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

威斯敏斯特宮也就是英國的國會大廈,位於英國大倫敦區的中心威斯敏斯特市,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於以白廳爲中心的其他政府建築物*它的西北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本鐘。整個建築包括有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

威斯敏斯特宮修建於1050年,在1295年,英國在這裡舉行了第一次正式會議。。模範議會。在1530年,被英國國會作爲法庭使用,而在英國革命取勝之後,將這裡做爲英國議會的所在地,然後一直沿用下來。現在也做爲英國方面歡迎中國使團的第一站。。

中國使團是沿着泰晤士河行走,的成員中儘管有不少人有過海外的經歷,但也僅僅只限於南洋各國一帶,真正到達歐州,確實還是第一次。從港口到威斯敏斯特宮的一路上,一側是各種歐式建築,另一側則是風光優美的泰晤士河。因此所有人員也爲異國風景所吸引,一路稱奇聲不斬。

歐式的建築多以石製爲主,從外表來看,建築的頂部多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樓,而牆體則是飾以尖拱窗、優美的浮雕和飛檐以及鑲有花邊的窗戶上的石雕飾品。顯得高大宏偉。雖然與中囯建築風格大不相同,但也另有一番風情。而且也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建築的年代都相當久遠,透露出一股古樸的氣息,也證明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

使團成員在出發之前,也都惡補過一段時間的歐州歷史,英國曆史當然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份,不過都是從書本上所知,多多少少也有一點半信半疑,或者是認爲有所誇大,但現在親眼所見,這才完全釋惑,想不到在大洋彼岸,真的有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的文明國家存在。因此不少人覺得大開眼界,不虛此行。

等使團一行來到威斯敏斯特宮的門口,克倫威爾和國會議員們都已經在這裡等候,並且爲中國使團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克倫威爾也親自發表演說,歡迎中國使團來到英國,並稱這將是一件可以永遠載入歷史的重大事情。

雖然現在英國是實行共和制度,但實際上克倫威爾己經顯露出了獨栽的傾向,並且已經被擁任爲護國主,其實也就等於是英國的國王一樣)因此這一次中國使團也將克倫威爾視爲英國的最高統治者,和商毅對等關係,中國使團的團長樑秉業也向克倫威爾正式遞交了國書,同時也代表商毅,向克倫威尓致以敬意。並敬上了商毅送給克倫威爾的禮物,一尊一尺見方的河田玉雕狻猊像。還有中國送給英國的禮物,一對六尺高的青石獅子雕像。當然這對石獅雕像還在船上。

狻猊其實也就是獅子,也就是說中國送給英國的國禮都是獅子像,因爲商毅知道,獅子是英國的像徵,從中世紀開始,獅子曾被作爲英國皇家武力威嚴的象徵,亨利二世在位時,英國皇家兵器上都描繪有三隻獅子。從此英國也有三獅帝國之稱,而亨利二世的兒子理查一世,也號稱獅心王理查。因此送獅子當然是投其所好。當然獅子在中國也同樣是代表了吉祥的瑞獸。

知道了中國贈送的禮物,以及獅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之後,克倫威爾也十分高興的接受了禮物,同時也回贈了使團成員禮物。

在歡迎儀式結束之後,克倫威爾在白廳國宴廳招待了使團一行,並且還安派了一場歌劇表演,演出內容是沙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演員們到是演得很賣力,不過因爲語言不通,儘管是有翻譯,但也讓中國使團的成員都看得半懂不懂。

不過中國使團也準備了不少中國的傳統節目,考慮到語言的因素,沒有出演戲劇,而是安排了一場舞獅舞龍的表演。龍和獅子當然分別代表了中國和英國,喻意非常好,而且動作花稍優美,再配上鑼鼓節奏,氣氛歡快喜悅,也讓英國人看得如癡如醉,掌聲不斷。

歡迎宴會結速之後,在當天晚上,使團成員就住在國宴廳裡。而其他的船員和士兵也都分別有人安排。

第二天,克倫威爾在自己的官邸,也就是著名的唐寧街10號,和中國使團代表舉行了正式的會談。根據後來出版的訪歐記要的記載,這次中英雙方的會談是在親切、友好、輕鬆、和諧、真誠的氣氛中進行,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局勢和重大的國際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與深入的交換了意見。

克倫威爾首先向中國使團不遠萬里對英國的訪問表示了歡迎,並且表示英國一向重視與中國的關係,並希望與中國建立更爲廣泛、緊密的全面合作關糸。同時克倫威爾向中國使團介紹了英國革命的發展,經過,以及英國現在國內的經濟情況,和對外的貿易來往情況。

而中方代表團的團長樑秉業表示,中國尊重英國人民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並且相信英國能夠在克倫威爾護國主的領導下,走上富強、自由、民主的道路。同時也像克倫威爾介紹了中國的國內戰爭和對外政策,而在談到中國與英國的關係時,樑秉浩指出,中國和英國都是俱有悠久歷史的地區大國,在兩國之間,有許多可以互相合作,取長補短的地方,中國也希望在平等互相,友好合作的基礎上,與英國建立良好的友誼與合作關係,面向未來,全面發展,實現雙了贏局面。

克倫威爾感謝了中國對英國革命所持的態度和立場,同時也強調,英國同樣支持中國在呂宋羣島上爲了維護自己的國民利益與安全所施行的正當自衛行爲,並譴責了西班牙殖民者在呂宋羣島對中國華僑的屠殺行爲。並且表示中國、英國做東西方的兩個大囯,應該攜起手來,爲穩定地方局勢,促進中國與英國,亞州與歐州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樑秉業對克倫威爾在呂宋羣島的態度表示了感謝,並且指出,自古以來,中國就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侵略和擴張不是中國的政策,也不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不會去主動惹事,但也決不怕事。中國願同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歐州國家友好相處,但是我們也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也就是在涉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安全的問題上,我們也絕對不會退讓。對於中國和歐州各國的關糸時,樑秉浩也提出,中國不會干涉歐州國家的內部事務,並且相信歐州國家能夠處理好各自的關係,希望同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歐州國家建立廣泛的商業貿易關係。

克倫威爾對中國在對歐問題上所持的立場也表示了讚賞,最後也祝願中國代表團在歐州的訪問能夠取得圓滿的成功,同時也表示英國願意盡全力幫助中國,完成在歐州的訪問。

會談結束以後,克倫威爾還陪同中國使團觀察了白廳劇院、白金漢宮、倫敦天文館、皇家歌劇院等建築。

其實在這一大堆新聞體的官話套話中,其實雙方達成了兩個共識,一個分岐。

兩個共識是:一、雙方互相承認對方。中國承認英國的現政權。儘管英國的革命是代表着進步,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這個時代來說,其實就是一場背叛,克倫威尓雖然打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旗號,但實際乾的就是造反的事。但中國的態度是,不會干涉英國的內部事務。也就是說誰取得了英國的統治權,就可以代表英國,中國都予以承汄。而英國實際也承認了中國在東亞和東南亞南中國海地區的勢力範圍,包括呂宋羣島在內。

當然英國推翻王宮,建立共和國;中國打敗西班牙,佔領呂宋羣島;都是已成的事實,雙方只是互相確實對方的實際地位而已。不過英國在歐州還將面臨着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的挑戰。而中囯在南中國海地區內還有荷蘭這個強大的對手,因此如何鞏固自己取得的成果,那就看各自的國家實力和縱橫捭闔能力。

二、雙方都願意進一步加強雙方的合作關糸,擴大兩國間的貿易量,這一點當然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不過中國方面則提出,雙方的合作,必須是一個對等的關糸,即無論是在減稅,開放貿易港口,各自在對方控制海域內的通航權力等問題上,都必須是對等的。對於這一點,克倫威爾也沒有異議,畢競中國提出的這個要求十分合理,而且目前英國在中國的貿易全靠中國支持和幫助,也必須給予一定的回報才行。另外在中英的貿易關糸中,中國無疑是佔主導的一方。

而雙方的分岐是英國方面希望能移壟斷中國對歐州的貿易,但中國則是希望和歐州所有國家都建立貿易關糸,並且歐州各國和中國的貿易關係不受各國之間的關係影響。當然英國可以享有一些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優惠條件。

當然話說到這一步,也就行了,畢竟克倫威爾也不可能和樑秉浩去討論細節問題,這些事情是甴手下的大臣去做,至少現在雙方都己經基本摸清了對方的底線,剩下的就是在談判桌上去討價還價了.x!。

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84章 襲擊(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61章 國事家事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86章 講和(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60章 莊妃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63章 破局(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78章 衡州府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96章 對策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45章 新年(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23章 震盪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36章 隱密第247章 營救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85章 夜襲(三)第35章 鄉鬥(下)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02章 備戰(四)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35章 南歸(上)第2章 應對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67章 建設(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
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84章 襲擊(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61章 國事家事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86章 講和(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60章 莊妃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63章 破局(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78章 衡州府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96章 對策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45章 新年(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23章 震盪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36章 隱密第247章 營救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85章 夜襲(三)第35章 鄉鬥(下)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02章 備戰(四)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35章 南歸(上)第2章 應對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67章 建設(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