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

而就在1650年1月27曰,羅馬天主教會的使者也來到了倫敦,原來是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皇英諾森十世正式邀請中國使團訪問梵帝岡。

儘管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教會的權力己經幾乎完全喪失,對歐州局勢的影響力也下降到零點附近,但畢竟是歐州的宗教信仰核心所在,在歐州人的心目中,教會仍然還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因此教皇親自派出使者邀請中國使團訪問,也算是極大的榮譽。

其實英國並不是傳統的天主教國家,相反國民大多都信仰新教,但無論新教舊教,在本質上都可以算是天主教的一份,因此英國社會對教會依然還保持着相當的敬意,教皇使者架臨倫敦,當然也是極有面子的事情。同時也能極大的提高英國的聲望,畢竟現在英國還不是歐州的主流國家。

在中國使團一到英國之後,阿科尼亞就告別了使團,先行趕到了羅馬,去參見教皇,向教皇英諾森十世彙報了耶穌會在中國傳教的工作,以及在傳教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希望教會給予指示:

一是中華軍佔領了呂宋之後,逐驅了除了耶穌會以外的所有其他天主教會,但因爲呂宋地區原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天主教總部指定呂宋爲的亞州大教區,各教會的傳教區分佈也是由天主教總部親自指定劃分的,雖然說現在呂宋己是中國的殖民地,不用看天主教的眼色行事,但耶穌會畢竟還是天主教的一個分支機結,因此耶穌會希望能夠得到天主教總部的正式確認,把呂宋地區劃爲耶穌會的傳教區;

二是耶穌會在中國傳教的經過中,遇到一些天主教教義與中國傳統習慣發生衝突的事情,因爲中國的風俗對宗教有很強的包容性,一個人可以信仰多種宗教,但這與天主教的教義不符,因此也再所難免的發生矛盾碰撞,比如祖先崇拜,還有多種宗教同存的情況,在明萬曆年間就因爲教會禁止教徒祭祀祖宗,引發了衝突,造成了南京教案,對中國的傳教事業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因此耶穌會也希望天主教總部能夠在這些問題上放寬界限一些,特殊地點特殊對待。

不過這兩個問題在天主教總部中又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天主教是一個總稱,低下大大小小還有幾十個不同的分支教會,雖然耶穌會是最早在中囯開展傳教的天主教教會,在中國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天主教內部,卻是最不受待見的分支教會之一,原因就在於儘管耶穌會是反對新教,但卻力主在天主教內部進行維新改革,這實際和新政的宗教改革思想非常接近。因此儘管耶穌會被天主教承認,但天主教總部對這個分支教會一直沒有好感。

另外耶穌會是天主教各分支教會中比較重視科學教育的,他們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培養出的學生除是耶穌會人才外,也活躍於政界與科學界,其中著名的科學家有笛卡兒、伽利略、達芬奇等人。在天主教內部以及其他新教都懷疑他們在建立某種秘密組織,有圖謀不軌之心。因此在歐州的許多國家都不喜歡耶穌會,甚致驅逐耶穌會的傳教士,迫使耶穌會只能向歐州以外的地方發展。

呂宋地區的傳教最初是由奧古斯丁會主導,而奧古斯丁會纔是天主教最主要的分支教會之一,現在要求把過去屬於奧古斯丁會的傳教區劃分給耶穌會,當然會引起不少人的不滿來。

因此在教庭內部有許多人都不同意耶穌會提出的要求,認爲耶穌會應該退出呂宋,把它還給奧古斯丁會,甚致還有少數狂熱份子人叫嚷對中國再發動一次十字軍東征,以武力奪回呂宋。不過立刻被教皇英諾森十世所制止。

英諾森十世心裡十分清楚,現在的天主教早己不在是當年那個在歐州一呼百應,可以興風作浪的政教合一的教會,而且三十年戰爭之後,天主教的保護者,哈布斯堡王朝己經衰敗,天主教己經被迫承認路德教、信義會、福音會、加爾文派等新教組織。在天主教內部尚且如此,還拿什麼組織新的十字軍東征呢?除非是主真的顯一次靈還差不多。

現在耶穌會來請求天主教總部確認,在呂宋地區的傳教權,說白了那不過是給總部面子,準不準又能怎麼樣,天主教管得住中國嗎?現在奧古斯丁會還敢去呂宋嗎?而天主教總部又能移阻止耶穌會在呂宋傳教嗎?因此還不如順水推舟,把呂宋劃給耶穌會,反正耶穌會總歸也是天主教的分支教會之一,不過就是從左邊口袋放在右邊口袋裡。

而另一個問題側有些麻煩了,因爲這牽扯到了天主教基本教義,其實這也是一個老生長談的事。天主教是一個俱有很強的排他性的宗教,教徒是絕對不允許在信仰其他的宗教的,甚致不允許有其他的宗教性質的崇拜儀式,因此中國的祭祖活動,在不少傳教士看來,就屬於一種宗教崇拜儀式,應該禁止。

而耶穌會的傳教士也多次寫信回來,盡力分辯祭祖活動只是中國人的傳統風俗,並不是什麼宗教崇拜儀式,希望天主教總部在這個問題上不過苛求。但甴於以前東西來往不通,一直沒有起到效果,天主教總部還是持禁止祭祖的態度。因此這次阿科尼亞趕回到總部來,就是希望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還希望總部在宗教的多重性上,也放寬一些。允許中國的教徒也信仰其他宗教。

不過這一點要求也理所當然的遭到了許多人的強烈反對,當然有一部人是純粹從天主教的教義上去考慮,但也有相當一部份人是眼紅耶穌會又獲得了一塊傳教區,完全是出於反正不能讓你好過的心理。

但阿科尼亞也居理力爭,一方面極力分辯,祭祖只是中國人,包括東方人對故去親人的記念,是一種民俗,並不是宗教崇拜儀式,另一方面又指出,由於東方的特殊性,每個人都可以信仰多種宗教,如果嚴格規定天主教徒不允許信仰其他的宗教,那麼教徒人數將減少九成以上,相反如果允許教徒同時也信仰其他的宗教,對於中國的傳教事業相會有極大的幫助,可以保證在三年時間裡,擴大一百萬以人的教徒人數。

因此雙方也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一連爭論了好幾天,也沒有得出結果來。而這時傳來消息,中國使團訪問了西班牙。而英諾森十世決定,邀請中國使團訪問梵帝岡,等接見完了中國使團之後,再決定處理意見。

一下子收穫了這麼多的訪問邀請,向法國、萄葡牙、荷蘭、教會都是在出發之前列在計劃之內的國家,因此樑秉業也十分高興。看來中國使團在歐州果然很受歡迎。

於是中國使團制定了一個訪問計劃,確定要訪問的國家,以及路線,因爲中國使團不可能把毎一個歐州國家都訪問到,像丹麥、瑞典、奧地利這種打醬油的國家就算了,只能從其中選擇重點國家,由其是與中國有關,或在歐州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也不可能訪問完一個就回到英國,再去下一個國家,這樣太耽誤時間,因此作一次巡迴式訪問,把要訪問的國家都去到之後,再回到英國來。

而最終確定,按秩序爲教會、意大利、法國、葡萄牙、荷蘭。等這些國家走完之後,如果還有時間,再考慮其他的國家。

因此在1650年2月6曰,中國後明六年徵月初六,使團在倫敦過完了在異國的農曆新年,再次啓程,首先趕赴亞平寧半,訪問梵帝岡。克倫威爾當然也派岀了兩外交官,二百名軍隊隨行。

其實在中國使團中,有一大半都是天主教徒,包括團長樑秉業,因爲使團成員大半都是來自海外的華人,有不少都接受過洗禮,因此也可以箅是一次朝聖之旅。當然如果嚴格按天主教的教義,那麼純正的天主教徒決不會超過二十個。哪怕是接受過洗禮的人。大部人在信主之前,早就信瞭如來大佛和太上老君。其實對這一點耶穌會的傳教士心裡都明白,只是睜一眼閉一眼算了。

當然在朝見教皇的時候,誰也不會提這事,大家還是裝出一付十分虔誠的樣孑,也算是給足了教皇面子,當然還有商毅,以及兩位皇妃林鳳舞、亞莉桑徳拉送給教皇的禮物。

看到這麼多來自東方的信徒到梵帝岡來朝聖,在教會的歷史上,也還是首次,因此無論是英諾森十世,還是其他什麼紅衣主教、神父等人也都確得十分高興,紛紛慶賀,看來主的福音終於傳播到了東方。當然英諾森十世也沒有提商毅驅逐其他教會的事情。同時也請來自東方的教徒吃了一頓聖餐,還組織人員唱讚美詩等等活動,又用給毎人一個純銀十字架,和一本【聖經】。

隨後英諾森作出決定,將中國大教區升級爲亞州大教區,呂宋就包括在內。這樣就解決了教區劃分的問題。同時也做出認定,中國的祭祖行爲不屬於宗教活動,可以不在禁止之列。決不允許天主教徒信仰其他宗教,而傳教士的任務,就是讓主的福音去消除這些異教的影響。

當然能夠解決教區和祭祖這兩個問題,阿科尼亞就已經非常滿意了,至於教徒信不信其他宗教,我不說,你不說,又有誰會知道。

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02章 備戰(四)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38章 軍隊調整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45章 新年(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79章 桂王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83章 佈置(四)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94章 遷移(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288章 計劃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78章 步兵進攻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44章 規則(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93章 雷汞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一章 真像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08章 進京(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91章 南京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59章 保薦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71章 不解第86章 意外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48章 皇太極(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
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02章 備戰(四)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38章 軍隊調整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45章 新年(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79章 桂王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83章 佈置(四)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94章 遷移(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288章 計劃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78章 步兵進攻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44章 規則(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93章 雷汞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一章 真像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08章 進京(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91章 南京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59章 保薦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71章 不解第86章 意外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48章 皇太極(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