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

進城之後,在黃宗羲的建議下,黃宗羲和王夫之找了一間酒樓,要個一個雅座單間,對酌飲酒。

喝了幾杯之後,黃宗羲才神色凝重的對王夫之道:“而農,我想商軍門不過只是一省巡撫,又無朝廷法令許可,還建立軍校,雖然是爲了培養人材,但終不妥當,更不用說公然開辦兵工廠,建造火器軍需,我看以是有越職專權之嫌,你即爲商軍門的左右臂膀,還是要勸告一二爲好。”

王夫之卻若無其事,搖了搖頭,道:“太沖兄,凡做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何況現在正是亂世,只可事急從權,又豈能凡事循規蹈矩。我們商家軍過去所以戰無不勝,全仗有火器犀利,士兵訓練有素,若不如此,我們商家軍又何以抵抗滿清嗎?雖有越職專權之嫌,這次我們商家軍在山東爲朝廷守住青州、萊州、登州三府之地,亦足可相抵,難到太沖兄以爲,尊規守矩要比擊敗滿清更爲重要嗎?”

黃宗羲呆了半響,也只好道:“訓練士卒,培育人材,尚有可說,但商軍門若是需要火器,大可向朝廷索要,又何必硬要自己建一座兵工廠呢?何況這座兵工廠的規模,不用我說,而農也該看得出來,也未免太大了一點,只爲守衛山東一地,有必要弄得如此規模嗎?終非爲人臣者應做的。”

王夫之也嘆了一口氣,道:“太沖兄,你是在南京任職的人,也應該看得出來,如今的南京朝廷是個什麼樣子,別說是像朝廷請賜火器,恐怕就連撥調些軍器錢糧,也做不到吧。但此番在山東大勝清軍,未費朝廷一兵一卒,一錢一糧,試問除了我們商家軍之外,還有誰能夠做的到。若是曰後滿清軍隊大舉南下,能夠抵禦清軍者,除了我們商家軍之外,又其誰者?又何苦爲了一座兵工廠,而糾纏不清呢?”

黃宗羲張了張嘴,終於還是沒能說出一句話來。

王夫之又道:“太沖兄,你心裡想的什麼我知道,越職專權之事,並非商軍門一人的行爲,湖廣左良玉、江北四鎮,那一個又不是如此,太沖兄爲何獨怪商軍門一人。何況商軍門自成名至今,累有大功於朝廷,而並無有失臣體的舉動,如今不過是爲了抵抗北虜,而事急從權,又豈可無端精忌。何況……”王夫之頓了一頓,也正色道:“何況大明的江山社稷興亡,在於朝廷的徳行,正是因爲朝廷失徳,才致使天下大亂,太沖兄既在南京爲官,當勸朝廷勤修徳行,皇上克己復禮,大明始有中興之望,而非是猜忌提防大臣,此仍是捨本取末,自毀長城之舉也。”

黃宗羲呆了半響,搖了搖頭,又苦笑了一聲,到底還是說不出一句話來。其實黃宗羲心裡也十分淸楚,整個南京朝廷,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而皇帝朱由崧,甚至連劉阿斗都不如,至少劉禪還知道把朝政大權全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等諸葛亮死了以後,纔開始信寵黃浩這樣的奸邪之輩。當然在黃宗羲的心裡,諸葛亮就是指的東林黨,而黃浩的角色,自然是由馬士英來扮演了。而至於朱由崧爲什麼要信任黃浩而不信任諸葛亮的原因,卻被黃宗羲直接無視掉了。

其實王夫之也是十分精明的人,他投靠商毅也有一年的時間了,自然也能看得見,商毅的一些做法確實並不符合爲臣之道,而且商毅對南京朝廷,也只是表面恭順而己,實際是我行我素,完全就是割據一方的做派。但王夫之心裡也清楚,這要怪也只能怪南京朝廷太不整作,太不爭氣了。要想指望在南京朝廷的領導下抵抗清軍,那是癡人說夢, 還不如讓商毅一個人甩開南京朝廷獨幹, 說不定還有幾分把握。

王夫之的思想雖然也維護明朝的正統地位,但他畢竟和黃宗羲的正統東林出身不一樣,只有一個舉人的功名,在投靠商毅之前,跟本就是一個平頭百姓,因此在思維方式也和黃宗羲首先站到朝廷的立場去想不一樣。凡事先考慮大局,而不是朝廷的感覺和忌諱。

何況商毅做事情雖然亳無顧忌朝廷,但在大面上對南京朝廷還是十分恭順的,只要不是像上一次王維如那樣來和他爭奪浙江的權利,商毅對待南京來的詔書、聖旨什麼的,還是完全按照禮儀來辦,比起左良玉或是江北四鎮那樣飛揚拔扈,己經算是好了許多,因此也讓王夫之爲自己的決定找到了一些理由。而商家軍在山東取得的勝利,也堅定了王夫之的想法。讓商毅當一個割據的藩鎮,也總要比徹底亡國好吧。

另外在王夫之的潛意識裡,只要不是讓滿清佔領天下,就算是明朝的滅亡,也並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只不過和歷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換代的鼎革一樣罷了。說白了就明朝滅了只是亡國,而讓滿清在中原坐穩了江山,那就是滅漢人的天下了。

黃宗羲不是不明白王夫之的意思,他現也確實無法來用私造軍器的罪名來指責商毅,相反商家軍也確實是整個南方唯一一支有能力和清軍作戰的軍隊,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商家軍其實和東林還是同一條戰線。但不知怎麼,黃宗羲總覺得心裡沉甸甸的,怎麼也放不下來。

第二天黃宗羲就向商毅告辭,回到了南京。雖然在朝堂上,黃宗羲並未說什麼,只到在晚上和吳甡、錢謙益私下交談時,才全盤托出。

但吳甡、錢謙益對此都沒有說什麼,因爲兩人心裡都明白,東林現在還能在南京朝廷中佔有一席之地,有一大部份原因就是因爲靠商毅的軍事力量在背後支撐着。如果沒有商毅,馬士英早就把東林全都整走了。

――――――――分割線―――――――――分割線――――――――

南京城外,秦淮河畔,醉杏樓。玄皇教的一干主要人員聚集一堂,正在商議大事。

就在馬士英宣告擁立朱由崧爲帝之後,南京朝廷分成了東林黨、馬黨兩派,互不相讓,而玄皇教主馬上就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好機會,兩黨現在都需要幫手,自己正好可以藉機正式走到前臺來。因此也以隱士的身份,和兩派接融。

不過玄皇教首先找的,還是東林黨,畢竟東林黨的名聲要比馬士英要好得多。只可惜東林黨的臭脾氣一點也沒變,對玄皇教根本不鳥一眼,因此玄皇教只好又去找馬士英。

這時馬士英雖然獲得了首席擁立之功,但卻把自己徹底推到了東林的對立面,現在正是四面楚歌,到處樹敵的時候,急需要有人幫忙,而玄皇教主的見識、談吐、氣度也確實與一般人不同,雙方接觸幾次,玄皇教主也動用玄皇教的力量,幫馬士英解決了一些難題,因此馬士英還以爲自巳真的遇到高人了,也對玄皇教主敬如上賓,對他敬如師長一般。

在馬士英假做請辭,盧九徳哭諫朱由崧,引阮大鋮入朝爲幫手,排擠姜日廣、高弘圖等事情中,都是玄皇教在背後策劃的結果。雖然還有吳甡和錢謙益兩人暫時還動不了,但也使馬士英在南京朝廷中勢力大增,朝政盡出其手,因此也對玄皇教主更加信奉,幾乎是言聽計從。而玄皇教在暗中也不動聲色的,在一些重要而又不起眼的位置上,安插了一批自己的人手。

玄皇教主首先道:“夕顏的事情安排好沒有?”

明石姬道:“回稟教主,己經安排好了,準備就在九月選秀的時候,安排夕顏進宮,而且現在宮裡也爲她打點好了一切,相信進宮以後,以夕顏的姿色和手段,一定能夠牢牢的控制住朱由崧,那麼以後這整個南京,也就是我們聖教的天下了。”

玄皇教主點了點頭,道:“很好,當初蘇州失敗以後,我並沒有責罰夕顏,就是爲今天準備的,你們現在明白了吧。”

其他人也一起施禮,道:“教主高明,我等不及。”

玄皇教主哈哈一笑,道:“最近還有什麼消息?”

師長老道:“教主,根據北京發回來的消息,滿清的皇帝,巳經啓程入關,預計九冃就會到達北京。而且多爾袞也在北京準備佈置,讓滿清皇帝在北京繼位登基的大典。”

玄皇教主點了點頭,道:“看來商毅說的沒有錯,滿清的目標是我們大明的江山,確實無意和我們議和,依我看最遲明年,恐怕就會出兵南下了,我們也該儘早做好準備纔是。”

傅長老道:“抵抗滿清又談佝容易呢?我們連朝廷都沒有控制住,手裡沒有一兵一將,而且屬下以爲馬士英其人,並不可信任。”

玄皇教主道:“夕顏進宮之後,我們就可以控制朝廷,那時有沒有馬士英,己經無關緊要了,到是軍隊是個難題,就算現在開始組建佈置,恐怕也來不及了。”

明石姬道:“教主,依我看來,還是要借用商毅的力量。現在整個南方,恐怕只有商毅能夠和滿清相抗衡。”

師長老道:“能夠借用商毅的力量當然是好,但上次教主親自出馬,也沒有說動商毅,怎樣才能讓商毅聽我們的呢?”

玄皇教主笑道:“這到也不難,商毅也決不會坐視清軍南下渡過長江,因此清軍攻來之時,只要我們對他做出一些支持讓步,他必會奮起應戰,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讓商毅和淸軍拼個兩俱傷,正好從中漁利,那時天下就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了。”

師長長也點了點頭,道:“教主的此計確實高明,大事必成。”

玄皇教主哈哈大笑道:“我教自靖難之後,己經隱姓埋名,忍辱偷生二百三十餘年,現在終於快等到振眉吐氣的那一天了。”

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98章 困境(下)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88章 交易(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00章 國事(三)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67章 雨戰(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81章 佈置(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0章 浙江巡撫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9章 團兵初成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85章 襲擊(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87章 等待消息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46章 內外夾攻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44章 新年(上)
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98章 困境(下)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88章 交易(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00章 國事(三)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67章 雨戰(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81章 佈置(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0章 浙江巡撫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9章 團兵初成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85章 襲擊(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87章 等待消息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46章 內外夾攻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44章 新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