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各懷心計

龍嘯大明

“憲之, 你看了今天的杭州時報 了嗎?”傍晚的時候,吳甡就拿着一份今天白天剛剛買到的[杭州時報]來找史可法。

這是兩個人正式辭職以後的第二天,暫時都在南京閒居,當然心裡都非常不甘,同時他們都是經歷過了大場面的人,雖然還不知道清軍馬上就要新一輪南侵的計劃,但也知道,現在南京西面己經失去了最大的屏障,而清軍也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同時現在的朝廷,又和商毅惡交,恐怕商毅也不會輕易來救援南京,因此兩人也都爲大明的命運但心不己。

其實這時史可法也正想去找吳甡,因爲商毅給他來了一封信,邀請他和吳甡到杭州去,商毅在信中指出清軍南侵在即,南京己是危在旦夕,希望兩人不要困守在南京,而是到杭州來一起共商大計。史可法正在考慮商毅的邀請,見吳甡來了,正好可以和他商量一下,因爲商毅請的是他們兩個人。

不過史可法並沒有開始就進入話題,而是先把吳甡帶來的[杭州時報]看了一遍。在和商毅一起守衛揚州的時候,史可法就養成了看每一期[杭州時報]的習慣,一開始史可法對[杭州時報]還頗不以爲然,但慢慢的卻也覺得報紙這個新東西確實還不錯,因爲在江淮戰役期間,[杭州時報]發表了大量號招南方各階層人士團結一致,全力抵抗清軍入侵的文章,也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而這次順逆之爭中,[杭州時報]也不斷的發表支持他們的文章,雖然沒有挽回他們的失敗,但卻爲他們在基層人士之中贏得了許多支持,在兩人辭職的當天,就受到了許多商人、百姓、工匠的歡迎。而吳甡早就是[杭州時報]的鐵桿讀者了。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其實在南京不少官員、商人都不會錯過每一期的[杭州時報]。

只是因爲今天一直在考慮商毅的邀請,因此史可法也忘記了去買[杭州時報]看。

史可法接過了吳甡遞來的報紙,輕輕念着第一版的新聞標題:“淸虜大軍南侵在即,南京危矣;東林諸公不顧大局,大明危矣。”

內容當然還是和這次“順逆之爭”有關。文章痛訴了以黃宗羲、錢謙益、四公子等人爲首的東林諸人,不顧大局,逼使李自成南撤,使南京西面門戶大開。並且又說明,根據他得到的消息,清廷的大軍將會馬上發動南侵,因此南京的局勢十分危險,而東林黨將爲這一後果付全部責任。同時提醒南京的市民,當心清軍的殘暴行爲,如果條件允許,請進快從南京撤離。並且表示,那怕是南京失陷,商家軍仍然會堅守浙江,與清軍抗爭到底等等。

看完之後,史可法把[杭州時報]放下,搖了揺頭,嘆道:“說雖如此,但商毅在這個時候說這些話,不是在擾亂人心嗎?”

吳甡不以爲然道:“憲之,就算人心不亂,你以爲南京就能守住嗎?現在的局面,不都是那些人鬧成這樣的嗎?也該讓他們自已償償這個後果了。”

史可法聽了之後,也苦笑了一聲,把話題傳開,道:“鹿友兄,商毅也請你去浙江了嗎?”

吳甡點了點頭,道:“我來找你,不光是爲了讓你看這個,也是爲了這件事,你也應該收到商毅的信了吧?”

史可法道:“是啊,但鹿友兄是怎樣認爲呢?”

吳甡道:“去,應該去。憲之,我看商毅不會亂說,清虜恐怕真的會馬上在發動南征,現在南京根本就守不住,而且我們現在也己是無官之人,就是留在南京,也無濟於事,不如先到杭州去暫時存身,如果南京真的失守,也可以留在杭州,協助商毅抵抗清虜的大軍,以期復國。”

史可法也不禁又苦笑了一聲,吳甡說得到也沒有錯,這確實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可惜本來是一個大好的局面,卻一下子弄成這個樣子了。他在屋子裡來回走了幾步,才道:“鹿友兄,你先去杭州吧,我還在南京留幾天。”

吳甡怔了一怔,道:“你還留在這裡,又有什麼用?又打算做什麼?現在除非是調商毅率軍來保衛南京,否則你留在這裡也沒有用。”

史可法道:“南京是我大明的最後希望了,我不忍心就這麼放棄,留在這裡盡一盡最後的人事吧。也許他們能夠回心轉意,調商毅進京。因此你到了杭州以後,還是要儘量勸說商毅,希望他以大局爲重,一但朝廷真的下旨調他入京拱衛,還請他千萬不要拒絕。”

吳甡也苦笑了一聲,道:“等到他們回心轉意,只怕清虜的大軍都已經兵臨城下了。”

史可法道:“我也是盡人事,聽天命,不過你放心吧,如果真的無法挽回,我也會離開南京,到杭州來和你匯合,然後共同在浙江抵抗清虜。”

吳甡沉吟了片刻,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你既然這樣決定了,我也不能免強,但憲之一定要記住,一但真的不可挽回了,你還是要儘早離開南京。”

史可法也點了點頭,道:“放心吧,我一定會的。”

――――――――分割線―――――――――分割線――――――――

“啪!”

候方域走進屋裡,將手中的[杭州時報]重重的摔在桌子上,氣憤憤的道:“你們看看,商毅都在胡鬧說些什麼?簡直就是在危言聳聽,蠱惑人心。”

他這一番動作,屋裡的幾個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而候恂一皺眉,心裡對兒子的舉動非常不滿,都三十多歲的人了,怎麼還是如此沉不住氣呢?因此道:“朝宗,有什麼話就好好說,你這個樣子,成何提統啊。”

在場的一同有六人,除了候方域的另三個鐵桿之外,另三個是侯恂、錢謙益和黃宗羲,都是這場“順逆之爭“中主張討逆的主力選手。

這場“順逆之爭” 以討逆方大獲全勝而告結束,而直接的成果是,內閣的兩把最重要的椅子空了出來,現在由錢謙益代理主持內閣事務。因此老錢也躊躇滿志,自認爲內閣首輔以經非自己莫屬了。同時心裡也暗暗得意,幸好是自己在緊要關頭站對了隊,要不然恐怕現在也辭了職吧。

同時內閣裡空出的兩個位置也使不少人躍躍欲試,候氏父子也認爲,自己爺倆怎麼樣也能弄到一個名額,最理想的結果當然是老候進閣,而小候接老候的班,出任禮部尚書。而小候的另三個鐵桿現在也都巴着能夠在升一級。

當然官職的調整也不是馬上就能完成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幾個人今天湊在一起,慶賀一番。

見自己的好友一臉不服不忿的樣,方以智立刻起身,道:“朝宗兄,是什麼事情把你氣這個樣子了。” 說着從桌子上拿起報張,道:“這不是[杭州時報]嗎?”

候方域點了點頭,指着大標題,道:“密之兄,你看看,商毅完全就在胡言亂語。”

看了標題之後,方以智也有些明白候方域爲什麼生氣了,因此也接着看下面的內容,而陳貞慧和冒避疆也都湊了過來,就着方以智手裡的報紙看。

等他們看完之後,一個個也都義憤填膺,而這時黃宗羲等人也都輪流看完。

黃宗羲道:“這也不怪朝宗生氣,這個商毅,根本就是造謠生事,擾亂人心,清虜五月新敗,損兵拆將數十萬之衆,早己經元氣大傷,現在不過才半年時間,又怎麼可能馬上又舉兵南征呢?”

候方域道:“豈止是造謠生事,我看他根本就是居心叵測,而且現在南京城的百姓有不少都被他的謠言煽動,正在準備逃出南京。”

錢謙益卻全然沒當一回事,笑道:“不妨事,不妨事,不過就是區區一篇文章而己,現在大局己定,又能有什麼作用,如此小事,也直得你們這樣大驚小怪嗎?明天等我上奏皇上,下一份詔書,以安民心也就是了。”

黃宗羲卻搖了搖頭,道:“我看這事不能箅小,在順逆之爭時,商毅就用[杭州時報]屢屢與我們作對,而且還鼓惑了不少人心,現在又如此胡言亂語,造謠生事,不可不防。”

陳貞慧道:“照我說就應該把這個[杭州時報]查封,” 頓了一頓,忽然意識到[杭州時報]是從杭州發行的,在南京根本就查封不了,因此又改口道:“起碼不能讓[杭州時報]繼續再在南京發行了。”

候方域搖了搖頭,道:“[杭州時報]到是小事,但我看商毅其人,外表恭順謙和,內心桀驁不訓,又居功自傲,飛揚跋扈,而且現在手握重兵,割據一方,還善於鼓惑人心,其志非小,如果不近早圖之,恐怕曰後必成莽操之流,行董卓、李傕之禍,因此不可不防。”

這時錢謙益道:“好了好了,今天就不說這個了,酒萊都己經準備好了,大家都入席、入席吧!”

在他的勸告之下,衆人這才把[杭州時報]放下,圍着桌子坐下,不一會兒酒菜都上齊了,錢謙益剛剛舉起酒杯,正要說話,忽然錦閣的門被推開,進來兩個小太監,氣喘吁吁道:“錢閣部、黃閣部,你們都在這裡,大事不付,清軍己經攻佔了武昌。”

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45章 迴歸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一章 真像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5章 超級戰艦第279章 大不敬第94章 遷移(二)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86章 意外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83章 下獄(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84章 四徵湖北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75章 浙江援軍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7章 行軍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77章 鑄炮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63章 破局(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45章 迴歸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06章 國策(下)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4章 玄皇教第302章 造勢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1章 勸進(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
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45章 迴歸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一章 真像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5章 超級戰艦第279章 大不敬第94章 遷移(二)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86章 意外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83章 下獄(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84章 四徵湖北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75章 浙江援軍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7章 行軍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77章 鑄炮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63章 破局(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45章 迴歸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06章 國策(下)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4章 玄皇教第302章 造勢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1章 勸進(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