在戰鬥開始,還能夠保持較高的士氣,因此進攻也表現得十分勇猛。

但無論清軍怎樣進攻,中華軍的防線就像不斷被海水衝擊的堤壩一樣,任憑海浪一次又一次的擊打、衝撞在堤壩上,但卻都無功而返,海浪消散成無數的水珠四散落下,而堤壩卻依然巍然屹立,堅不可摧。

攻防戰進行了一天的時間,清軍不僅輪流進攻,同時還出動了騎兵、火銃兵等等兵種,但在中華軍各種火器組成的交織火力網的打擊下,清軍的損失慘重,最終還是無法動搖中華軍的防線,布克沙也無奈,只能收兵。而在這一天的戰鬥中,清軍損失的兵力達到了三千七百多人。

而在第二天,清軍再度向中華軍的防線發動進攻,但這一次的結果依然沒有任何改變,清軍雖然比第一天稍好一點,有兩次攻入了中華軍的陣地中,和中華軍展開了白刃作戰,但付出了四千多人的傷亡代價,中華軍的防線還是牢不可動。

戰勢的發展,讓清軍的兩名主將布克沙和賴塔也有些不知所措了,現在怎麼辦?看這個樣子以現在清軍的實力,很難突破中華軍的防線,除非是耗到中華軍的彈藥用盡,但誰知道中華軍還有多少彈藥,什麼時候才能用完。現在清軍的損失己有八千多人,等到中華軍用完彈藥之後,又還能剩下多少人,中華軍可並不是一支只用使用火器的軍隊,他們的近戰能力同樣也十分強悍,清軍剩下的兵力還能不能突破中華軍的防線呢?

而且就算是清軍還能保證有足夠的兵力,現在中華軍是在城外用戰壕陣地防守,到時候完全可以退進遼陽城去,駐城防守,因此清軍想要突破遼陽,趕回盛京,也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清軍己是騎虎難下,如果不攻開中華軍的防線,又怎麼回到盛京去呢?當然通向盛京的道路並不是只有一條,因化也有人向布克沙和賴塔建議,如果攻不開中華軍的防線,可以繞道走,繞過遼陽到盛京去。

不過繞道回盛京,說起來當然容易,但俱體實施起來,卻又面臨着一大堆的問題,如果從一開始就繞道走的話,當然好說,或許現在也差不多快到盛京,但現在纔開始繞道,至少又要耽誤三四天的時間,盛京是否還堅持待住不得而知。另外清軍己經和中華軍接手交戰了,中華軍又會不會趁着清軍撤軍的時候,在後面追擊,清軍又要怎麼應付,清軍是該全線撤走,還是留下一部份兵力在這裡和中華軍對持,這些可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並不是說一聲令下, 就可以撤軍了事的。

當然有出路, 總也要比沒有出路要好,現在攻克遼陽基本是不可能的情況下,繞道回盛京也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麻煩雖然也有不少,但並不是沒有辦法克服,因此布克沙和賴塔也在反覆計算,選擇怎樣的道路,才能繞過遼陽,儘快回到盛京,怎樣分配兵力,同時又怎樣擺脫中華軍的追擊等等。

但就在布克沙和賴塔正在商議計劃的時候,一個讓他們崩潰的消息傳來,海城失守了,是被中華軍佔領。

這一棍孑頓時將兩人打得矇頭轉向,雖然這時兩人還不知道,中華軍的後續軍隊都己經在遼東登陸,因此也都覺得十分不能理解,中華軍怎麼一下子轉到了自己的背後去了,但有一個事實己經擺在了眼前,那就是海城失守,自己這支人馬也陷入了被中華軍前後夾擊的危境中。現在別說是突破中華軍的防線,連清軍自己都難以保全了。

但兩人還是懂不清楚,中華軍這到底在玩什麼把戲,中華軍不是在進攻盛京的嗎?怎麼突然一下子,自己就陷入了中華軍的兩面夾擊之中。兩人足足想了一夜,才終於明白過,這不就是中華軍慣用的圍城打援之計嗎?

雖然想通了中華軍的戰術,但對於事實沒有絲毫的改變,因爲就在次日,攻佔了海城的中華軍己經殺到遼陽附近,同時駐守遼陽的中華軍也主要出擊,向清軍發動了進攻。

原來從山東跨海而來的中華軍第九軍、第二十三軍在金州灣順利登陸,很快就被周少桓派出的偵察兵發現,偵察兵立刻發回信鴿,向周少桓發告結果,雙方也建立了飛鴿傳書通信。周少桓接到了消息之後,再結合其他偵察兵,以及情報人員提供的情況,基本判斷清楚遼東半島的局勢,於是也馬上下令,讓第九軍、第二十三軍尾隨在從海也撤退的清軍身後,向盛京方向移劫,在遼陽城前雙方合力,全殲這支清軍。

率領遼東登陸部隊的主將是山東軍區的副司令官童大勇,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後,也立刻率軍出發,很快就發現了清軍的行蹤,但並沒有驚動清軍,而是悄悄跟在清軍的後面,向遼陽靠近。清軍受阻在遼陽城下的時候,童大勇才率軍出擊,首先攻取了海城,隨後率領大軍,從清軍的背後包抄了上來。

中華軍攻擊遼東之後的最大一場戰役, 終於開始了.

第59章 保薦第88章 交易(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7章 海盜(一)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81章 喜迅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80章 佈置(一)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63章 破局(三)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55章 插曲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71章 妙手第177章 鑄炮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97章 僱傭兵(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90章 合圍(一)第98章 遷移(五)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80章 總結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71章 不解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45章 新年(下)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82章 佈置(三)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46章 亂攤子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68章 變數(四)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
第59章 保薦第88章 交易(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7章 海盜(一)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81章 喜迅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80章 佈置(一)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63章 破局(三)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55章 插曲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71章 妙手第177章 鑄炮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97章 僱傭兵(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90章 合圍(一)第98章 遷移(五)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80章 總結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71章 不解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45章 新年(下)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82章 佈置(三)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46章 亂攤子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68章 變數(四)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