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水上進攻

就在第一軍向廣徳州發動正面強攻的時候,第三軍也向鎮江府發動了進攻。

鎮江府緊靠南京東面,現在江北的滁州、和州都被商家軍佔領,不僅擋住了南京西面,而且也成爲商家軍凸入清軍勢力內的一把利刃。而鎮江府的位置也有相似之處,正好位於揚州府的正對岸,就彷彿在商家軍的地盤內,硬生生挖出了一塊地方來,雙方几乎呈一個犬牙交錯之勢。

清軍在鎮江府的防守比廣德州更爲嚴密,守衛的兵力達到了三萬餘人,同時因爲鎮江離南京較近,因此清軍救援鎮江,也比廣德州更快,最多兩天時間,清軍的援軍就可以趕到了。

而且付責進攻鎮江的商家軍第三軍,是在江南、江北戰場上實力最弱的一軍,而且全軍有相當一部份都是特殊殊兵種,主要的作用是配合其他部隊作戰,因此也不可能像第一軍那樣,向鎮江直接就發動強攻。好在這一次的主要目標是攻取廣德州,並不是一定要攻下鎮江,目地只是爲了演練一下,水陸兩路夾攻一座城市的戰術,同樣也是爲了下一步收復南京積累驗經。

楊武丞率軍沿着運河進攻,沿路攻取了奔牛鎮、呂城鎮、小河寨、包港等處,然後直撲鎮江南面的丹陽縣。

楊武丞指揮着商家軍,向丹陽發動了進攻。丹陽縣也位於運河邊上,是從常州進攻鎮江的必經之路,淸軍在這裡駐守了一萬兵力,同時也配備了大量的火器。同時也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守衛十分嚴密,再加上第三軍也確實不善於打攻堅戰,因此商家軍一連進攻了二天,但都並沒有多少收穫。

就在楊武丞進攻丹陽的時候,黃震帶領着剛剛成立的長江艦隊,也從通州起航,這一次因爲是在長江下游作戰,而且又是長江艦隊第一次出戰,因此黃震也把三支分艦隊全部都帶出來了,大小一共近百艘船隻,排成長長的船隊,浩浩蕩蕩逆江而上,向鎮江出發。

等船隊到達鎮江附近的時候,楊武丞仍然帶領着部隊還沒有攻下丹陽,因此黃震也下令船隊,就在江中的江州停泊,等待着丹陽的消息。

而就在這時,黃震也收到了商毅的命令,原來統戰部己經收到從南京發回來的情報,淸軍己經出動援軍,這次援軍是由多鐸和洪承疇親自帶隊,也是分爲水陸兩路,趕來來救援鎮江。陸路援軍由多鐸率領,水路援軍是由洪承疇帶領。

鑑於現在第三軍仍然受阻於丹陽縣的局面,商毅命令長江艦隊出擊,先擊敗清軍的水軍,挫動清軍的士氣,然後逆江而上,直接去進攻南京,迫使多鐸從鎮江府撤軍回援。

因此黃震接令之後,立刻就下令艦隊起航,去迎戰清軍的水軍。

原來得知商家軍兩路出擊,分別向廣徳州和鎮江府發動進攻以後,多鐸也和洪承疇商議,現在清軍的整編工作尚未完成,不可能同時對廣徳州和鎮江府進行大規模救援,只能從中選擇其一,傾全力相救,而另一路就只能放在次要的位置。

鎮江府的戰略價直和重要性顯然都在廣徳州之上,自然也是首先救援鎮江府了。而兩人也打聽清楚了,這一次商家軍進攻鎮江府,是水陸兩路並進。洪承疇到了南京之後,主要的精力是組建清軍的水師,現在水師己經初俱規模,在南京龍山船廠,駐紮有大小船隻三百三十餘艘,因此也覺定同樣是水陸兩路並進,救援鎮江府。

兩人立刻分兵,多鐸率領四萬大軍,從南京出發,爲陸路援軍,而洪承疇也和清軍的水軍統領劉夢蛟,帶領着龍山船廠的所有戰船,從長江順流而下,爲水路的援軍。

清軍的船廠行駛到離鎮江還有二十多裡的高資鎮附進的江面時,雙方的前哨戰船相遇。商家軍向前哨船隊一共有七艘戰船,分別是,四級驅逐艦一艘,五級護衛艦二艘、三百料以下戰船四艘。而清軍前哨船隊一共有十二艘戰船,分別是五百料戰船一艘,三百料戰船四艘、二百料戰船五艘,一百五十料戰船二艘。

雙方相遇之後,立刻各自派遣一艘戰船回去向大隊報信,然後準備戰鬥。在這一段江面上沒有江中州,正適合作爲水戰的戰場。當然商家軍的戰船是主動上前討戰,而清軍是被迫應戰。其實清軍並不想打,只是現在雙方己經碰了頭,清軍現在是順水,一但調頭就成了逆水,顯然是來不及了。只能硬着頭皮打了。

雖然現在只剩下六艘船,向商家軍的戰船立刻調整位置,排成了一個縱隊的隊型,擁有四十八門火炮,火力最強的驅逐艦奎木狼號打頭,而分別擁有三十門火包的護衛艦蕭山號和擁有二十六門火炮的擴衛艦餘杭號分別排在第三、五位置,在其間各夾着一艘只裝配了兩架管風槍的三百料小船。然後以“之”字型的航線行駛,向清軍的戰船逼近過去。船上的士兵水手也都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所有的火炮也都填裝好了彈藥,打開了側舷的炮孔,將炮口伸出了船舷,只等着清軍的戰船進入射程中。

而清軍的戰船則是三前八後,排出一個雁形,在江面上橫向展開,順着江流,向商家軍的戰船靠近過去。清軍的戰船中,五百料戰船裝配了四門火炮,三百料戰船裝配了兩門火炮,而且全都是在甲板上,這時也都填充好了彈藥。而甲板上的士兵們也都紛紛彎弓搭箭,在每支羽箭的箭尖,都綁着一個小圓紙筒,裡面裝着的都是火藥,清軍的戰術依然還是靠近,火箭燃燒,跳邦作戰。

雙方的距離也越拉越近,過了半個多小時之後,己經不足一百步了,就在這時,奎木狼號左舷第一層甲板的十二門火炮首先開火,一連竄轟鳴之後,在清軍的船隊前後左右,各自激起數丈高的水柱,但卻一顆都沒有打中,而清軍當先的三艘戰船也開炮還擊,不過炮彈也都落到了長江裡。

第一輪對射雙方都沒有命中,奎木狼號左舷第二層夾板的十二門火炮也緊跟着開火,這一次十二顆炮彈有三顆命中,分別打中了兩艘清軍的戰船,一艘三百料戰船連中了兩炮,船頭左側被打得粉碎。

緊跟着,在奎木狼號的後面,一艘三百料的戰船上,向清軍發射了兩個三十六支裝的霹靂火箭發射筒,而幾乎就是在同時,三艘清軍的戰船也向商家軍這邊發射出清軍制造的霹靂火箭,一時江面上你來我往,火炮火箭對射,打得十分熱鬧。

奎木狼號中了三支霹靂火箭,有七八名士兵身亡,而且在甲板上也燃起了十餘朵火苗,其他的士兵水手也都趕忙打水撲火,好在是船帆沒有被點着。不過奎木狼號的火炮都是藏在甲板以下,因此甲板上雖然忙亂,但並不影響火炮繼續開火轟擊。

清軍的三艘戰船也都各中了幾支霹靂火箭,因爲他們的火炮都裝配在甲板上,頓時也亂成了一團,而且在一艘三百料的戰船上,霹靂火箭爆炸時激射出來的火油居然濺到了火藥桶上,頓時引發了大爆炸,“轟”的一聲巨響,小半個船家都被炸得面目全非,馬上就開始下沉了。

不過雙方攜帶的霹靂火箭的數量都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對射下去,因此主要的戰鬥,還是靠各船所帶的常規武器來決定勝負。

這時商家軍的另兩艘護衛艦也都進入了各自的射程,也立刻火炮全開,盡向清軍的戰船打了過來。而清軍的戰船雖然也都進入臨戰的距離,但除了一艘五百料戰船和剩下的三艘三百料戰船還有一定的還擊能力之外,其他二百料、一百五十料的戰船,基本就是隻能捱打。

雖然商家軍的這幾艘戰船都沒有裝配重型火炮,但這時雙方的距離只有五六十步,而且淸軍的戰船其實都是商船、貨船改裝而成,堅固度也差得多,一炮下去,只要是吃準部位,就可以打得船舷開裂,甲板粉碎。

雖然有幾艘船也試圖向商家軍的戰船靠近,然後在近距離施射火箭,但還沒等他們進入弓箭的射程,在商家軍的各條戰船上,各種火槍也一起開火,只打得各船上的清兵連頭都擡不起來。

雙方的前哨戰只進行了半個多小時,淸軍己有五艘船被擊沉,或是燃起了難以撲滅的大火,另有三艘船都受到較大的損傷。而商家軍這邊,只有一艘三百料的戰船船身着火,其餘的五艘戰船都基本保持八成以上的完好,有一艘擴衛艦的船帆被燒着,但士兵水手們的反應很快,迅速降下帆蓬,扔進長江裡,也沒有造成大的損壞。

不過這時雙方的大隊船隊也都到達了戰場,因此這場前哨戰到止也宣告終止,雙方剩餘的戰船也各自調頭,脫離了戰鬥。在調頭的同時,也救起自己落水的士兵,然後迴歸到自己的本隊中去。等待着雙方主力之間的決戰。

第1章 喜迅(上)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8章 許婚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5章 鄉鬥(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402章 北境第101章 守城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0章 婚姻(上)第80章 佈置(一)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1章 碧華軒(上)第35章 南歸(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66章 雨戰(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02章 備戰(四)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4章 玄皇教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65章 出兵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34章 開業(一)第85章 地雷陣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81章 出兵(下)第163章 通商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87章 挑戰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
第1章 喜迅(上)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8章 許婚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5章 鄉鬥(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402章 北境第101章 守城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0章 婚姻(上)第80章 佈置(一)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1章 碧華軒(上)第35章 南歸(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66章 雨戰(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02章 備戰(四)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4章 玄皇教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65章 出兵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34章 開業(一)第85章 地雷陣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81章 出兵(下)第163章 通商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87章 挑戰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