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鹽場(下)

隨後嚴受益又請商毅來看成鹽。成鹽分爲三種、鹽巴、青鹽、精鹽。商毅仔細看了看,只見精鹽呈雪白色,晶瑩透亮的很是漂亮,而且非常的細膩。看起來己經很象現代鹽廠制過的精鹽。用手指點了一些放入口中,基本只有鹹味,入口即化。而青鹽和鹽巴都呈現着青灰或藍灰的顏色,而且還帶着一些苦澀的味道。

不過就是用這樣最原始的勞作方式,沒經過精製工藝加工的海鹽能移達到這個水平,商毅也不禁驚歎勞動人民的智慧果然是無窮。

嚴受益又介紹,鹽巴、青鹽、精鹽的產出比例爲鹽巴二成、青鹽三成、精鹽五成。先前所說的鹽折色價格,都是以精鹽計算。而投放到市場上,價格至少來翻出十倍以上,而且就到達二十倍,三十倍也不是不可能,其中的利潤之大,可見一斑。

而且因爲鹽業是由國家隴斷經營,鹽又是生活必須品,因此取得經營鹽業資格的商人,無一不是鉅富。商毅知道,在清代,鹽商幾乎就是皇帝的私人錢袋,朝廷每次遇到重大的軍需、慶典、賑務、工程等需要用錢時候,都會叫鹽商來承單,美其名捐輸。乾隆六下江南的費用,大部份都是鹽商買單。嘉慶鎮壓白蓮教起義,兩淮鹽商就捐輸了六次,累計達五百五十萬兩白銀。

而羊毛是出來羊身上,鹽商捐了錢之後,自然不會自己認帳,而是轉嫁到消費者和鹽業工人身上,反正收購價和銷售價都是他們說了算。於是一面拼命壓底進價,另一方面又盡力提高售價,不昔以次充優,以壞充好。因此真正倒黴的,還是廣大百姓和鹽業工人。還直接促進了走私鹽行業的發展。這是在歷朝歷代,都無法根除的問題。明朝在這方面略好一點,但也好不到那裡去。

看完了鹽場之後,嚴受益又把商毅請到自己家裡安坐。

商毅又問道:“嚴團頭,你們乍浦西村不是有兩個鹽團嗎?另一個團呢?現在怎麼樣了?”

嚴受益笑道:“回稟大人,另一個團的團頭是馬家的爪牙,規在己經被判以強制勞動改造。因此另一個團基本也處於停涉狀況。”

商毅聽了,也不禁笑了,想了一想,道:“這樣吧,另一個團現在也交給你來管,現在沒有馬家,你們也不用怕別人,而且現在提舉司的宮員不在,而在朝廷沒有派來新官員時,你們暫時也不用交納鹽課。你們出產的鹽我全都包下來,今年可以按三兩白銀一引,你們看怎麼樣?而且以後你們鹽團由我們商家軍來保護,也不會再有第二個馬家出現了。”

嚴受益聽了之後,也不由得大喜,他對不交鹽課到是不抱多大希望,因爲他以爲朝廷會馬上派來新的提舉司官員,但按正常的收購價格,一引鹽也就在二兩到二兩五錢白銀,商毅一下子給到了三兩,自然是高興,如果按這個價格,竈民的日子不僅好過了,還能有些富餘。而且嚴受益參加了批鬥大會,對商家軍的印像很好,有商家軍來保護鹽團,也不用怕再被別人欺負,因此也連聲道:“好,好,太好了,有大人保護我們,真是太好了。”

商毅又道:“不過你必須答應我兩個條仵。”

嚴受益道:“大人請說,是什麼條件?”

商毅道:“第一我要的都是精鹽,不要鹽巴和青鹽,因此你們以後只能生產精鹽,第二你們鹽團產的鹽只能買給我,不許買給其他人,那怕是鹽巴和青鹽也不行,你認爲怎麼樣。”

嚴受益立刻道:“大人,我可以馬上答應你,都答應。”

商毅道:“好,嚴團頭,你再幫我做一件事情。”

嚴受益道:“大人請說?”

商毅道:“你立刻去通知其他十個團的團頭,明天一早到這裡來集合,我要和他們商談收購鹽的事情。”

嚴受益不禁吃了一驚,道:“大人要把我們這整個海沙鹽場都包下來嗎?”

商毅點了點頭,道:“對,你這一個鹽團的產量遠遠不夠,因此這整個海沙鹽場的產鹽量,我都要了,不過我也不會讓其他團吃虧,收鹽的價格也和你們團一樣。”

嚴受益道:“大人這樣做當然是好,其實其他幾個鹽場的情況也都不怎麼樣,能夠遇到大人這樣的主顧,自然是好。只是大人也是知道,強佔鹽團的人,背後多少都有些勢力,特別是鹽場大使劉培經,聽說他在朝廷裡都有些門路,因此小人只是但心……”

商毅聽了,呵呵笑道:“嚴團頭,這一點你就放心吧,我自有辦法,你儘管去通知他們。”

商毅當然知道嚴受益說的不錯,誰都知道鹽業是塊肥肉,因此都盯在這上面。即有馬家寨這樣的地方豪強,也不乏有朝廷背景的勢力。完全就是拔出蘿蔔帶出泥,牽一髮而動全身,但商毅也知道,自己必須把海沙鹽場拿下來。

因爲剛纔和嚴受益交談時,商毅以經簡單的計算過,按海沙鹽場年產鹽五萬引計,自己收購將用去十五萬兩白銀。而食鹽的市場一級批發價格爲一引鹽至少在三十兩白銀以上,五萬引食鹽的價值將在一百五十萬白銀之間。自己至少可以保證一百三十五萬兩白銀收入,平均一個月將在十萬以上。這可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了,難怪鹽商個個都富得流油。

有了海沙鹽場的收入,再加上絲綢場和其他收入,那麼可以保證毎個月有十五至二十萬白銀的收入,足夠保證自己的財政供應。因此無論難度多大,無論得罪誰,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不管用什麼方法,商毅也必須把海沙鹽場拿到手裡來。反正現在天下大亂,浙江是自己說了算,連朝廷也管不了。

而且商毅也並沒有做得太絕,在嘉興的三大鹽場中,他只動了海沙鹽場,還是留下了其他兩個鹽場給別人去瓜分,己經算是仁至義盡,如果還有人不知趣,硬要和自己頂着來,那那怕是惡人,自己也要做這一回。反正這些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第二天,嚴受益將海沙鹽場其他十個鹽團的團頭都請來,商毅這回也不客氣,直接了當的宣佈,以後由商家軍來接管海沙鹽場,所出產的鹽由商家軍全包了,其他人必須執行,沒得商量。當然對每名團長都給出了三兩白銀一引的價格。

十個鹽團的團頭還有一個也被馬家強佔過,對商毅的決定當然支持,其他九個團頭中有六個都表示了同時,因爲他們多少也都聽說過商家軍的事蹟,也知道他們剛剛平了馬家寨,自然也不敢得罪商毅,而且商毅開出的價格對他們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即然商毅開出的價格高,而且又能對自己提供保障,又何樂而不爲呢?因此也都表示了同意。

但也有兩個團頭提出來,自已歸誰管轄,可不由自己做主,只要商毅能夠把控制自己的背後勢力搞定,自己當然是沒有話說了。

對此商毅也一笑,向他們表示,這事交給商家軍來處理,他們可以儘管放心就是。

不過還是有三個團長提出了反對,這三個團都是受海沙鹽場的鹽場大使劉培經控制,而且都是劉培經的親戚,其中還有一個是劉培經的兒子,因爲休慼相關,利益相連,他們自然不會答應。

而且劉培經的兒子劉應桂仗着自己的老爹有些背景,當場道:“商大人,鹽業屬布政司管轄,你不過是個總兵而己,憑什麼來管鹽場的事情。你想從這裡面分一杯羹,佔幾個鹽團也就行了,想把整個鹽場都包下來,這胃囗恐怕也太大了吧。”

商毅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團頭敢對自己這麼說話,果然是有後臺的人,笑道:“如果我一定要獨吞了這整個海沙鹽場呢?”

劉應桂也不禁變了色,道:“你敢,看我爹不到布政使那裡去告你個侵佔鹽場的罪名。”

商毅也笑得更歡,道:“劉應桂,浙江布政使現在在那裡?”

劉應桂怔了一怔,這纔想起來,現在的浙江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都沒有,連嘉興知府都由商毅派人代理,可以說完全是一個權力的真空區。因此也塞了一塞,道:“那我們就到北京去告你。”

商毅搖了搖頭,道:“你們去北京告狀,那就儘管去告吧,總之只要我還在浙江,海沙鹽場我就要定了。來人,把這三個人給我抓起來。”

商家軍的士兵立刻一擁而上,將這三人抓了起來,另二個早己嚇得面如土色,而劉應桂雖然還有些不服,但捱了兩槍托之後,也老實了。商毅接着道:“派人去給劉培經送信,三天之內交出鹽場,否則就等着給他兒孑收屍吧?”

隨後商毅又寫了六封信,交給另六名團頭,讓他們將信帶給背後的勢力,在信中商毅也直接了當的宣稱,商家軍要接管海沙鹽場,老老實實的退出去,否則馬家寨就是你們的下場。

處理完了這些事情之後,商毅也沒空在這裡等着劉培經的回聲,只留下了一個營的士兵,駐守在海沙鹽場,兩個月一輪換,並且告訴他們,有人敢到海沙鹽場來搗亂,就不要客氣,直管動手,出了事有自己來頂着。

然後商毅才帶領着其他士兵,返回杭州。

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43章 拿人墊吧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83章 下獄(下)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7章 夜襲(下)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87章 講和(下)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252章 對持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67章 新法令(下)第46章 內外夾攻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92章 返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一章 真像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121章 狙擊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46章 制度(上)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8章 軍備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4章 天像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88章 交易(上)第171章 追擊第144章 新年(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28章 計劃(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
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43章 拿人墊吧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83章 下獄(下)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7章 夜襲(下)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87章 講和(下)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252章 對持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67章 新法令(下)第46章 內外夾攻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92章 返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一章 真像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121章 狙擊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46章 制度(上)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8章 軍備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4章 天像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88章 交易(上)第171章 追擊第144章 新年(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28章 計劃(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