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進取光州(四)

謝科和彭瑞進城之後,立刻被自己看到的景像感到了震驚。因爲在他們的印像中,百姓見了官軍,就像是耗孑見了貓一樣,躲都躲不急。但在光州城裡, 全然不是那麼回事了,巡邏的士兵在街上行走時,百姓們根本就沒有躲避的意思,僅僅只是讓開了道路。而在街道邊,兩人還看到一個士兵攙扶着一個老人行走,而在另一個小攤前,攤主也和兩個士兵有說有笑。兩人還從來沒有見過,士兵和百姓會相處得這麼和諧,一切再他們看來,都顯得是那麼不可思意。

來到了州衙,商毅的臨時指揮部就設在這裡。一見兩人進來,商毅立刻從坐位上起來,迎候了上去,道:謝將軍,彭將軍,你們終於來了。”

見商毅對自己這麼客氣,兩人也不禁有些受寵若驚,彭瑞道:“我等雖然在路上,但己聽聞商將軍大敗賊寇,復奪光州,真是立下大功一件,果然是名不虛傳。”

謝科也道:“其實我們也想早曰趕到光州,來助將軍一臂之力,但因爲天氣炎熱,士兵們不堪熱暑,因此雖然加急趕路,但還是晚到了一步,沒想到商將軍以經大破了賊寇,不愧是皇上親點的勇冠三軍之名。”

商毅呵呵一笑,道:“兩位將軍太客氣了,前日取勝,不過是僥倖而己。現在兩位將軍來得可以不算晚,正好光州馬上就有大仗要打了。”

兩人都一怔,齊聲道:“什麼?”

商毅笑道:“我剛剛收到消息,現有闖賊手下的干將田見秀,夥同匪首劉芳亮、馬世耀、劉汝魁等人,率大軍三萬餘衆,前來爭奪光州,現在賊軍己到了信陽府,不日將到光州。兩人現在趕到,正好可以助我一臂之力,與匪賊決一死戰。”

聽了商毅的話,兩人的臉色也不禁都變了,雖然兩人都有些後悔,沒有早一點趕來分點戰功,但聽到真正要和闖軍開戰,卻又都害怕起來,因爲這幾年來,官軍也差不多都被闖軍給打怕了,而且田見秀可是李自成手下得力的干將之一,不比韓華美那麼好對付。何況現在自己這三部人馬相加,也不過一萬六七千人馬左右,而闖軍卻有二萬五千餘衆,還不知道商毅打沒打埋伏,估計闖軍的實際人數只會多不會少,因此讓他們和商毅一起與闖軍決戰,自然都不敢了。

只是剛纔兩人都把大話扔出去了,一時之間也不好收口,因此心裡又怕又急,臉色都發白了,但卻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

商毅卻像是沒有看見一樣,只顧自己說道:“如今賊軍勢大,我軍必然齊心協力,與賊軍拼力死戰,方可有勝機。”

謝科一聽,趕忙道:“商將軍,現在賊軍勢大,依末將看來,我軍不可硬碰,還是當以守城爲上,然後向廬州救援,請吳督師速發援軍。” 心裡想着,守在城裡,總算是要比出城與賊軍決戰要安全得多了。

商毅搖了搖頭,道:“死守孤城,殊爲不智,何況督臣那邊,也未見得能夠馬上發來援軍,因此在下認爲,我們應當出城迎戰賊軍,我以計劃好了,就在羅川口與賊兵決戰。我當率軍與賊軍正面交鋒,你們兩位可分兵兩路,伏於兩側,等我軍與賊軍激戰到兵力疲悉的時候,再領兵殺出來,我們三路夾擊,就可以一舉擊敗賊軍了。兩位意下如何呢?”

謝科和彭瑞互相看了一眼,立刻同聲道:“我等願聽從商毅將軍調遣。” 心裡卻都在暗喜,這一來可比守在城裡更好了,留在城外見勢不妙就可以馬上開溜,致於和商毅內外夾攻,見鬼去吧。

商毅點點頭,道:“好,我拔給兩位五天的糧草,立刻出城埋伏去吧。”

等兩人樂顛樂顛的跟着周少桓領取糧草,下去之後,成進和成剛兄弟從一邊邊湊過來,道:“大人,您可真行,只用幾句話就把這兩個傢伙嚇得不敢進城了。”

商毅淡淡一笑,道:“這樣兩個人,我們敢放心的把城池交給他們守嗎?你們兩個準備一下,明天就由你們的三團出城,去迎戰賊軍。這可是一場硬仗,上一仗二團打得很不錯,這一次看你們三團的了。”

成進和成剛兄弟兩聽了,立刻全都立正,向商毅行了一個軍禮,道:“請大人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

實際上商毅根本就不打算在城裡死守,他是深受現代戰術的人,在戰場上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主動權,因此即使是以寡敵衆情況下,也要以我爲主主動出擊,以攻代守。因此制定的戰術是由三團在城構築防守陣地,從正面迎戰闖軍,而二團留在城中,等待機會,從側翼襲擊闖軍,兩個團互相配合作戰。當然這個戰術的制定,也是建立在商家軍強大的火力基礎上。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彭瑞和謝科的人馬。

只是這樣一來,光州城裡基本就只留下後勤兵和少數炮兵防守,在這種情況下,商毅可不敢把彭瑞和謝科的人馬放進城裡來,等自己的人馬都走了,這幫丘八們還不在城裡大鬧天宮起來。現在商家軍在光州城裡,以經初步嬴得了居民們的信任,而且大軍的糧草資重全都留在城裡,可經不起兵痞胡亂鬧騰,因此商毅才略施小計,就當彭瑞和謝科心甘情願的留在城外。

―――――――――分割線―――――――――分割線―――――――――

不過商毅向彭瑞和謝科所說的軍情也不假,田見秀確實率領大軍,來複奪光州。

原來吳甡在廬州分兵三路,進入黃州,李自成早己得知了這消息。派權將軍田見秀率左、右兩營,共三萬人馬,前來抵擋明軍的進攻。其包有兩萬五營精兵,和一萬役兵。

田見秀是李自成的老部下,綽號鎖天鷂。在崇禎十一年(1637年)李自成被洪承疇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躲進陝西、四川、湖廣三省交界的大山裡近一年的時間,居說最慘的時候,身邊只剩下十八人,田見秀就是其中之一,因爲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他和劉宗敏兩人,成爲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而其他隨軍出戰的闖軍將領有:左營軍的統將制將軍劉芳亮、左果毅將軍馬世耀、右威武將軍劉汝魁。右營軍的統將制將軍劉希堯、左果毅將軍白九鶴、右果毅將軍劉體純統領。大多也都是跟隨李自成征戰多年的老部下,都是久與官軍作戰的人。而且還有二萬五營精兵,因此李自成認爲抵擋住明軍的進攻,是綽綽有餘了。

不過在出兵的時候,李自成和闖軍的主要謀士將軍,都判斷明軍的主力是進攻黃州的劉良佐和黃得功部人馬,而進攻光州的商毅部只是一支偏師,有韓華美在,就足以抵擋了。因此田見秀率軍直接進入黃州,迎戰劉良佐和黃得功。

那知田見秀率軍到達黃州之後,卻發現明軍根本就沒有進攻過來,原來劉良佐和黃得功雖然接到了出兵的命令,但全都在駐地按兵不動,不敢輕易向黃州發動進攻。而且就在幾天之後,另一邊卻傳來光州失守,韓華美陣亡的消息。

田見秀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也不禁大吃一驚,難到自己是被明軍騙了,明軍的主力是在光州那邊嗎?而光州失守,田見秀可不能坐視不管,因爲光州一失,楊武衛的兵力大損,主將又陣亡,無人指揮,明軍如果再這個時候趁勝攻讓了信陽,那麼歸德府和襄陽府就全在明軍兵鋒的威脅之內了。

而現在向襄陽告急,讓李自成再發援軍來救援信陽府,這一去一來,少說也有七八天的功夫,自然是來不及了,因田見秀立刻當機立斷,一面派人到襄陽去向李自成告急,一面下令劉芳亮和馬世耀帶領五千左營的人馬和五千雜兵駐守黃州,以防明軍進攻,而自己帶領剩餘的二萬人馬立刻趕去保衛信陽府。

經過了兩天的急行軍之後,田見秀的人馬終於趕到了信陽府,卻發現明軍跟本就沒有來攻打信陽府,田見秀這才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極時趕到了。

這時光州的敗軍大都退守到信陽府來了,田見秀又找來其中的幾個中下級軍官詢問光州一戰的經過和明軍的兵力。

而從他們口裡問到的結果卻令田見秀難以相信,打敗韓華美,奪取光州的這支明軍竟然只有七八千人馬,田見秀連找了好幾批人詢問,得到的結果兒乎都是一樣這怎麼可能呢?明軍怎麼可能有這麼強的戰鬥力呢?而且眀軍如果真有這麼強的戰鬥力,爲什麼不來進攻信陽府呢?但現在韓華美陣亡,田見秀又找不到其他值得信任的人詢問,因此只能招集衆將聚議。

但闖王的衆將現右都自信滿滿,對眀軍都及爲小視,根本不相信這些敗軍說的話,紛紛請戰,要求馬上就去復奪光州。其實田見秀同樣有這樣的想法,因此最後決定立刻集中人馬,進取光州,看看這支明軍到底有多歷害。

第2章 清廷(下)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63章 破局(三)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55章 插曲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63章 破局(三)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3章 震盪第77章 火炮對攻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81章 佈置(二)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85章 夜襲(三)第161章 飛剪船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3章 震盪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52章 談判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45章 獻投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65章 雨戰(一)第157章 奪船(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97章 遷移(四)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38章 家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97章 困境(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04章 完婚(二)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71章 不解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47章 穿插第309章 宣戰(下)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98章 僱傭兵(下)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
第2章 清廷(下)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63章 破局(三)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55章 插曲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63章 破局(三)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3章 震盪第77章 火炮對攻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81章 佈置(二)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85章 夜襲(三)第161章 飛剪船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3章 震盪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52章 談判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45章 獻投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65章 雨戰(一)第157章 奪船(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97章 遷移(四)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38章 家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97章 困境(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04章 完婚(二)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71章 不解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47章 穿插第309章 宣戰(下)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98章 僱傭兵(下)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