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碧華軒(下)

商毅也怔了一怔,見這人約五十多歲年紀,白麪長鬚,雖然衣作普通,但作文士打扮,因此也還了一禮,道:“不敢,請問先生有何見教。”

那文士道:“方纔在下偶爾聽說,這杭州精益玻璃廠是大人開的,這些玻璃品都是那裡生產的,難道說大人己經知道了西洋的玻璃製造之法了嗎?”

商毅笑道:“這是自然,否則這些玻璃品是從那裡來的呢?”

那文士點了點頭,一臉十色熱切的樣子,又道:“想不到我中華之邦也有人懂這玻璃製造之法了,不知大人能否讓我去一觀。”

商毅到覺得有些好笑,這人年紀一大把了,怎麼不通情理,這種秘法怎麼會隨便讓別人看到,因此道:“不知這位先生尊姓大名?”

那文士這時也發覺,自己的要求確實有些冒失了,忙道:“在下姓宋,名應星,字長庚,不知這位大人的大名?”

“宋應星。” 商毅的腦子裡立刻“嗡”了一下,這可真是如雷慣耳的名字,因此一把抓住了宋應星,道:“你就是宋應星宋先生嗎?我可是久仰大名了。”

宋應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就是《天工開物》。全書共分爲三卷十八篇,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所敘內容涉及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三十個生產部門的技術和經驗,幾乎包括了社會全部生產領域。

而更爲難得的是,宋應星還對自然現像對生產的影響和生產過程中的物理和化學反應也進行了一些科學性的總結,如日食月食現像,從而破除了一些傳統的封建迷信思想,也糾正了一些不合實際的巫論妄言。

《天工開物》影響波及世界,在十七世紀之後,傳到曰本、朝鮮、英國、法國、徳國等諸國,都受到高度評價。法國的儒蓮把《天工開物》稱爲“技術百科全書”,英國的達爾文稱之爲“權威著作”。而宋應星也在世界科學史上享有極高的盛譽。後世的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把宋應星比作“中國的阿格里科拉”和 “狄德羅”。

商毅也沒有想到,自己和這位這個時代的中國大科學家會在這樣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相遇。同時頭腦裡也馬上運行起來,怎樣才能把宋應星拉到自己的陣營裡來。

而宋應星也被商毅突然而來的熱情態度弄懵了,他是一個對所謂格物致用之術十分着迷的人,聽人說在碧華軒有大明自制的玻璃製品出售,因此也立刻趕來,見每件製品確實都落着××年杭州精益玻璃廠制的款,也不禁大爲驚奇,因爲他早就想知道玻璃是怎麼做出來的,想不到中國竟已經有人能製出不遜色於西洋的玻璃器,但問夥計杭州精益玻璃廠是怎麼回事,夥計當然不會告訴他,只推說自己不知道,因此宋應星只好天天都來,把毎一件玻璃器都看遍了。

今天宋應星無意聽到了商毅的話,才知道杭州精益玻璃廠的東家就在眼前,因此才上前來詢問,沒想到商毅一聽到自己的姓名,竟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因此又問了一句:“這位大人尊姓大名?不知可否見教?”

商毅這纔想起,自己還沒有報名,因此也趕忙道:“在下商毅,字以恆。”

宋應星聽了,也不禁“啊”了一聲,商毅覺得宋應星的名字是如雷貫耳,其實商毅的名字纔是名副其實的如雷貫耳,因爲宋應星的官職並不大,在崇禎十六年出任毫州知州,本來己辭官返回故鄉,但南明朝廷成立之後,有人推薦他做南瑞兵巡道,這是到南京來辦理手續。因此從官職上來說,宋應星和商毅是沒得比的,也趕忙拱手,道:“原來是商將軍,失敬失敬。”

商毅道:“我對宋先生的大作【天工開物】聞名久矣,想不到能在這裡得遇宋先生,真是有緣。”

聽到商毅提到了【天工開物】,宋應星也頗有些受寵若驚,道:“商將軍太過講。”然後又拿起那個玻璃杯,遞到商毅面前,道:“萬才聽將軍言道,這些玻璃器是從將軍所開設的工廠裡製造出來,這製法是傳自西洋諸國嗎?”

商毅笑道:“不錯,不瞞宋先生,我幼年時曾遊勵過泰西諸國,學得一些泰西諸國的格物致用之技,玻璃之法,只是其中之一,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以石英砂石爲原料,進行加熱之後,就可以製成,不過其中的細節一時講說不清。我在近曰之內就要返回杭州,如果宋先生有空,不妨隨我一起到杭州廠裡,親眼一見,就都知道了。”

宋應星見商毅主動邀請自己去看玻璃的製造過程,也不由大爲心動,由其是知道玻璃居然是用石英砂石爲原料製成,更是覺得心裡癢癢,恨不能馬上就去看一看,石英是怎樣變成玻璃的,但又覺得也未免太順利了,別人的秘法難到能讓自己看到嗎,因此也不太敢相信,道:“商將軍,真的可以讓在下去看一看嗎?”

商毅道:“當然,不過在下對宋先生也有一個請求。”

宋應星忙道:“將軍請說。”心裡也不禁忐忑起來,也不知商毅會提出什麼條件,自己可沒有錢。

商毅道:“我在杭州還開了一家印刷作坊,想再版先生的【天工開物】,還【卮言十種】,不知先生是否能夠允許呢。”

聽完商毅的話之後,宋應星也不禁張大了嘴,萬沒想到商毅會提出這樣的條件,

【卮言十種】是宋應星的另外一部著作,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與【天工開物】幾乎是同時完成,崇禎十年,宋應星在朋友的幫助下,南昌府出版這兩本著作。但【天工開物】和【卮言十種】出版之後的反響並不大。因此商毅要再版【天工開物】和【卮言十種】,對宋應星來說,根本不是什麼條件,而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見宋應星一直不說話,商毅又道:“當然先生請放心,潤筆費我們可以慢慢商量。一定會讓先生滿意。”

宋應星聽了,趕忙擺了擺手,道:“那裡那裡,將軍能夠再版【天工開物】和【卮言十種】,在下己是感激不盡了,豈能再要潤筆費,就不必了。”

商毅道:“那麼先生去不去杭州呢?”

宋應星現在那還猶豫,他雖然是來辦理上任手續,但到了南京之後,才發現東林黨和馬黨的鬥爭十分激烈,不禁對新朝大爲失望,也不想再做什麼官了,打算把官職推掉,還是回故鄉去隱居,因此跟商毅去一趟杭州,也未償不可,馬上道:“去,去,一定要去。”

看到宋應星這個樣子,商毅心裡也覺得好笑,宋應星和胡江賓屬於一類人,自然是投其所好,用他們感興趣的技術來吸引,比說什麼都有效,只要是到了杭州,商毅就相信一定能夠留住宋應星,因爲除了玻璃製法以外,商毅手裡還有鉛活字印刷、造船術等等先進技術,絕對都是宋應星感興趣的東西。因此也道:“不知宋先生住在那裡,我離開南京的時候,一定通知先生。”

宋應星趕忙將自己的住址告訴商毅,然後才告辭離開。

商毅看着宋應星遠去的背影,也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宋應星雖然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偉大的科學家,但在這個時代,卻得不到應有的認可。事實上宋應星有許多科學著,【天工開物】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如【卮言十種】、【畫音歸正】、【觀象】、【樂律】等,但大多數都己失傳,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古代對科學技術並不重視,除了醫學和農業方面之外,對其他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術方面的書籍都不重視,因此在事實上也是到了近代,【天工開物】纔開始受人注意。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滿清入關之後,大興文字獄,對凡被認爲承在異端思想,對滿清統治不利的書籍,都進行修改或毀滅。宋應星的大多著作,都是在這個時代被銷燬的。就是【天工開物】,其實也已在被中國銷燬,是在後世建國以後,在日本找到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流轉後世。

相反另一本與【天工開物】差不多同時代的科學著作,【農政全書】卻因爲是農業技術內容,而得以保留了下來,想想這兩本書的不同際遇,是一件多麼令人嘆息的事情。

不過現在既然商毅找到了宋應星,當然就不會讓這種杯具的事情再發生了,重版【天工開物】和【卮言十種】只是第一步,商毅還希望能夠充份發揮宋應星的能力,在另一時空裡,明亡之後,宋應星就隱居鄉里二十餘年,再也沒有任何著作問世,如果給宋應星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他能否還能有所建樹,或者戌爲中國的伽利略,商毅也充滿了期待。

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64章 破局(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78章 回航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09章 進京(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86章 出獄第8章 蒐羅人材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5章 反擊(三)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03章 海商(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8章 朱印船(下)第94章 遷移(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86章 講和(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19章 海盜(三)第334章 突襲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72章 求和
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64章 破局(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78章 回航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09章 進京(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86章 出獄第8章 蒐羅人材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5章 反擊(三)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03章 海商(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8章 朱印船(下)第94章 遷移(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86章 講和(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19章 海盜(三)第334章 突襲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72章 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