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江北之爭(二)

攻佔了南京之後,阿濟格依然在江南打得很不順手。()而多鐸和阿濟格也是難兄難弟,在江北的曰子,也從來就沒有一天舒坦過。

吳三桂率軍南渡之後,清軍在江北戰場的兵力大減,總兵力己不足十五萬,雖然看起來是不少,而需要防守的區域卻達到淮安、鳳陽、廬州、歸德、徐州五個府,戰線幾乎包括了整個東面,連綿長達近兩千裡。因此兵力也顯得捉襟見肘。面對着商家軍不住的從南北兩面的夾擊,也迫使多鐸只能釆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疲於奔命。

好在是北京趕造的火器也極時送到了多鐸手裡,才終於免強守住了淮安府,打退了商家軍的進攻,總算是還能免力維持着江北的局面。

商家軍向滁州發動進攻的消息傳到了歸德府之後,多鐸也經過了仔細的考慮,認爲滁州本來是吳三桂的防區,多鐸也不想過多幹涉,因爲現在他也得知了阿濟格派遣吳三桂進攻浙江的消息,雖然多鐸覺得阿濟格的舉動雖然太明顯了,但就削弱吳三桂的實力這一點來說,他也是贊同的。而且歸徳府離滁州太遠了,多鐸估計,就算自己現在立刻發兵去救援滁州,恐怕也己經晚了。

因此多鐸決定,集中兵力,去進攻揚州地區,也給商家軍來一個圍魏救趙之計。當然清軍守衛盱眙的勝利,也讓多鐸增加了不少信心,他覺得現在清軍的火器,大概可以和商家軍抗衡了。因此也有些躍躍欲試,希望以火器爲主力,和商家軍再打一仗。

這一次多鐸出兵進攻的目標是天長縣,一共集中了四萬五千人馬,這也是多鐸在江北戰區能夠湊齊的最大機動兵力了。另外還帶了各種火炮一百六十餘門,包括有四十門紅衣大炮和三十門靂霹火炮,火銃兵六千餘人,另外還有霹靂火箭筒一千多個。使用火器的部隊,也多達萬餘人。

羅遠斌和王信接到報告之後,也立刻招集其他的三名師長一起商議對策,最終衆人認爲,以商家軍留守兵力的防守力量,完全可以抵擋得清軍的進攻,而且還可以趁着這個機會,繼續從滁州向西, 繼續進攻和州。

不過羅遠斌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因爲通過滁州的勝利,也證實第二軍依然有實力打硬戰。而且現在商家軍己經得知,淸軍在和州的駐守兵力也不多,沒有必要集中三個師的兵力去進取和州。完全可以兩個戰場同時進行,因此羅遠斌認爲,如果從滁州抽出一個師的兵力,向天長縣的方向靠近,暫時駐紮,伺機而動,如果天長縣吃緊,就增援天長縣的防守,如果天長縣守得住,那麼也可以等淸軍久攻不下,兵力疲憊的時候,趁機向清軍發動進攻,就可以一舉擊敗清軍。

這樣一來,就算另一路攻不下和州,但在擊敗了多鐸的大軍之後,清軍恐怕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救援和州了,然後商家軍還是可以集中兵力,再去進攻和州。

在取得了滁州的勝利之後,第二軍的官兵們也都對自己的戰鬥力恢復了自信心。因此衆人也都認爲羅遠斌的這個計劃完全可行。於是最終決定,由王信帶第四師去進攻和州,羅遠斌帶第三師去增援天長,留下第六師駐守滁州。

――――――――分割線―――――――――分割線――――――――

多鐸率領着淸軍是在三月二十二日到達天長縣,而這時商家軍也在天長縣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守衛天長縣的是第三旅,這也是一個老部隊,作戰經驗十分豐富,旅長叫鄒宏深,是當初跟着羅遠斌一起投靠商毅的明軍中的一員,因爲戰功積累,在江淮戰役之後,晉升爲旅長。同時留守揚州的軍參謀長劉伯濤也派來了一個團,增援天長縣的防守兵力,同時也告訴了鄒宏深,羅遠斌的作戰計劃。並且還把進攻滁州的三個師留在揚州的一百多門重型火炮,還有六十四架管風琴槍,也全部都運到了天長縣,其威力最大的三寸六分口徑青銅野炮,就有三十二門。

本來這一次沒有趕上參加進攻滁州的戰鬥,鄒宏深和第三旅的官兵都十分掃興,沒想到守衛天長縣卻等來了更大的一條魚。這可是多鐸親自帶隊的清軍啊,打這樣的敵人才過癮啊。因此鄒宏深本來就擦拳磨掌,又給他送來了增援部隊和這麼多的火器,自然更是信心十足,因此也像劉伯濤表示,自己一定能夠守住天長縣。

商家軍依然沒有駐守城牆,而是在城外佈置好了自己的防線,在清軍正面進攻的陣地上,佈置了一個團的兵力駐守。

多鐸對商家軍的這種佈陣方式己經不陌生了,因此也把自己的指揮點設在離商家軍的防線足有一千步的位置,用望遠鏡觀察戰鬥。

等淸軍佈置好了自己的陣式之後,多鐸也立刻下令,開始進攻。

清軍在正面集中了一百二十多門火炮,包括所有的紅衣大炮和霹靂火炮。不過霹靂火炮的射程只有三百多步遠,因此必須向商家軍的防線靠近,才能夠使用。於是多鐸也派出了二千火銃兵,一千弓箭手,一千士兵,連用三十門霹靂火炮,同時還推出了一百輛盾車做掩護,開始向商家軍的防線逼近過去,而其他的火炮也都跟在清軍的隊列後面,進入自己的射程範圍內。

而在清軍的陣地上,四十門紅衣火炮首先火力全開,向商家軍的陣地開火轟擊。不過商家軍陣中也毫不示弱,三十二門三寸六分口徑青銅野炮也輪番開火,向清軍還擊。

一時間炮聲轟鳴,天搖地動,爆炸聲切雲雷,震耳欲聾,一場激烈的戰鬥也正式打開了帷幕。

因爲清軍是主動進攻的一方,在進攻的途中,也不可避免的要經受損失,隨着進攻部隊的向前推進,商家軍的其他火炮也都陸續加入戰團,儘管有一百輛盾車,但也只能保護住一小部份士兵,而且還只是正前方受保護,在側翼和背後,依然是無琺防守的區域。因此在清軍的陣中,爆炸也不斷的發生,打得地面上泥土砂石飛濺而起,清軍也不斷的慘叫喪命。

同時從商家軍陣中,也還不斷有霹靂火箭飛出,落到清軍的隊列中爆炸,將燃燒的火油四射飛濺,有不少的盾車粘上了火油燃燒了起來,不過一些盾車雖然己經着火燃燒,但只要還沒有燃燒殆盡,就仍然還能夠繼續保護着清軍,推動前進。然而在淸軍的陣列中,還有不少士兵因爲身上濺到了火油,在地上拼死的翻滾哀叫着。戰場的慘酷程度,也可見一斑了。

但清軍的火炮也都紛紛進入了自己的射程範圍,也開始向商家軍開炮進攻,同時在清軍的陣列中,同時也飛出了不少霹靂火箭,紛紛落到了商家軍的陣地上。

因爲清軍的火炮都是使用的實心彈,對商家軍造成的殺傷力並不大,不過清軍的霹靂火箭除了射程略近,準頭略差之外,爆炸性和燃燒性的威力卻和商家軍的相差不遠。在黒火藥的時候,這種燃燒性的武器,實際的殺傷力比爆炸性武器還要大。因此也不得不說,清軍仿製的商家軍的火器中,只有霹靂火箭是最成功的。

儘管商家軍對清軍的火器進攻,早有了思想準備,同時也做了不少的預防措施,不僅嚴格執行火藥的安全使用管理規範,還修築了不少的掩體保護士兵和火炮不受霹靂火箭的爆炸傷害,也準備了大量的溼泥砂,用來撲滅霹靂火箭的爆炸之後產生的火苗。但想要做到完全躲避傷亡,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的士兵被爆炸激射出的鐵片殺傷,也有士兵身上濺上燃燒的火油,幾乎同樣景像,卻在雙方的陣地、隊列中都同時上演了。

而且這時清軍的前列己經推進到了離商家軍的陣線三百步左右的地方,清軍的傷亡也超過了五百人以上,而且盾車也差不多被毀了近一半,但這時清軍的三十門霹靂火炮在重重的保護下,居然全部都完好無損,因此也紛紛架好開火,向商家軍的陣線打擊過來。

開花彈的威力確實比實心彈要大,因此隨着炮彈一顆一顆的落劫在商家軍的陣地上,爆炸聲也開始變得多了起來,儘管商家軍有掩體保護,仍然有不少士兵被炸死炸傷,而且傷亡還是開始在急速的增加了。

當然從總體上來看,清軍所受的損失仍然要遠遠超過了商家軍,不僅是因爲清軍火器的數量和質量離商家軍仍有一段相當距離,而且按戰爭的常規來涗,進攻一方的損失,總會大過防守的一方。但這也表示現在的清軍,也同樣可以對商家軍使用遠程打擊,並不是非要逼近了商家軍之後,才能對商家軍靠成威脅。雙方的差距也確實是在一步一步的縮小了。

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92章 勸進(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93章 勸降(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99章 備戰(一)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05章 北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34章 收尾第182章 下獄(上)第35章 鄉鬥(下)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86章 講和(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90章 合圍(一)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02章 夜奔(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05章 北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82章 佈置(三)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48章 新政(一)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81章 洋人(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章 清廷(下)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81章 辭職(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
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92章 勸進(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93章 勸降(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99章 備戰(一)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05章 北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34章 收尾第182章 下獄(上)第35章 鄉鬥(下)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86章 講和(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90章 合圍(一)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02章 夜奔(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05章 北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82章 佈置(三)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48章 新政(一)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81章 洋人(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章 清廷(下)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81章 辭職(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