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

第一分艦隊帶着第一旅的全體官兵出發以後,直接駛向琉球島而去。.

這時第三分艦隊在擊毀了曰本軍隊的船隻之後,也和駐琉球的西班牙僱傭軍匯合,艦隊就停泊在軍營的碼頭邊。而此刻的曰本軍隊只能躲在首裡城裡,根本就不敢出來。而在軍營裡躲蔽的中國商人都平安無事,在曰本一開始進攻的時侯,還有些緊張,但發現日軍的進攻根本就對軍營城造不成什麼危脅之後,也就什麼都不怕了,當第三分艦隊到來之後,則都完全放心了。

而曰本軍隊這時也開始緊張起來,因爲都是先頭部隊,薩摩和彥根二藩都沒有攜帶多少糧食,現在船隻被毀,也不知道會在琉球停留多久,雖然島津光久是對幕府大軍的戰鬥力不抱希望,但也不甘心在首裡城裡坐以待斃。而且儘管德川幕府一直忌殫薩摩藩,但井伊直孝的身份卻不同。

井伊家可是徳川家德還是三河藩藩主時的舊臣,井伊直孝的父親井伊直政,當時與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並稱爲徳川家德手下的四天王,屬於德川幕府可以絕對信任的大名,因此於情於理,徳川家光都不能放任彥根藩軍滅亡不管。於是也派人四下裡搜找糧食,儘可能在琉球堅持得久一點。

首裡城是琉球朝廷的都城,府庫裡還有一些存備的糧食,另外在首裡城裡,還有二三萬琉球百姓,各家也都有不少餘糧,因此曰本軍隊退回首裡城之後,也大肆搜刮糧食,當然順便搶一點銀錢,包括婦女,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後搶來的糧食也足夠吃二三個月了,這還不算城外的村莊,暫時到是不用爲糧食但心,現在只是一心等着救兵趕到。至於那些被搶了糧食的琉球百姓怎麼辦,當然就被島津光久和井伊直孝給無視掉了。

但曰本的援軍還沒有趕到,商家軍的第一分艦隊就首先到達了琉球,第一旅在軍營登陸,向首裡城發動了進攻。這時首裡城的曰本剛把城內搜搶一空,又出城到附近的村莊裡搶劫,結果被商家軍一陣暴打,都逃進了首裡城裡。

島津光久主張就在首裡城裡駐守,而井伊直孝還不知道商家軍的厲害,覺得商家軍的兵力並不多,而且又是出城挑戰,似乎有機可趁,因此決定率軍出擊,和商家軍大戰一場。

結果井伊直孝帶領五千彥根藩的士兵出擊,和商家軍的一個團對陣。商家軍只出動了二個營,排成三段連射陣形,橫向展開五六百米,士兵們輪番開槍射擊,連綿不絕,打得彥根軍成排成排的倒地身亡。

井伊直孝對火槍射擊到並不陌生,當年長篠之戰中,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聯軍,就是使用火槍,在曰本叫鐵炮,擊敗了武田家的騎軍,也使織田信長勢力大漲,稱雄曰本。也是徳川家康嶄露頭角的一戰,因此也倍受德川幕府的重視。

但在長篠之戰中織田、德川聯軍紮下了無數的防馬柵欄,來阻擋武田軍的進攻,才使火槍有從容射擊的機會,而現在的商家軍根本就沒用什麼柵欄,就是遠遠站成三排,輪番開火射擊,雙方之間的陣地是一馬平川,任甴彥根軍拚命進攻,但卻無法靠近,只能不斷的倒下。

井伊直孝也曾派出人馬,想從左右迂迴到商家軍的側後方,進行前後夾擊,但商家軍剩於的兩個營就是防着日軍左右迂迴,結果日軍連派出兩隊人馬,從左右繞道,但全都遭到了商家軍的阻擊,無法成功。?~

戰鬥進行了大半個時辰,日軍的傷亡超過了兩千人,井伊直孝見戰事實在太不利了,也趕忙下令收兵,退回首裡城裡,這回再也不呈什麼能了,一心一意的在城裡駐守。

而就在這時,曰本的大隊戰艦也終於逼近了琉球島。成鋼也下令,第一旅留在琉球島上,看住首裡城裡的曰本,第一、三艦隊以及西班牙僱傭軍艦隊出戰,迎擊日軍的船隊。西班牙僱傭軍的隊長莫倫特和安徳烈也都隨艦隊一起出戰。莫倫特付責指揮西班牙艦隊,而安德烈則登上岳飛號,出任自己的新職務,司令官副官。

這支曰本船隊來自屬於毛利氏長州藩。

長州藩在曰本,是與薩摩藩齊名的大藩,第一任藩主就曰本戰國時的名將毛利輝元,也是豐臣秀吉時代的五大老之一,同時還有長府、徳山、巖國三個支藩,也是曰本的強藩之一,在關原合戰中,毛利輝元就是出任西軍(即豐臣軍)的主將。因此在徳川幕府建立之後,長州藩也是徳川幕府重點防範的大藩,僅次於薩摩藩。不過也正因爲如此,長州藩也一直視幕府爲本藩的大敵,據說每年的新年團拜,長州藩士、支藩藩士都會以“主公,可以(倒幕)了嗎?”爲新年賀詞。

而在另一時空裡,長州藩和薩摩藩都是後來明治維新時期,倒幕的主力,也涌現出一大堆曰本近現在的名臣名將,包括著名的維新三傑中的木戶孝允(即桂小五郎),以及伊藤博文、高杉晉作、山縣有朋,兒玉源太郎等等。

另外長州藩在曰本素來是以水軍而著稱,在曰本入侵朝鮮之戰中,曰本水軍的主力就是毛利家的水軍,因此儘管徳川幕府對長州藩十分忌殫,但要想進攻琉球,也不得不借用長州藩的力量,讓長州藩出任水軍的總指揮。

現任長州藩的藩主是毛利輝元之子毛利秀就。雖然他也很想幕府倒臺,但現在的情況,他也知道自己無力抵拒幕府,因此在接令之後,毛利秀就也立刻行動,組織人馬,調集戰船,準備這場戰爭。

雖然幕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甴於曰本本身是一個島國,內部的航行依然十分發達,因此長州藩仍然保留了一支水軍。不過想運送六萬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僅靠長州藩的戰船是不夠的,還需要調集其他大名的船隻,但這時的曰本己經久無戰事,最後一次大規模用兵,也是在十年前的島原之亂,兵馬、戰船的組織、調配都十分生疏。結果在先鋒船隊出發之後,大隊人馬還有諸多事情。

而就在這時,從琉球逃回來的船隻向毛利秀就報告,曰本船隊遭到中國水軍的襲擊,這時到達琉球的曰本戰船己經全軍覆沒了。

毛利秀就聽了之後,也不由大驚失色,雖然在上一次薩摩藩慘敗給商家軍之後,他也知道商家軍的水軍鉅艦重炮,十分厲害,但畢竟沒有交過手,也不知道是俱體怎麼個厲害法,但也沒想到這次派出的一百多艘戰船竟全軍覆沒了。那麼這樣一來,留在琉球島上的薩摩、彥根兩藩的人馬皆不是就成了孤軍了嗎?由其是彥根藩,可是徳川幕府的老臣,如果在琉球島上有個意外,自己可擔不起這個責任。

因此毛利秀就立刻派藩內的家老、巖國領領主吉川廣正爲大將,帶領着己經聚集好的本藩一百五十餘戰船出發,駛向琉球,救援被困在琉球島上的兩藩。這次出動的,差不多全是戰船,基本也是長州藩水軍的大部份力量了。

雙方的艦隊在硫磺島附近的海域相遇,展開了大戰。

商家軍的第一、第三分艦隊,加上西班牙僱傭軍艦隊,一共有戰艦八十艘,其中主力戰艦有五十四艘,輔助戰艦十九艘、飛剪船七艘。從戰船數量上來看,曰本的戰船差不多是商家軍的一倍,但曰本戰船依然還是老式的八幡船式,而且也都不是什麼大船,最大的也不過就是四五百料,在商家軍的大船面前,形如野犬對猛虎。而和商家軍的一二級戰列艦相比,更是相形見拙。

另外曰本戰船的火力也十分一般,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戰船上準備了幾門火炮,而且火炮都是裸露在船甲板上,毫無遮擋。這也說明,曰本水軍的戰術思想,仍然還是停留在舊式的接舷跳船戰,而不是商家軍的以艦炮決勝戰術。

在觀察清楚了曰本水軍的實力之後,成鋼也認爲這一戰基本己經是穩勝劵了,而現在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消滅更多的曰本戰船,因爲在出戰之前,成鋼就得到了商毅的指示,這次戰鬥,並不是以進攻曰本本土爲主,但對曰本的海上力量,則要給予沉重打擊,絕不能留情。

因此成鋼在考慮了片刻之後,下令以兩艘二級戰列艦豼貅號、饕餮號爲首,各自帶領五艘三級巡洋艦七艘,五艘四級驅逐艦七艘,三艘五級護衛艦。分爲左右翼,從兩肋向曰軍艦隊發動進攻,其餘艦隊以岳飛號和銀河爲首,列成兩列縱隊爲中路,等待出擊。

命令傳下之後,商家軍的船隊中立刻分出了兩支縱隊,分向左右散開,就像一張逐漸張開的大口,向曰本艦隊狠狠的咬了下去。

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8章 工匠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91章 遇刺(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8章 立威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62章 破局(二)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86章 人材(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84章 夜襲(二)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44章 規則(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61章 飛剪船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72章 求和
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8章 工匠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91章 遇刺(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8章 立威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62章 破局(二)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86章 人材(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84章 夜襲(二)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44章 規則(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61章 飛剪船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72章 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