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年終總結

~~~事情一項一項的解決着商毅也發現現在自己的統治區確實己經形成了一個初步的政權體系完全在按國家的模式在運行

而到了年終按照常例當然也都要進行年終的總結因此各部『門』關於今年的總年度結報告也都紛紛發送到內閣然後轉呈到商毅的辦公室裡

總體來看這一年南京zhèngfu在各方面都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因爲地盤擴大人口增多稅收也増加雖然前一階段的戰爭對有些地方的破壞很大但由於商毅是釆用的工廠化生產模式儘管恢復重建工作需要大量人力財力但卻可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而且給工廠還帶來大量的訂單不僅増加了工業稅收同時也能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而且下半年還開通了對曰本和馬尼拉的直航通商也使海關收入也增長了一大塊結果今年的財政收入達到了一千九百三十八萬白銀比去年足足增漲了五成左右

雖然在今年的上半年還進行了收復湖北、淮南的戰鬥而且下半年又有第二次琉球戰爭和進攻曰本但和前二年相比戰爭的時間和規模也都減小了許多因此軍費開支也大大下降也連帶財政支出下降了不少最後統計結果今年的財政支出下降到一千六百二十三萬兩白銀比去年降低了三成以上

這樣算下來今年zhèngfu的財政盈佘達到了三百一十五萬兩白銀雖然還不足以填補去年的赤字但也相當可觀了而且這個數字就是放在明朝全盛時期也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結果當然取得這樣的成果也和琉球、曰本戰爭分不開

這時琉球、曰本戰爭的成本覈算己經統計出來了這一次戰拿前後一共支出白銀約爲一百二十七萬兩左右其中屬於軍費開支的約爲八十五萬兩而商人的損失、補償以及其他費用約爲四十餘萬兩

到十二月份曰本賠償的前兩筆賠款的二百八十萬兩白銀已經到位了另外在接收了首裡城之後曰本在琉球掠奪的財富也都盡歸中華軍所有拆算成白銀大約有五十餘萬兩銀因此到目前爲止這一戰的實際獲利己經在一百八十萬兩白銀以上超過了今年zhèngfu財政盈餘的半數而且這還不算明年六月曰本方面的第三批賠款的一百萬兩白銀

而這個結果也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原來打仗還有這種賺錢的打法因爲當初反對發動琉球、曰本戰爭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對清作戰剛剛結束再發動對日作戰又要消耗錢糧當然有一些老資格的官員還記得在四年以前商毅發動的薩摩戰爭也是一次賺錢的戰爭看來以後也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清作戰是賠錢而對日作戰可以賺錢

因此也有不少人對商毅當初發動琉球、曰本戰爭的決定佩服之至戰打勝了錢也賺了還有比這更英明的決定嗎?

當然不和諧的聲音也有的有一批以道徳自居的文士就這一場戰爭指責商毅足窮兵黷武無故侵犯他國不施仁義其實是雖勝猶敗因爲現在商毅的地盤擴子大了就什麼鳥都有而且商毅對民間言論的控制並不嚴格而中國士大夫們都有這種自以爲是的『毛』病對什麼事情都要找點錯出來因此有這種言論的出現也並不足爲奇

但在南京zhèngfu內部對這場戰爭基本都是肯定態度雖然現在的南京zhèngfu的官員中士大夫也有不少但商毅注重的是經世濟用的才能而不是道徳文章水平真正的道學家並不多另外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管理國家可不是靠什麼天理人『欲』財政收入纔是實在的講仁義道徳不能當飯吃另一方面商毅在zhèngfu中的威望也是如曰中天誰那麼不知趣一定要和商毅唱反調呢?

而就是在民間否定的聲音其實也很小道學家畢竟只是極少數軍事上的勝利往往都是能鼓舞人心的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對曰本雖然沒有仇視但也沒有好感廣大百姓只覺得打敗東瀛的倭人非常解氣而商人們對這場戰鬥更是盛稱不己因爲在中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朝廷爲了保護商人的利益安全而對外發動戰爭的因此商人們對商毅十分感滶自從歐州勢力介入亞州之後中國商人在海外經商就經常受欺負就是由於背後沒有國家撐腰而現在也都覺得有低氣了

這當然也是商毅希望看到的結果發動琉球、曰本戰爭的另外目地一是要改變中國人的觀念打仗也是能賺錢的二是要zhèngfu官員中樹立國家有義務保護自己的國民的觀念因此在以後在找類似後藉口出動對外的戰爭反對的阻力也就會大大減小了

畢竟現在的世界實行的就是叢林法則不是去欺壓別人就是被別人欺壓沒有第三個選擇儘管和中國的傳統道德將違被但想置身於世界大勢之外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必須接受並參與其中起碼去欺壓別人也好過被別人欺壓

當然成績不僅僅是體現在政財收入和戰爭的勝利上各方面也都有

首先在農業上湖南、江西和湖北、安徽的大部份地區的農業生產都得到了初步的恢復今年各地的糧食收成都不錯zhèngfu的諸備糧也有所增加而且在新地區內實行免稅政策加上收購糧食中也盡力避免了火耗、踢斛等現象發生因此各地農民的收入也都増加了不少各鄉村也都有居民定居種田加上宣傳得力各地農民對南京zhèngfu的認同感也進一步的加強了還有不少農民準備在明年開墾更多的荒地

現在農業面臨的問題是各地的農田水利工程破壞十分嚴重而且農業工具、畜力的缺口也很大這些都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阻礙

而在工業上由除戰爭的刺『激』手工業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戶也開始發生徹底脫離有一些家庭作坊買掉了自家的農田將錢投入購買生產工具和原料徹底轉變成小工廠化經營因此產業工人的人數也相當的增加而工業稅收的增漲幅度也大大超過了其他行業雖然現在還撼動不了商稅和農稅的地位但假以時日必然會成爲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而且蒸汽機開始投入到絲綢的生產中之後也提高了絲綢的生產效率今年的絲綢產業也有了明顯的増漲雖然放到整個手工業整體來看並沒有發生質量但勢頭髮展己經不可阻當套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歷史的車輪巳經開始滾滾的運行起來了

在商業方面現在商業稅依然是南京zhèngfu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在商業稅中海關收入又佔了絕大部份現在開通了曰本和馬尼拉的貿易航線之後海關收入依然保持着強勁的勢頭而且由於地盤擴大在南京zhèngfu內部各地的商品流通也在進一步加強因此在商業稅這一塊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另一方面還有一塊很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南北的貿易因爲中國地域廣闊南北物產的差異很大隻要是中國形成南北對持局面的時候南北貿易就會立刻興起

現在南京和清廷雖然還處於敵對的關糸但甴於現在雙方都已經停戰形成南北對持之勢而南北貿易也就立刻開始活躍起來而商毅也知道這種事情只能疏導不能強堵因爲只要是有利圖就會有人『挺』而走險相反還會滋漲走『私』貿易的頻繁與其強令封鎖不如將其納入正常的管理渠道中來因此商鯁也在邊境地區開設了幾個『交』易地點讓所有南北商人可以進行正常的『交』易但絕對禁止走『私』

其實在南北貿易中一直以來都是以南方居於主導地位因爲像絲綢、瓷器、茶葉、手工藝品等商品一般都是出產於南方而北方除了礦產資源、糧食、牲畜一類社會必須品之外基本拿不出什麼有『交』易價值的商品出來因此南北『交』易通常都是南方獲利更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南北『交』易能夠方便傳遞情報信息並且從北方的商人那裡瞭解清廷的動向實在是一舉數得商毅當然

因此從今年各行業的發展勢頭來看明年的發展將會更加出『色』如果明年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財政收入有望達到二千五百萬左右就是達到三千萬兩白銀也不是不可能的這絕對是一個讓人恐怖的數字因爲在明朝的全盛時期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就是三千萬兩白銀左右但商毅僅僅只用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就能夠達到這個水平也說明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有多麼巨大的潛力

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35章 鄉鬥(下)第202章 夜奔(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81章 出兵(下)第152章 談判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55章 插曲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86章 人材(上)第98章 僱傭兵(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2章 談判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79章 強攻臨朐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32章 對持(一)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45章 迴歸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章 喜迅(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93章 雷汞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01章 守城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08章 豪格出兵
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35章 鄉鬥(下)第202章 夜奔(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81章 出兵(下)第152章 談判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55章 插曲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86章 人材(上)第98章 僱傭兵(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2章 談判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79章 強攻臨朐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32章 對持(一)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45章 迴歸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章 喜迅(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93章 雷汞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01章 守城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08章 豪格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