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

在這危機時刻,鄭成功果斷下令,不理城外的援軍,繼續在泉州城內戰鬥,一定要擊敗清軍,同時派人去請駐守溜石寨的商家軍出戰,攻擊清軍的援軍。

但這時城內的清軍也得到了援軍趕到的消息,也不禁精神大振,漸漸竟有壓倒鄭軍的勢頭。將鄭軍殺得節節後退,一直退到了西門邊上,眼看就要被清軍逼得退出泉州城了。

鄭成功見狀,立刻拔出佩刀,大喝道:“今日不破泉州,誓不出城。”然後身先士卒,親自揮刀上陣,連斬了數名清兵。而部將陳豹、楊期潢、杜輝等人見鄭成功親自出戰,也都紛紛揮動武器,跟着他一起上陣,個個浴血奮戰,在這幾員主將的帶頭之下,鄭軍也被激起了高昂的鬥志,終於站穩了腳跟。

就在這時,沈壽嶽率領商家軍趕到戰場,不僅擊敗了清軍的援軍,同時還派出了一個營殺進泉州城,増援鄭成功。而經也了一夜的奮戰之後,清軍這時也是筋疲力盡,而且一眼就看出,原來是商家軍參戰了,頓時鬥志全無,敗退了下來。

鄭軍、商家軍乘勢追擊,終於佔領了泉州城。而趙國祈帶着百餘士兵,殺出了泉州,逃到福州去了。

而在另一邊,清軍的援軍也被商家軍擊敗。實際清軍在漳州的守軍並不多,而且在短時間內,那湊得出多少人馬,因此王進只帶來了兩千餘人,什麼三萬大軍,突襲安平,不過都是王進故意虛張聲勢而已。只是趁着天黑,打了洪政一個措手不及,結果沈壽嶽率軍殺到,立刻就被殺得大敗,四散奔逃。而王進在混戰之中,也被商家軍活捉,解入泉州城中關押。

雖然幾經波拆,而且在這一戰中,鄭成功的損失也不小,拆兵達一千二百餘人,部將楊期潢也戰死在泉州城中。但鄭成功到底還是攻下了泉州,取得了起兵以來的首戰勝利,同時也爲自已奪下了一塊立足之地。

泉州城中的鄉紳百姓得知鄭成功擊敗了清軍,佔領了泉州城,也都十分高興,紛紛上街慶祝,還有不少人來見鄭成功,求他不要再離開泉州城了。而鄭成功也從此聲威大振,完全蓋過了鄭彩和鄭鴻逵。

鄭成功自然也十分高興,正打算派人去南澳島請商毅來到泉州,但這時收到商毅的來信,原來商毅已經趁着漳州空虛,率軍攻取了漳州,讓鄭成功派人去接管漳州。

看完商毅的信之後,鄭成功也不禁佩服不己,果然是名將,絕不會錯過任何一絲機會。因此立刻命令陳豹去接管漳州。

而這時趙國祈逃入了福州,才向覺羅巴哈納報告,商家軍己經深入福建了。覺羅巴哈納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當時就嚇得臉色慘白。因爲他己經派出軍隊,分別去増援建寧府和福寧州,這時福州的守軍不足五千,如果商家軍來進攻福州,自己根本就守不住。因此覺羅巴哈納也趕忙下令,把派去増援建寧府和福寧州的人馬又都趕緊給撤回到福州來駐守,同時又下令金聲桓,趕緊從江西撤軍,回來保護福建,然後緊閉城門,再也不敢出去了。

雖然沒有按照原計劃的那樣攻下福州,但一連得到了泉州、漳州兩地,也讓鄭成功覺得十分滿意了,

商毅把漳州交給陳豹守衛之後,也來到了泉州,鄭成功把他迎進了泉州,商毅笑道:“明儼,這次進攻泉州,伱做的很不錯啊。”

鄭成功道:“督師太過獎了,其實這次能夠攻下泉州,完全是靠有督師的啇家軍相助,否則以成功自己的力量,絕無取下泉州之力。商家軍英勇善戰之名,果然不虛。”

商毅道:“你也不必妄自非薄,其實這一戰你制定的計劃,還有臨陣的指揮做得確實都很不錯了。但你的人馬戰鬥力不強,是因爲軍隊剛剛組成起來,缺少訓練,而且實戰經驗不足的緣故,只要曰後是加緊訓練,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必可成爲一支勁旅,何況你還有海上的選勢。因此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立足於泉州、漳州兩地,招募人材,擴充力量,拓海經商,積攢錢糧,與清軍抗衡。伺機收復福建之地。”

頓了一頓,商毅又道:“不過有一點你要切記,凡將成大事者,當以人爲本,現在你已有泉州、漳州兩地,人口數十萬,注意休養生息,減輕稅賦,推行仁政,寬厚待民,只有如此,方纔能夠做到上下一心,協力抗清。切不可不體民意,一味強徵暴斂,那樣的話,與清廷又有什麼區別呢?”

鄭成功也不禁凜然道:“大人金石之言,成功必當銘記於心。”

商毅點了點頭,又道:“等到時機成熟,兵精糧足之時,我們合力並兵北伐,收復失地,驅逐韃虜,恢復天下。”

鄭成功聽了,也不禁熱血沸騰,道:“大人提兵北伐之時,成功願爲大人馬上一卒,征戰疆場。”

商毅也不禁大笑起來,拍了拍鄭成功的肩,道:“好了,這裡的事情也差不多了,我也該回浙江去了。”

鄭成功怔了一怔,道:“大人這就要走了嗎?”

商毅笑道:“是啊,現在浙江的戰事正緊,還有許多軍務事情,需要我回去處理,因此不能在泉州多作停留。現在南京、江北的清軍都被我浙江牽持住,你到不用擔心,不過我料覺羅巴哈納要復奪泉州,必會調金聲桓回福建叄戰,因此你也要小心從事。”

鄭成功忙道:“大人放心,成功必不會讓大人失望。”

商毅這才十分滿意,第二天就和鄭成功告訴,帶着軍隊,乘船返回浙江去了。當然在回程的時候,沒有再繞道了,直接穿過了臺灣海峽,回到杭州,而沈壽嶽也帶着自己的軍隊,返回臺灣。

商毅離開泉州之後,鄭成功也決定聽從商毅的意見,以泉州、漳州爲基地,施行仁政,發展勢力,準備和清軍決戰。因此一面招募士兵,打造軍器,建造戰船,加強城防設施,一面下令減免泉州、漳州兩地的稅賦,恢復生產,並且鼓勵開展海外貿易,同時又派人去請鄭鴻逵和鄭彩,到泉州來共商大計。

直到這時,鄭鴻逵、鄭彩才知道鄭成功己經得到了商毅的全力支持,攻取了泉州、漳州做爲基礎。因此也不禁大爲後悔,早知是這樣,當初就應該和鄭成功一起出兵,攻取泉州,也能分一杯羹。但現在什麼都晚了,現在鄭成功己經威勢大振,又有泉州、漳州爲基地,勢力初成,而且還有商毅在背後支持他,自己根本就無法和鄭成功相抗衡了。兩人也都是聰明人,見了鄭成功之後,都表示願意接受鄭成功的指揮,共同對抗清軍。

得到了鄭彩、鄭鴻逵兩人的支持,鄭成功也十分高興,因爲這兩人手裡都頗有實力,有了他們的支持,自己的實力也會更進一步。

而鄭成功攻取了泉州、漳州之後,同時也四外出兵,收取泉州府、漳州府境內的各州縣等地。各地的鄉紳百姓本來都對清軍不滿,聽說鄭成功的大軍到來,也都紛紛起事響應,因此鄭成功的大軍所到之處,幾乎攻無不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泉州府、漳州府全境,基本都被鄭成功佔領了。

因此鄭成功也威名大振,雖然這時他己恢復了自己的鄭姓,但部屬百姓都尊稱他爲“國姓爺”,而且一些鄭芝龍的舊部也都紛紛脫離了清軍,來投奔到他的部下效力,同時還招集了一批文武人員,其中文士有原浙江巡撫盧若騰、進士葉翼雲、舉人陳鼎等,武將有甘輝、藍登、邱縉、林壯猷、金裕等人,屬於鄭芝龍的舊部有施天福、施郎、洪習山、黃廷等人,因此鄭成功手下人材彙集,實力也日益強大,而鄭成功也不忘商毅的教導,以商家軍爲榜樣,天天訓練士兵,演練陣法戰術,準備與清軍決戰。

正好這時在福寧州起事的劉中藻也覺得自己的實力不足,於是也派人來和鄭成功聯絡,請求鄭成功援助自己攻取福寧州。

這一下也正中鄭成功的下懷,因爲福寧州在福州北面,而且和浙江接壤,如果自己能夠攻下福寧州,不僅可以對福州形成夾擊之勢,而且和浙江也建立了陸地聯繫,對雙方合作,共同抗擊清軍,也是大有幫助儷。於是鄭成功立刻命鄭彩率領本部人馬,從海路趕到福寧州,支援劉中藻。又命鄭鴻逵率軍進駐惠安,保護泉州的側翼。

因爲現在清軍都被覺羅巴哈納都撒回到福州駐守,因此在福寧州的兵力並不多,鄭彩到達福寧州之後,與劉中藻合兵,很快就攻佔了福寧州。

同時在廣州安定下來的紹武朝廷,這時也得知鄭成功起兵,在福建打開了局面,因此也派人到福建來策封鄭成功爲南安公,福建總督。因爲紹武朝廷是隆武朝廷的沿續,因此鄭成功也派人到廣州朝見朱聿鐭,表示自已正式承認紹武朝廷爲正朔。

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23章 造船(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60章 莊妃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04章 完婚(二)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99章 備戰(一)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5章 強盜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60章 莊妃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77章 鑄炮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章 喜迅(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91章 逼宮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3章 出兵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8章 家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37章 新武器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86章 突破淮河(上)
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23章 造船(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60章 莊妃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04章 完婚(二)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99章 備戰(一)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5章 強盜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60章 莊妃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77章 鑄炮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章 喜迅(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91章 逼宮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3章 出兵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8章 家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37章 新武器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86章 突破淮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