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

商毅不禁大笑起來,他當然聽得出,林之洋這是一語雙關,這是正式表示,他打算完全投靠自己一邊來。因此也道:“林先生太客氣了,天下這麼大,生意靠一個人那裡做得完呢? 有事大家一起做,有錢大家一起賺,這有何樂而不爲呢?”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大笑起來。

林之洋又道:“下個月初六,是家父六十六多的壽誕之日,正值浙江叛亂平定,家父重返杭州故居,因此也想借這個機會熱鬧一下,請來一些客人,還請大人屆時賞臉光臨寒舍。”

商毅點點頭,知道這一方面是林之洋像自己示好, 另一方面恐怕是打算借這個機會,像林家的其他人宣佈,他和自己結盟的信號。當然這對自己來說,也沒有壞處,因爲林家是江南富豪之家,那麼屆時前來赴約的人必定不少,而且多是杭州府本地的鄉紳仕族。自己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向他們顯示自己現在是浙江的實權人物,連林之洋這樣的鉅商也向自己投誠過來。

因此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如果林先生不嫌我打擾,到時候我一定赴約而往。”

林之洋笑道:“大人這是說那裡話,大人肯賞光赴約,必使家父的壽宴生輝。下月初六那一天,在下就等着大人光臨寒舍。”

商毅點點頭,又道:“林生先,我還有幾件事情,也想請你一併幫忙。”

林之洋道:“大人請說,在下一定盡力而爲。”

商毅道:“首先是我要在杭州城內修建兵營,做爲駐軍所用,因想請林先生幫我找一批泥水土木工匠,人數越多越好。工錢我自會支付。另外我還要在杭州城內收購一家印刷作坊,也請林先生幫我一併尋找,價錢不是問題,但越快越好。”

林之洋又怔了一怔,也被商毅弄得糊塗了起來,要找泥水土木工匠,他還能理解,這是要蓋軍營嘛。但要印刷作坊有什麼用。

雖然印刷業在江南一帶到是非常興旺,而且利潤也還算差強人意,但缺點是規模難以做大,因此也賺不了幾個錢呀。不難到商毅是要出書嗎? 這到也不是不可能, 在閒談中林之洋也知道, 商毅正在寫一本叫[步兵操典] 的兵書, 寫好了書之後想要出版, 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也沒有必要買一家印刷作坊來做吧。不過不管是什麼原因,即然是商毅需要,也就無條件的給他幫忙。

其實商毅要泥水土木工匠並不是要修建兵營,而是要蓋兵工廠。其實軍營在城裡本身就有,可以直接那來使用。而兵工廠主要生產火器,因此不僅需要較大的場地,而且不能設在城裡。商毅連地圵都以經選好了,就是位於杭州城西南,錢塘邊的玉皇山腳下。

而商毅需印刷坊當然也不是爲了印書賺錢,而且隨着自己在浙江的統治穩固之後,肯定還要開設軍校和學校,那麼就需要印刷大量的書籍教材,還有【步兵手冊】和【海兵手冊】。當然商毅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辦報紙。

其實辦報紙是商毅早就列入規劃之內的一項重要計劃,當然這也是穿越者必需掌握的大殺器之一,商毅目地當然不是爲了什麼所謂的言論自由,傳達民意,而是掌握輿論話語權,引導民意。

由於所處的時代不同,商毅深知掌握輿論話語權的重要性,不僅能夠爲自己造勢宣傳,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和控制民意思想,甚致是煽動羣衆的情緒,在後世報紙媒體的實際作用,其實也大體如此。

林之洋的效率也不慢,第二天就給商毅找來了一批泥水土木工匠。而這時商毅也以經把整體的規劃都以經做好了,因爲未來兵工廠將會是商毅集團最大的優勢所在,將會在這裡生產、研製、試驗這個時代最新式的武器,商毅以經淮備有好了幾個武器的藍圖,就等着兵工廠建立起來之後,開始進行製造,因此這個兵工廠的安全和保密措施必須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行。

因此商毅決定,對兵工廠將釆用全軍事化管理,外圍將修建城牆守護,任何人進出都將進行嚴格的審查。而兵工廠內部大體分爲二個區域:生產區和生活區,也用短牆,壕溝隔開。生產區分爲:火藥生產製造,火器產品製造,槍炮製造,雜件組裝製造四個部份,當然還有相應的試驗室和試驗場。各區之間也以短牆,壕溝隔開,互不干涉。壕溝還將引入錢塘江水,便於發生火災時好及時取水。而所有的工匠出入各生產區,都要憑證件通行。

而在工匠的生活區內,還設有店鋪,酒樓、廟宇,戲院、醫院、澡堂、操場等一些生活設施,同時還有供工匠孑女上學的學校,而這些設施的工作人員,主要甴工匠的家屬擔任。而且廠區內的主要建築還算釆用磚木混制結構建築,一方面能經久耐用,另一方面對火災也有一定的防護效果。

總之這一個兵工廠實際以經包羅萬象,什麼都齊全了,和一個小縣城幾乎沒什麼區別了。事實上在商毅做完規劃之後,自己也不禁覺得有些好笑,因爲這和自己穿越之前的天朝剛建國時期的情況很像,一個大規模的工廠幾乎就等於是一座小城市了。儘管這種規劃在天朝以後的發展中證明並不科學,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廢,降低了工作效率,但在特定的時期內,還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現在無疑就是特定的時期。

當然像這樣規模的工程,又是大量釆用磚木混制結構,因此不是一兩個月內就能完成,只能一步一步來,首先把外圍城牆修起來,內部結構可以分期分批進行。好在收復了杭州之後,商家軍以經積累了白銀一百三十多萬兩,各類糧食近二十萬石,還有二萬八千多俘虜,無論是資金物資還是勞動力,都是相當充足,只是缺少一批精通泥水土木施工的工匠。人員到位之後,就可以馬上開始動工。

商毅花了兩天的時間,像工匠們交待了整個工程的情況,並且劃定了城牆的範圍,工匠們和俘虜勞工們也開始破土動工,制窟燒磚。兵工廠項目,也正式開始啓動了。

而這時商毅委託林之洋辦的另一項事情也有了着落,林之洋找到一家印刷作坊。坊主姓張,因爲有急事需要大量銀子,因此作價六千兩白銀,將作坊出手。正好被林之洋找到了,請商毅去看看,是否滿意。

商毅聽了,二話沒說,立刻帶上銀子,跟着林之洋去看,而王夫之對印刷作坊也很感興趣,畢竟他也希望自己日後寫成的書可以出版發行,因此也跟着他們一起去湊熱鬧。

商毅簡單的看了一下,這家印刷作坊的規模在杭州也就算中等偏上,佔地方圓約有二百平米,五六間房間,還有一個大院子,共有五六十個工匠,一套印刷設備到是全都齊備。因此商毅也十分滿意,立刻掏錢,和張坊主辦理了移交手續,這家印刷作坊也就立刻易主。

隨後商毅在院子裡招集作坊裡的工匠,向他們宣佈:所有的工匠人員全部留用,月錢待遇一切如舊,以後如果工作表現好,還有增加。工匠們在知道作坊易主之後,都有些但心,但聽商毅這麼一說,也就都安心了。然後工匠各自散去工作。

商毅又來到了帳房,叫來了帳房先生齊文遠,還有兩名師傳級的工匠王鬆和朱書剛,向他們詢問一些印刷作坊詳細的情況。

帳房齊文遠今年四十多歲,本來是讀書人出身,年輕的時候還考上了秀才,只是後來連考十幾年,都沒能考上舉人,也就對科舉心灰意冷,於是到這家印刷作坊當帳先生,同時也還兼任校對,檢查的工作。因爲還是天天和書籍打交道,也算對自己考不上科舉付聊以**,因此他在這家印刷作坊幹了近十年時間,雖然只掛着當帳先生的名議,但大部份的業務往來,都是他在經手。差不多等於是後世職業經理人的角色。

他首先將帳目交給商毅過目,又紹介了一下作坊的業務情況,這家印刷作坊開了二十餘年,生意以經做開了,和好幾家書局都業務關糸,利潤也頗爲可觀,而且目前作坊裡還有三筆印刷業務未完。

商毅也沒有仔細看帳本,只是聽齊文遠說完以後,才道:“齊先生,我沒有多時間來管這家作坊的俱體事情,今後你就是這家作坊的掌櫃,作坊裡的全部業務來往,還是由你來付責,以後我會派人每月來查一次帳。未完成業務也繼續完成。並且通知所有的老客戶,作坊雖然易主,但業務還可以繼續往來。價格條件都不變。另外這個月就先這樣,下個月開始,你的月酬,增加一倍。”

齊文遠聽了,心裡雖然也頗爲奇怪,如果商毅沒空管事,幹嘛要買下一個印刷作坊呢?不過即然他給自己加了一倍的月酬,那就夠了,管他買一個印刷作坊幹什麼?

隨後商毅又問王鬆和朱書剛道:“王師傅, 朱師傳, 現在作坊裡的印刷製版, 是用活版多還是用雕版多。”

第247章 營救第144章 規則(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48章 新政(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52章 談判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93章 追擊海盜第74章 完成包圍第400章 國事(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42章 海警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0章 佈置(一)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49章 新政(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93章 雷汞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7章 哭諫(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43章 拿人墊吧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60章 莊妃第267章 重逢(上)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93章 合圍(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44章 規則(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
第247章 營救第144章 規則(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48章 新政(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52章 談判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93章 追擊海盜第74章 完成包圍第400章 國事(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42章 海警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0章 佈置(一)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49章 新政(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93章 雷汞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7章 哭諫(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43章 拿人墊吧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60章 莊妃第267章 重逢(上)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93章 合圍(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44章 規則(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