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進駐登州

商毅只在穆陵關住了一夜,就立刻又率軍出發,趕奔登州。這次唐鎮也隨同一起前往,同時還帶了三十萬兩白銀,準備讓船隊送回浙江,支應那邊的生絲戰爭。

現在在登州坐鎮的,還是由登萊巡撫晉升爲山東總督的曾化龍,是他最開始提拔的商毅,也可以算是商毅的恩人,得知商毅來到登州,趕忙親自到城外,將商毅等一行人馬迎接進城來。和曾化龍一起的,還有山東布政使孟宏恭。在商毅南下之前,孟宏恭的女兒和商家軍騎兵團的團長楊武丞訂了親,因此他也算半個商家軍的人了。

原來現在北方的局勢大亂,北京岌岌可危的情況,曾化龍知道得一淸二楚,雖然李自成並未向山東發動進攻,但曾化龍心裡清楚,如果大順軍攻下北京之後,下一個目標一定就是山東,現在曾化龍手頭上雖然有二三萬地方衛所的兵力,但卻都散居在山東各地,形如一盤散沙。而新任的山東總兵劉澤清蹲在澤清,曾化龍催了他幾次,死活卻不肯到登州來上任,因此曾化龍也是心急如焚,每天長吁短嘆。

在這個時候,商毅突然來到登州,自然是令曾化龍大喜過望,因爲曾化龍這個山東總督的位置,本來就是沾了商毅擊敗清軍的光才得着的,而商毅南下之後,連敗李自成、張獻忠、平定浙江叛亂,可算是戰功赫赫,衍然就是大明新一代的年輕名將,他到了登州,曾化龍心裡也有底多了。

當初商毅剛從北京回到穆陵關的時侯,還被受封爲登州參將兼山東都司指揮同知,雖然一天也沒有到登州去上任就率軍南下平亂去了,但畢竟這個名份還在。現在商毅己晉升爲浙江總兵, 按說先前的山東職位都會取消,但現在天下大亂,朝廷既沒有派來新的官員上任,又沒正式下文,取消商毅的山東官職,正好大家都可以含糊過去。

因此商毅和曾化龍見面之後,只是簡單的客氣了幾句,然後曾化龍馬上就把話頭引到正題上來。

而商毅所說的還是在穆陵關的那一套詞,當然說得也更爲婉轉一些,大意就是:現在北京難保,而自己沒接到朝廷的招令,不敢輕易率軍進京勤王,因此只能先到山東來做好準備,一側是等着朝廷下詔,二側是一但北京城破,南京必會組建新的政權,因此在山東地區建立以登州爲核心,與穆陵關互相呼應的戰線,守住山東的部份地區,爲新政權收復失地做好接應準備等等。

曾化龍對商毅的意見也大爲讚賞,因此也當即就同意,由商毅來全權付責主持登州的軍務,而自己將盡一切努力,配合支持商毅的行動。兩人又商量了一夜,對許多細節工作也搭成了一致的意件。

取得了曾化龍的支持之後,商毅也就毫不客氣,立刻着手開始了對登州的佈置。其實還在浙江的時侯,商毅就己經考慮好了幾點:

首先就是要建立登州和浙江的海上航線聯繫,這是守住登州的基礎。而海上航線必須要有港口和碼頭,才能夠停泊戰船,裝御物資。明朝在登州府一共有四個衛,爲大嵩衛、靖海衛、威海衛、登州衛,都是沿海設立,其中只有威海衛和靖海衛都管轄着一部份水軍。但在一開始,商毅只准備在山東半島上保留登州一座城市,因此必須在登州城內建立碼頭、港口和沿海防務,這有這樣才能保證浙江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登州,供應山東地區的戰爭需要,同時還要在登州保留一支艦隊,保護山東半島沿海地區的海線安全。

登州城內雖然也有碼頭和港口,但規模太小,不足以物資運送和停泊大型船隻,而且在岸上還缺少船員和水兵休息的地方,和對戰船進行簡單維修的簡易船塢,因此也需要擴建。

其次是將穆陵關裡的大部份居民、工匠和物資都轉移到登州來,在登州也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軍工後勤系統,因爲山東地區的戰事不可能老是靠浙江供應,在浙江地區平安無事還行,一但浙江也發生戰事,恐怕也無力支持兩線的作戰,由其是糧食和基本武器,山東地區在一二年的時間內,必需做到自己自己自足才行。到了以後,浙江主要只是提供財力上的幫助和一部份必要的物資、尖端的武器支援。那麼從現在開始起,就要開始爲以後的軍工後勤系統做準備了。

第三是招兵,目前商毅安排在登州駐守的兵力是一個師,約有一萬多士兵左右,這樣的兵力守住登州還免強做得到,但想要擴大控制地區,使山東真正成爲一個戰區,就必須擴大軍隊,而兵源只能在當地尋找。當然目前將主要是對山東、由其是登州地區的衛所駐守軍隊進行改造重編,並加以嚴格的訓練,使其成爲商家軍的後備兵力。同時還要兼併靖海衛和威海衛的水軍,儘可能多取得一些船隻,雖然這些衛所的戰船然後再慢慢在山東的居民中去擴招兵源。

第四就是加強控制地區的民政建設,推進人民公社的試點和土地分配,建立一套建全有效的稅收系統和農業生產,組建基層的鄉村政權,確保商家軍在山東地區的民衆支持和統制基礎。

當然最後一點商毅還不能向曾化龍提,只能再等一段時間再說。不過對前面三點基本都符合目前登州的佈防需要,因此曾化龍也都滿口答應下來。

而到了第二天,從浙江出發的船隊也到達了登州,這次來的是先頭部隊,一共是二十一艘船,是由黃震親自帶隊指揮,船隊中包括有十二艘西式戰船和八艘四百料福船,還有一艘是命名爲“飛魚一號”的飛剪船。其中屬於亞莉桑德拉的船隊有四條船,但千噸以上的船中,只來了“銀河”號,是這支先遣船隊的旗艦,而亞莉桑徳拉的座艦“海上玫瑰”號,將做爲下一批船隊的旗艦。

知道船隊到了,商毅也十分高興,登州城內的港口雖然不大,但停下這二十艘戰船的位置還是有的,因此商毅和曾化龍也一起趕到碼頭上來迎接船隊入港。

等船隊到港之後,曾化龍也不禁大吃一驚,因爲登州是中他在登州也爲官五六年了,到是見過不少船隻,但都是中式的福船、廣船。偶爾也見過幾艘千料左右的大船,當時就己經覺得這樣的大船,己經是十分罕見了,那知在商毅的這支船隊中,半數以上都是超辻千料的船隻,由其是看到了“銀河”號之後,曾化龍也驚歎不己,這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這麼大的船隻,而且樣式還是這麼古怪,到有些像是海外佛郎機人的船樣。

而商毅介紹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一條船是商毅從干係臘人手裡繳獲而得的,更是驚異無比。因爲西班牙遠征軍隊入侵浙江沿海的過程並不長,一共才四五而己,因此除了東南沿海地區知道一些消息以外,其他各地均不得信,曾化龍也是第一次聽說,對商毅又多了幾分敬佩。同時也對商毅從浙江海上支援登州的計劃,也多了幾分信心,向這樣大的船隻,一次只怕可以運載上千石的貨物,運送物資自然是綽綽有餘了。

黃震等人下船之後,來見商毅,同時也告訴商毅兩個好消息,一是臺灣的荷蘭人己經給了回信,保證會在四日十五日之前,派船隻到達寧波來收購生絲。而蘇州收購的第一批生絲十五萬斤,己經運到了杭州保存,賣給荷蘭人的第一批生絲已經準備好了。第二個好消息是商毅在胡江濱的造船廠裡定購的三艘千科大船都己經下水試航成功,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準備。不出意外,應該可以和第二批船隊一起來到登州。而商毅在海鹽造船廠建造的二千料福船還有四艘飛剪船,在三月底,也都可以下水試航了。

商毅聽了之後,也十分高興,自己第一批自行建造的船隻終於可以正式下水了,這可是海軍建設的一個有重要記念意義的時刻,只可惜自己不能參加新船的下水試航典禮。

於是商毅讓黃震先將船隻都開入巷口中停好,然後上岸給他們安排地方休息。隨後商毅又馬上讓唐鎮趕回穆陵關去,只從一團中留下一個營,並一個新兵營在穆陵關鎮守,將其他的人馬都調到登州來,同時也將穆陵關裡的居民都帶出來,在登州安置,工匠只留下五十人在穆陵關,其他人也都全轉移到登州,致於軍器物資方面,物資留下一半,而火槍火炮則全都帶來,在登州再做重新分配。隨後,商毅又讓飛魚一號的船長吳全福,馬上帶着從穆陵關運來的三十萬兩白銀,返回杭州,將銀子交給行政司,然後帶着第二批船隊過來。

今天是三月十二日,以飛魚一號的速度,雖然帶了三十萬兩白銀,回到杭州最多也只用四五天的時間,而第二批船隊到達登州,估計是在十五天之後。而在那個時候,商毅將有一個驚人的行動計劃要實施。

而就在這時,一個差官匆匆來到曾化龍的身邊,低低耳語了幾句,曾化龍聽完之後,也不禁臉色大變,道:“商毅,快跟我回衙門去,錦衣衛來了。”

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47章 制度(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52章 談判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91章 遇刺(下)第142章 海警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404章 新年(下)第17章 朱印船(上)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94章 遷移(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3章 雙截棍第25章 作戰原則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67章 變數(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9章 授藝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94章 撤兵第196章 對策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6章 林家會議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1章 安撫第82章 游擊戰(一)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86章 出獄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48章 新政(一)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
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47章 制度(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52章 談判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91章 遇刺(下)第142章 海警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404章 新年(下)第17章 朱印船(上)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94章 遷移(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3章 雙截棍第25章 作戰原則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67章 變數(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9章 授藝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94章 撤兵第196章 對策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6章 林家會議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1章 安撫第82章 游擊戰(一)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86章 出獄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48章 新政(一)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