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

因爲援軍遲遲未到,淮河南岸的陣地又被中華軍攻破,到了這個時候,其實誰都知道清軍的敗亡己經是遲早的事情了,而且又有李江、陳作偉、張中鴻三人發動火線起義的先例,因此這時也有不少綠營漢軍都有向中華軍投降的想法。

但在李江、陳作偉、張中鴻三人火線起義之後,阿濟格也加強了對綠營漢軍的控制,將毎一支綠營漢軍都分佈在滿蒙漢八旗軍的控制之下,因此各支綠營漢軍雖然都有心投降,但也都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昨晚清軍連夜發動突圍,調動的都是滿蒙漢八旗的精銳,對綠營漢軍的控制也大大放鬆。而且清軍的突圍,並沒有通告給留守的綠營漢軍,也就是說,如果清軍突圍成功,那麼這些留守的綠營漢軍也就會被扔在中華軍的包圍圈內。

等到天明前後,各陣地的綠營漢軍也都知道自己實際是被清軍扔棄,因此長期以來積壓的怨氣也在這時候爆發出來。在息縣西北的大河莊村的陣地上,駐守在這裡綠營漢軍統領劉建趁着現在沒有滿蒙漢八旗軍的控制,和部下的幾名參領、校尉商議,決定向中華軍投降。於是他們立刻派人和中華軍聯絡,提出投降的要求。當然在這時候,他們還希望能夠按火線起義的標準來箅。

進攻大河莊村陣地的中華軍是湖廣軍區第六軍的第九師,師長叫田慶,這時進攻部隊己經進攻進了大河莊村裡面,然當不會接受他們是火線起義,因此田慶也告訴前來聯絡投降的代表,現在只能算投降,不能算火線起義,願意接受那就馬上讓出陣地,交出武器,把部隊拉出來投降,不接受那麼中華軍就馬上進攻。

代表回去之後,劉建又和手下的參領、校尉商議,決定接受中華軍的條件,投降就投降吧,至少可以保住生命安全。因此也立刻下令全軍,放下武器,向中華軍投降。

田慶率軍進入大河莊村之後,只留下了兩個營看守村子和俘虜,自己馬上帶領着其他的人馬,繼續向息縣推進過去。

隨着大河莊村的守軍投降,又有兩個村的駐守清軍也都向中華軍投降,同時中華軍也尾追着敗軍,又連續攻破了清軍幾個陣地。儘管有一部份清軍仍然在陣地中堅守,負隅頑抗,但左右的陣地不是投降就是被中華軍攻佔,幾乎是四面受敵,也根本無法守得住陣地,在抵抗了不長的時間之後,很快就被中華軍攻克了。

隨着中華軍向清軍發動全面進攻之後,清軍在息縣城外的防守陣地也都陸續失守,中華軍的各路人馬分路推進,有的一帆風順,直接殺到了息縣城邊;也有的雖然遭遇到清軍的抵抗,但仍然擊潰了清軍,向前突進,也殺到了息縣城邊。

到下午三時左右,息縣的外圍陣地幾乎全部被中華軍攻佔,成建制的清軍部隊己經沒有了,只是在少數地方,還有零星的清兵在進行着最後的抵抗。而中華軍己有四個師,一個旅殺到了息縣城邊,而敗退下來的清軍大部份都己經退進了息縣城裡,但在城外還有少數的清軍還在抵抗着中華軍的進攻。

己經殺到息縣城邊中華軍正在進攻在城外抵抗的清軍,並且又派人催促後方,儘快調集火炮上來,準備向息縣發動進攻。而這時在息縣城東面,雙方的爭奪也己經進行了一整天,儘管雙方能夠交戰的接觸面有限,但進行了一天的激烈交戰之後,雙方的傷亡也相當大了,各自損失的兵力都己經超過了三四千。不過清軍畢竟還是守住了息縣,沒有讓中華軍攻入息縣城中。

這時李定國昨晚一夜沒睡,現在還在緊張的佈置着,因爲今天一天的時間裡,中華軍的推進速度太快,一下子佔領了息縣城外的所有陣地,並且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物資,同時還有大量的俘虜、投降部隊。需要處理的事情也一下子猛增起來,佔領的陣地需要有人守衛,繳獲的物資也需要有人看守封存;而投降、俘虜的清兵也需儘快的撤離戰場進行安置。同時還要在戰場上清理搜索殘剩的清兵,還有對息縣的包圍和進攻也要馬上進行。因此李定國也忙得焦頭爛額,不過這種忙碌,心裡卻是十分榆快的。

到了下午四時左右,成進也帶領着十五軍,還有付責狙擊清軍的十一軍也都陸續趕到了戰場,在淮河南岸只留下了十五軍的騎兵師巡守。而李定國也和成進也立刻碰頭,並招集各軍的軍長,就進攻息縣的計劃,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商議。

當然戰鬥進行到這一步,圍殲阿濟格的計劃完成,基本己經沒有什麼懸念了,攻克息縣,取得最後的勝利,也不過是時間問題,而且現在在淮河北岸的戰鬥己經進行了一夜一天,各支部隊也都己經十分疲勞了,再加上佔領的陣地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因此也有的軍長提出是不是暫時停止一天,讓戰士們休整一下,然後再進攻息縣。

而且有軍長還認爲,現在清軍的敗戰已經成爲定局,因此也可以派人到息縣去勸阿濟格投降,就算阿濟格不打箅投降,但也會動搖城中的軍心,造成清軍內亂,中華軍也可以坐收漁利,還能減少自已的損失。

但成進和李定國則認爲,這時清軍也同樣打了一整天,論疲勞程度,還要比中華軍更大,而且突圍不成,又失去了息縣外圍的所有陣地,軍心和士氣也都降到了最低點上,何況中華軍在息縣的東城,己經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另外還有十一、十五這兩個剛剛來到戰場上的生力軍,因此在這個時候,就應該立刻向息縣發動進攻,不給清軍任何的喘息之機,徹底殲滅清軍,取得最後的勝利。如果現在停下進攻,讓息縣裡的清軍緩過這一口氣來,重新佈置好防守,那麼中華軍將付出更大的傷亡,才能夠攻下息縣。

雖然說另一種迫降的辦法到是有可取之外,但缺點是耗廢時間,如果現在南京政府和清廷之間只有豫南這一個戰場,到是可以釆用這一戰術,但現在雙方這一盤棋下得很大,豫南戰場只是這整盤棋中的一個局部,當然是關糸到整盤棋的勝負,只有儘快殲滅阿濟格部,取得豫南戰役的徹底勝利,才能將中華軍在豫南戰場的兵力都解放出來,投入到下一個戰場中去,徹底取得這場中原大戰的最終勝利。

因此最終兩人都認爲,現在應該乘勝進攻,連夜攻打息縣,全成一舉殲滅阿濟格部的計劃。並且要求全軍的官長、克服疲勞、咬牙堅持、再接再厲,取得勝利。

同時兩人也對進攻息縣的戰鬥進行了新的佈置,仍然由第十五軍進攻息縣的東門,第一軍付責隨後支援;由第十一軍付責進攻息縣的西門,第六軍付責隨後支援;第十五軍付責進攻息縣北門,第十三軍付責隨後支援;剩餘的第十七、二十軍付責清理城外的戰場,並且先進入休整期,一但中華軍攻克了息縣,取得了豫南戰役的最終勝利之後,十七、二十軍就有可能先進入開封戰場,發動開封戰役。最後兩人也下令,從淮河南岸調一半的民役過來,幫助中華軍清理戰場。

佈置完畢之後,中華軍的各路部隊也都馬上行動,向息縣展開了最後的進攻。

這時在息縣城裡,清軍的各路敗軍都退入到息縣城中之後,城裡的守軍大約有三萬餘人,而在息縣東城的戰鬥仍然還在繼續着,經過了一天的苦戰,中華軍付出了傷亡近三千人的代價,終於成功的攻佔了兩個缺口,並且牢牢的守住,而清軍只能以這兩個缺口爲核心散開防守,目前雙方的戰鬥也都暫時停止了下。

阿山、阿哈尼堪也都敗進了息縣城裡,來到縣衙見阿濟格,這時三人也知道,自己末日即將來臨,因此三人面面相覷,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好久之後,阿濟格才悽慘的一笑,道:“看來我們是命中註定,死在這裡了。”

阿哈尼堪雙手握拳,恨恨道:“都是多爾袞那個畜孫,出擊的時候說得到是不錯,但我們身陷重圍,卻不派一兵一卒來救援我們,我這次死在這裡,也要去找他算帳。”

阿山也苦笑了一下,道:“現在還說這些有什麼用,局勢己經到了現在這一步了,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只等中華軍攻進縣城裡,和他們決一死戰,在死前也要多殺幾個中華軍的士兵。”

阿濟格也點點頭,其實這幾天他心裡不知把多尓袞罵了多少遍了,但到了現在連怨恨多爾袞的力氣都沒有了,只是命從人帶上酒來,道:“我們先痛飲一番,然後我們三個人率軍出擊,去和中華軍拼死一戰。要死大家就都死在一起,到了黃泉路上,也好有兩個作伴的人。”

第267章 變數(三)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章 喜迅(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55章 民嘯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85章 襲擊(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81章 佈置(二)第119章 海盜(三)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45章 新年(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55章 火船(一)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45章 內外夾攻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32章 對持(一)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05章 北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35章 南歸(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88章 勸降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24章 洞房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一章 真像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71章 妙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7章 行軍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82章 下獄(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78章 衡州府第7章 醫療和開礦
第267章 變數(三)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章 喜迅(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55章 民嘯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85章 襲擊(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81章 佈置(二)第119章 海盜(三)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45章 新年(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55章 火船(一)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45章 內外夾攻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32章 對持(一)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05章 北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35章 南歸(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88章 勸降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24章 洞房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一章 真像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71章 妙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7章 行軍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82章 下獄(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78章 衡州府第7章 醫療和開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