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

中華帝國洪憲二年(165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商毅下旨宣佈,中華帝國國會正式成立,並立刻開始運行工作,並且規定,從此以後,國會將掌握立法權,擁有制定法律、制度、增減稅收、設制政府機構、監督政府工作,彈亥內閣官員,考覈官員政績,對內對外發動戰爭以及締結條約等諸項權力,而內閣從此以後,只擁有行政權,任何決意的實施,都必須經過國會的通過,才能夠實施。

而皇帝對國會的決意擁有否決權,可以否定國會的任何決意,不過如果參、衆兩院的投票表決率超過九成以上,否決權將無效,當然在事實上,投票表決率超過九成的提案,極爲少見,在參政院成立了兩年的時間,產生的超過九成以上的提案一共也只有三個,因此皇帝的否決權依然居有相當大的作用.

當然從一開始就沒有人對皇帝的否決權有異議,畢竟誰都明白,皇帝不可能將所有的權力都供手交給囯會,而否決權就是皇帝對國會的控制方法,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且皇帝雖然擁有否決權,但也無權向國會提交提案,並保證通過,這就是皇帝讓出的權力.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除了內閣和各部門的事務以外,任何官員、民間人士有建議性的上疏,內閣甚致是皇帝,都沒有權力進行直接受理,而必須以提案的形式,在國會的參、衆兩院提出,並按國會的程序得到通過之後,才能夠實施,而且只有國會議員,纔有資格向國會提出議案,當然官員們都可以找自已熟識的議員,代替自己提交提案,但提案能否通過,只能聽天甴命了。

比如這一次有官員質疑[國會宣言]的內容,那麼在國會正式成立之後,將不能向內閣或皇帝提交,而必須由國會議員向參議院或衆議院提交,然後進行答辯、表決。

而且同樣,如果有官員對皇帝的意見,比如認爲皇帝不上朝,或是不愛學習,行爲不斂點等等事物,在明朝的時候,是可以由御使直接向皇帝上疏,甚致還可以罵皇帝一通,這種事情在中國古代其實十分常見,因爲付責這方面事務的御使,都有聞風彈奏的權力,可以隨意的彈奏官員,甚致是指責皇帝,並多以此爲榮,其是對皇帝的品行、私生活往往都會成爲御使的攻擊目標,其實大部份指責根本就是小題大作,但一般來說,御使都不會因此而受到太過的處罰,而且不僅僅是御使,就連其他官員也都會上疏質問皇帝,比如海瑞就是以一個戶部主事的身份,向朝廷上疏,把嘉靖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通

中國帝國成立了一年的時間,但並沒有設立御使這個職位,因此也讓商毅的耳根清靜了許多,但想完全避免這種情況,也是不可能的,這一年中也發生過好幾次官員上疏,對商毅的個人行爲進行規勸,只不過商毅一直都沒理,如果這樣發展下來,也會發展到那一步。

但現在就不行了,皇帝再也不會直接收上疏,任何的意見,都必須以提案的形式,先通過國會,然後才能傳達到皇帝那裡,比如像海瑞的那份罵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也許在國會就會被ps掉,根本就不可能傳到皇帝手裡,也就相當於給皇上安了一層過慮網,排除了許多無益的指責,因此也有人懷疑,商毅搞出一個國會來,就是爲了讓自已擺脫這些無端的麻煩。

當然現在國會的制度就這樣大體制定下來,在以後的運作中,再逐步完善,而且將在以後修定的憲法中,以明確的法律形式,確定國會的地位和制度。

國會的地址就設在南京皇城的西南角,和內閣正好相對,因爲在許多時候,內閣成員都要在國會裡進行演說,回答議員提問,因此距離近一些,也可以省去不少的時間。

第一屆國會成立之後,首先是要選出參、衆兩院的議長、執行議員和候補執行議員,然後國會才能開展工作,而最後經由商毅提名,選舉的結果是,參議院議長甴黃宗羲出任,同時他也兼任國會議長;而衆議院議長由顧炎武出任,併兼任國會副議長。

這兩個人選也都算是衆望所歸,因爲這時黃宗羲本身就是名滿天下的學者,而且這幾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參政院的議長,爲議會制度,國會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力和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商毅提名黃宗羲爲參議院議員,也得到了絕大多數的選票通過。

而顧炎武現在也是天下知名的學者,又在參政院裡也當過一年多的議員,這一次商毅本想提名他,推舉爲參議院的議員,但被顧炎武婉言謝絕,因爲顧炎武和黃宗羲出身不同,黃宗羲是出身官宦世家,有很深的東林背景,而儘管顧家也是浙江望族,但到顧炎武這一代時,已經家道中落下來,爲了生計,顧炎武甚致還幹過經商的事務,因此和黃宗羲相比,顧炎武更爲平民化一些,認爲衆議院代表更爲廣泛一些,是想進衆議院.當然以顧炎武的名氣和影響力,自然被選爲浙江省的國會衆議院議員,於是商毅又提名他爲衆議院的議長,也以大多數的票數通過。

兩院的議長都選舉出來,執行議員和候補執行議員也都產生了,國會也就將正式的開始工作,首先討論的,是內閣提交的去年一年時間裡的內閣年度工作報告,內閣成員也都分別在國會的參、衆兩院出席,回答議員針對內閣工作報告的問題。

雖然現在新年將至,但畢竟是國會剛剛成立,議員們的熱情都很高,因此兩院的氣氛也都十分熱烈,議員們都紛紛向內閣大臣提問,內閣成員也都一一解答。

因爲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帝國在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非常好,內閣也確定做了不少的努力,絕大多數的議員對內閣的工作也是滿意,因此經過了一天的答辯之後,內閣年度工作報告在參、衆兩院都以極高的贊同票數得以通過,而這也將形成一個定製,毎年年未的時候,國會都將討論內閣年度工作報告,以恆量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內閣的工作是否讓人滿意。

當然除了內閣年度工作報告,帝國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因爲帝國畢竟才成立了一年多的時間,而且完成國家統一的時間,還不足一年,而且蒙古纔剛剛穩定下來,因此在帝國建立的時候,商毅並沒有對現有的行政體糸、制度進行大動,一切都沿續原來的制度,或是按舊明朝的舊制行事,包括商毅的後宮,也只是策立了皇后,其他人也並沒有明確的策封。

但現在國家統一巳經完成,蒙古也己經被收復,國家也基本完全穩定了下來,雖然還有新彊、青海、西藏等地沒有被收復,但這些地區並沒有與帝國爲敵的意圖,而在東北邊境雖然有俄國入侵,但規模並不大,而且也只是侷限於東北邊境地區,對國家的危脅,遠不如蒙古那麼直接,因此商毅也認爲現在的時機己經成熟了,國家的重大方針、路線都要確定下來,並對現行的體制、行政結構、各種制度進行重新制定。

首先是在政治上,國會已經成立了,那麼三權分立的另外兩極,內閣和司法部,也都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完善,中央政府的各職部門,各地方的各級的行政機構也要進一步的建立完善,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國家機構,以適應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

而在軍事上,現在國家統一己經完成,儘管在邊境和海外地區戰爭還不會完全消除,但戰爭己不在是國家的主流,國內也己經進入和平時期,因此對軍隊、軍務、軍政等機構也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整完善,處理好軍政,軍隊和各地方政府的關係,既要避免軍隊干涉國家政治,同時讓軍隊在和平時期繼續保持優良的作風,保障國家的安全,同時還要爲收復邊疆地區,和海外的擴張發揮重要作用。

而在經濟上,一方面要繼續推進手工業、商業、海外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各級稅收制度,商業稅、農業稅、工業稅等稅率都要合理制定,保證民衆的生活,也要保障國家的收入穩定。

還有最後一項就是皇室的制度,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現在中國正處於一定皇權與議會權並存的階段,互相之間必然會發生衝突,商毅在位的時候,當然可以較好的協調這些矛盾,一但商毅不在了,那就很難說,因此必須形成制度化,以後都按制度行事。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在新年以後進行,在國會正式成立之後,也完成了一件大事,商毅,各級政府部門,官員也就可以安心的過一個熱鬧的新年,

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5章 鄉鬥(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93章 雷汞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34章 開業(一)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82章 佈置(三)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65章 破局(五)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82章 佈置(三)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88章 計劃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36章 南歸(下)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04章 完婚(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67章 重逢(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6章 意外第196章 軍校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22章 造船(上)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63章 剃髮令(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77章 名士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42章 提案(上)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
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5章 鄉鬥(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93章 雷汞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34章 開業(一)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82章 佈置(三)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65章 破局(五)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82章 佈置(三)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88章 計劃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36章 南歸(下)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04章 完婚(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67章 重逢(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6章 意外第196章 軍校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22章 造船(上)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63章 剃髮令(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77章 名士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42章 提案(上)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