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

琉球士兵和薩摩士兵是分開監押的,相比之後,商家軍對琉球士兵就寬容一些,沒有上綁,只是限制了他們的行動,因爲商毅在戰前要求,對琉球人儘量以安撫爲主,商家軍的敵人並不是琉球人,當然這也和琉球士兵表現得十分服軟分不開。

而且和琉球士兵勾通也非常容易,雖然琉球王國有自己的語言,但大部份琉球人都說漢語,其實就是所謂琉球語,和江浙一帶的方言十分相似,有不少詞語的發音幾乎完全一樣,因此以亞莉桑德拉現在的漢語水平,根本就不用翻譯,也能夠和他們進行交流。當然主要還是由成鋼和黃震在和他們對話。

首先成鋼告訴琉球士兵,自己是大明的官軍,到這裡來也不是要進攻琉球,而是來打日本人,並且還要把日本人從琉球全部趕走,因此讓琉球士兵不用害怕,明軍保證不會傷害他們。但也要求琉球士兵,服從命令,不許任意行動。

聽了成鋼的話之後,琉球士兵們也安定了不少,他們對明朝還是有一定的好感,而薩摩藩控制了琉球王國之後,不僅在拼命窄取琉球的財富,駐琉球的薩摩士兵更是無惡不作,因此琉球人普遍都憎恨薩摩士兵,不少人都盼望明朝能夠發兵來幫自己趕走日本人。

最後成鋼從琉球士兵中找到兩名軍官,又給他們十名士兵,把他們放回首裡城去,面見尚賢王,表達商家軍的態度,同時也要求尚賢王在明天一早出城來迎接商家軍進城,當然成鋼提出危脅,如果尚賢王拒絕商家軍進城,那麼商家軍就強攻進首裡城去。

兩名軍官一個叫韓建中、一個叫劉克軍,都是琉球軍的中級軍官,兩人也沒想到會這麼容易就被放回,因此也對商家軍千恩萬謝,當然也把薩摩軍在琉球的惡行控訴了一番,並且痛哭流涕的表示,琉球百姓早就盼望着明軍來解他們,自己回城之後,一定會說服尚賢王,大開城門,迎接商家軍進城。

其實亞莉桑德拉、成鋼、黃震都清楚,就這倆貨的官職,根本不可能在尚賢王面前說得上話,但還是鼓勵了他們一番,然後將他們放行。

而韓建中和劉克軍帶着成鋼的口信回到首裡的時候,這時城裡己是亂成了一片。因爲敗軍回到首裡之後,把敵軍形容得十分恐拒,彷彿一個個都刀槍不入,青面獠牙、力大無窮的怪物。

雖然琉球朝廷上下對此都表示懷疑,但事實是出戰的人馬被打得大敗而歸,薩摩軍己全軍覆沒,逃回來的薩摩士兵只有十幾個人,琉球軍也損失近半。現在首裡城中的全部兵力加起來,也不足二千人,這仗還能打嗎?而且到現在爲止,琉球朝廷連自己的敵人到底是何方神聖都還不知道。

於是大臣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人主張死守首裡,向薩摩藩救求,等待援軍;也有人認爲守在首裡是死路一條,不如極早逃跑;還有人建議,去與敵人講和,就算賠點錢,也是破財免災,要是再不行,就乾脆投降算了。反正是各執一詞,說什麼的都有。而國君尚賢也被弄得左右爲難,舉棋不定。

而就在這時候,韓建中和劉克軍回來了,同吋還帶回來了敵軍的口信,因此尚賢和琉球的大臣們也不顧這時天色己晚,全部都沒有回家,當殿接見韓建中和劉克軍,聽一聽他們帶回了什麼消息。

等聽完了韓建中和劉克軍的講說之後,尚賢總算也是鬆了一口氣,如果是明軍的話,至少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了。但在是否迎接明軍進首裡這個問題上,琉球朝廷的衆大臣們卻又展開了一輪激烈的掙吵。

原來雖然大多數琉球人都對薩摩藩不滿,但這時薩摩藩己經控制琉球達三十餘年,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穫,在琉球內部也陪養了一批親日派人員,由其是在朝廷裡,佔了很大一塊比例,現在商家軍公然打出了將薩摩藩驅逐出琉球的旗幟,親日派的大臣自然不會答應。而且他們對商家軍的實力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因此這時也都紛紛跳出來反對讓商家軍進城。都主張閉城死守,等待着薩摩藩派來援軍。

從尚賢的心裡來說,他當然是希望商家軍能夠趕走薩摩軍,因爲尚賢繼位近五年,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傀儡,朝政和權力其實一直都被薩摩藩控制着,根本不冉自主。在尚賢繼位之後,曾多次遣使到明朝去入貢,表面上是希望得到明朝的冊封,實際上就是希望明朝能夠出兵來干涉琉球的事務,制約一下薩摩藩的氣焰。

只是尚賢屢次遣使,但都得不到迴應,而且後來又聽說明朝現在是內憂外患,自顧尚不暇,那有空來管琉球的事情呢!因此尚賢也就漸漸死心了,但這時突然有一支明朝的軍隊出現在琉球島上,而且一舉擊敗駐紮在琉求的薩摩軍,尚賢心裡也不禁大爲振奮,看來是老天收到了自己的禱告了。

但被親日派大臣這麼一鬧,尚賢卻又不禁動搖了起來,因爲當習慣了愧儡,尚賢也沒有強硬的性格作風,另外一方面,他對明軍的實力也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充份信任他們,雖然說是明軍打敗了薩摩藩在琉球的駐軍,但薩摩藩一定還會發來了大軍,萬一明軍打輸了怎麼辦呢?明軍可以拍屁股走人,而自巳往那裡走呢?

這麼一想,尚賢的興奮勁也立刻消了一大半,而其他非親日派大臣雖然也提出了一些反對的意見,但也是因爲薩摩藩多年以來的積威,不敢居理力爭,結果最後還是親日派佔了上風,決定據城死守,等待援軍。

而這時在海灘陣地上,經過了一夜的工作,商家軍所需的物資也都基本運到了岸上。第二天一早,亞莉桑徳拉也收到探孑發回的消息,首裡城四門緊閉,並沒有出城來迎接商家軍進城的意思。

亞莉桑徳拉聽了之後,立刻下令,留下黃震在這裡看守營地,自己和成鋼帶領着二千五百名士兵,去攻取首裡城。同時還拖出了六門三尺六分口徑的青銅野戰炮,和十架長梯,做爲攻城所用。

首裡雖然是琉球王朝的首城,但在商家軍看來,實際也就比中國的一個縣城大不了多少,而且城牆也不高,橫豎也不超過三丈。雖然到是有不少守軍在城牆上駐守,但也看得出來,守軍的戰鬥慾望並不強,甚致基本就可以說是沒有,只是繞城的護城河可能會對商家軍造成一點麻煩。

亞莉桑德拉也估計到,琉球內部可能會因爲懼怕薩摩藩,而不敢開門放自己進城,因此首先派出幾個琉球俘虜去向城裡喊話,然後又派人將島津忠紀押到陣前,讓守軍觀看,以證實薩摩軍以被全部都消滅了,但過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首裡城中依然還沒有任何動靜,絲毫也沒有要開城放進的意思。於是亞莉桑德拉也下令攻城。

六門青銅火炮被推到了陣前,分爲兩批,輪流的首裡城的城牆轟擊,打得首裡的城牆上灰塵揚天,碎石亂濺,右城牆上駐守的琉球士兵也死傷一片,其餘的都嚇得紛紛躲閃.

雖然這次商家軍所帶的火炮並不多,但首裡城本身也不算是什麼堅城,而且也架不住總是朝着一個地方猛轟,因此在六門火炮輪番轟擊了十幾餘輪之後,也首裡城的城牆轟開了一個三丈多寬,只有不到一丈高的大豁口來。而火炮隨後向豁口的兩側展開,驅趕城牆上的琉球士兵。

而這時商家軍的步兵也開始向城牆發動進攻,先架木梯通過了防城河,隨後當先衝鋒的十餘名士兵先向豁口處投出了手榴彈,隨着一連串的爆炸聲之多,士兵們手執步槍,衝入了尚未散盡的硝煙中。原來還以爲要經過一場刺刀白刃戰,那知琉球的守軍的戰鬥力本來就極差,而且剛纔也見識了商家軍兇猛的火器,那裡還敢迎戰,這時早己一鬨而散,跑了個精光。

這一次攻城打得輕鬆之及,就連殺入城中的商家軍士兵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人還在想,會不會是琉球軍用什麼伏兵之計,要和商家軍打一場巷戰。不過想歸想,對首裡的進攻還是在按步就班的進行着,從豁口攻入首裡城的士兵立刻打開了城門,又放下吊橋,讓自己的大軍進城。

攻城如此順利就得手了,也是大大出乎亞莉桑德拉的預料,但見琉球軍如此不堪一擊,在進城之後,亞莉桑徳拉立刻分派出三路的兵力,每一路各四百人,分頭去佔領其他三座城門。首先將首裡城完全控制住,隨後亞莉桑德拉命人立刻返回登陸的陣地,令第二分艦隊出擊,全面封鎖首裡的港口,不許任何船隻出海。自己和成鋼帶領着剩餘的九百人也立刻出擊,在俘虜的帶領下,直撲首裡城內的軍營。

琉球軍根本就毫無任何的抵抗之力,商家軍殺到的時候,幾乎全部都繳投降,到下午的時候,商家軍就己經完全控制了首裡城。亞莉桑德拉又一次下令,讓灘頭陣地的士兵立刻都轉移進首裡城來。

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37章 新武器第402章 北境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73章 阻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章 清廷(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8章 朱印船(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196章 對策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93章 雷汞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68章 重逢(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9章 安慰公主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5章 受勳第208章 進京(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17章 海盜(一)第10章 婚姻(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36章 隱密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32章 攻城(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6章 鹽場(下)第402章 北境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章 喜迅(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48章 新政(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46章 制度(上)
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37章 新武器第402章 北境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73章 阻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章 清廷(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8章 朱印船(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196章 對策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93章 雷汞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68章 重逢(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9章 安慰公主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5章 受勳第208章 進京(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17章 海盜(一)第10章 婚姻(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36章 隱密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32章 攻城(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6章 鹽場(下)第402章 北境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章 喜迅(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48章 新政(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46章 制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