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

“轟!”

就在清軍衝開了商家軍建立的防守工事,正要向南京城裡追擊商家軍的時候,一股巨烈的爆炸發生了,而在附近是幾十名清軍幾乎無一倖免,全都是不死即傷。*有幾名清兵甚致被炸飛了出去。

這個突發事件也令清軍大爲震驚,立刻都退回到秦淮河的南岸,不敢再上前,就連在聚寶門上觀戰的阿濟格也嚇了一跳,不明白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來在商家軍撤退的時候,在防守工事的椅子上綁了幾顆地雷,而引線綁在其他傢俱上,淸軍在推開這些傢俱的時候,絆動了引線,自然就引發了爆炸。幸好是鎮淮橋的質量不錯,而且又是在橋頭爆炸,居然還沒有被炸塌。

又過了好一會兒,硝煙漸漸散盡,在秦淮河的北岸,己經看不見商家軍的蹤影了,而建立的防守工事,也早已被炸得面目全非。清軍這才又一次小心翼翼的走了鎮淮橋,然後又躡手躡腳的穿過其實已是廢墟的防守工事,什麼都不敢再碰一下。

這一次總算是一切正常,再也沒有發生爆炸。有膽大的清兵還把炸爛了的傢俱踢了幾腳,也沒有任何的反應,這樣其他的清軍纔算是完全放心,於是都陸續的衝過了鎮淮橋。只不過這時的商家軍,早己消失在南京中心城區的房屋之中,只有在聚寶門上的阿濟格,才能隱約看見,在遠外的街巷深處,有人影在穿插跑動。

阿濟格也不由苦笑,看來商家軍確實不好對付。想要完全佔領南京,看來也不容易。

類似的事情,在秦淮河防線的其地方,都發生過,俠清軍也無法趁着商家軍撤退的時候,給予追擊。同時現在清軍的傷亡不小,從昨天晚上一直到現在,清軍己經連續征戰了六七個時辰,體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畢竟是從十幾個地方同時發動進攻,兵力分得太散,也發生了一些混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調整,如何進攻南京城區,也需要好好的計劃一番。另外還不知道另一條戰線的情況怎麼樣了。

阿濟格的脾氣雖然爆燥,但也不是不懂兵法的人,因此下令各部人馬都暫時停下來修整,同時命人到皇宮那一邊,去詢韓岱,看他那一邊的進展如何。

不過還不等阿濟格派人過去,韓岱就己經派人來向阿濟格報告,守衛御河防線的商家軍也撤退了,現在清軍己已全面佔領了御河西岸,同時請阿濟格到皇宮去,查點接收繳獲的物品,並處理明朝投降官員。同時也是商議一下,下一步進軍的計劃。

原來商家軍守衛御河的戰鬥遠比守衛秦淮河要輕鬆得多,一方面是因爲這裡的戰線比秦淮河更短,而且淸軍近要分派一部兵力守衛皇宮,再加上又沒有火器部隊,因此對商家軍嚴密的防守根本就沒有辦想,只能衝上去送死。後來韓岱索性也不再拼命進攻,只是牽制住守衛御河的商家軍也就行了。只等着阿濟格那一邊先取得突破,畢竟火器部隊都集中在南城。

不過到了下午,守衛御河的商家軍卻主動撤退了,韓岱也知道,一定是阿濟格那邊攻破了秦淮河,因此一面調動軍隊,佔領御河西岸的各個要路口,一面也派人去給阿濟格送信。

接到了韓岱的報告之後,阿濟格想了一想,也覺得有道理,於是也命韓岱付責南京南城的指揮,並且守住秦淮河北岸的各個要路,然後在原地暫時休息,查點損失,並等侯命令,自己則立刻趕去皇宮,處理其他的事情。

――――――――分割線―――――――――分割線――――――――

商毅真正準備的南京城內的防線,是依託珍珠河和玉帶河這兩河建立,北面連結着玄武湖,西面到達石城門。基本控制着南京的西北地區。同時在這幾天的時間裡,也在這條防線上建造了完整的防禦工事,這可不是在秦淮河防線上那種用傢俱臨時拼湊起來的簡單工事,而是按商家軍的一慣標準,用土砂袋和木柵建成。在每座橋上還設有拒馬和刀車。同時在這裡還佈置了二十門重型三寸六分口徑青銅野戰炮。

不過商毅率軍從秦淮河防線撤退之後,並沒有直接退守到這條防線以後,因爲南京中部城區的廣大地區也不能這麼白白放棄,還是應該層層佈防,逐步後退,不斷給清軍造成打擊,讓清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這纔是在南京城市內作戰的最終目地。清軍停下了進攻,對商家軍來說,也同樣是一個喘息的機會,因爲商家軍這時同樣激戰了一夜,士兵們都己疲憊不堪了。

現在商家軍在南京地內己經聚集了兩個旅一個團的兵力,而在城外,還有兩個團依託着莫愁湖,駐守石城門,因此商毅首先和段鵬碰頭,清查兵力,昨晚一戰中,商家軍總共戰死了六百二十七人,受傷四百一十八人,傷亡並不算大,對戰鬥力並沒有什麼影響。

最後商毅決定把第六旅撤回到防線以後,休整防守,而留下特種兵旅,在中部城區駐守。因爲在這裡駐守的目地也不是要守住中部城區,而是利用中部城區的巷街密集如網的特點,不斷的打擊、侵擾清軍,並且對清軍造成殺傷。因此也不用留下太多的兵力。

分派完畢之後,商毅帶着第六旅回到了建立好的防線以後,讓楊武丞安排佈置防線上的駐守事情,而自已回到了鐘鼓樓,這個預先設定的南京城內的指揮中心。

這時史可法和吳甡都在這裡等着商毅,兩人也是一夜沒睡,這時到鐘鼓樓集中的其他官員己經有二三十人,都是隨後陸繼趕來的,比較重要的官員有姜曰廣、高弘圖等人,不過昨天晚上發生了這樣大的事情,衆人也都是無心睡覺,坐在一起長嘆短嘆。

一見商毅回來,史可法和吳甡立刻迎了上去,問道:“以恆,戰事進行的怎麼樣了?”

商毅也將戰鬥的進程向兩人說了一遍,兩人聽也稍稍有些安心。看來商家軍還是能夠在南京堅守一陣。史可法又道:“以恆,昨晚我和鹿友也商議過了,南京雖被攻破,但尚未全落於清虜之手,而且南方尚有地方萬里,也未必不可爲,只是如今皇上架崩,大明無主,當務之急,是馬上推立新君?”

商毅點了點頭,他知道在另一時空裡,南明的弘光朝廷滅亡之後,先後有不下十個朱氏的後裔被推立出來,或稱帝、或監國,繼續抵抗清軍,其中以魯王、唐王、桂王比較出名。因此也點了點頭,道:“閣老所言有理,只是閣老屬意何人?”

史可法和吳甡互相看了一眼,吳甡道:“我們以爲潞王可以爲君。”

潞王名叫朱常淓,在朱由崧繼位之前,是東林黨屬意的擁立對像。在另一時空裡,弘光政權覆滅後,他曾在杭州被明朝大臣推爲監國。但沒坐穩幾天位置,就被清軍攻至杭州,立馬就投降了。然後被押解至北京。第二年五月,被殺於北京。因爲他出頭的時間太短,沒有什麼魯王、唐王、桂王出名。因此做爲東林一系的史可法和吳甡,在朱由崧死後,首先就想到擁立潞王爲帝。

當然對商毅來說,立誰都沒關糸,因此也道:“擁立大事,不是在下所能言,就由兩位閣老做主吧,但不知潞王現在何處?”

史可法和吳甡見商毅沒有反對,也鬆了一口氣,史可法道:“就安置在徽州。”

吳甡道:“國不可一曰無君,而且遲則生變,我和憲之商議,打算馬上就離南京,趕往徽州,去迎請潞王到杭州繼位爲帝,然後號招整個南方,同共抵抗清軍。”

商毅又點了點頭,如果把潞王接到杭州,就等於是控制在自己的手心裡,那麼正好也可以玩一把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也不錯,於是道:“兩位閣老所言極是,只是現在南京城外都被淸軍封鎖,只有水路可通。我會馬上安排船隻,送你們離開南京,繞道浙江,到徽州去迎請潞王到杭州來。只是現在戰事緊急,我在這裡暫時也脫不開身,只能有勞兩位閣老了。”

史可法忙道:“南京的戰事要緊,以恆不必爲他事分心,這些事情就由我們來做吧。”

這時進攻龍山船廠的艦隊已經歸來,商毅立刻讓黃震安排,把毎一條船上的作戰士兵都留下來,做爲守衛南京的預備軍,同然後請史可法、吳甡等官員帶着朱由崧的靈柩上船,離開南京。另外現在在南京城的西北地區,還聚集着十幾萬百姓,因爲現在南京己經成爲戰場,百姓們也不敢在這裡停留,因此商毅也打算把他們都送到浙江去安居。跟着史可法、吳甡等官員一起運走的,是第一批南京的百姓。

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87章 挑戰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3章 反擊(一)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79章 救急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45章 貨幣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0章 佈置(一)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81章 出兵(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94章 撤兵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64章 調兵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95章 進攻南京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80章 報紙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45章 內外夾攻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46章 亂攤子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00章 備戰(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54章 激戰(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76章 鹽場(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84章 夜襲(二)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00章 備戰(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44章 規則(上)第45章 戰後總結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
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87章 挑戰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3章 反擊(一)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79章 救急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45章 貨幣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0章 佈置(一)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81章 出兵(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94章 撤兵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64章 調兵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95章 進攻南京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80章 報紙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45章 內外夾攻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46章 亂攤子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00章 備戰(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54章 激戰(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76章 鹽場(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84章 夜襲(二)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00章 備戰(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44章 規則(上)第45章 戰後總結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