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建設(上)

送走了孟宏恭之後,姜峰才帶領着穆陵關裡所有的士兵來參拜商毅。按標準,穆陵關巡檢司應有三百名士兵,但商毅按照名冊一一檢對,實際只有一百四十七人,其餘全部都是空額。庫房裡更是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整個關裡共有二百三十七戶,基本都是軍戶。在關外前後共有四千多畝田地。

姜峰向商毅報告完這些情況之後,也低下頭去,不敢與商毅的目光對視。自古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現在穆陵關的情況,自己無論如何也是難逃其咎,這第一道火自然免不了就燒到自己身上來了,被新千總訓斥一頓是必不可免的,弄不好還會丟官罷職。

那知商毅聽完之名,並沒有發火,反而和聲道:“姜巡檢,你在這穆陵關上任,有多長時間了。”

姜峰忙道:“回稟大人,小人在這穆陵關裡上任,以有七年時間了。”

商毅點了點頭,道:“聽說穆陵關是青州境內,乃至山東的一處重要關隘,而且我看這關城的規模也不小,爲何破敗成這個樣子了。”

“這……”姜峰也有些意外,但也是欲言又止。

這時唐鎮在一邊道:“這還用說嗎?自然是朝廷斷絕了官兵的糧餉,才使這座關城落敗成如此了。”

商毅問姜峰道:“是這回事嗎?”

姜峰這才鼓起了一點勇氣,道:“回稟大人,確實是如此,小人剛到穆陵關上任時,士兵還有二百六十多人,居民也有五百餘戶,但從那時起,朝廷的糧餉供應就以經開始有缺,先是兩月才發一次,後來成了三月才發一次。祟禎十三年(1639年)韃了退兵之後,就成了四個月才發一次,而到現在,我們巡檢司裡,以有半年沒有發餉了。而且穆陵關不比別的衛所,都是在山裡,難以耕作,而且現在米價又高,朝廷發的一點餉銀根本不夠養活全家,因此城裡的軍戶們紛紛都逃出城去,另謀生路,現在留在城裡的,都是無路可走的人了。”

商毅點了點頭,又道:“雖然穆陵關在山裡,但我在來的路上,還是看到有不少荒土,完全可以種些糧食,爲何你們沒有開荒耕作呢?”

姜峰道:“千總大人,不是我們不想耕種,而是因爲缺少水源,最近的沭水離關城也有十幾里路,我們這些人也全靠着在沭水邊種的幾畝田地,才能免強維持了。”

商毅又問道:“既然是這樣,爲何你們不開渠引水或是打井汲水呢?”

姜峰苦笑了一聲,道:“大人,我們怎麼不想,但開渠打井都需要錢呀,現在整個關城裡,連餉銀都發不出了,那來的餘錢開渠打井呢?”

商毅又點了點頭,沉吟了一會兒,道:“好,你先通知下去,我是今天到穆陵關來上任,以前的欠帳都管不了,只能補給每名士兵兩個月的餉銀,另外每一家發放一石米,以後毎月的餉銀照發,決不拖欠,一直供他們過完今年,明年開春之後,我會出錢請工匠來開渠打井,讓他們開始開荒種地,以後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姜峰聽了,也不禁大喜過望,忙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商毅接着道:“你再通知毎一名士兵,拿了餉銀,就要完成我的要求,我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如果在一個月之後,達不到我的要求,一率退出軍籍,軍餉不再供應,全都回去開墾荒地,務農養活自己。”

姜峰心裡也不禁打了一個突,想到也不知道這位新千總的要求是什麼?要達到難不難,忽然又想起隨他到達穆陵關的那一隊軍隊,莫非是要達到那個樣子嗎?這可真就難了。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姜峰把穆陵關裡所有的士兵和軍戶都招集起來,當衆宣佈了商毅的要求。

聽說一次就發放兩個月的軍餉,每一戶還能分到一石糧食,士兵和軍戶們也都不禁有些興奮起來,對姜峰公佈的後面一條要求也不在理會,毎個人都巴着糧食和餉銀什麼時候到手。

果然就在姜峰宣佈完之後,立刻就開始發放錢糧。好在這一次商毅到穆陵關來上任,也帶了一批錢糧,以被急需所用。現在正好派上了用場。而且關裡的軍戶和士兵也不多,全部發放完了之後,也才只用了差不多一半。

不過對穆陵關裡的軍戶和士兵來說,這可是很多時沒有的事情了,士兵都以經有六個月沒有領到餉錢了,而且以前就是朝廷發餉,也是經過層層剋扣,落到每名士兵手裡,最多也就只剩一半。但商毅卻是滿額發放,這還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都然只補了兩個月,實際等於拿到四五個月的餉銀了。

由其是白花花的銀子和滿口袋的糧食領到自己手上的時候,不少人都喜極而泣。有人還把銀子放到嘴裡咬咬,看看是不是真的。還有人向商毅下跪叩頭,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錢糧發放完之後,商毅立刻讓唐鎮連夜轉回清水村,再帶一批銀糧物資和人手到穆陵關來。因爲穆陵關的情況比商毅預計的更糟,完全就是一窮二白,需要大量人手物資來建設。

當天晚上,民團就在城裡自己扎帳蓬休息。而商毅也思考了一夜,總算拿出了一個重建穆陵關的全盤計劃來。其實穆陵關現在的樣子也未必就是全是壞事,起碼可以完全按商毅自己的意願,來進行整體的規劃,而不用考慮拆遷和安置居民。

於是就在第二天,商毅把城裡的居民和士兵全部招集起來,正式宣佈,進行一次全城的衛生大掃除,將城裡的垃圾和路面上的糞便全部都清掃一空。因爲有昨天發餉發糧的刺激,而且昨天家家戶戶都吃了一餐飽飯,因此穆陵關的居民和士兵的幹勁都很足,男女老少都一起動手。加上商毅又進行了分組包乾安排,最先完成自己的包乾區的一組有獎勵,而最後完成將受罰——付責挖坑填埋淸出的垃圾。

到了下午的時候,整個城裡都以經全部都打掃乾淨了。一共淸出了十幾車垃圾,都在城外找地方掩埋。居民和士兵才發現,城裡雖然還很破舊,但街道掃乾淨之後,還是讓你感覺舒服多了。

商毅接着又宣佈,從明天開始,嚴禁在城市亂扔垃圾和大小便。垃圾一率裝桶,毎天由人定點收裝,運出城去填埋。而大小便也指定地點,並且修建了簡易的廁所,將糞便統一集中。不僅將來可以用來制硝,而且在開春之後,還可以當作做種植的肥料。並且指派人手,在街上尋察,一經發現亂扔垃圾的,罰做清潔工掃大街,隨地大小便的人,則罰他清理廁所。

因爲商毅知道一個清潔的環境,不僅有利於城裡和居民的良好精神面貌,而且也可以降低疾病和瘟疫的發生。因此在穆陵關建設完成之後,一定要保持清潔乾淨的環境,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強迫村民養成衛生清潔的習慣。

就在大掃除之後的第二天,商毅也開始着手穆陵關的整個重新規劃。按照商毅的計劃,未來的穆陵關還是採用古代最流行的十字形佈局,以東南西北四門爲座標,將全城劃分爲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大區,毎個區約有二萬平方米,用四條九米寬的大道來分隔。

其中西南和西北兩個區都爲居民區,各戶釆用連排背靠背設計,儘可能充份利用地方,毎四五戶之間,空出一條三米寬的走道,每排之間,用一條六米寬的走道分割,形成三個層次的道路。毎戶佔地爲長寬各兩丈,即爲公制的三十六平米。明朝的一戶人口一般都在三到五口之間,每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也基本夠了。如果是大戶人家,則可以將數戶一起合併來建房。

另外在臨街的一面,商毅計劃全建成兩層以上的樓房,一方面可以擴大居住人口,另一方面也方便在未來將臨街們房屋都改成商鋪。這樣算下來,西南和西北毎個區各可以容納近四百戶。

而商毅自己的千總衙門將位於城中十字路的東南區的角上,佔地面積總共約有三千多平方米,分爲衙門正堂,後宅和庫房三個部份。臨街也做成兩層,未來衙門的一些辦事機構,就安排在這裡。其餘的地方也西南和西北區的規化來劃份,大致也可以分出三百多戶來。

只有西南區不設居民住宅,將臨街與千總衙門相對的一半區域全都留出來,做爲平時連兵,集會,聚衆或是臨時組織各種活動的場地,也可以用來進行蹴鞠出賽。西南區的另一半安排的是各種工匠作坊和兵營。因爲考慮到大部份士兵都會把家搬到城裡來住,因此兵營的規模在一千五百人以內。

這樣算下來,穆陵城裡可以容納一千一百多戶,加上士兵,共計在五千人左右,差不多可以趕上一個小縣城了。不過考慮到一定會有一些大戶不止佔用一間民宅的地方,因此商毅預計末來穆陵城的人口將在一千戶以內, 而且基本都以軍隊的家眷爲主。

同時商毅還考慮, 以後在穆陵城的南北各擴建出一個城來, 將穆陵城的規模擴大一部以上, 作爲自己曰後的根據地, 也就足夠了。

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6章 投靠第100章 備戰(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95章 遷移(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73章 勸進(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1章 攻城(上)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99章 廷議(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95章 遷移(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97章 困境(上)第94章 遷移(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32章 對持(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66章 雨戰(二)第99章 備戰(一)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51章 撫平青萊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09章 宣戰(下)第247章 營救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67章 變數(三)第380章 總結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
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6章 投靠第100章 備戰(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95章 遷移(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73章 勸進(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1章 攻城(上)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99章 廷議(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95章 遷移(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97章 困境(上)第94章 遷移(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32章 對持(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66章 雨戰(二)第99章 備戰(一)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51章 撫平青萊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09章 宣戰(下)第247章 營救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67章 變數(三)第380章 總結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